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为什么会犯困?

很多人都有吃饭后昏昏欲睡的体验。这时就会有人说:“一定是吃的太多了,脑供血不足了!”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吃完午饭的确很容易犯困,这是正常现象。吃了很多食物之后,由于这些食物需要在胃里进行搅拌,并和胃液混合,从而进行消化和吸收的程序。胃部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能量来参与,这时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液就会流向肠胃,头部和四肢缺氧,容易使人感觉到困倦和四肢无力,而且大脑是特别需要血液供养的部位,所以会感到非常困。一般人中午会吃得比较丰盛,这时候需要帮助肠胃功能的血液就分配更多,让人觉得更困倦。

还要注意,特别是午饭后容易犯困的人,要更当心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因为午后如果犯困很严重的话很可能是由于餐后血糖过高引起。

比较新的研究中,发表的新研究提示,白天/午后有嗜睡情况的中老年人餐后血糖往往过高,夜里失眠的人空腹血糖水平往往也更高。2014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7千多名40-65岁的中国人,发现白天打盹或者夜间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危险。换句话说说,就是夜里睡不好和白天经常困的人,糖尿病的风险会更大。

消除餐后困倦主要是两种方法,增加杂粮豆薯在饮食中的比例,或者适量运动,调整血糖飙升情况。特别容易犯困的人,要小心糖尿病风险上升。

以后的午餐可以加以调整,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午饭习惯,是不是经常吃得过多?吃了很多高油高脂高糖食物?可以适量用粗粮、薯类代替大白米饭,饭后如果有时间,出去散散步吹吹风,买个下午间点,让血糖不要飙升,可能会缓解抵抗不住的困意。

饭后为什么会犯困?

吃饱后,进入胃内的食物,要被胃进一步

机械搅拌

和粉碎,同时要和胃分泌的消化液——胃液充分混合,然后被送入

十二指肠

,进一步进入小肠,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在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一方面,胃的运动和肠的运动加强,另一方面,消化腺的分泌增强。体内的血液必然要向胃、肠部位集中,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于是胃、肠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导致流向头部和四肢的血液量减少。

大脑供血不足

,自然就会感到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