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不久前,一位知名女艺人在社交网站上晒出自己住院的照片:脸色苍白,面容憔悴。原来,她是胃病发作了,已先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胃抽筋、胃酸倒流,晚上只能坐着睡觉。很多网友闻讯后诧异不已,因为这位47岁的女艺人素来是“健身达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体素质过硬。
今年以来,健身、养生圈里类似现象不少,引发公众热议。一些平时以健身为爱好、体质不错的白领,动辄被一些突如其来的“小病”放倒。记者日前走访了一些医生及运动专家,他们发出善意提醒:生命在于运动固然不错,但千万别拼了老命运动。
“健身达人”与“健康人群”画不上等号
今年6月,知名书画家、“养生大师”梅墨生因肠癌辞世,年仅59岁。据悉,梅墨生14岁习长拳,25岁习太极拳,身体底子不错。最后陪伴在他身边的友人回忆,去年年底时,梅墨生便感觉肠胃不适,却坚持不就医,自认养生有方,必远离重疾。直到年初便血,才被家人逼着赶往医院,无奈为时已晚。
记者调查发现,时下,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健身达人”“养生专家”传播独家的“健康秘籍”“养生攻略”,甚至将自己代入为“健康人群”。
“有一类文章如今在网上热转,大意是只要定期锻炼,身体必定健康硬朗;或是宣传经常运动的人有自愈能力,小毛病不需要看医生。”沪上一所市级医院的医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细究之下,很多风靡网络的健康理念都经不起推敲。
经常运动固然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不少人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却由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的不适宜,给自身机体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如果无视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再强壮的“健身达人”、“养生专家”,也难逃被疾病“报复”的可能。
健身达人在运动中受伤甚至“倒下”
热爱运动、身强体壮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甚至“倒下”的情况也日趋频繁。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这一现象不容小觑,应引起充分重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庄育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因运动过量而受伤、到医院问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今,每到马拉松赛季,庄育刚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适量的运动负荷有助于提高免疫机能,可一旦运动负荷过大,运动过量则会导致免疫能力应激性地下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中心医务、科研保障团队负责人刘敏解释说,这即是“开窗理论”。简言之,如果把人体比喻成电脑,适度训练时,身体机能可正常工作,免疫系统也能定期杀毒。一旦训练过度,免疫系统便无法顾及。“此时,人体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如同免疫系统被打开了一扇窗户,病原体更容易入侵,感染疾病的概率会有所提高。这一时间可能持续3小时至72小时。”
刘敏说:即便运动的好处再多,也经不起“肆意挥霍”。
那么,究竟怎样的运动才最适宜?
“要学会倾听来自身体的声音,当你感到疲劳、没有精神的话,建议好好休息,毕竟疲劳下运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刘敏举例,如果发现自己“晨脉”过高,或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心率比平时升高等,都是身体发出的不良信号,需有所警惕。
“运动的有益效应是建立在长期规律运动基础上的,但即便运动的好处再多,也经不起肆意挥霍!运动的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刘敏说。
庄育刚给更多运动爱好者的建议是:当出现身体不适时,千万不要抱着“我身体好,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有病还应及时就医。同时,在运动后可合理补充糖、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促进免疫机能恢复,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水平。此外,在运动后还要注意保暖等防护措施,这同样会对机体的免疫产生积极作用。
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的!很久以前有个跳健身操的老师,考虑对逝去的人尊重我们就叫她马老师吧,曾经在中国很火,央视每天转播她的“天天跟我练每天五分钟”火遍中国大江南北,可以说是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后来没有多久就因病去世了!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我身边也有,练太极练了二三十年的阿姨照样才七十几岁就老年痴呆了!这些现象表明锻炼,运动,健身都不是万能的,包括那些养生专家,他们都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都有生老病死,都有遗传基因。适当的适度的健身,养生也只会对身体机能,体能有一定的改善,并不会包治百病也不会长生不老!
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中国几千年文化证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存之道,不能千篇一律!
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人的寿命长短,不是在人的手中,有些事是我们人类无法理解的。
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运动过度或者说吃喝太精细了
为什么经常看到一些健身专家,养生专家“早夭”?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处也有弊端。人的身体本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免疫力有身体最好的修复能力。过分的养生必然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适可而止才是长寿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