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后,宝玉为什么没有为她写悼词或挽歌?

贾宝玉还为晴雯写过《芙蓉女儿诔》呢!

晴雯,黛玉的影子。

悼念晴雯,宝玉哀恸欲绝。黛玉亡,宝玉的心也死了。人的心死了,如同行尸走肉,皮囊活着而已。绝不是高鹗续貂所说的,因怕宝钗生气而不写。

宝玉有自己的祭奠方式,他和黛玉都是不在意形式的人。

【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的同时也是在提前哀悼黛玉,黛玉是芙蓉花。

话说宝玉才祭完了晴雯,只听花阴中有个人声,倒吓了一跳。细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答道:“我想着世上这些祭文,都过于熟烂了,所以改个新样。原不过是我一时的玩意儿,谁知被你听见了。有什么大使不得的,何不改削改削?”黛玉道:“原稿在那里?倒要细细的看看。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俗滥些。放着现成的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如今都系霞彩纱糊的窗?,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听了,不禁跌脚笑道:“好极,好极!到底是你想得出,说得出。可知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好事尽多,只是我们愚人想不出来罢了。但只一件:虽然这一改新妙之极,却是你在这里住着还可以,我实不敢当。”说着,又连说“不敢”。

所以,这个时候出场的一定是黛玉,不会是别人。

宝玉和黛玉是知己,是精神上的相依。宝玉了解黛玉不愿他随她而去,最后,宝玉出家当和尚了。

《红楼梦》中林黛玉死后,宝玉为什么没有为她写悼词或挽歌?

这个问题涉及到晴雯和黛玉的关系问题。从作者写作意图来看,晴雯和黛玉实为一个人。这在书中有多处暗示。比如,作者为书中的许多女性都赋予一种花,而晴雯就是芙蓉花,这从作者的《芙蓉女儿诔》为晴雯而写便可知晓。这可以算是间接写。而在占花名一节,黛玉明确被作者赋予了芙蓉一花,取意“风露清愁”,正合黛玉。

最能表明二人合一的是来自晴雯之死到宝玉祭奠的情节的暗示。晴雯生前,宝玉去看望,晴雯叫宝玉倒茶给自己喝,书中一连用了好多个“半”字,后来晴雯说了“早知当了个虚名…”的话。这里的半字便是暗指黛玉和宝钗各为宝玉分身,如今宝玉一半的黛玉就要死了。而晴雯则是黛玉的影子,只是担负了黛玉的虚名而已。在宝玉诔完要走时,书中写道“黛玉从芙蓉花影中走了出来”,也是暗示。后来宝玉和黛玉对诔文中的一句话反复进行了修改,最后宝玉给出了定稿: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书中写黛玉听了此话脸色突变。这些情节描写都是表明了晴雯和黛玉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所以诔晴雯,就是诔黛玉,不必要再为黛玉写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