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兄弟盼穷,亲家盼富”,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是轻感情、重利益的市侩者。

1、兄弟之所以盼穷,类似于“同行如敌”。

嫉妒心强的人,不管与谁共处都会比较,一旦别人比自己好,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为什么他就比我好?兄弟姐妹如此,亲朋戚友也如此。

有的人,甚至因为嫉妒而做出难以挽回的事。

比如:有的父母偏心,儿女间没有公平对待,所以产生嫌隙。

而嫉妒心强的一个,总是盼着别的兄弟姐妹出岔子,自己却顺风顺水过得好。

这是很明显的攀比嫉妒心理,即便是血缘关系也无法让使之平衡。

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有句俗话:“兄弟感情好,只是未到分家时。”

未婚的兄弟感情深厚,一旦结婚后分家就开始有矛盾了,说到底就是利益使然。

不知道他们午夜梦回,想起儿时的情景会不会有所感叹呢?

“外人盼好,兄弟盼穷”,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2、亲家盼富: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亲家的新成员,形成利益关系,同享其福。

亲家,就是两家儿女婚配后的亲戚关系。

盼着儿女亲家富,无可厚非,嫌贫爱富就是势利眼。

儿女的感情和姻缘,难以说清道明,盼着好是对的,但嫌弃对方贫穷而不顾儿女感受强硬拆散,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谁知道对方的将来如何?潜力股一定会有出头日,肯努力上进的人也不错。

贫穷只是目前,眼光和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层次和追求。

父母的祝福最能安儿女的心,婚后必定能过好。

反之,父母的否认绝对会影响儿女的夫妻关系,至于如何修补要看两人的感情磨合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兄弟盼穷,亲家盼富。”这句农村俗语还是有点道理的,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较为突出。

“兄弟盼穷”,意思是亲兄弟在各自成家立业以后,由于攀比心、妒忌心和虚荣心作祟,都想比其他兄弟生活过得好些,比他们更强,成为别人口中的强者和能人,故而在心里总希望他们穷,生活过得差。

在农村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有一家四兄弟,老大和老二都是吃国家饭在外工作,只不过老大工作地远些,不能经常回家,老二在本地公社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他们的老婆都是在家务农,另外两个弟弟也是在家修地球,且都是左邻右舍住在一起。

老二因子女多,生活相对来说只比老三老四略强,但与老大还是有一段距离,为此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不舒服,处处暗中使坏,一次老大家农田放水,被老二看到了,老二半夜起来把老大田里的进水口给堵上。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被村上另一位放水的老农看见了,把这事悄悄告诉了老大的妻子,结果两兄弟吵了一架,老二赌咒都不承认干了这事。通过这件事后,理亏的老二稍有收敛,但与老大还是面和心不和。一次下班回家路过老大门口,天正下雨,老大家里没有大人,小儿子正在门口稻场的摇篮中淋雨,老二没有伸手帮忙挪一下,而是一路亨着小曲往家里走。

虽然在农村有不少这样的亲兄弟,不顾手足之情,相互拆台,生怕你家比我家好,盼望你家贫穷。但也有很多兄弟齐心,相互帮衬,和睦相处的佳话。

我有个同事,是家中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尽管他小家庭不怎么富裕,妻子还没有工作,但他对家住农村的父母十分关心,对兄弟的帮助也相当无私,大弟结婚时因彩礼资金不足,他出面向朋友借了3万帮助,小弟在大学读书,他常给他寄生活费,这些钱都没要他们还。所以一家人非常团结,互相支持,小弟找到工作后,挣了一些钱,主动说为他买辆小车,因为他单位里的干部职工80%都有家用小车,而他却没有,但他没有答应,而是对小弟说:“你先把个人的婚姻问题解决了再说。”这是个多么称职有爱的好大哥。

“亲家盼富”,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结成儿女亲家,肯定希望儿媳或女婿的家境殷实。这样既可解决儿女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不至于太辛苦就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走亲家也可沾点光有个口福,同时还去了一块心病,因为,父母总是为儿女是否能过上好生活而牵肠挂肚。

综上,“兄弟盼穷,亲家盼富。”还是有点道理的。但我还是想“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更好,亲兄弟血浓于水,何必要“相煎何太急”呢?

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兄弟盼穷,亲家盼富”,意思是说:兄弟之间日子过得穷富不相上下,如此容易和睦相处。否则相互仇视,都巴不得对方比自己穷。

儿女亲家之间却与此相反,都乐见对方有钱,都愿意给儿女找一个有钱的家庭,儿女亲家之间,却不存在着羡慕嫉妒恨。

这种现象很普遍,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有句话叫做“存在即有道理”,接下来我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存在这种现象?

按常理来说,一奶同胞的兄弟,应该盼着对方的日子比自己过得好才合乎情理。

实际情况则不然,只要兄弟娶妻成家另过,兄弟之间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我认为是双方的妻子在背后作祟,表面看是兄弟之间的竞争,实则是妯娌之间的互相拆台。

有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妯娌们都想在外人、家人面前表现自己,无一例外炫耀“日子富裕,老公疼爱,儿女双全”这三样。

有时候自己日子过不好,却盼着对方穷,这是典型的寻找心理安慰,女人之间的争斗,久而久之就影响到了男人。

假如兄弟不娶妻成家,和父母一起过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通常都是哥哥让弟弟,有一口好吃的也留给弟弟,这就是兄友弟恭。

这时兄弟相互提携,都希望对方有钱,哥哥有钱弟弟不吃亏。

结婚后则不同了,一家不能有三姓,哥哥的钱被嫂子掌控了,哥哥做不了主,关爱弟弟被呵护妻子所取代,兄弟之间的感情日渐疏远,加上妻子的挑唆,盼对方穷的现象就出现了。

不过我倒觉得兄弟之间贫穷是一种竞争,相互激励的表现,一旦对方真穷了,对方还是接济和关心的,盼对方真穷不是亲兄弟的初衷,实则是赌气要过好的意思。

亲家之间没有真情实意,经常不接触,属于生亲。对方过好过赖和自家无关,倒是与子女有关。

亲家有钱,儿女能沾光,天下父母都希望儿女过得好,过得超过自己,长辈之间不存在着羡慕嫉妒恨,也不存在着竞争。

岁数大了,看透了一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亲家穷儿女受累,亲家富儿女享福,搁你选择也选择盼望亲家富裕,你说是不?

文/秉烛读春秋

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兄弟盼穷,亲家盼富",凡事无绝对!一娘生九等,十个手指有长短。兄弟之间嫉妒心肯定会铬下阴影,凭啥我处处忍让,难道我是捡来的不成。富贵悬殊心里多少产生一点憋屈,兄弟盼穷,那是心里过不去这个坎。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也是社会现实,何必热脸贴人家冷屁股。而亲家盼富,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嫁女儿,娶媳妇,凡事都是望好处想,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女婿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爷们,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就等着瞧吧。相信媳妇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凡事不要想得一团糟,那就对了。

兄弟盼穷:导火索来自于父母,一碗水无法端平,欺一个薄一个,从而产生嫉妒心理。要不是爹妈阻拦我,我也不比他差。他上大学不还是爹妈倾尽全力,凭他有多大能耐。他今天发达了,富有了,不是我们兄弟姐妹帮扶,他又得瑟什么?说不定还不如我呢?兄弟姐妹肩膀肯定不一高,兄弟盼穷,那是转不过弯来。凭啥你锦衣玉食,我就是粗茶淡饭,心里不平衡啊!想想心里憋屈多了。要不是爹妈重男轻女,袒护他,他不也和一样。

亲家盼富:做了亲,换了心。常言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亲家盼富那是一种期盼,谁都不希望自己的闺女望泥坑里跳,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姑爷是个白眼狼;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一个不明事理的媳妇。亲家盼富希望联姻桥梁如日中天,亲家富了,自己的脸面也有光彩。那是我媳妇家的人,或者说,那是我姑爷家。富也是荣誉的象征,虽然自己沾不上边,但心里听到感到舒服。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穷不拉几,父母能安心吗?儿千里母担忧,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与我们这里“亲戚只望亲戚好,家班只望家班穷”的意思有点累似。意思是说亲家之间是互相盼望对方好的,而兄弟邻居,却是盼望对方不如自己的。

为什么“兄弟盼穷”呢

兄弟一母所生,相互亲如手足,本应该兄弟盼兄弟好呀,帮助兄弟好才对呀,为什么反而兄弟要盼兄弟穷呢?

持这种想法的,应该是在以前较穷而又集中在家的时候。那时没有计划生育,兄弟人多,组成新的家庭多,新家庭成员增多。

由于新家庭成员增多,每一位成员的社交圈也不相同,活动能力有强有弱,人情世故做得有好有差的,经济实力有强有弱,社会地位有高有低,下一代成就也不一样。从而使本是手足的一母同胞和其家人,在别人的心目中,在别人的交往上,得不到一样尊重和对待。

有些兄弟还好,到老还念兄弟之情,互帮互助。但“人家人”的妯娌之间,她们没有血缘亲情,她们会从自己观点、利益、爱好出发,去做有利她们自己的事情,对待别人可能比对待自己大家庭的兄弟妯娌还好。

甚至远交近攻,对别人很和睦,对兄弟妯娌却很刻薄。更有甚者,联合别人,压制兄嫂。

另外,兄弟之间,因为亲戚事务、财产分配、接壤问题、父母赡养、孩子顽皮、生活琐事等等原因,难免会出现分歧和摩擦。正如俗话所说“牙齿和舌头虽好,也有相咬的时候。”

所以兄弟妯娌之间,就出现了希望自己比别人好,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在一个村里不被别人欺负和瞧不起。

为什么亲家盼富呢

亲家是儿女亲,一边是儿子的岳父岳母家,一边是女儿的婆家。

儿子的岳父家富了,儿媳妇就不用为娘家的事操心了,小两口也不用为资助娘家的增加压力,也不用为资助娘家的事闹矛值。

女儿的婆家富了,女儿的日子就好过了,女儿的养老供小担子就轻了。

正因为如此,亲家肯定盼着亲家富了。

俗语“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作何解释?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经常能听到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俗语,对“兄弟盼穷,亲家盼富”这句话并不陌生,这短短八个字,阐述了复杂的人情观念,也对人性本质有非常深刻的揭示。

实际上,这句俗语完整的句子是“兄弟盼穷,亲家盼富,亲戚盼近”,下面逐一来解读它们的含义,以及映射出来的人性本质。

一、兄弟盼穷

常言道:兄弟如手足。任何时代,兄弟之情都是世界上最亲密的感情之一,兄弟之间相互帮扶,相亲相爱,不仅有助于增进家庭和家族的和睦幸福,还有利于宣扬助人为乐、血浓于水的传统美德。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血缘关系的人情社会里,一个人连自己亲人都不去友爱,又怎么谈得上去友爱他人。

然而,当亲兄弟逐渐长大,成家立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历经生活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虚荣心、攀比心、妒忌心等不良风气的介入后,兄弟之情就开始变味了,日子过得差的常常会忌恨过得好的,希望他跟自己一样穷,才能缓解自己的敌视情绪。

比如,一个农村家庭有兄弟二人,由于家庭条件一般,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学,老大读完初中只能走上社会自食其力,成为一名四处漂泊的农民工。

通过全家人的支持,老二读完大学并找到了体面工作,后来又娶妻生子,在城市安家落户,而老大打工多年,依然难以改变命运,甚至还是一名大龄光棍。

在这种对比下,老大跟老二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再像从前那么亲密、无话不谈。

我们村类似的例子非常多,一户张姓人家的老大接近40岁,仍然是光棍,由于自卑敏感,不善言辞,他现在连出门打工都不敢去,一年大半时间赖在家里啃老。而他弟弟的孩子已经读小学了。

逢年过节,老二开车从市里回到老家,兄弟两人见面后甚至连招呼都不打。

村上一些人有时会拿兄弟二人做比较,说老大混得太差,被老二甩得太远,这虽然是事实,但老大听后极不舒服,认为是老二让自己自惭形秽,所以,对老二经常怀恨在心。

有一次,老二驾车从他们老家返回市里,当汽车发动机响起,一溜烟离去时,老大竟然对着汽车背影吐了一口谈,并说:你嚣张啥?车从桥上开下去你就不嚣张了。

二、亲家盼富

亲家属于由婚姻关系而结盟的特殊亲戚关系,俗话说:做亲后是一家。正是这种结盟关系,让亲家的关系相当稳固。

谁家儿女不是心头肉?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娶一个,或者嫁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毕竟,人都有世俗心态,构建幸福美好生活需要拿钱来做基础,这样的话,小夫妻就不会为基础生活而烦恼,能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腾出来奋斗自己的事业,让以后过上更加光鲜的生活。

世上没有哪个亲家愿意儿女去过苦日子,对亲家来说,女婿或儿媳越是有本事,收入越高,就越让亲家感到脸上有光。

所以,世上所有亲家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儿女的小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不让自己操心,因为许多家庭矛盾都是由经济问题引发的,当一对小夫妻因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整天争吵,这样的日子还怎么过?久而久之会引发离婚的风险。

当亲家看到小夫妻的小日子过得甜蜜幸福,他们从内心深处是感到高兴的,在人面前也有谈话的底气,甚至是显摆的资本。

尤其在农村,攀比心无孔不入,一堆妇女坐到一起,总喜欢谈论这家,评说那家,连别人的家庭生活也常常会成为她们评头论足的谈资。生活不富裕的小夫妻经常会被调侃甚至取笑,这些话传到亲家耳朵里肯定不舒服,甚至会促成心病。所以,亲家都真心希望儿女过上富裕生活。

实际上,亲家盼富这也是无私母爱的一种体现。

三、亲戚盼近

跟朋友比起来,亲戚因为有血缘关系,才显得更加亲密。人都有利己观念,一些朋友可能因为利益关系发生冲突后,会翻脸甚至反目,从此渐行渐远。

而亲戚之间只要不发生重大冲突,关系就能长期维持下去,毕竟,跟亲戚之间有一道血缘关系连接着,不是那么容易断裂。

在一些家族观念强的家庭里,人们对亲戚关系十分重视,会想方设法拉近亲戚关系,比如,逢年过节去看望,遇到红白喜事去帮忙,相互借钱,等等。亲戚之间只要将心比心地经常来往,完全能建立起亲密而牢靠的关系,并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一个人把该做的都做到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向亲戚开口,亲戚通常会责无旁贷地替赶过来替你分忧解愁,这就是亲情的可贵之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