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隔壁卖肉包子的憨老王,居然跟我大聊深度思考。他说人的深度思考就像包子。可把我笑死了。

原来我们街口有个卖包子的老王。长的是五大三粗,胡子拉碴,憨包一样的。他是酷爱做包子,你还别说他包的包子可真是挺不错,

这人实在,肉馅都不靠绞肉机的全部自己手剁,我的妈呀,那一天得剁多少啊?我感觉那包子馅里面都有他很多汗水在里头。

他的包子才卖两块钱一个,但是肉新鲜又多,所以顾客常常去排队。每天能卖到晚上。

我是酷爱吃包子,一星期不吃七八个有点肚子痒,经常去吃,吃多了跟他成了朋友。老是聊天,却发现这老王啊,还真有点思想。

有一天我就问他。我说:现在这个时代有搜索引擎科技又这么发达,大家的知识量非常丰富,信息来源非常容易,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老王一边拿一桶水清洗店铺。一边说:家里头孩子天天都把吃喝送到他手上,他长大了就变成二傻子啊。自己哪会去找食吃。

我一听就觉得他这话有意思。

他接着说:我感觉这个时代越是进步。大家就越喜欢思考。你越喜欢思考,人就静不下来。

人一旦静不下来就没有办法达到所谓的深度思考了,你说我老王这话有没有理?

我说:老王没想到你一个做包子的粗老爷们,还会说这种东西。你是不是做完包子就回家看书去了?

他说:去你的。你看不起我做包子的是吧?做包子就不能思考问题啊?

我说:不是我看不起你做包子。你挣的钱可比我多很多啊,你这一天营业额至少都有两三千吧。

他说:营业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赚这点钱开不开心,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一天赚1万,但是不能休息一分钟,每天心里面压力非常大。我老王保证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医药费。

我说:那你说人为什么一定要静下来才能深度思考呢?

他说:我每天做包子大概是凌晨4点开始动。凌晨4点那不只是科比看得到,我老王也在。那个时间开始是没车声没人声,连鬼来了都知道。

我在那里开始和面剁肉。有时候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很安静的状态。这种安静他不是说没有声音,而是说你内心好像不会被任何东西影响了。

比如我听到外面的卷闸门一扇一扇拉起来的声音,听见外面送货的车跑起来了,干苦力地慢慢出来活动的声音都在耳朵里过,但是全部都不影响我那个安静的状态。

最奇怪的是,我在这种状态下做包子做得特别顺溜。因为什么都不用想了,我也不用去想我老婆唠叨,我不用去想孩子了。

我的眼睛眼里面只有我的肉包子。我那个时候越看他们越觉得他们可爱,一个个长得那是俊俏啊。

我说:你那不是深度思考,你只是做包子做傻了。

他说:我不是说做包子的时候思考,而是我经常这样做包子,做了很多年后啊,感觉人到哪都静得下来。经常静起来的时候,对很多事情都有一些感觉。那些感受自己会冒出来。不用动脑子,好像从一个很深的地方自然冒出来的。

我感觉这个应该可以叫做深度思考。或者确切地讲又不像是思考,因为我感觉他不从我的大脑里来。

我说:你说的我头都晕了,什么东西叫做思考,又不从大脑里来了。

他说:比如我老婆问我对某件事的看法,我可能忽然间冒出一个答案,但是绝对不是我思考的答案,那个看法可能还挺精准挺准确,绝对不是我做包子的思维层次可以想到的。

我说:哦,你说的这个现象有可能是一种幻觉吧,我感觉你应该是有幻觉。我现在严重怀疑你做包子做傻了。

他说:去你的。

他接着说:其实你刚才说孔子的时代,很多人都有深度思考,我们的时代就没了,我感觉这个话也是。不太对路。你想啊,孔子那时候。不也是很多人糊里糊涂的吗?正因为大部分人糊里糊涂,才显得那几个人这么有思想啊。

现在咱们这里时代人就更多了,别人都是这样说和批判,你就觉得好像深度思考的人少了,那是一种错觉吧,我觉得你只是没去做调查和了解,不可能有个准确的数字。

好像我做包子一天要用多少斤面粉要用多少克酵母要用多少斤肉?我都算得清清楚楚。但是像你说的这种话,一般就是随口说出来,它只是一个固有的印象。

这好像人家都说做早餐的绝对都挺赚钱的,但其实很多人都赚不到钱。因为有的地方房租贵,有的地方房租便宜,有的人进货便宜有人进货贵。各种事情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我隔壁就已经换了三家了都是做亏了。

所以我感觉这个事情不能人云亦云这样说。

我说:你这样一说还确实是这个道理,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他说:我其实真的不懂孔子,我就知道一个名字而已,他是哪个朝代的干嘛的我也不清楚,但是你一说吧,我好像就有这个答案呢,有这个感觉了。

我做包子,我就感觉天下人呢,就像这个包子。外面看你总是不知道这个包子是个啥东西,看他就像是个圆乎乎的面团,你不打开它你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馅的。

所以包子能够一眼看出他好吃的,那是真的是高手,我感觉几乎没人能够从外观看出一个包子的好坏。

人世间的事不也是这样的,表面一看就是那样就是这样,但实际上它里面的馅是啥样的谁都不知道,必须掰开尝一口才知道。

我这一辈子做包子虽然也挣了点小钱,但是原来也受过不少苦,很多挫折做啥啥不行,我感觉那种过程就像做包子一样,

就好像你到了一个小吃街,那全都是卖包子的,有的包子是死猪肉,有的包子是没肉的,有的咸有的淡,有的还馊了,或者发霉了,也有的是特别好吃的包子,你一个一个的尝。

直到你找到那个最好吃的包子,然后你就定下来了,只买他家的。

我说:你这是打广告吧,还嫌我吃的少吗?

他笑了说:不怕你笑话,我还学着给包子写了一首诗。我在手机里翻出来念给听听。
  • 圆咕隆咚寡言语,
  • 大千世界裹胸中,
  • 珍肴粗菜咸包尽,
  • 一份净白出蒸笼.

我惊呼道:老王,你怕不是来卧底卖包子的吧!你吓着我了,你这藏太深了啊!

老王笑道:不是我文才好,是有一天我做着做着包子就情不自禁念出来这几句诗了。

前一阵子我又念了一句一首,我再念给你听听。

  • 人间烟火任你蒸,
  • 面团裹馅不离分。
  • 一口咬破见鲜肉,
  • 包子里头有真身。

我跳了起来,伸手摸了摸老王的额头说:老王啊,老王,幸亏你是没住在我的隔壁呀你咋这么有才呀?

他说:包子啊,外边看着啊憨厚朴实,里头藏着肉菜大有乾坤,面粉因为肉馅多一了层烟火气,肉馅也因为面粉少了一份油腻,这要按书上说的就是中庸之道。

圆乎乎俺看着就欢喜,天冷时热腾腾吃一口暖心窝,落魄时一两块钱还能给穷人度日,这是好东西啊。

我说:我只是跟你聊聊深度思考,你就写了两首包子诗出来,你这太牛了。明天我得问问你老婆,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做包子的?

他说:实际上现在的人都沉迷深度思考,大家恨不得思考的越深越好,很多有知识的人都喜欢往深的地方钻。我就不明白了,我看这包子它再深也就是半个手指大,包点肉进去就得了,味道也不错了,能吃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再深呢?

所以说,你越想深度思考,估计你就越浅,因为你还是在玩头脑嘛?我觉着吧,这知识再多,还不如心里简单,心里头没有杂七杂八的东西,自然就有深度。

我说:老王啊,我现在发现跟你没啥共同语言了,我就是喜欢吃俩包子跟你扯扯淡,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也不懂。我劝你啊,还是不要瞎想,你就卖卖你的包子就完了。

他笑笑说:我今天该收工了,包子也卖完了,淡也扯完了,你啊,该哪凉快哪凉快去吧!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掌握的知识越多人越累,因为知识是有局限性的!所有的知识都不是真理,知识受事物变易領域和时空的限制,必須用的恰到好处它才是知识!用错地方,它就是个笑话而已!。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们离蜘蛛网的中心越来越远中华文明几千年,知识文化就如同一张蜘蛛网,不断扩展。而现代的知识就如同在原有蜘蛛网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张蜘蛛网的半径越来越大,同时我们离蜘蛛网也越来越远。古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科技等现代很多很多东西,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现代人的深度思考都没有用到“正道”上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没有古人的深度思考能力了吗?不是没有,而是思考的地方不一样了。现在学IT的,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秒杀古人,但他们的精力用到什么地方了呢?以孔子代表的先秦哲人们,他们把深度思考的精力花用在对社会,乃至人生,乃至宇宙大道的探索上面了,这些是人生意义的根本,是蜘蛛网的中心。

而我们现代的人呢?很多人说是搞IT的,实则他们的智慧却用在了游戏开发上,因为游戏行业最赚钱。我是非常佩服搞IT的,还有搞高科技的人才的,但是世界真的需要这么多高科技吗?

看看头条上那些个粉丝百万的原生态美食节目,想想李子柒为什么会火的一塌糊涂,无不体现了现代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向往。

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人工智能吗?我们还没有懒到让机器人来替代我们劳动。但社会是逐利的,人工智能也必然蓬勃发展,最后所有的IT人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挖坑往里跳。科技越发达,地球灭亡越快,这是颠扑不破的事实。心越静,思考能力越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楞严经》道德经和楞严经都提出了静,可见心如湖水,只有越静,水才越清,才能看见湖底。现代人,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远没有古人面壁十年的坚韧精神。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整个人群中,进行深度思考的人,只会是极少数。这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时代所拥有的信息量没有关系。

决定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人类的大脑。

人类的大脑只是一个求存的功能器官。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大脑能够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就行了。

而解决眼前生存问题的大脑工作过程,所采用的用智方式,主要是直觉和最简单的眼见为实的辩证思维。

而深度思考,是要调动大脑的智慧功能储备的。就像跑马拉松,需要调动心脏等功能器官的功能储备一样。

凡是人体器官的功能储备调动,都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会让人感受到不适。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懒惰的。

只有用意志克服了这种懒惰,通过训练体验到功能储备调动后所获得的非及时性回报的快感后,人才会爱上功能储备调动的状态。譬如坚持各种身体锻炼、深度学习与思考。

正因为如此,在人类群体中,爱智,喜欢深度思考,通过长期训练,喜欢深度思考并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永远都只会是少数。这跟喜欢跑步的人永远只是少数一样,跟时代的知识量有多大,没有半毛钱关系。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古代人才靠的是全面发展,知识分子很多人是文能治国,著书立说,能诗善文;武能戍边,骑马射箭,刀枪剑戟,样样精通,杀敌立功,边疆永固!古代文史哲是一家,不少知识分子同时

还是高官和科学家!同样,孔子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己也文武兼备,以天下为己任,所思自然深刻!现代“知识爆炸”而一个人的生命短暂精力有限,只能“一专”,文理科难以“双全”,“专业之外”,自嫌“肤浅”,不足为奇!

拥有远超“孔子时代”的知识,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拥有那种深度思考的能力?

现代人受到教育的束缚,迷失了思考方向,进入不了深度思考的海洋。现代人为了生存拼命地学习知识,忽略了思考,所以大多不具有深入思考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