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如果清军不入关,南明根本抵挡不住李自成的大顺军,不用一年,李自成就能顺利统一大明,到时候再腾出手来对付张献忠和满清,如果顺利的话可以再造一个大顺盛世,倘不顺利也能做一个北宋和辽对峙的局面。至于南明,不仅战斗力差到极点,而且人心思降,敌军还没到,都在暗做打算,所以无论李自成还是满清,都是一样的投降。
李自成攻陷北京时的局势1644年,李自成顺利在西安登基,建立大顺政权,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礼,当时的谋士李岩提出战略规划,那就是进兵河南、山东,经营中原,如此以来,可以切断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北京、直隶地区没有江南的财税支撑,便难以为继;而在统治区内,开始派遣官吏、实行统治,稳扎稳打,不需三年,就可以取得大胜。
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自成却坚持要北伐,而且要御驾亲征,在北伐的过程中,所到之处,明军几乎都是举城投降,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李自成仿佛已经看到胜利曙光。
大顺政权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其占据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直隶、北京、湖北大部,可以说整个北方都落入了大顺军的掌控之下,彼时的大顺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而除却关外的清军外,江南地区还有南明政权,而四川地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南明无力抵抗李自成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崇祯时期尚有能力制约诸将,但是制约力已经明显下降,到了李自成北伐时,崇祯急忙调遣诸将进京护驾,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畏缩不前,观望局势;左良玉等诸将更是按兵不动,只等将部队作为自己荣辱的筹码。
也正是明军的这种态度,所以李自成才能顺利北伐,而河南、山东的地方几乎都是望风而降,就连吴三桂也是一度投降大顺,足见当时明朝已经无力抵抗,也无心抵抗。
大顺军
南明成立之时,也是经历了军方的逼迫,当时以史可法为首的文官集团想要拥立潞王甚至是桂王,而江北四镇将领却拥立福王,最后军方获胜,但是军方也只是为了自己利益,并不想真正为朝廷卖命,而左良玉部因为没有参与拥立,更是要去南京勤王。
之后清军南下,南明军队根本没做多少抵抗就全部投降,所以南明依赖的部队,根本无法与大顺军决战,一旦大顺军南下,这些将领也会立马投降,而南明也会快速灭亡。
张献忠只求自保,也无力抵抗但是关内的势力中,还有张献忠的大西军,张献忠起兵比李自成还早,但是却没有李自成做的势力大,自然不甘心作为下属,所以张献忠也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年号就是大顺,不过张献忠势力有限,其占据四川地区,只求自保,并没有争夺天下的能力,尤其是进入四川后,倒行逆施,逐渐失去了斗志。
江北四镇灭亡
所以即便是张献忠,也难敌风头正盛的大顺军,而且其自然也不会和南明联合,而南明的文臣没有兵权,有兵权的将领只考虑自己的荣华富贵,所以大概率的都会投降,不做抵抗,即便抵抗,南明战斗力极差,远远不能和大顺军、大西军相比,所以即便有张献忠的掣肘,大顺也能迅速灭亡南明。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明朝国运刘伯温早已预言,历史没有如果。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能!李自成的农民军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谁也不服谁?也就是面和心不和!而且他们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说白了就是一个小农思想!你想想这种情况大顺军怎么能打胜仗呀!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从周分封诸侯后的长期的战国诸侯大混战,到秦灭六国后的被六国余孽的二世而亡。从项羽分封各诸侯王后的楚汉相争,到刘邦杀尽功臣,到汉武帝为了消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独尊儒术。从这个时候开始分封制开始逐渐消亡了,皇家正统思维开始活跃了。但是地大而交通不便利的统治瓶颈依然没有消除,所以从这时起军阀门阀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当一个王朝正统的元暴力因为自身的问题或者外来的侵略而丧失了锐利的时候,民变演化成军阀混战最终改朝换代就开始不断地上演了。所以如果没有清军入关,这一切还会重演,但是最后胜利的一定不是南明政权和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王朝正统思维让很多人认为南明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其实到了崇祯时期明朝就早已经是一片散沙了,清军及其汉奸集团只是在对付一群群各自为政的乌合之众而已。而宋末的张弘范和明末的吴三桂正是这一群群乌合之众的“围三缺一”的希望和榜样。当你想一想你有没有皇帝梦或者独立性或者控制欲或者唯我独尊的想法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明朝那时候已经彻底不行了,内部腐败,失去民心。北明挡不住李自成,南明自然也挡不住。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南明是否能够抵挡住李自成的大顺军?
大家还看漏了一个在南方活动的大西军张献忠,如果李自成敢南下染指他的地盘,那两支义军势必再一次内讧,南方还有左良玉高杰等江南几阵明朝军阀,李自成想吃下去绝不容易,再加上南方他还没有群众基础,后来他不就是在湖北一代被地主团练击杀的吗!所以绝对不会像小编想得那么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