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什么只能葬花,而宝钗只能扑蝶?
黛玉葬花,葬的是青春、葬的是爱情、葬的是心……
宝钗扑蝶,扑的是金玉良缘、扑的是金蝉脱壳、扑的是陷黛玉于无形中……
作者草灰蛇线的写法,早已设定结局,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预示,他们的性格、出身、喜好……发展至故事的结尾,大多数是悲剧。
黛玉是孤儿,寄居贾府。虽然外祖母疼爱,宝玉呵护体贴,仍然抚慰不了她孤独的内心。她心里常感叹,就如“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伤神伤身,这也是不被王夫人看好的原因,木石姻缘受阻的根本。毕竟贾府需要得力的女主掌门人,而不是病恹恹的祖宗。
紫鹃忙试玉后,大家都知道了宝黛之恋,黛玉的处境更是艰难,难在心,难在将来无着落。
黛玉葬花,葬的是自己的一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一问,问出了她的将来,结束了风刀霜剑的日子,泪尽而亡。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
宝钗,虽是晶莹雪,但却过于圆滑反而透着假。
扑蝶,本是青春浪漫的事,她却偷听了林红玉的私隐,男女私下交换手帕的事。害怕被发现,就故意说在追赶刚在附近的黛玉,躲开了自己的责任。成功金蝉脱壳,还说黛玉别被蛇咬了。
这是哪一门子的藏拙守份?
宝钗去看黛玉,走时说要去探春那,顺路却到了宝玉屋里。大中午的,她不是体丰怯热吗?
袭人走开了,她便坐在午睡的宝玉床边绣起了肚兜,这又是什么样的大家闺秀?封建礼教下的标准淑女是这等风范?恐怕现在的人都少见。
宝钗扑蝶,最终扑的是个空。即使和宝玉成亲了,得到的是躯壳,得不到人心。一如她平常处人待事的结果。
谢谢邀请
黛玉为什么只能葬花,而宝钗只能扑蝶?
《红楼梦》中无一闲字,黛玉葬花也好,宝钗扑蝶也好,实际都是作者的不写之写,暗喻二人的个性与结局:黛玉葬的不是花,是她自己,宝钗扑的不是蝶,而是“木石姻缘”。
黛玉个性敏感消极,悲春伤秋,最终泪尽而亡,而“葬花"正暗喻黛玉之死的因果。我们知道,黛玉是绛珠仙子投生,她来,是为了还泪,这注定了她一生悲苦,与忧愁相伴。而黛玉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因她对爱情的过于执著,因宝玉的情感而或悲或喜,而宝玉的多情与处处留情,正是黛玉悲喜的源头。这些,在黛玉葬花中都隐隐体现了出来。
黛玉葬花的故事发生在春天,共发生两次,她所埋葬的大多是桃花,而宝玉两次都曾帮她葬花,并且是黛玉葬花的见证人。
第一次发生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在沁芳闸读《会真记》时一阵风过,吹落桃花纷飞,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怕践踏了,便兜了那花瓣来自池边,抖在池内。在他葬花时遇到葬花归来的黛玉,告诉他葬花还是用绢袋装了,葬在土里的好,那样花便随土而化为尘了。然后两人共读《西厢》,此为喜。
第二次发生在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宝玉收拾些去花冢掩埋,遇到因误会宝玉不让晴雯开门,而在葬花时吟诵《葬花词》的黛玉,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时,心痛神伤,“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此为悲。
黛玉是原为绛珠仙草,是草木之人,她的花笺是"桃花”,黛玉葬桃花,岂不是葬了自己?宝玉帮忙葬花,岂不是重要推手?黛玉之死,非关他人,实是自己与恋人。
宝钗虽然行事豁达,安时守分且守拙藏愚,但天生“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这股热毒,需要自然界最本真的“冷香丸”才能控制,但仍然偶尔露出些真面目来。
第二十七回,她去喊黛玉,见宝玉进去了,便返了回去,返回路上,“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按照曹公善用暗语,咱们猜测一下当时宝钗行为的喻意,虽然钗粉会以为是黑宝钗。
宝钗所见“两只玉色蝴蝶,成双成对,迎风翩舞”,正是宝钗所见到的两个玉儿"不避嫌疑”,经常同进同出的形象,也是"木石姻缘”和谐幸福的写照。因此她想扑下来,想破坏,想控制,但最终两个蝴蝶“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则暗喻"木石姻缘”的结局,木石姻缘虽然受到金玉良缘的威胁。但最终不因“金玉良缘"影响,而是两个玉儿自掘坟墓。
黛玉为什么只能葬花,而宝钗只能扑蝶?
《红楼梦》里有几大绝美的情景,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晴雯撕扇,还有宝琴踏雪寻梅。曹公一视同仁,没有偏心,每个女性都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戏码!于是,有人就生疑了,为什么黛玉是葬花这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新奇举动,而宝钗却是普普通通的捉蝴蝶呢?小一也只是猜测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
事实为基众所周知,曹公的《红楼梦》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也许,钟鸣鼎食的曹家真的有一位如黛玉般多愁善感的女子喜欢葬花,而其他的千金小姐们经常捕蝴蝶玩儿。曹公作书,就把这一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举动融入了艺术创作中。
性格为杆文学创作中,人物的情绪、行为方面的描写,都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性格所写。黛玉和宝钗是两个性格完全不一样的人,所以,她们的举动自然也不一样,葬花和扑蝶都是为了塑造人物。
黛玉葬花黛玉是天上掉下来的神仙妹妹,清新脱俗,美得不可方物,情感丰富,纯真善良,心思细腻,一身诗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她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辞别父亲,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了外祖母家。从踏入贾家大门的那一刻起,她谨小慎微,不敢说错话、走错路。贾家虽好,贾母虽宠,但毕竟不是自己家,肯定不如在林府时轻松自在。长此以往,林黛玉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
落花就好比容颜已逝、香消玉殒的佳人。黛玉寄人篱下、孑然一身、无所依靠、心事难解,赌花思己,难免触景生悲。她对花儿珍视、惋惜,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
宝钗扑蝶宝姐姐在印象中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用黛玉的话说,离了薛姨妈,宝姐姐就是最老道的人。宝姐姐端庄大气,知书识礼,喜怒不形于色,是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与灵动的林妹妹相比,宝姐姐显得死板无趣。
这也难怪,宝姐姐有个不成器的哥哥,没办法,自己上阵,从小就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帮助母亲打理家里的生意和大大小小的一大摊子事,就是温婉版的凤辣子!有着丰富的阅历,经历了人情世故,宝姐姐自然要老气得多,更显成熟稳重。
捉蝴蝶本是很平常的一个小举动,发生在三春和湘云身上就不足为奇了,但仿佛与中规中矩的宝姐姐很不搭。曹公描绘了一幅宝钗扑蝶图,意在把这个人物描写得更加细致和生动。
人们总容易被表象所迷,其实,宝姐姐也不过是一个小女孩嘛,她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也是一位非常美好的女子。只不过,她平时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戴着面具生活很累的!
静动结合落花是静的,因为黛玉是灵动的;蝴蝶是动的,因为宝钗是安静的。一静一动相结合的描写更有趣,更能体现出潇湘妃子和蘅芜君的美好。
PS:图片源于网络
黛玉为什么只能葬花,而宝钗只能扑蝶?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钗扑蝶和黛玉葬花是两大女主人公最能体现其人格特点的行为艺术,曹雪芹把它们安排在一个回目里,而且对仗工整,一一对照和比较,作者将宝钗称为杨贵妃,这里主要取其身体丰腴之感,而将黛玉比作赵飞燕,取其瘦弱轻盈之意。
对宝钗作者用的是“戏”,显然人是主动的一方、强势的一方,这里看似欢快,主人表现出的是喜欢,可这个喜欢却是有戏耍戏弄之意,对于彩蝶来说,扑就是扑捉、扑杀。实属一场灾难。
黛玉这里用了一个“泣”,同样是动作态度,黛玉这个是内化的,那些被黛玉葬入泥土的花瓣是幸运的,它们完成了人生的绚烂,亡落时又免入渠沟和染尘,直接入泥,算是从绽放到凋亡,清白洁净,好有福气,哪些花瓣若有性灵,当会欢欣于自己的结局吧!而且将入泥之时,还有人如此对待自已的残体,如此郑重的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句号,何其幸运也,黛玉对生命的悲悯和疼惜都在此升华了。
宝钗扑蝶,目的为的是自己玩耍,动机是因为蝴蝶的可爱,这个举动是以“我”为中心的,其实蝴蝶是经不起人玩的,被捉到后玩耍几下可能就死了,这一对蝴蝶想要继续活着,它们必须拼命飞舞不被捉到。
黛玉葬花,目的为的是落花免遭污淖,动机是黛玉的怜花之情,这个举动是以“花儿”为中心的,这些花儿盛极了一时,一朝春残落红,却碰上懂它们的知音,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宝钗扑的是一对玉色大蝴蝶,多半是一对伴侣,自由的快乐的翩跹在这春光里,不幸遇见宝钗这么一扑,差点要了小命,把这一对情侣吓的够呛。
黛玉葬的是为这个世界添过彩的使者,桃花、石榴、凤仙花瓣多为娇艳的红色(红、花儿,在红楼里指的就是这些女孩儿们),它们完成了绚烂的生命旅程,由黛玉为它们的归宿完成祭奠仪式。
宝钗信奉和维护的是封建正统,存天理、灭人欲是宝钗的信仰,自由、平等、人性是不可以存在的,这些东西会破坏社会的既有平衡,在这点上,宝钗的要求标准是一样的,对自己甚至要求的更严格,她饱读诗书、通今博古,她自觉的努力的把自己拉到用心于针黹和内帷事务中来,当她稍稍体现一点人性的觉醒时,忙用一丸冷香丸压制。她推崇儒家朴素的修身养性之道,不让奢华物质动自己的心。她劝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她阻拦香菱学那些对女孩儿没什么用的诗词,她怕宝玉入了禅机,对宝玉做的偈子撕了个粉碎还不行,让丫头拿去烧了,又为宝玉讲了一大套六祖承袭衣钵之典。宝钗辛苦又努力,实际上,结局我们都知道,这些不过都是无用功。所以,宝钗扑蝶,她扑了别人,实际上也扑了自己。
黛玉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这一点,黛玉早就清楚,当“金玉良缘”论推出时,她就说出了绝望之语:“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伴随着葬花这一行动的,是黛玉吟出的《葬花词》,黛玉知道明媚鲜艳不了多长时间,就算是到天尽头,也找不到香丘之地,今天这些花瓣我来用锦囊收起它们的艳骨,不知来年是谁安葬我呢?就算是死,我也要像这些花儿一样,干净的来到这个人世,也要干净的离开,到头来,春尽红颜老,花儿和我都会消逝不见。整首诗,只表达了一个主题,就是绝望。
其实宝钗和花也是有联系的,宝钗所吃的冷香丸就是花儿制成的,她用它们为自己治病,我们无法想象葬花儿的黛玉面对一个吃花儿的人,如何与她达成和解?有不少人持黛钗合一论之说,长相、性格或许可以合一,可是价值观这个东西,是万万无法合一的,而红楼梦,恰恰就是写的两种价值冲突而引发的悲剧。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藏在唯美画面下的,是一曲红楼女儿悲歌!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87版电视剧《红楼梦》)
黛玉为什么只能葬花,而宝钗只能扑蝶?
问题问的曹雪芹得气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