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感谢邀请。
其实这个也是需要权衡的。
先来看蜜蜂和乌龟的话题吧,对比寿命长短首先要建立在同一种生物上来对比,蜜蜂和乌龟科纲属门各种都不相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它们本来的身体构造,内脏器官都是不同的,没有办法用来对比。比如蜉蝣这种生物也不见得比蜜蜂更勤劳,它们仅仅只能或一天。
再来看人到底是运动长寿还是精致长寿?的确,我们的器官,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组织基本上都是有“内定寿命”的,曾经还有人说过,心脏跳动多少下其实也就是那个数字,不会多去哪,也不会少去哪,身上的器官组织就像是机器的零件一样,用得过度就会磨损更快,早早报修,用得少的话,保留时间就更长,这绝对是不容置疑的。比如有些人认为走路很有锻炼价值,于是整体几万步几万步地走,到头来可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锻炼效果,反而膝盖剧烈磨损,造成各种关节疾病。比如说胃部,如果你每天晚上都还要加一顿宵夜,胃肠天天加班,到头来也会损害较重。所以,这么说,反而安静一点还容易长寿?
话也并非如此,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身体也有这个原理。虽然器官组织有自己的寿命,但人体是一个“反脆弱”组织,你如果适当折腾它,它就会变得更强,奋起抵抗,锻炼就是一种对身体的折腾,如果我们适当锻炼,身体就会变得更强壮,各个器官组织努力和恶势力作对,就会变得更坚强,这样反而不容易患疾病,如果完全不去折腾身体,安静地呆着,身体可能就会安于现状,反而可能受到更多疾病的侵害。运动和安静两者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此消彼长,但为什么建议多运动,至少运动过后身体有了抵抗疾病入侵的资本,但安静虽然能够保全脏器的运转次数,但万一突然生锈来个重病,再灵光的机器也运转不起来了。
国外的学说中还有“端粒酶”一说,端粒酶是细胞染色体在复制的时候套用在染色体端的保护物质,可以防止染色体磨损,繁殖细胞发生变异,增加寿命,端粒酶长的细胞,分裂更新次数会更多,也就代表了人能够更新自己更多次,不宜衰老,更加长寿。而有氧运动就可以增加端粒酶的长度。
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止使人长寿”?
动静结合,中青年可多动,中老年可少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