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恭喜你,道德经看不懂,越看越迷糊,这正是契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最佳境界中了!
无为无不为,实在太晦涩了,一看好像都懂都明白,但一细想,好像都不对。不知道他说什么意思。只好放弃。很多人都说,无为就是啥也不干,管他的,去他的,现在的话说,就是躺平了,你们去内卷,卷成葱花卷也好蛋卷也罢,我就是无为了,躺平了。
但一想也不对,躺平了,怎么就无不为呢,难道有个魔法是躺平大法,睡梦神功。
当然也不是,哪有什么躺平大法,真正的躺平大法叫:死猪不怕开水烫。
无不为是咋回事呢?啥都能干了吗?如果啥都不干了,是不是啥都有机会和可能性干?一杯水满了,就只能溢出来,一杯子总是保持空,是不是有无限可能?
老祖宗的语言文字,实在太深奥了,我们不能多想,一多想就迷糊。
1、自然,不是消极放弃,只是不过度不刻意不偏执。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然,道家常说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什么是自然,因果就是自然,这个世界的运转,就是因果相连,这种状态,就是自然。有雨至是因,会湿身是果,这是因果,世界和人都是这样在运转,吃了就有营养,吃多了就会胀肚子,困了就得睡,渴了就要喝水。河流汇聚就会成大湖,水从高处掉落就会变瀑布,日出而万物生长,日落而大家都去休息,这就是自然。
无为,就是和这个自然合在一起。
怎么合在一起,就是该干嘛干嘛。无为,不是消极和放弃,说这个人无为而活,这个地方无为而治,不是说这个人和这个地方啥也不干,放弃发展,破罐子破摔了。而是说这个人,不过度、不刻意、不偏执。
无为,就是不瞎折腾,按照自然的法则来,按照自然的因果来。中国人一句老话:孽畜,你怎可逆天而行。这就是说这人不能违背自然,比如你每天都熬夜到三四点,最后的结果就是猝死。因为你违背人身心的自然法则了。
所以,无为,自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玄妙,就是说,别瞎搞就成。我们看看那些山里村里的老人,一辈子耕耕田,按照二十四节气来耕作,日出而作日出而息,吃喝比较有规律,到晚年比较随性随和,弄点杂活干干,感觉和日月同序,他也不会因为穷特别悲伤,也不会因为啥事喜得跳起脚来。是这样活到老,我们能从他脸上眼睛里看到一种淡定和和谐,这就是无为的自然。
他并没有放弃生活,他早上起的很早,辛勤耕耘,他不消极,甚至他都没有什么辛勤和消极的概念,他就是这样习惯了。以此为自然。如果我们也能学学这种心态,就能深刻地体会到无为了!
但可惜的是,我们这些人啊,喜欢刻意,喜欢过度,喜欢折腾,更喜欢以此而偏执。并非这样不好,这样也是过日子,也都是世界上走一遭,不过,老子认为,你过度瞎折腾,过度而偏执,一定是背离自然的法则越来越远,后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常常在我们的文化中,用道家的文化去探讨一个国家的治理方法时,形容一个国家假如能达到无为而治,是非常理想化的。我们至今很难找到这样的国家,有人说北欧小国有些像,但也不完全是,无为,因为这样的文字结构和外相,常被人误解到过于平淡死气沉沉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内部饱含的生命动力。
但是反过来看,我们不知道无为是个什么状态,却知道瞎折腾的地方,真的是会出问题的。比如咱们古代有些国穷兵黩武,皇帝喜欢折腾百姓,搜刮无度,导致最后崩溃,这就是很明显的反面教材。
一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喜欢作死的折腾,比如啊,连着几年吃街边烧烤,很多人把肠癌吃出来了,比如一个人为了赚钱不断熬夜奔忙,最后心梗猝死在办公室;等等这样的事例非常多。
2、无为,无不为是妈妈的一个孩子,只是名字叫法不同。无为了为何又无不为呢?无不为是干啥?是神通齐全吗?是无所不能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无不为,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启动,是时刻归零后的无限可能。我们去看看那个计算机,你算了一大堆东西,如果不消除听到那一声清脆的“归零”。你是无法进行下面的其他运算的。
如果人要活着,就得呼吸,吸进来新鲜的空气的前提,是要把浊气呼出去。这就是生命简单的奥秘。
无为,是计算机归零、无不为,是不断的计算续航能力。他们俩总的来说,都是一个体系一个武林派别的,都是妈妈的一个孩子,只是名字叫法不同。
如果我们要体会无为而无不为,就想象一下自己如果是个黄金单身汉,自己过着很安然的日子,然后你的异性朋友,是有无数种可能性的,也许是这样也许会是那样,那个可能性是无所不可的。
这个时候,有些研究老子的朋友会说,你不懂别乱说,无为无不为说的是道,是道体无为,道用无不为,你这说的什么鬼。确实,但是我们总用个道来说这些东西,有点烦,大家也都知道道很高深,一高深,就迷糊了。
因为除了学识高深的学者专家,普通人也有资格去享受无为无不为的妙处。要不然我们探讨的意义也不大。其实,我们每天睡大觉的时候,不就是无为吗,我们睡的时候,自我没有指挥这个身体瞎折腾,又要内卷又要躺平很纠结的东西随着睡眠都没了,失去一切主控了,这有点像无为,到你睡醒了,精气神很足,开始去耕耘自己的一片天,这就是无不为,许许多多的财富啊奇迹啊功绩啊都是睡足喝饱后,干出来的嘛!
又打个比方,家里有孩子的,天天地逼迫孩子学习,最终把孩子逼疯了逼得跳楼了,那些放松点懂得有序有度的家长,他的孩子就会得到宽松的心理力量,最终学习效率更好反而。这就是无为无不为的一种效应。
又比如,一个公司假如上司老板喜欢控制人,喜欢一言堂,什么都需要自己弄,折腾的公司乱糟糟压抑感很大,最后公司没有任何创造力,崩溃。但如果这个老板懂得无为之道,懂得孕育和激发人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他公司的各种可能性就会更多。这也就是无为无不为的意思。
3、如果无为,可以积极吗?可以奋斗吗?可以追梦想吗?可以富足的生活吗?无为,就好像躺平这个词一样,人一听就觉得,完了,假如你和别人说,我要无为,那等于你告诉别人,我不再积极了,我不想奋斗了,我没有梦想了,我不想富足了。被爸爸妈妈老婆孩子怨恨一辈子估计。
其实不是,无为,照样可以积极,不但可以,而且本来就是正面的积极,无为下的无不为,等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俩意思差不多其实。
乃至后面的儒家文化,要人好好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是这个意思,没有要人疯狂干,加油干和疯狂干是不一样的。所以,无为,也可以奋斗,并且是有序有道的良性奋斗。无为,一样可以追梦,并且还能追出很宏大的梦。打个比方周总理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不就是个大梦吗,但是他能在他良性正面的力量下,得以实现。这就是君子依天道而行,奋斗起来,天都来护佑你。只要你不是背道而驰的瞎折腾,你就自然归于无为了,你本来就属于无为的这个体系的。你不必刻意去无为,你本来就是她的人。
4、无不为,可以为所欲为吗?可以样样精通吗?可以鸡犬升天吗?无不为,是齐天大圣孙猴子吗?是灭霸吗?还是超人还是济公活佛?都不是,无不为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想咋的就咋的。无不为,就是自然,无为,也是自然,只不过,无为是自然的本质,无不为是自然的运作。
无不为,就是春夏秋冬,就是风雨雷电,就是生老病死,就是灯红酒绿,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无不为没有什么神怪奥妙,无不为是我们吃喝拉撒睡,是我们嬉笑怒骂柴米油盐,是城市中的车水马龙人流穿梭,和山川中的鸟兽奔走花开花落。
无不为,是自然,是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是春天到了,又是动物们繁殖的季节,无不为,是新闻联播每日照常开播观众朋友晚上好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今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我们的世界,就是无不为,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无不为,因为我们的世界无所不有,无所不变,我们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不断变化,我们的人啊也一样,不停地在变化。
假如你能对这样的变化观察至深,也许你就能获得一种比较恒定的静安的力量。
无为,而无不为,扩大而至宇宙万物的运作,缩小而至我们的一口呼吸之气,但这些都在一个统一的东西里面,所以老子说出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实相,也就是大千世界的来龙去脉的总关系,这个总关系有个方程式,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他接着又告诉我们,人如果按照这个方程式来,就合乎道了。这后面折腾出的词汇就更多了,比如我们章口就来的天人合一啊啥的,这些我们也不必深究了。
现实来说,一个人想身体和心理健康,如果搞懂了无为,就真的有很大机会实现身心健康。道理非常简单,身心专一,自然而然放松,不瞎折腾,还能差到哪里去呢?
2、如果无为是个很好的境界,那么应该放弃寻求这个境界。大家一听无为这么好,那赶紧地啊,去买个几斤回来放冰箱里备用,或者说哪里有的卖,赶快去。这可使不得,这东西,不能求,不能卖,不识此宝者,万金不卖,使得此宝者,分文不取。
无为啊,就是自然嘛,自然嘛,怎么能强求呢?世事莫强求啊,一旦强求,求而不得。这是规律,千古不变,强求注定得不到。刻意寻找,都是无果。
如果无为是个好境界,慢慢地来,先放弃寻求这个境界。不然就为啊为啊为成疯子了。
我们不管道德经怎么写,老子怎么说,我们不理解字面意思,老子不会来骂人,他不会怪你。你要是曲解它,拿它当成个多大的宝贝到处招摇过市显摆,那他老人家会真的晚上半夜来找你也不一定。所以,放松,就着这个迷糊劲,先睡一觉,醒来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体会一下无为无不为的韵味。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一一一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高深莫测!我个人认为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应先从最简单的一句话:”大道之简”开始理解透了以后,再去思考其著作真缔;不然就如同《射雕英雄传》中的欧阳峰修练绝世武功,在没有找到上册《九阴真经》以前、先练的下部《九阳真经》而导致其走火入了魔…。∽∽∽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也不是太懂,只好以简入道顾名思义的去理解了;即:凡人都需要有认知自然大千世界[道]的一些基本能力,人人都要敬畏自然[道],爱护自然[道],服从自然…;就是说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千万不要去做[无为];一但自己准备要做的事能与自然规律相吻合就要大做[有为],特做[无所不为]。。。※※※我的这种愚见对与不对呆会就看《头条》电脑程序能否通审才能确定了…。先谢过题主[祈祷]!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类著作,由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虽然仅有区区五千言,但文约意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宗教、科学、军事等诸多领域共八十一章。其中涉及“无为而无不为”之理论者包括以下几章。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释义: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做,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天下”是多么神圣的事物,不能出于强力,更不能加以把持。
出于强力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一定会失去。
世人性情不一,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所以圣人一定要去除极端、奢侈、过度的措施。
三十七章:
通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释义:
“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但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它所为。
候王如果能够持守它,万物就能够自生自长。
自生自长以致贪欲萌动时,就用道的本真质朴安定它。
用道的本真质朴来安定它,就不会起贪欲。
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天下自然就会归于安定。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释义:
用心做学问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了解,会一天比一天增加。
一心体悟大道的人,欲望、杂念以及主观上的认知和判断,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私心不断放下,妄念不断减少,渐渐的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如果能做到无为,也就是不会轻易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有人说,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只是适用于那些王侯处事或是治理国家,并不适合我们普通人。其实不然,老子所说的用心做学问的人不也可以是普通人吗?只要你能不断的放下私心和杂念,不断的减少和控制欲望,逐渐的就会达到无为的境界,也就是不会轻易的妄为,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这种观点在我们现今社会同样适用。就是说每一个个体置身于自然界的群体之中,都应该以大局为重,少一些自私、杂念和不切实际的欲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在主观上少些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客观上少做损人利己之事,这样你就在主观上逐渐达到无欲无为的境界。
但是切记,无为不是啥也不做,工作、生活、为人处世,你啥也不做能行吗?主观上遵守老子的无欲无为,但客观上你该做还得做。做什么?让万物包括自己遵照“大道”做事,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律。道并行不相悖,物并育不相害。客观上也就自然达到了无不为的境界了,也就是达到了老子所说的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子的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更符合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决于他为别人带来哪些便利,为别人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为别人做得越多,他的人生价值也就越大。👍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这条一年前的提问!已经有一千四百八十四位网友作了详细的分析,我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不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获取最大的利益,就不称为其统治阶级了!而为维护统治阶级的那些御用文人更是如此,为了自身的利益,尽力用最美的词绰为其歌功颂德,至于那些被留下来的历史,早已被层层篡改,信不信当然由你,因为唯有你才是现实中不用置疑的人!本文是否能通过审核,我表示怀疑,我只相信自己被邀请过了。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迷糊就对了,我劝你还是不要去操心这句话了,因为和我们普通人没多大关系。“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的政治观念,这个话根本不是和我们说的,是和统治者说的,是给掌权者治理提出的方法论。
为了证明我不是乱说,还是让老子自己告诉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谁是圣人呢,尧舜禹,这些人都是统治者。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个话说的直接,爱民治国能不能无为呢?都是和你无关的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在这句话里,你我都是万物而已。
我无为,而民自化。掌权的无为,你我就自化了。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看看又是和圣人说的,和你我没什么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老子告诉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无为,就是少折腾,最好别折腾。就算要改变,也是要捡动静小,成本低,见效快的。
比如地摊经济这个事,就很说明问题,为什么呢?你没那么多人为的规定,老百姓会自己想办法活着,想办法赚钱。因为人都有自利性,为自己做事最积极,也最肯干,所以好的统治就是少干预,更高明的就是你给他安排了活,让他觉得是在为自己做事。
所以,无为无不为啥的,就不用去琢磨了,你这辈子也用不上。如果非想用的上,无非就是把这套用来指导你能支配的东西,比如你在家里是老大,那就定了大规矩之后,其他的少管,让家里人都按个性发展。别想着什么都按你的来。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说多了没意思。
看道德经越看越迷糊,谁能告诉我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称《德道经》;乃道家无上经典,含有大智慧,是春秋时期老子扛鼎之作;既是哲学理论,又是道家的修行总纲,又可称是治国之道,养身之道。
《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一部著作,是中华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真》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人改称《道经》三十七章在前,三十八章后为《德经》,并分为八十一章。
《道德真经》主以哲学意识为之“道德”为宗纲,以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以政治为旨的思维形态:以“内圣外王”之道,意寓深奥精微,包罗广博宏伟,被后世道家称万经之首,经著之王。
《道德真经》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对其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及深远的影响。是世界翻译和出版最多的经典之一。
道道经中的无
为论,本意就是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事。这里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不想,无为与不为是不同的摡念,这里的无为是包含不妄为、不乱为、不做为;是应顺客观规则、尊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在道德经本意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而产生的结果;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都可水到渠成;《道德真经》所讲的“无为”不是消极不作,毫无建树,是以“为而不恃”、“为而不争”的态度去实现人的价值。(如不妥可忽略)今逢除夕,君子道一杨善君祝福:各位友友新春快乐,万事顺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