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贾母年老无聊,留下刘姥姥一起说话解闷,也有怜贫惜老的意思。凤姐和鸳鸯却撺掇着拿刘姥姥来取笑玩乐。

除了凤姐帮刘姥姥头上插花,还有吃饭时的恶搞。

这一幕是富人在取乐,穷人心很酸。

端来鸽子蛋,偏偏给刘姥姥一双大筷子,怎么夹也夹不起来。扬言一两银子一个,把刘姥姥心疼得,突然觉得这时候的凤姐一点也不可爱。

“老刘老刘,食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话音刚落,大家哄笑。刘姥姥情商极高,她明确知道自己的身份和目的,配合着凤姐和鸳鸯,放下尊严博大家一笑。后来,她收获了不仅是财物,还有大家的真心对待。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姐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众人皆乐,唯独不见宝钗笑。

一则,不愿宝钗的严谨破坏了这快乐的气氛。

二则,侧面反赞宝钗的一点慈悲和善良。

宝钗自小没有父亲,她的哥哥薛蟠很不争气,她的成长经历使她世故圆滑。所以她不觉得好笑,冷眼旁观,反而觉得大家很无趣,拿一个老太太作乐。

谢谢邀请

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一、宝钗是淑女

宝钗生性豁达,随分从时。平时她都是按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因此,她注重隐藏自己的内心。平日里"不干己事不开口,摇头一问三不知。"是以正统的淑女君子形象示人。

二、刘姥姥扮萌不好笑

刘姥姥说的"老刘老刘,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并扮演老母猪形象,博得贾府上下个个喜笑颜开,唯有没写薛宝钗是怎样笑的,这与宝钗的性格有关。“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一是她不认为这个噱头好笑,二是她已看出这出戏是凤姐儿她们为讨好老祖宗的,她虽然没说,但她不一定喜欢这种搞法。因为这个搞法很俗。

三、刘姥姥再进贾府,王夫人不乐

“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说是为了感恩,把地里新出产的土特产带来孝敬。但无疑是又一次踏上了贾府的门槛。引得王夫人不高兴了。说到底,刘姥姥的目的是王夫人这个"王家当年的二姑奶奶"。

“平儿一一的拿给他瞧着,又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月白纱做里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从这段话可知,王夫人已经明确表达希望刘姥姥“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王夫人虽然知道她是一番好意,但刘姥姥毕竟是乡下人,与侯门贵族走的太近,会降低贾府身份。因为是贾母传话留刘姥姥住两天,她不便拒绝。为阻止她以后再次到来,王夫人便以一百两银子打发刘姥姥。

宝钗深知刘姥姥再进大观园的利弊。因此,善于察言观色的她见姨妈的态度,她也就淡然地面对了。

因此即使她眼见刘姥姥的怪模样表演大家哄堂大笑,她也就是笑笑而已,退不失其淑女风度,又不会给姨妈难堪。

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这是个错误的认知,《红楼梦》书写得很清楚,薛宝钗也笑了,只要细读文本就能发现这一点。

红楼梦第40回,对这一场景有详细的描写。首先在座位的安排上,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刘姥姥讲完笑话之后,大家都笑成了一团。原文如下: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细读这一节文字的最后一句话,“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在场的人中,只有王熙凤和鸳鸯两人没有笑,并不包括薛宝钗在内。所以薛宝钗应该也是笑了,只不过笑得不像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等人那样夸张而已。

尽管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是有很多人因为对薛宝钗的认识不深刻,所以先入为主的选择相信唯独薛宝钗一人没有笑。他们认为薛宝钗之所不笑,是因为她懂得生活的艰难,理解刘姥姥生活的不易,所以不笑。但这个想法根本站不住脚。薛宝钗生活在四大家族之内,哪里有机会体会乡下人的艰难。也有人认为,刘姥姥这种乡下人的小丑表演,不值得薛宝钗为之一笑。这种说法也不全面,薛宝钗在场面上是十分随和的,大家都笑时她板着脸不笑,这种不合群的低级错误薛宝钗绝对不会犯。

薛宝钗的为人,我们都很清楚。她为何不笑得那么张扬与她的出身有关。作为一个准备进宫选秀的女人,长期的准备,大家族的训练,使她早练就出一种特殊本领:态度随和、寡言讷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现,不被人轻易看破。作者在描写众人大笑场景时,不侧重于写她笑的情形,而是把她的笑隐藏在普通人的笑声里,非常符合她的一贯行为做派。

其实对于刘姥姥的笑话。无论薛宝钗还是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一样,都是怀着看笑话的心态的。红楼梦第42回。大家再次议论刘姥姥“出丑”的情形时,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薛宝钗则有了一番议论。原文如下:

薛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众人听了,都笑道:“你这一注解,也就不在他两一个以下。”

从薛宝钗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当时讲笑话时,她的心态其实和大家一样,反应也是一样,只不过笑得不明显而已。其实以常理来推测,如果薛宝钗在那种场合上,听不懂笑话,连笑都不会笑,那么不仅是智商和情商的问题,而且生理反应也有问题了。

所以,刘姥姥讲笑话众人大笑薛宝钗不笑,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我喜欢宝钗,她是个有修养的好姑娘。

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谢恩,能留宿几天原本是基于贾母惜老怜贫的善意。然而,第二天凤姐就开始拿刘姥姥寻开心了,先是拿花插了她一头,然后大家开始游园。

先去了潇湘馆,后在秋爽斋(探春处)吃的早饭,期间鸳鸯和凤姐合计着让刘姥姥频频出丑,刘姥姥也有心讨好,惹众人哄笑不断。

后去了宝钗的蘅芜苑,出来后在缀锦阁看戏,行酒令,刘姥姥又惹众人大笑,在这期间,众人都笑的不行了,唯独宝钗没有笑。

后刘姥姥又被带去了栊翠庵。之后贾母去稻香村休息去了,刘姥姥迷路,还曾醉卧在怡红院宝玉床上。之后刘姥姥拿了米,一百多两银子,以及衣服果子什么的回去了。

刘姥姥“牺牲尊严丢丑卖乖”并没有白费,“演出费”还是蛮高的,五十两银子就可买一座宅院,而她却收获了一百两银子。刘姥姥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那么问题来了,刘姥姥的各种滑稽表演很搞笑,宝钗却为何笑不出来呢?那是因为宝钗在刘姥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刘姥姥是夸张版的薛宝钗,而薛宝钗只是含蓄版的刘姥姥而已。

她们进贾府的目的一样,都是有所图谋,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牺牲自己的尊严讨好取悦这一家,能博人家一笑,是自己最大的满足。但笑不笑欢心不欢心,却全凭人家的心情而定,完全由不得自己。自己只能做到尽力而为、倾其所有。

像这样的豪门大户、官宦之家,哪会把农民和商人放在眼里?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乐子,好便好,不好便可以随时逐客关门、不相往来。

宝钗客居在荣国府,她下的“功夫”也做到了极致,但结果怎么样还不得而知,她图谋的事不像刘姥姥这般具体实惠,唾手可得,表演完了就可以“拿到手”。

宝钗的付出以及全力表演之后,还不知会怎样落幕,她的用心良苦最后可能只换来一场镜花水月的梦。所以,薛宝钗以己度人感慨不已,她在刘姥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处境,揪心感叹都来不及,怎有心情去笑?

有人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众出丑,众人大笑宝钗却不笑,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刘姥姥为讨好贾家的耍贱卖萌,合偿不是自己呀?哪还能笑出来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