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贾政,贾老太君的二儿子,贾府的掌权人。不过,他不理府中琐事。
贾政【假正经】曾经也是个诗酒放诞的人,后归入正途。
平日里,他常和清客喝茶论诗,很是高雅。可惜身边围绕的是詹光【沾光】,卜固修——不顾羞,单聘仁——善骗人。
近朱者赤,身边有这样的人常伴怎么能洞察世事?
他想孝顺贾母,他想作严父教育子女。
贾政感觉到了家族衰败,他想扭转乾坤。
他看到宝玉的叛逆思想和自己当初很像,他想扭转过来。可是,他只会呼喝打骂,宝玉见了他像老鼠见了猫。怎么会服他管教呢?贾政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贾政是不支持金玉良缘的。
第二十二回中,元宵节猜灯谜时贾政的一个心里描写。那是因为贾政看了宝钗所作的灯谜,不仅悲从中来,而且瞬间影响了他的心情。: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打一用物。
正是这个灯谜,贾政断言薛宝钗小小年纪作这样的不祥灯谜,不是福寿之人。
贾政,封建礼教下的产物,悲哉!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在《红楼梦》中,最早给贾政“评语”的是他的妹夫林如海,他在向贾雨村介绍贾政时,曾这样说“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这说明在儒雅的林如海眼里,贾政也是能“入眼”的人。但是,看官们对贾政似乎已经打上了刻板迂腐的“假正经”形象。那么,贾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在众人面前,贾政是个勤学厚道的正派人。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深得其祖父和父亲的疼爱。凭他的才学,是可以“以科甲出身的”,却是殊途同归在先祖的荫德庇护之下,“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员外郎。
作为员外郎的贾政,也是经常在外做官。在贾政出现的为数不是很多的回目中,他大多数是与门子清客谈论时事,或是承欢于贾母跟前,或是与王夫人商议家事,或是教导宝玉、贾环,并没有像贾赦、贾珍之流,吃酒赌博讨小老婆。
在迎春的婚事上,他眼光独到,“深恶孙家”,知道孙绍祖并非良善之辈,极力劝谏阻止。在秦可卿葬礼上,他知道贾珍为秦可卿用樯木棺材,就劝“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
所以在众人面前,贾政的形象还是不错的,虽出身官宦世家,却无纨绔之气,在那个时代的确是个“正派人”。
二、在长辈眼里,贾政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百善孝为先。在第二十二回,“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在猜灯谜中,贾母出了个“猴子身轻站树梢”的灯谜,博学的贾政当然知道谜底了。为了取悦母亲,他“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
在贾政痛打宝玉时,听到贾母要收拾东西去南京时,贾政便又急又痛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跪地苦苦叩求认罪,平息贾母的怒火。
贾府中秋夜宴时,贾政更是几乎寸步不离地在贾母跟前承欢说笑,为了取悦母亲,他甚至少有地当面夸宝玉作诗是“难为他。”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贾政的孝顺又是一种“愚孝”。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宝玉的教育方面,面对贾母对宝玉的无比溺爱,他明知不妥,也不敢违逆,而是听之任之。
三、在子女心里,贾政是个既敬又怕的“狼爸爸”。
在子女教育中,“棍棒底下出孝子”影响了我们中国几千年。贾政就是这样一个“严父”。
宝玉听到贾政的“传唤”,吓得“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贾环亦是如此,见到贾政“唬的骨软筋酥,忙低头站住”。
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父亲,极其吝啬对子女的夸奖,即使心中有爱亦不善表达。在大观园试才中,宝玉作出了“曲径通幽处”的题额时,众人赞不绝口,贾政却说“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宝玉作出“有凤来仪”时,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却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对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的行为,他更是“恨铁不成钢”,怒火万丈,痛下狠手将宝玉打的奄奄一息。
难道他真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这样的。在二十三回中,贾政看到宝玉时,也觉得宝玉“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在毒打宝玉后,毕竟是父子连心,贾政看到宝玉的惨状,“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这个严父的内心还是有柔软的地方。
作者:温暖前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红楼梦中郁闷的人物
先回答问题: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有人说贾政是红楼梦中最逍遥的人,我认为他是一个郁闷的人物。
贾政,字存周,工部员外郎,贾母和贾代善之次子。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他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他想作好官,但可惜不谙世情,受人蒙骗,弄得声名狼藉。红楼梦中郁闷的人物贾政
贾政的性格,在一则其自制的灯谜里有说明: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以“砚台”来状况贾政甚为贴切。第一句说的是他总以封建社会的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二句是说他的行为做事难免僵硬,这从他的父子关系上看的很清楚;第三句是说他为人比较矜持,寡言少语;第四句是说他的能量。
贾政作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人物,工作上他是兢兢业业,家庭中孝敬母亲,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似乎教育方法不太对头。工作之余他还有一片雅兴,大观园里题对额,他是主持人;求征《女危女画词》,他又是一位策划者。晏居之时,他不是读书,就是和清客相公们切磋诗艺,交流思想,所做之事,总不离斯文。但是贾政作为荣国府的一家之主大男人,虽然有挥斥一方的大权号令,却也并非处处遂愿的。
其一、娶了个木头一样的王夫人,又纳了个阴险狡诈歹毒的小妾赵姨娘。贾政从小就酷喜读书,是个有点浪漫主义的人,他在大观园初造之后附庸风雅的请了一班子文人去逐门逐石的题联题字,每每为逗贾母一乐而让宝玉贾兰等吟诗作对,在众人之前经常提出宝玉来让他一露才华而口中斥责心内自喜。可惜他生不逢时,身上又被赋予了太多的束缚,他是不能够也不可能躺在贾母宠爱的怀抱里象宝玉一样的随心所欲的,他需要维护他作为一个有身份的朝庭命官的虚伪正经面目,需要支撑一个一家之主的大架子,需要在媚俗之人中搞好官场交际。 他和王夫人没有多少的共同语言,还娶了贾府中最为阴险刻薄奸损的小人赵姨娘,贾府中人个个都不喜欢她,甚至连她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都不肯敷衍她一声,但是她毕竟是贾政的小老婆,只好忍受这个老婆作孽折腾,唯可怜贾政命苦了。
其二、官场不顺,屡屡遭折。而贾政官场不顺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其中有门人作怪的,也有受亲戚牵连的,总体来说他是一个老实人,不仅对迎春的出嫁很惋惜并且对贾赦力谏最终未能凑效,不象贾赦一样的置自己女儿的命运于不顾,致使迎春命丧黄泉。虽然他打宝玉,也是为了宝玉好。后来贾政的门人贪污乱来,他自己也并没有些许的不端,倒是老老实实行事,勤勤恳恳做人,处处小心谨慎,而且因此还落得下人的怨恨和离弃。放外任时候不但没有给贾府挣来什么额外收入,反而每每从家里找贴补,只有那些跟随的下人们家属倒是衣着日渐光鲜,而贾府却日渐亏空。 贾政的老实造成了他的祸患,但后来也救了他,毕竟他为人处世的那种愚忠愚孝愚谦逊还是感动了北静王一干人,并为此保举了他官复原职。
其三、三个儿子均不孝。首先一个不孝的就是贾环,不但行容体态萎缩上不得大雅之堂,且行事极肖其母,阴险又恶俗,虽然贾环也想讨好自己的父亲,可惜每每不得脸。他的凶心和劣行也最终导致自己无人理睬陷入毫无发展前途的境地。后一个不孝的就是宝玉,宝玉的聪明有目共睹,可惜不放半分力气到功课上,却把心思都花在了姐姐妹妹上了。后来一举中了第七名,功成名就之时却出家断了尘缘并且一去缥缈无踪迹,从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来说,是为大不孝了。第三个不孝的便是贾珠。还没生下儿子便奔了黄泉,既不养父母又不养子女,虽然这并非为他所愿,但毕竟还是行不了孝心了,抛下孤儿寡母无人照看,反倒要父母操劳挂念,他的死,是生生给父母心上戳了一刀,好多年后的贾政及王夫人想起这个早逝的儿子还是颇为伤感。
娶妻不贤,官场不顺,养子不孝,可怜的贾府大男人贾政,能不郁闷过一生吗?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00
以前不懂贾政苦,读懂已是成年人
小时候看红楼梦,觉得贾政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他就是个妈宝男,啥事都听贾母的,放着好好的正妻不爱,去宠爱阴深恶毒的赵姨娘, 还动不动就打骂宝玉。
家大业大的,贾宝玉不念书怎么了,贾宝玉玩一下怎么了,贾宝玉就喜欢诗词辞藻怎么了。
近来翻了翻《红楼梦》,心境早与年少时不同,惊觉贾政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
荣国府本就是大厦将倾,宝玉如果再不挑起担子,荣国府会举家倾塌。
从前的我以为,读《红楼梦》,只是品味跌倒起伏的情节趣味;
后来我才知道,读《红楼梦》,是为了揭穿成年人残酷的生活真相。
我时常在想,如果宝玉当初没有沉迷玩乐,而是早有大局意识,熟读四书,求取功名,早日在朝堂上立足。
是不是能把贾家掰回原来的轨道?
至少能尽力让贾家吊着几口气,不至于在有生之日,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吧。
可惜没有如果,只有贾政一个人苦苦支撑这风雨飘摇的贾家。
长大后才发现,贾政这个糟老头子呐,真的太不容易了。
他上有贾母要孝顺,下有宝玉要教导,前有君心难测的皇帝,腥风血雨的朝廷,后有荣国府一大家子要他照顾。
年少的时候,我们可以像贾宝玉一样无忧无虑,只顾自己快活就好。
但是长大后,生活的重担从四面八方过来,我们不得不像贾政一样,扛起所有来自生活的责任,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
做一阵子贾宝玉容易,做一辈子贾宝玉太难。
只有长大后,你才会明白,生活没有无忧无虑,只有负重前行。
当你懂得了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你便读懂了贾政。
01
上有贾母要孝顺
百善孝为先,是古代的教育手段。
贾政是个读书人,自然也奉为真理,对贾母孝敬有加。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便有写贾政陪贾母吃饭,哄贾母开心。
“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便唯唯而已。故此一席,虽家常取乐,反见拘束。
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
贾母看他在这里碍手碍脚的,就赶贾政走,岂料他非但没走,还辇下脸来赔笑:
“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
….
贾母与他,便猜起了灯谜。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个果名
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到了贾母的东西。
后念一个灯谜的时候,又暗示宝玉,让他告诉贾母。顺带送了贺彩上来,哄得贾母开心不已。”
从这里足以看出,贾政十分孝顺。
他在外面是权势滔天的大人物,在家里只是一个耐心哄母亲开怀的乖儿子。
看到这里我不免惭愧,人前显贵的贾政对母亲尚能如此孝顺体贴。
而我既无功名,又未成大就,却连每天打电话跟父母磕叨一下都做不到。
我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远赴他乡,无法陪父母好好吃顿饭,也没省出时间好好和父母聊聊天。
甚至有时候还自诩,现在的年轻人,不啃老,能照顾好自己就很不容易了。
不过长大后的我们,也学得跟贾政一样,报喜不报忧。
我们一边省吃俭用,顿顿咸鱼白菜,一边跟父母说自己混得很牛逼,然后把大部分的工资打过去。
我们一边加班到凌晨三点,在厕所痛哭,一边跟父母说自己捡到宝了,这个公司的福利贼好,领导一到下班时间就赶我们走。
然而,最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的是,当我们在一线城市苟延残喘,远方老家的父母又病痛在身。
我们不得不打碎牙齿和血吞,咬牙扛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前几天,朋友哭着打电话跟我说,就要崩溃了。
朋友刚毕业就去了北漂,住地下室,2年没买过新的衣服,所有的周末都交给了公司,好不容易存下了5w。
结果她妈妈打电话来说,父亲身体早已出现毛病,一直忍到现在才去检查,医生说得去大城市动手术,手术费至少得15万。
她知道,如果父母不是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是绝对不会给她“添麻烦”的。
而最让她感到崩溃的是,她无法在爸爸身边亲自照顾,却又无能为力一次性拿出15w为爸爸医治,减轻他的痛楚。
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
不管是为了保父母衣食无忧,安享晚年,抑或是为了给妻子一个庇护所,还是给孩子一个避风港,你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挣钱。
当你明白钱的重要性,你就会清楚,成年人的生活,活着,就已经用尽全力了。
02
下有宝玉要教导
《红楼梦》第九回,宝玉跟贾政请安,说要去上学。
贾政表面嫌弃,“你不要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都羞死了,依我的话,玩你的去才是正经。看仔细站腌臜了我的地,靠腌臜了我的门”,恨铁不成钢,只能口出恶言。
结果,一听到李贵回报说,宝玉正在念第三本诗经,“呦呦鹿鸣,荷叶浮萍”,贾政也掌不住笑了。
然后忙吩咐李贵,《诗经》顾问已改不用虚应故事,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书最要紧的。”
一方面,贾政对宝玉在诗词方面的才华是认可和欣赏的,另一个方面,贾政对宝玉不求仕途正道的做法,又是恨铁不成钢的。
光耀门楣的重担落在了贾政一个人的肩上,他自然是想宝玉能早日懂事,撑起这个家的。
正因为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所以才不想孩子也走弯路。
不过我们和贾政相比,一比一个惨。
贾政是富裕之家,宝玉生来便衣食无忧,就连教育条件都得天独厚。
我们凡夫俗子,只能靠自己寒窗苦读,为未来挣得一丈方圆。
还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学区房忧心,为孩子的教育条件焦虑。
哪怕我们身上只有100块,却还是想要用尽全力,踮起脚尖,把孩子送到价值120块的学校念书。
只要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再苦再累也是不怕的。
前段时间,Angelababy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抱怨父母为什么小时候不逼她一把。
当时,刘宪华与小提琴家吕思清合奏了完美的一曲,而Angelababy和王迅在一旁,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王迅拿起小提琴:
“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是41块,我妈那时的工资一个月才18块,但她还是给我买了把小提琴,
我一开始特喜欢,后来莫名其妙就腻了,我现在很后悔,如果当初坚持一下,现在起码会是个特长。”
刘宪华说,“我小时候是被父母逼着学的,一直到我十一二岁都不想拉,后来参加了第一个比赛,才开始喜欢了。”
Angelababy问他,“那你感谢现在的父母吗?”
他:“现在非常非常感谢(我的爸妈)。”
我倒不是怕孩子以后像Angelababy一样怪我,我只是不想让他留下和我同样的遗憾。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班主任让大家进行才艺表演,同学们来自天南地北,她们的才艺五花八门。
而我十几年来空读书,没有一长之技拿得出手。
同学们问我,你喜欢弹琴吗?你喜欢吹笛子吗?
我无法回答。(不是因为自卑,其实我性格挺可观的。)
而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乐器,所以连说喜欢的资格的没有。
所以,我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视野宽阔一点,让他能见识多广,全方位发展。
我不求孩子所有科目都样样精通,我只求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多一点东西,然后选自己感兴趣的发展。
如果你从小没接触过钢琴,你怎么知道自己其实是很有音乐天赋的呢?
很多国民大师说,他爱读书,其实主要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读书来消遣时间。
我不想因为我的无能为力,局限了孩子认知,更不想孩子的兴趣,最后都因为家庭条件不行,变成了迁就。
03
前有风波暗涌的官场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回家省亲,贾政在许久未见的女儿面前,也不忘告白一番:
“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岁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阙职。”
贾政作为荣国公府不能袭爵的次子,自幼苦读经书,本来是要走科举之路光大门楣。
岂知却在其父去世时,因为皇帝的“好意”,没能正经去考科举,乃是以“荫补入仕”。
看似轻易得了官职,然而在当时官场上,并非“科举正途”“进士出身”就意味着话语权极度弱势,天生被同僚们鄙夷。
官海浮沉,风云变幻,君心难测,贾政在官位坐得战战兢兢,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贾政除了讨好皇帝之外,面对朝廷的勾心斗角,他还得明哲保身,稍有不慎,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全家遭殃。
官场如职场,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不得不清楚职场潜规则,遇到别人争位置,抢资源,我们只能保持中立,绝不参与党派斗争。否则一个下水,全家人的生计都无法保障。
工作上,要应付上司的百般挑剔,还要注意职场的后辈,担心后浪拍前浪,将自己拍死在沙滩上。
我们怕90后中年危机,怕互联网寒冬,怕公司裁员。
“小伙子崩溃大哭”,“外卖小哥街头痛哭”的新闻一抓一大把,年轻人的崩溃,一触即发。
为了工作,为了金钱,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怂,不得不忍。
贾政在职场上小心翼翼的怂样,正是我们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痛了,不敢说,只能忍着;累了,不敢歇,只能扛着。
年少的时候以为生命中即使有一座五指山,也会被自己打碎。
后来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背了座五指山,只能学会负重前行。
长大后的我们,哪怕孤身一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
04
后有老婆要讨好,亲戚要照顾
《红楼梦》第三回,贾政帮妹夫林如海,举荐贾雨村。
“贾政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贾雨村,更又不同,便极力帮助,题奏之日,谋了一个复职。”
面对亲朋戚友的求助,贾政不得不伸以援手。
除了帮助亲朋戚友处理鸡毛绿豆的琐碎事,还要顾及枕边人的脸色。
红楼梦三十三回中,贾政教训宝玉,王夫人便声泪俱下。
“宝玉和琪官在聚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结果他是忠顺王爷的人,中顺王爷还派出长府官上门找他。
贾政得知气上心头,又在贾环口中得知,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导致其含恨跳井自杀。
气得贾政发了狠要打他,并且要勒死宝玉。
王夫人:“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经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地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
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有个依靠。”
贾政不仅得好生安慰老婆,还得顺着老婆,不敢大张旗鼓地教训宝玉。
人到中年,正妻只剩下一支独苗苗,偏偏是个不争气的,打不得,骂不得,贾政心里苦啊。
不过贾政有权有势是真的,而我们没权没势,却也得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戚。
我仅仅是在广州当个基层码字狗,老家的亲戚就以为我认识了马云一样,飞黄腾达了。
有的让我帮他儿子找份工作,有的让我帮她女儿介绍对象,有的让我带他全家游玩一下。
而我只能哭着答应,行行行,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贾政不容易啊,不容易。
05
小时候,我们都羡慕活成贾宝玉,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活成了贾政。
贾政少年时也曾意气风发,也曾诗酒风流,眼见贾府外强中干,大厦将倾,不得不官场出仕,奔波劳苦,装点门面,支撑家族。
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刀,磨平了我们最初的模样。
上有老下有小,婚姻的琐事,父母的健康,孩子的未来,都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成为我们的责任。
在职场,我们要为领导分忧,在家庭,我们要撑起一片天,要让父母知道自己是最强的,在孩子面前,是最好的,在妻子面前,是最棒的。
当我们挑起生活的重担才会明白,贾政心里有多苦。
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我们的人,却没有我们可以依靠的人。
不敢病,不敢老,不敢耗,不敢输,不敢死,不敢懈怠,不敢倒下。
作家胡淑芬说过:“少年说,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了猥琐中年男,我就杀死自己。
可当他真变成了猥琐中年,当初那个少年早已经死了。”
当你读懂生活的真谛,你会懂得贾政的不容易。
凡间一场,渡劫一关,跨过去,就是坚强。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存在意义。更何况是贾宝玉的老爹贾政了。贾政作为荣国府真正的当家人,他有太多值得一说的。今天简单聊聊。
【一】贾政其人
很多人受到无阶级时代的影响,将贾政变成了假正经是不对的。就像贾赦字恩侯表明贾赦之所以能够继承爵位是额外开恩才获得一样。贾政字存周也要名和字结合起来分析才对。我认为和贾赦一样,贾政的名字突出他当家人的正当与合法性!
贾政,字存周。政字既表明贾政的工作性质,是贾家真正从政之人。又表明他主理荣国府的现实。而存周特指心存周礼。贾政作为二房,原本不具备继承荣国府的资格。按照周代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贾政必然要让贤贾赦。贾政,字存周其实透漏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贾赦是嫡子还是庶子的问题。这个原文没有线索。按照名字看,贾赦极可能是庶子。但显然资料太少,不做参考。
贾政其人一心振兴家业,光宗耀祖。为此他教子从严,教女功利。很难说贾珠之死不是因为贾政管教太严格之故。从王夫人,李纨甚至贾母的话外之音看,有极大可能!而他为了振兴家族,送女元春进宫,送女探春和亲,此人的光宗耀祖的名利心很重。也许这也是他叫贾政字存周的由来!
【二】贾政与家庭
贾政的描写并不多,仅有的几次与家同乐都造成大家兴趣缺缺。贾家几个孩子都怕他。贾宝玉,贾环,贾兰面对他都会紧张,显然贾政作为严父教育子孙从严令孩子都怕他。看他张嘴就骂贾宝玉:畜生!贾宝玉在他面前大气不敢喘,可知他积威之重!虽然教子严苛,但待母至孝,他对贾母执礼甚恭,孝顺非常。
贾政与王夫人的夫妻关系并不错,他有一妻二妾,完全符合封建士大夫的标配,没有多余姬鬟,身边亲近人只有赵姨娘。他与王夫人生育三个子女,人到中年还能生贾宝玉,夫妻关系不差,并不是所谓不喜王夫人。而他亲近赵姨娘也符合当时规矩,王夫人年纪大了,必然要让更年轻的妾伺候贾政,自己退居二线,相夫教子,孝敬父母,管理家庭!至于周姨娘,我认为极可能是王夫人同龄人,甚至不排除是周瑞的姐妹,作为王夫人陪嫁,像王熙凤平儿一般。她也是年纪大了不再伺候贾政,是以存在感极低。
贾政与家庭的一切都复合封建士大夫的风范,不理家务,一心做官,每日公务之余与清客清谈。对于贾家的管理,他并不注意,他认为只要自己培养好继承人,保持原有的政治队伍,自己还是皇帝老丈人,应该也算不错,其实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自以为是害了贾家!以前谈过很多,不多说了。
【三】贾政对金玉良姻和宝黛爱情的态度
从家族发展的功利态度来看,贾政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不满意。比较起来,他更喜欢林黛玉。与贾母王夫人等想法不同,贾政的选择更实际。谁对贾宝玉以后人生安身立命有帮助,谁对贾家最有利,谁就是自己儿媳妇的最佳人选。而这两点,无论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不行。林黛玉出身好,但父母双亡,孤儿等于没有势力,除了出身好听帮不到贾宝玉分毫。薛宝钗虽有家族但出身太差,商人出身除了会给贾宝玉带来负面评价,降低社会名誉之外,同样没有任何帮助。贾政最满意的儿媳妇一定是李纨这样的出身,有政治根基的家庭,这也是我说贾政更满意林黛玉的一点。
贾政的功利态度也会影响宝黛爱情和金玉良姻。不要忽略对于贾政来说不但贾宝玉的姻缘是他手中筹码,林黛玉一样也是。作为父母双亡,寄养贾家的孤儿,贾政作为林黛玉的亲娘舅,对林黛玉婚姻有绝对的支配权。林黛玉年纪渐长,一旦有合适人家来求聘,或者对贾家极其有利,我认为贾政绝对会同意。可以肯定,宝黛爱情贾政绝不会同意,换成宝黛姻缘还有可能。不过一有外力,无论是给贾宝玉联姻还是给林黛玉求聘,贾政优先考虑的一定是贾家的利益。至于最后金玉良姻成了,显然是贾家遭遇了极端不可控的情况,否则有选择,贾政一定会另有选择。
贾政就是这样一个刻板,严肃的人。他最大的梦想是光宗耀祖,为此,失去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希望他可以重振祖宗的繁华,却不想家族正是在他手中覆灭!正是枉费心机大梦一场!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政这个人物?
《红楼梦》对贾政的评价,借林如海、冷子兴、贾母等人之口之行,都是完美之词。不过,作为贾政当年的同龄人,我完全理解他的教子理念和行为,因为如今现实中的就是这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