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作为“完人”、无数读书人楷模、死后得以谥号文正的曾国藩,却也曾是一名好色之徒,其实这并不可耻,毕竟圣人云“食色性也”,而就连大文人纪晓岚、近代大家季羡林先生也都是如此,而且曾国藩的好色相比这两位,那还是远远不如,即便如此,曾国藩也还是觉得应该改正,并且以身作则,成功实现,也为后人留下了“戒色”的宝贵经验。

曾国藩的好色

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大儒,可谓出将入相,身后得以谥号文正,算是读书人的顶峰和楷模,其不仅文化造诣高,而且还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可谓力挽巨澜,而且曾国藩还为人品德高尚,被誉为“千古完人”。

曾国藩

不过对于这位完人,也存在好色的问题,在他的日记和家书中,就记载了自己的两件好色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呢,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娶了一名貌美的小妾,曾国藩知道后,心动不已,缠着非要见上一面,而见面之后,曾国藩也深深被吸引,并且做梦之中还梦到了这名小妾。

清朝贵妇人

第二件事情则是曾国藩新婚之后,沉迷在妻子的温柔乡之中,不免身体透支,而父亲则告诫自己要有志向,不要过度消耗自己。

这两件事情均是出自曾国藩的描述,可靠度较高,不过这也并非十分越轨的事,但是曾国藩却以为这不是圣人之道,立志要改变自己好色的毛病。

曾国藩戒色的做法

为了改变自己好色的毛病,曾国藩通过实际行为,来进行改变,其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第一就是明确思想,曾国藩立志要匡扶天下,并且摈弃杂念,这杂念就包括着好色,从思想上决定自己只要思想上有好色的举动,就是动摇自己志向,通过这种来从思想上扭转自己观念,而非得过且过。

第二就是耗光精力。曾国藩觉得好色是因为自己精力有所剩余,于是就开始制定各种计划让自己忙碌起来,一旦忙碌起来就会把好色抛之脑后,所以曾国藩早起、练字、读书,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这方面,自然不会想男女之事。

曾国藩日记

第三就是写日记监督自己。曾国藩坚持写日记,并利用日记监督自己,一旦自己有思想动摇,有非分之想,就会在日记中深刻反省,甚至对自己大骂,让自己不敢有所想。

正是通过这三种方法,曾国藩渐渐改变了好色的毛病,从而成为一代圣人,而其戒色的行为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经验。

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多好色?看到美女多看两眼的那种好色,听说朋友妻子好看让朋友喊出来看两眼的那种好色。

立一个终身志向,有了精神支柱,每日日醒吾身。

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自律嘛,人家有善根。不断记日记反省自己

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听江湖百晓生说,曾剃头从根本上控制住了男人之本性欲望,练就了文学《葵花宝典》,所以他被称为半个圣人。

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作为一个后代敬仰的圣人曾国藩,其实也有很多坏毛病,在成为进士以前,曾国藩一直过得浑浑噩噩,除了读书之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比如浮躁、傲慢、虚伪以及好色。

其中之一就是好色。他最终通过自我克制以及转移注意力改掉好色的毛病,但是难度极大。

曾国藩的好色十分有意思,他的好色是喜欢看美女,可是清朝时期不像现在这样开放的环境,当时女人很少出门在外边逛街,都是躲在家里的,既然大街上看不到美女,他就跑到朋友家里去看。

要是听说谁家娶了漂亮老婆,他一定想方设法都要去仔细看看,而且经常一看就发呆,心里心猿意马,这些事情他在日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时年十二月十一日,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曾国藩

除了喜欢看朋友老婆,还有对自己老婆曾国藩也是十分好色的,即使老婆生病卧床,自己依旧还有很多想法,比如他日记里记载“入夜心情不畅,又厌闻呻吟声”,这是当时欧阳夫人生病的时候在床上不起,曾国藩突然有欲望,可是又没法解决,十分郁闷烦躁。

好色这一件事情,最开始还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去北京住后才劝诫曾国藩的,他父亲去北京住了几天就匆匆离开,曾国藩有点莫名其妙,父亲回到湖南之后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劝诫曾国藩要建功立业,不要好色误事,这时曾国藩才恍然大悟。

有了父亲的教导,曾国藩马上着手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其中好色十分难改,毕竟当时曾国藩才28岁。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在曾国藩日记里都有记载,正是经过自己反思,以及父亲的劝诫,曾国藩更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立志坚决要改掉坏毛病。

他一开始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监督自己、反省自己改掉坏毛病。自己监督不了自己就把日记拿给亲朋好友看,叫大家一起监督他,到后来曾国藩甚至把自己日记拿给后辈们看,并且要求后辈在日记里进行批注,自己哪些地方做到,哪些地方没有做到。

这样一来,让后辈监督自己,自己就更加安分守己,而且也给后人树立榜样,一举两得。

在曾国藩日记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别人的批注,那就是曾国藩一直坚持的让人监督自己的做法。监督加自我反省,让曾国藩在戒色的路上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并没有彻底改掉。

曾国藩经过自我反省之后,依旧还是感觉效果不明显。比如道光22年,有一天早上他起来打算看书,可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老是想些不该想的事情,没办法,他最终和老婆欧阳夫人还是做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事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大骂自己是禽兽,这件事情也更加让曾国藩意识到改掉坏毛病的重要性。他仔细一想,发现其实自己之所以好色,主要还是精力旺盛。

于是曾国藩每天开始练习楷书、写文章、看书,再出去跑步锻炼身体,让自己累起来,分散注意力,自己精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对好色的事情注意力就会减小,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淡忘,从而改变自己。

国藩在下定决心戒色后,他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戒色:一是在思想上,他树立了匡扶天下的远大的志向。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个伟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奋斗,什么美色都是小事。从思想的根源上,认识到好色是阻碍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最大的障碍,从思想上先戒色。

二是早起。曾国藩认为人只有早起,才能保持精神充沛,才能保证心思单纯,不会想男女之事。

三是耗光精力。白天尽量让自己忙碌,尽量耗光自己的精力。不让自己有空余的精力和心思,去想什么男女之事。

四是写日记。孟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每天都要写日记,反思自己日间的所作所为。对于自己缺点,例如好色的毛病,他会在日记中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反思自己的行为,各种骂自己,一点都不留情面,将自己彻底地进行自我剖析,认识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后来道光20年曾国藩顺利入京成为京官,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规划,并且立下做圣人的伟大终极目标。

正是在曾国藩的不断反思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他最后不仅改掉了自己好色的毛病,而且还成为一代“圣人”,实属难得!色字头上一把刀,戒色要趁早,我们不妨跟着曾国藩一起来学戒色,毕竟他就是这样成功的。

曾国藩曾经有多好色?最后又是怎么改掉臭毛病的呢?

色如烟酒,有苦有涩,但更多的是心动与享乐,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推动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进步。就普通人来讲好色的危害于个体而言远大于对社会的危害,因为多是秘而行之,避光而为,也就因此引发出更多好事者的好奇猜测和臆想推断。关注程度高,危害程度小。个体的事相比社会事更易谋划实施,对于文人或内敛的人更容易占去精力,思之不得,辗转反侧,明知相思苦,偏要苦相思,以至于整日昏昏噩噩,万事荒废。对一些有条件的人,有钱的有势的,为官的经商的,因为其更容易找到对手戏,则更难免沉迷其中,任时光飞逝温柔乡。曾文正公位高权重,早期作为优秀男人更是难过美人关,犯过天下男人的普遍错误,但时势造英雄,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控制欲望,保存精力,专注事业的重要性。不管是写日记反省、干工作凝神,还是强迫自己远离美色,曾前辈都是在压抑和禁足,任谁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本性,一些高僧大德可能会成功,否则真的需要压抑一生,违逆一生。所以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淫邪所祸,才可以成大事、立大功、留大作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