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光武帝刘秀看着面前漆黑的头颅,心中窃喜:如果没有你瞎折腾,我怎么可能坐上天子之位呢?王莽的头颅被视为珍品,一直珍藏了272年。
直到晋朝末期,王莽的头颅才在大火中被烧毁。
以一己之力将汉朝拆分为西汉、东汉的王莽,灰飞烟灭,只将传说留在了世间。
一、西汉和东汉秦朝末年,天下揭竿而起。
公元前202年,经过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得到了天下,从一个街头混混成为天子。
刘邦在山东登基,定国号为“汉”。之后就到了洛阳,准备定都于此。
后来谋士娄敬劝说他,从天下大势来看,建都洛阳不明智。如果能够进入关中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才能掐住天下的咽喉。
于是,刘邦在定都洛阳之后三个月就迁都关中,定都长安。
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使得经过秦末战乱的老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渐渐强盛起来。
及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
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屡屡侵犯边界的匈奴,经过多年征战,匈奴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再也无力大举南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样让人热血喷张的豪言壮语并非只是吹牛,而是实力的展现。
刘邦的子孙们维持了210年刘姓江山。
公元8年,汉平帝死了以后,外戚王莽掌握政权,将江山改为姓王,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新朝。
后世多认为王莽篡权,是个乱臣贼子。其实当时天下人都认为汉室天命已尽,对于王莽的上台,并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
也有人说王莽是个穿越者,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匪夷所思的政策。大大超出了当时的社会条件,完全不接地气,引起了社会经济的极大混乱。
比如,他四次改变货币制度。每次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搜刮光了。
而且各种货币都在市场上出现,民间交易非常困难,流通不畅。
在王莽的一系列骚操作下,各地豪杰蜂拥而起。王莽被起义军割掉了头颅,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在反对王莽的势力之中,不少人都打着汉朝的旗号。
刘秀也是如此,他的口号是“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开始了自己的宏图霸业。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新的王朝,定都洛阳。
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性,刘秀说自己是刘邦的九世孙,继续延续了“汉”这个国号。
当时天下姓刘的如果都向上追溯,或多或少都会和刘邦的皇室存在着一些关系。
刘秀虽然宣布自己所建立的汉朝是刘邦所建立的汉朝的合法延续。
可是实际上,他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这个汉朝是个全新的朝代,与原来的汉朝完全不同。
后人为了将两个汉朝进行区分,根据定都的地理位置,将刘邦所创立的汉朝称作“西汉”,而将刘秀所创立的汉朝称作“东汉”。
也有人按照时间区分两个汉朝,王莽之前的汉朝被称作“前汉”,王莽之后的汉朝被称作“后汉”。
而在整个东汉时期,官方只承认一个汉朝,没有东汉和西汉的区分。
东汉皇帝在名义上是以西汉皇帝为直系祖先,刘秀尊称西汉元帝为父亲,以显示自己入主了大汉皇家大宗。
实际上,两汉的帝王世系完全不同,刘秀是皇室的旁支小系,东汉皇室另外建庙祭祀自己真正的祖先。
两汉的统治阶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所周知,刘邦是草根上位,西汉的统治者们几乎都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平民功臣们。
刘秀上位获得了豪族的支持,他能够取得天下,是豪族击败平民的结果。
简言之,东汉和西汉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二、北宋与南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从宋朝建国开始,赵匡胤就开始一统天下的进程。先后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结束了纷乱的五代十国。
宋朝是个无比辉煌的朝代。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美不胜收。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等等,几乎都来自宋朝。
宋朝的GDP是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繁荣,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一窥端倪。
然而如此强盛的国家,建国仅仅167年,就被金国灭亡了。
公元1127年,金朝军队攻陷宋朝都城。
宋徽宗、宋钦宗及宋朝宗室全部被俘虏,历史上成为“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宋朝的国力是世界第一,金国根本无法与之媲美。
而且宋朝拥兵百万,金军才不过十二万人。
金军却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轻而易举攻破沿途城池,宋军毫无还手之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1】赵匡胤兵变后建立宋朝,他担心武将拥兵自重,历史再次重演,因此采用了“重文轻武”的策略。
他先用“杯酒释兵权”,让有权有势的大将军们都让出了兵权,将禁军军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挑选地方军队中的精兵强将充实禁军,“强干弱枝”,地方军队的能力受到压制。
禁军的驻防地经常变化,将领也不断调换。将领与士兵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弱。
利用军功升职难度极大,武官的升迁之路艰难,而文官就更容易被提拔。
因此,全民形成了努力读书学习的风气,习武之人明显减少。
赵匡胤这样做,可以消除有人武力夺权的隐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可是弊端也很明显,国家的整体军事力量被降低了。
金军入侵宋朝时,全国上下都挑选不出合适的人领兵作战。士兵完全无心恋战,一溃千里。
2】地方发展不平衡,京城开封几乎集中了全国的所有财富,其他地方发展极其缓慢。
地方财政收入除本地行政开支经费所需之外,全部交纳给朝廷。
当金军入侵时,地方城市无力抵抗。导致大军长驱直入,直接逼近首都。
堂堂一国之君,宋徽宗和宋钦宗被迫前往金国首都,在完颜阿骨打的宗庙跪拜。
徽、钦二帝身穿金人服侍,坦露上体披着羊皮,分别牵着羊来到金太祖灵位前,行三跪九叩之礼。
他们的女儿、妃嫔下场更为悲惨,很多人被凌辱致死。
当宋徽宗、宋钦宗在金国倍受侮辱之时,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定都临安(今杭州)。
此时宋朝的领土范围大为缩小,首都从中原地区迁移到了江南吴越之地,原来宋朝疆域内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北方区域都被金人占领。
因此,后人将靖康之耻前的宋朝称为北宋,靖康之耻后的宋朝称为南宋。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地位与统治中原时期的北宋大不相同。
1279年,南宋与蒙古在崖山进行了大决战。
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此次战役标志着南宋的灭亡。
从宋高宗赵构于公元1127年南渡起至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攻占崖山为止,南宋历时153年,传了9位皇帝。
北宋和南宋都是赵匡胤的子孙承袭皇位。
本质上,南宋是北宋的延续,只不过统治的疆域缩小了,首都也从开封迁移到临安。
三、写在最后西汉和东汉在当时都叫做汉朝,却是两个几乎不搭界的朝代。
后人为了将两个朝代进行区分,按照首都位置的不同,分为西汉和东汉。
而北宋和南宋在当时都称作宋朝,是一脉相承的朝代。
因为统治区域和地位的不同,被后人分为北宋和南宋。
朝代转换中,往往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非常凄苦。
这正应了一阕词中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西汉和东汉,其实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完全可以看成两个朝代。
北宋和南宋,能看作一个王朝的延续,只是地位发生彻底变化。
西汉,在王莽篡位之后,基本就算终结了。之所以西汉马上接了东汉,是因为王莽的新朝持续时间太短。总共就15年国祚,关键是这15年里,皇帝玩复古、朝堂穷折腾、天下已乱世。所以,你很难说新朝是一个正经王朝。
赤眉和绿林起义,更始政权脱胎于绿林军。后来,绿林军推翻了新朝,应该具备了建立王朝的前提。但是,还有一伙赤眉军啊。而且,更始政权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斗争激烈。
所以,刘秀干脆就不跟这伙人玩了,跑到了河北,在河北豪族的支持下成为新军阀。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战争,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
实际上,东汉和西汉,包括南宋和北宋,都是后人为了区分做的命名。刘秀建立的政权,就叫汉朝;赵构虽然南逃,也自称宋朝官家。
但,为什么区分为东西两汉呢?主要是首都的位置,西汉的首都在关中长安,东汉的首都在中原洛阳,正好一西一东。
但,西汉变东汉可不是换个首都那么简单。
首先是皇帝,刘秀虽然是汉室后裔,但这个后裔已经不知远到哪里了,其父已经推恩到县令小官的层级了。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长沙定王刘发后裔,权可认为就是提前版的刘备。刘秀,也就是顶了个汉室宗亲帽子,其实关系不大。当时,随便找个姓刘的往前推九辈,都能推到个大汉诸侯王。
其次是性质,西汉王朝最初就是个平民王朝,汉武帝之后开始向豪族阶段渐进。而东汉,已经是彻底的豪族王朝了。刘秀之所以能够打下江山,也是豪族支持的结果。赤眉和绿林这两支平民武装,得不到豪族支持,跟豪族天然就是对立的。所以,刘秀能取天下,完全可以看作是豪族“选举”的结果。因此,从王朝统治能力来说,东汉跟西汉完全没法比。
南宋和北宋呢?
北宋亡的有点儿无厘头。宋徽宗时代的北宋,虽然也面临财政问题,但问题不至于害死王朝。而表面上却是风光无极限,因为收复了幽云十六州。这是太祖太宗都没干成的事情。然后,就不知道怎么搞的,被女真人两个冲锋,然后就亡国了。
整个宗室都当了女真人的俘虏。所以,漏网之鱼赵构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就在南方当了皇帝。于是,北宋变南宋。
但,南宋与北宋的关系,要远比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近,基本算是一脉相承。皇帝还是赵家皇帝,这个变化不大,不是赵光义的子孙就是赵匡胤的子孙。朝堂仍旧是士大夫的朝堂,而且还继承了北宋的党争风气。自古文人相轻,士大夫们在一起,一定要搞出个党派来。
但,与北宋相比,南宋最大的变化就是地位上的变化。以传统中原中心而论,北宋是妥妥的中原王朝。虽然是大辽、西夏和北宋三国演义,但北宋的正统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但是,南宋就不一样了。按理说,统辖五千万人口和传统中原的女真大金,才是正统。而南宋,也就是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而已。
如果女真大金争点儿气,一下灭了南宋,那么改朝换代的线索已经无可争辩的清晰了。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蒙古突然崛起了,三下五除二就灭了大金。最后,南宋居然比大金活得还长。所以,元朝修前代史,就死活修不下去,因为你不知道奉谁为正朔。你以南宋为正朔,金朝就是史书中的一个角落,给面子用几个章节给你交代完,不给面子就直接一篇女真人列传搞定。这么干,女真大金治下的遗老遗少当然不满意。其实这些人已经不是什么女真人了,主要是北方的汉人,纯粹的女真人要么被同化了、要么被消灭了,当然也有跑到东北看林子的。但是,你以大金为正朔,南宋这伙人肯定也不干。所以,这件事就一直拖。最后,到了脱脱当丞相,当真是发扬了蒙古人混不吝的风格,管你大金、大宋,统统给你们写本史书。
但元朝是个短命王朝,大明立国了。朱元璋是个汉人,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搞得北伐。所以,朱元璋认定的统序肯定是大宋然后大元然后大明。期间的大辽、西夏和大金,统统扯淡。所以,南宋的正统地位算是从北宋延续了下来。
但,这都是后人的认识,从当时形势看,南宋真得很猥琐,大金的地位要比南宋高了一个层级。
最后总结
西汉、东汉,北宋、南宋,主要是后人做的区分。因为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更不是一个阶段,却都是一样的名字,所以必须得给区分一下。而区分的标准,两汉算是以首都的位置做了区分;两宋就是以统治区域做了区分。
西汉和东汉,虽然都自称汉朝,但实际上已经有了质的变化。皇帝已经换成了远支,朝堂变成了豪族主导。所以,西汉和东汉,只是名字还一样,但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北宋和南宋,虽然一个绝对的中国、一个偏安的一隅,但实际上变化不大。皇帝还是赵氏官家,朝堂还是士大夫主导。所不同的就是地位已经彻底不一样了。女真大金入主中原,南宋只能猥琐求生。
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这个问题很容易迷惑历史新手,其实古代没有西汉、东汉的说法,也没有北宋、南宋的说法,这些说法是后人为了区别不同时期、相同国号政权而赋予的。
汉朝为何分西汉和东汉大家都知道汉朝是刘邦建立的,“汉”是这个政权的“国号”,本身是不带前缀的,但汉末王莽篡权,废汉室,建国号为“新”,“汉”政权被灭亡了。
后来,王莽改制,引得天下大乱,“新”政权被绿林军灭亡,而汉室成员刘秀又消灭众多割据政权,统一全国,重新建立政权,国号仍为“汉”。
刘秀视自己为汉室的传人,对他而言,不存在什么西汉、东汉的说法,历史上只有一个汉朝,所以刘秀不是开国皇帝,只是“中兴之君”。但汉朝在事实上是被中断了十多年,并不连续,后人为了区分汉朝的两个不同阶段,称刘邦建立到被王莽篡夺灭亡的汉为前汉,称刘秀恢复到被曹丕篡夺灭亡的汉为后汉,因此后人编纂汉朝史书时,称《前汉书》、《后汉书》。
至于西汉、东汉的说法,实际上到隋唐五代时期才开始出现,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政权定都在西安,位置靠西;刘秀恢复的汉政权定都在洛阳,位置靠东,因此被称为西汉、东汉。
宋朝为何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和汉朝经历十分类似,宋朝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是这个政权的“国号”,本身不带前缀,但宋末发生靖康之耻,金国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上,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但宋朝皇室成员还有一个“幸运儿”赵构,他是宋徽宗的儿子,侥幸逃脱靖康之耻,又一路被金人追着屁股往南逃跑,一直过了1个多月,才被拥戴登基,国号仍然是“宋”。
对宋朝皇帝而言,他们认为只有一个“宋”,不存在北宋、南宋的说法,所以宋高宗也不是南宋开国皇帝,而是“中兴之主”,我们通常认为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但当时官方一直称杭州为“行在”,意思是皇帝临时所在地,并不是都城。
但实际上,宋朝中间是存在中断的,而且疆域有了很大变化,缩水了近一半,后人不需要顾及赵宋皇室的面子,为了区分宋朝的两个不同阶段,称之为北宋、南宋,因为北宋的统治中心在北方,南宋的统治中心在南方。
历史上类似的政权之分还有不少,比如:
1,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北汉,同时并存,国号都是汉,只是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是一个姓氏,但两家八竿子打不着,没有任何宗室亲戚关系。
2,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后蜀,先后相继,国号都是蜀,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但并不是一个姓氏,没有任何宗室亲戚传承关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晋、东晋,先后相继,国号都是晋,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彼此关系和前汉(西汉)与后汉(东汉)、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彼此之间属于同一宗室的传承关系。
亲爱的朋友们,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政权众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同一个国号的不同政权,或同一政权在不同阶段的称呼?欢迎留言补充!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其实在古代,几乎所有的王朝或者政权的国号都只有一个字,鲜有两个字的,比如说要么是“汉”,要么就是“宋”,在国号前面并没有东西南北这些前缀。那么后来为什么又会出现我们所熟悉的前缀呢?今天小祁就给大家讲一讲国号的那些事儿!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画像)
其实西汉和东汉最开始并不是这么区分的,而是区分为前汉和后汉。这里先讲讲为什么分为东西汉,然后在介绍了其他更多汉政权以后再讲前汉和后汉是如何又改成西汉和东汉的!
其实之所以要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主要就是为了区分由汉太祖刘邦建立的汉朝和汉世祖刘秀建立的汉朝!又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朝定都长安,刘秀建立的汉朝定都洛阳,相对来说一个在西,一个在东,故后世就称之为西汉和东汉!
虽然刘秀是以中兴之君的身份自居的,但是实际上自公元9年王莽篡汗时刘邦所建立的大汉王朝就已经灭亡了。直到公元25年,刘秀重新建立汉朝,中间已经隔了17年,刘秀名为中兴,实为再造!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画像)
同样道理,将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则是为了区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和宋高宗赵构建立的宋朝。不过不同于西汉和东汉,这期间并未出现断代的情况,所以宋朝也成了中国古代唯一挺过了三百年大关的王朝!
因为刘邦建立的汉朝对于后世的影响太大了,因此后世又先后出现了14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
15个国号为“汉”的政权除了最有名的“西汉”和“东汉”以外,中国历史上还存在过另外13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这就更说明了加前缀的必要性,如果后世不加以区分,则根本就无法分清说的到底是哪个汉政权,比如说一个人明明在说西汉的事儿,另一个人可能就扯到了蜀汉去了。而且在乱世时期,甚至同时存在过几个汉政权!
第一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自然就是刘邦建立的西汉了,定都长安!(刘邦影视形象)
在西汉灭亡以后,天下纷争,先后出现了刘玄建立的“玄汉”、赤眉军扶持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汉”以及由刘秀建立的东汉,当然最后是由刘秀统一了全国!
第五个是三国时期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定都成都,因为刘备自视为汉室宗亲,是汉朝的延续,自然国号也是“汉”。这里就不得不说电视剧《三国》里面的一个错误了,人家刘备的国号就是“汉”,旗子上怎么会写的是“蜀”呢!(刘备影视形象)
第六个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前赵),一个匈奴人居然自称是汉朝的外孙,以继承汉朝正统自居,也是搞笑!同时期还有氐人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最开始国号为“成”,后来李雄的堂弟李寿改国号为汉,因此习惯上称为“成汉”!
第八个是由北魏末期邢杲所建立的流民起义政权,国号依旧是汉,史称“邢汉”。
第九个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侯景篡粱而建的,国号为汉。
第十个是唐朝中期泾源之乱时朱泚被推举为帝,最开始国号为秦,次年改为汉。(后汉高祖刘知远画像)
第十一个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由刘䶮建立的,因为位于两广和海南一带,因此史称“南汉”。后来在中原一带又由刘知远建立了五代中的第四个中原王朝,史称“后汉”。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以后,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又据河东十二州建立了汉,但是仍沿用后汉的年号,因为地处北方,史称“北汉”。
第十四个是由金朝末年由郝定于1216年建立的,但是很快就被金朝所灭。
第十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是由陈友谅建立的,史称“陈汉”,后被朱元璋击败!
西汉并非“西汉”、东汉也非“东汉”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在刘秀重新建立汉朝以后,为了区别这两个朝代,并不是称呼为东西汉,而是“前汉”和“后汉”,这从东汉的史书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没有东汉书,而只有《后汉书》,《后汉书》也是公认的记载东汉历史的正史。(刘秀影视形象)
结果东汉灭亡以后刘备又搞出一个汉朝来,于是史学家称之为“季汉”,以区别于前后汉。但是没想到汉朝的名气太大了,到了五代十国一下子又冒出来三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这下没办法了,最后史学家又达成了一致,即以国都的位置或者国家的位置来在国号前面加前缀!
而且因为普遍认为占据中原即为正统,也就是五代十国中的五代,而五代的所有国号前面都已经使用过了,因此统一将这五个朝代统一称为后粱、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里面又出现了后汉,那么刘秀的后汉就得改名,于是就有了西汉国都长安在西面故为西汉,东汉国都洛阳在东面即为东汉的说法!
因此说古代的朝代称呼之所以会有这些前缀,都是后世为了方便区分而后加的。因为在古代没有哪一位皇帝或者君王都无不是在为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而努力,甚至很多皇帝为了和前朝扯上关系而主动认亲或者改名的比比皆是,如果自己在国号前面加个前缀那岂不是不打自招了嘛!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秦末,沛县小吏刘邦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相争等一系列的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在长安称帝,国号称“汉”。经过二百来年,汉由盛转衰,外戚王莽取而代之,建立新朝。王莽对汉以来的弊政进行改革,遭到封建贵族和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最终改革失败,王莽身死,新朝灭亡。天下无主,时局纷乱,封建割据势力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权力的战争,最终南阳豪强刘秀胜出,统一天下,建都洛阳,由于刘秀系西汉皇室旁支,所以国号也称“汉”。后来史学家为区分两汉,加之长安和洛阳一西一东,所以就称刘邦建立的以长安为都城的叫西汉,称刘秀建立的以洛阳为都城的叫东汉。西汉亦称“前汉”,东汉亦称“后汉”。同样,五代时期后周大将军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政权,改国号为宋。后来宋为金国所灭,首都汴京被攻占,皇帝也被掠走,北宋亡。后来,北宋的残余势力南逃,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群臣的拥护下,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仍称宋,与金朝南北对峙。后世史学家为区分两宋,加之汴梁和临安一北一南,所以称建都汴梁的前宋为北宋,称建都临安的宋为南宋。
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宋朝为何有“北宋”与“南宋”之分?
此问题看起来挺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根据当时的统治者的所在地即首都而定的,具体的可以查一下史书记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