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山西此次暴雨的形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也就是“天灾”+“人祸”,天灾是说山西经历了极端的气象条件,导致持续降雨;人祸则更多的是长期干旱少雨造成水利设施荒废,导致水流排泄不畅,加之防范意识较差,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问题。虽然专家给了很多解释,但大多晦涩难懂,下面就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说下这个问题。

山西洪涝

山西遇到的极端天气

山西极端降雨天气的原因有三条:第一,大气环流形势稳定;第二,水汽条件充沛,第三,低层抬升条件长时间维持。这是专家给出的解释,具体来说可以说是:充沛的雨量在山西下个不停,也不走。

降雨是由于水汽产生的,水汽从哪里来呢?自然是从海洋来,从海洋来的水汽来到陆地之后,不会立马形成降雨,只有遇到特定的气象条件才会形成降雨,比如山的阻隔、冷空气的相遇等等;一般情况下,形成降雨后,会随着水汽推进,逐渐形成降雨区的移动、减弱,但是如果势均力敌,水汽不移动了,那么降雨就会持续产生在这个地方了。

山西强降雨

就如郑州的720大暴雨就是太平洋来的水汽遇到了太行山阻隔,下到郑州,源源不断的水汽前来,向前推动不了,于是就停滞在郑州,形成短时间超强降雨。

山西也是这个道理,水汽走到山西形成降雨,加之气象、地理条件造成水汽和降雨区不移动了,持续降在山西,所以形成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

山西洪灾的人为影响

降雨虽然会形成较大的破坏,但是人为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了抵御洪水,人们在农田、河道上修建水利设施,从而使得农田可以快速排出积水、河道可以快速行洪。

但是山西省作为内陆省份,其降雨稀少,常年的干旱少雨,造成人们防灾意识较差,常年没有洪涝灾害,造成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河堤缺乏维护。

河道洪水

比如河道中为了便于行洪(也就是便于洪水流过),需要对河底进行疏浚,需要对河堤内的房屋、杂草进行清理,禁止种田,这就好比一个管道,如果都有杂物,就会堵塞,溢水,河道这是这个道理,人为的破坏防洪设施,也加剧了山西洪灾。

山西洪灾各因素累加,防洪压力巨大

山西洪灾是各种因素的累加,山西地形多山,山体对水的吸收能力较差,加上是秋天,植物开始凋零,造成其对水体的吸纳更差,这就导致形成的降雨大多直接汇入河道,加重了河道的压力。

山西地区降雨持续,突然饱和,许多河堤年久失修,人们缺少防洪意识,等等因素造成了山西较为严重的洪灾,许多村庄被淹没,人们临时转移。加之北方大降温,水温较低,给救援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防洪救援

不过山西洪灾发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山西洪灾一定可以快速过去,而经历这次洪灾之后,相信水利设施的防洪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山西多年干旱少雨,排洪渠道不畅通,汾河延沿岸村庄没有做好防洪准备,对大雨山洪预警不够,等水来了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我不是山西人,前几年曾去过山西,途中所见很多,唯汾河是为关切之甚。记得小时候常听一个电影插曲,其中有汾河的水哗啦啦地流过小村庄。但那次去山西所见汾河基本无啥水,而且河床狭窄,当时便认为是这么多少年来汾河水量严重下降导致了人们无原则侵占河道,人为狭窄之故,感叹不已,昔日汾河的风光早已不在了。

今年陕晋多雨,山西洪水成灾,是没有预见的,但汾河及其它大小河流不能顺纳雨水,应是主因。聪明近利的人们,总是贪图眼前小利,不虑未来,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吸取教训吧。

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这大雨成灾,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太多损失!直叫人仰天长叹!又无可奈何。

平原地区的河南,720大灾,现在的山区山西又是大灾。

纯属天灾?又不客观。

人祸,也是客观存在。

几十年这些地方没遇到大雨了,70多岁老人都没遇到过,但老人都说,过去人工兴修水利,挖河修渠,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大水坑。

现在呢?坑,早没了,种上了粮食,栽上了树。

河呢?干了几十年,也是被种上了粮食树木。

渠呢?基本没有看到过!偶尔有遗留下来的,dou成景点了,其他的全部毁损不见痕迹。

这不是人祸是什么?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警钟长鸣!护佑平安!

太可怕了!洪水猛兽,一切都那么渺小!

土黄黄的世界,多么荒凉无助!人啊,太渺小!

水里有多少生灵不再?太痛心啊!

多么平静的生活状态!富贵贫穷又该如何?无灾无病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才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不是吗?

但愿:生活静好,平平安安!

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雨水太多了。雨一直下。

山西这次暴雨造成洪水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引起的,这只是开始,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电影后天可以去看看,北方10月5号还是30度,到7号直接20度,北京下雪。人类会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但是受苦的还是穷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