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现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家车企也在不断地推出混动车型,现在国内就比亚迪的混动技术比较成熟,不知和国外的混动比较,比亚迪第三代混动技术怎么样?有何亮点?

没有可比性,比亚迪的插混技术是一枝独秀

不要说DM3.0,哪怕是DM2.0,也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当初推出542的如果不是比亚迪,换一家逼格高,会营销的车企,绝对可以会引发汽车产业革命!

试想一下,当初要把SUV的百公里加速提高到5秒,你至少要上3.0T的V6发动机,还得是高功率的,售价几乎没有低于100万的!告诉你一辆20多万的车能做到,这是什么概念?那些百万级别的豪车还有什么资格卖那么贵?

再说油耗,要达到百公里加速5秒的动力,V6发动机得多少个油?百公里12L就算很少了。唐DM是多少?充电零油耗不说了,不充电在市区轻轻松松八个油以下,极限能跑出5个油,注意,不充电,也就是说在电不参与的情况下跑出的油耗数据。都不用说动力,中型SUV把油耗能降到6L以下,这成就不足以轰动汽车界吗?而唐的工信部油耗是2L。

在DM2.0时代,比亚迪其实就已经颠覆了汽车业,然而它太不起眼了,也没有逼格,就好像班里面最不受待见的学生拿了国际大奖一样,别的小朋友不懂这个大奖的意义,依旧对他爱答不理。

然而,哪怕是声音不够大,依然在市场上引起了波澜,唐一代一骑绝尘,你跑不过它,就只能黑他。不黑比亚迪20万以上的车都别卖了。我作为一代唐车主,那时候各种在论坛上和人对喷,和卡罗拉比油耗,和宝马X6比加速,键盘拍得啪啪响。

之后,唐二代出来,DM3.0时代。这次各大车企重视起来了,甚至大众的总裁也专门跑到上海来试驾唐二代,结果超速被拍了个清清楚楚,免费给比亚迪做了一波广告。大家想,大众的总裁为什么要来试驾唐二代?你琢磨……其实说明在DM2.0时代,542的唐一代已经惊到这些国外车企了。

说DM技术如何,我们看成果:奔驰找比亚迪合作,合资成立了公司,推出腾势这个品牌,腾势X基本上就是一个换壳的唐。您想,奔驰看重比亚迪什么了?是他的资本?他的品牌?还是他的技术?如果奔驰的混动技术比比亚迪牛的话,他会找比亚迪合作吗?

不光是奔驰,还有丰田,我们争论丰田双擎油电混和比亚迪的DM双模插混究竟谁好,吵得不可开交,结果人家哥俩也合作了,要退出纯电汽车品牌,新车挂丰田的标。

过去我们合资建厂,都是用市场换技术!什么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上汽大众,合资是我们用市场换来的。而比亚迪终于靠技术坐到了同等的地位。

说国外的混动技术,看比亚迪牛在哪里?

目前国外的所谓混动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日系为代表的双擎油电混(弱混),二是48V轻混,三是比亚迪以外的插混。

先说日系双擎弱混:

二十多年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和发动机热效率较劲,以求用最少的油给你最澎湃的动力。而丰田却另辟蹊径,在电上下起了功夫。利用电机的大扭矩,快速响应等特点,屏蔽掉发动机最不经济的运行工况,已达到节油的目的。不吹不黑,这要给丰田点个赞的,在当时弱混技术是非常先进的,丰田抢占先机,一下子把专利给申请下来了,以至于这么多年,其他车企都无法染指。

技术方面不用说得太细,咱从效果入手,您这技术有什么效果?省油!然后呢?没了。您再吹丰田技术多厉害,除了省油还有什么?不管你怎么高科技,有多少项专利,咱要一个结果,不就是省油吗?所以说丰田双擎出来这么多年,没有引发汽车行业的革命性效应,你最多百公里比我低一个油而已,我也小排量,减重,相差不多。百公里一升油才多少钱?一年一万公里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事。

不过有一说一,丰田双擎的厉害之处在于什么时候用电,什么时候用油的权衡,您就只需要踩油门就行了,别的都交给ECU,它帮你把省油的事情做了。而且不会太影响行驶感受。

而比亚迪给了你更多的自由度,你想省油,他有省油的开法,会开的话,同级别油耗哪怕不充电也不必丰田高。像是卡罗拉双擎能做到4个油,秦DM一样可以。可是因为比亚迪插混的模式更多,一些人不会用,所以油耗才没显示出来优势。卡罗拉油门到底才费多少油和电?秦DM地板油百公里是5.9S,能耗能一样吗?像是比亚迪的运动模式,它就不是为了省油设计的。

很显然,日系双擎在省油方面是专精,然而它只有这一技之长。而比亚迪DM系统在省油方面,你一样可以做到双擎级别的低油耗,而其他方面更加全能。

而且,咱还能纯电行驶,说用车成本的话,其实日常使用比卡罗拉还要低。

再说48V轻混:

和发动机自动启停一样,这其实就是欧洲车企被环保政策逼的,推出的一个低成本改进方案。的确能省油,百公里能省0.5—1升油吧。原理和日系双擎差不多,区别只是电池容量更小,就只是启动一瞬间辅助发动机提供扭曲,实现油耗的降低而已。只是成本更低,而且结合发动机自动启停,能省下怠速油耗。

这严格来并不能算是开创性技术,只能是一个改进方案,没办法和插混比。

再说大众、BBA的插混

奔驰、宝马、奥迪,似乎逼格很高,但是有一说一,他们的插混技术是真不行。否则奔驰也不会找比亚迪合作了。简单说,现在这些合资车企在固有车型上推出的插混版本,严格意义上属于改装车。说不好听和出租车油改气是一个道理。

大部分插混车,只不过是在变速箱的传动轴加一个电机,后备箱或者底盘找地方放个电池,把电机当成变速箱的一个档位,纯电开,等于是切换个E挡,然后变速箱这边等于挂个N当,由电机带着车跑。要是动力模式,则发动机也跟着工作两个档位同时驱动车辆。如果是电池没电了,要反充电,那就是发动机挂挡,同时带着电机反转充电。

就好像三轮车改电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油电混,一个是人力和电混。有电的时候人不蹬,纯电。电不足或者速度不够,开着电人也猛蹬,速度就起来了。电池没电了,人蹬,顺便给电池充电……

其实,这是比亚迪的DM1.0技术。

比亚迪唐DM3.0技术牛在哪?

首先DM叫double mode意思是双模,两个模式,不只双擎,有点还是三擎呢。双模包括了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电池一整套动力系统。DM1.0前面大致说了,咱从2.0说起。

DM2.0就是唐一代,三擎四驱542技术了。三擎包括发动机和前后电机。比亚迪的发动机——也就那么回事。我是谈一代车主,比亚迪插混的忠实簇拥,但是我从来不推荐比亚迪的燃油车,你可以买,故障率也不高,但是我不推荐。

而电机、电池、电控,这是比亚迪的看家本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说独领风骚过了,但是绝对是世界级顶尖水平。现在的刀片电池就不用说了,推出之后所有汽车厂商都来寻求合作,比亚迪本身也是做电池起家的,哪怕单拿电池这一块出来也是业界前三。百公里加速5秒,其实大半是大功率电机的功劳,技术层面上基本上到了天花板了,因为你再快也没意义,而且电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本身就高。电控水平我不了解,就不瞎说了。

DM2.0时代感觉是各种黑科技堆叠,啥都给你,结果一代唐比亚迪几乎没什么利润。

对比DM3.0,首先是发动机的升级,从BYD487ZQA,升级到ZQB,更主要是增加了电池加温技术(缓解寒冷地区冬天电池衰减问题)增加BSG小电机,提高充电效率,降低在低电量时的油耗。尤其是在低电量时,插电式混动变身增程式电动,可以用发动机当发电机给电池充电,然后用电驱动车辆。兼顾燃油经济性和行驶的舒适感、平顺性,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

至于说把4.9S的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5,4.3秒,我觉得意义不大。

总说弯道超车,其实我们已经做到了。

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简单的说外国品牌某些知名度很高的混动技术,比亚迪的第三代混动平台都可以做到,但反之却基本做不到。

国外混动技术的概念太宽泛,说白了和插电混动技术的对立面就是日系的弱混,以ECVT为代表的混动技术,以及氢燃料电池,以这两点作为对比看一看差异所在。

1、ECVT弱混/插混,CVT是变速箱ECVT并不是,这台机器是作为动力元存在。其中包括了两台电机,大功率MG1电机用作行驶中的辅助驱动,价值体现是减少油耗;小功率MG2电机的作用是倒车和启动发动机,也有一定节油能力但是不明显。

作为动力元受限于体积和成本的限制,大功率电机也仅仅是30~60kw,性能有一定辅助提升,但是相比插混就不值一提了。还有一种是ECVT的增程式汽车,性能更不值一提。ECVT主要是成本低、结构简单,并没有什么亮点。

2、比亚迪第三代混动技术,动力系统包括燃油机、BSG发电电机、P3+P4驱动电机。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强、维保便利性强、以及动力强油耗低。

BSG电机作用就是发电,唐DM使用的了25kw的发电电机,发电效率完全足以支撑车辆正常纯电行驶所需要的电量,发动机恒定转速运转油耗做到百公里2升轻轻松松。

性能强是前后布局的驱动电机带来的优势,前置110kw、后置180kw,带来了纯电630牛米的性能,想要获得极限的动力加上发动机之后可以体现出441kw、950牛米的最强性能,这也是能体现出来4.5秒破百和超跑同级性能的原因。

油耗和性能可以做到极致,比亚迪第三代混动四驱也不例外,ECVT怎么实现四驱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ECVT结构的弱混或插混有没有四驱车吧。

油耗和性能可以超越外国混动技术几倍,亮点是很明显的。这些国产企业以更高的成本卖同样的价格,综合水平确高很多,实际没有对比的价值了。

至于日系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实际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氢燃料电池并不是电池,而是小型化学发电器。通过在车内进进行催化反应发电再二次驱动车辆,能量转换比是非常低的,而且不加油还需要加高压液态氢。

电解一公斤氢气所用的店可以驱动电动汽车行驶数百公里,有什么必要绕这个圈子呢?石油热裂制氢或者天然气制氢,为什么直接用石油或者CNG呢?

因为日本有全球最大的铂储量,制氢正需要消耗这种贵金属,在化油器铂金点火的年代日本人垄断希望卡住全世界的脖子,没想到电喷时代的到来让这些铂成了废铁。所以大力发展氢能仅限于铂储量大的国家,日本人首当其冲,这是最大的阴谋别的国家没有必要为其买单,所以中国并不推行氢燃料。

再者几十升的高压液态氢等于多少当量的TNT,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一旦发生事故恰巧有爆炸的条件,基本会移平一个社区。

选车用车关注天和Auto,趣味问答购车推荐每天更新。

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国外混动技术比较成熟的就是丰田混动,以及随后赶来的本田混动。

国外只有这两个车企在专心研究混动技术,其中丰田混动车辆全球销量早已经破千万!比较有说服力,经住了考验!比亚迪在国内混动市场也是一哥,旗下的混动车型也是非常亮眼!

其实比亚迪唐DM混动出发点和丰田混动出发点完全不一样。

比亚迪当初在研制F3DM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混动的方向!因为我们底子薄,技术什么的都刚刚起步,如果直接搞像丰田那样的混动不太现实。起码没办法绕过丰田专利,即使绕过去油耗也不见得比丰田优秀。这样就和我们研发自定变速箱一样,研发出来的变速箱只是初级产品,例如吉利研发出来3AT变速箱,人家4AT都淘汰了!所以,我们无论如何努力短时间是没有办法超越爱信变速箱的。后来干脆放弃AT,耗不起了!自己做出来的变速箱自己家都不爱用!所以都开始搞双离合变速器。

比亚迪当年也是一样,F3DM系统改进后便束之高阁,没有大规模投放市场。

后来研发人员被挖走一部分,在F3DM混动系统基础上增加一个离合器,增加一个两个档位的变速箱。然后这个系统获得很多奖项,也开始在混动汽车上应用。比亚迪当时是这么想的:混动汽车主要是节油,但是我们在这点上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越丰田,赶超依然需要时日。所以不如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不如走追求性能的路线!说干就干,马上上马新的技术:542战略开始实施!

比亚迪从追求燃油经济性转变为追求性能!

我百公里加速5秒、我电动四驱、我油耗两升比亚迪如同在车市投放一颗炸弹!虽然只是动力的简单堆砌,但是结果出人意料!不比别的,就比加速,你服不服!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比亚迪走的是性能路线。而比亚迪想法也很大胆,甚至有些粗暴!比如后桥直接电机驱动,省时省力!而前桥电机则装在变速箱输出轴上,和变速箱并联。这样一来混动其实并没有取得太高的效率,依靠电动机扭矩宽泛的特点,直接加在变速箱输出轴和变速箱直接并联而已!而第三代混动还增加了一个bsg电机!也就是上图中的P0电机!大家看着是不是觉得眼熟?其实这个电机和最近流行的48V轻混系统是一样的!起到回收能量、自启停、增加动力的作用。bsg电机回收能量更直接一些,发动机发电时机械损失要比上一代小一些。这是比亚迪在混动技术上的一个进步。

而唐DM发动机仍然采用奥拓循环发动机,热效率和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是没法比的!

而恰恰混动更适合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虽然动力弱,但是热效率可以高达41%!而电动机可以弥补动力弱的问题!至于续航里程提高,百公里油耗降低,在我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电池容量,提高纯电续航里程就可以了!可以看出来唐走的是性能路线,丰田走的是节能路线。两个车真的没办法比较,消费人群也不相同,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

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无电安史之乱

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如果真牛,或者说足够牛;能不能卖技术,能不能制定并且卖标准?

苦哈哈的做车,卖的不够好。

如果动力总成,或者标准做的好;就可以卖动力总成;类似于三菱卖发动机。

如果标准实在够牛,别人出点技术费;推广该产品,是不是好过“老鼠爬称上,自称自赞?”

对比国外混动技术,比亚迪全新唐DM第三代混动技术有何亮点?

我只说一点,9几年的时候,军用轮式装甲车,就开始运用混动概念了!

如今民用技术会更成熟!

如果氢气用电解法制造的话,直接用电就好了,还用氢简直对此一举,增加能源消耗转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