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好在哪里?

比亚迪好在哪?唐车主告诉你。咱只说乘用车领域。

第一:燃油车

比亚迪的燃油款车型,只能说是不错。它的发动机技术并不是国内顶尖水平,只能算是一线行列。主打的1.5T,2.0T发动机,BYD476ZQB和BYD487ZQB,我的唐是2015款的车型,用的就是这款2.0T,型号:BYD487ZQB,到了今年,最新的比亚迪汉DM和新款唐DM,搭载的还是这款BYD487ZQB。这款发动机好吗?稳定性还可以,毕竟五年多也没有坏的。可是你说这款发动机有多好?也不见得,毕竟是五年前的技术产物了,搭载在燃油车上,动力偏肉,油耗略高,发动机热效率估计也就30%到35%左右(没有准确数据,应该是没对外公布)而最新的BYD487ZQC发动机热效率38.1%,也只是国内一线水平,还没应用。可是人家传祺、奇瑞、长安等国产发动机品牌早就达到37%以上了,比亚迪算是慢了一步。

离合器也是如此,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六档双离合,也是为了有效降低成本。

当然,这也跟研发方向有关,比亚迪的重点还在新能源这一块。

所以说比亚迪的燃油车并不算多出色,只能说是不错而已,当然可以买,可靠性也很高,但是要说动力、油耗等方面,并不是国内顶级水平,只能算是第一集团而已。

第二:纯电车

开始进入比亚迪的长项了。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比亚迪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先说电池:电动车电池主要有日韩(松下、LG、三星)主打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主推的磷酸铁锂两种,两者各有千秋,目前来看,三元锂电池密度更高,也就是说在同等体积下,能够提供更高的续航,可是三元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容易自燃。而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没有那么高,可是更加安全,全球尚未发现一起电池自燃事故。

现在比亚迪研发了刀片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兼顾续航和安全,一经推出,引起轰动。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要来寻求合作。

再说电机:比亚迪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比之异步电动机在效率以及功率密度方面得到了不小提升,提速性能比异步电动机更快,且结构简单,维护起来相对容易。像是唐的4.9S百公里加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大功率电机。

这两项就决定了比亚迪纯电车的水准,实话实说,国内能赶上的不多,能超过的没有。哪怕是和特斯拉相比也是各有千秋而已。国内纯电车越来越多,像是小鹏、理想,我没开过,不说,但是毕竟是新品牌,有待市场检验,我是不推荐当小白鼠的。像是蔚来,那纯粹是靠服务取胜,上一次高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老牌的北汽新能源,看看老车主的口碑。

说比亚迪的纯电车好在哪?其实纯电技术现在依旧还不成熟,哪怕续航达到1000公里,1500公里,续航焦虑仍旧难以根除。说比亚迪的纯电车好,主要靠同行的衬托,别和国内车比,真不是一个级别的,要比就和特斯拉比,看看两者之间的价格,你就知道比亚迪多香了。

插电电式混动

电控技术不是忘了,放在这里说更好一些。

唐、宋DM版本的542,就是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全时电四驱,百公里油耗两升以下的意思,其中,全时电四驱,就是电控技术的体现。

插电式混动,也就是DM版本,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通过电控技术,可以让你的车在不同模式下运行。你可以当一台纯电车开,平时家用,在市内行驶,80公里的续航足够了。急加速的时候,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工作,提供最大的动力输出,百公里4.9秒的加速,堪比跑车。减速、下坡,包括你缓踩刹车的时候,进入动力回收模式,通过惯性给电池充电,我从五台山开车下来,一路下坡,不但不耗油,还把电池从30%充到了60%多。哪怕电池没电了,它还能当一台增程式电动车,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电池带动电机行驶。

前面说了,比亚迪的发动机、离合器都不算强,可是放在插混车上,这些缺点全都被弥补了。

发动机效率不高,可是DM版本可以在低速行驶中用油,保持发动机一直以最佳转数区间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很多车友在极限状态下,能把2.2吨的唐开出5.2,,5.5的油耗,我在省道、快速路等路况下也能轻松开出6.2的油耗。而且作为家用车,长途行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在市内开,每天80公里的纯电里程足够了,哪怕没有那么省油,可依然省钱。

说离合器,双离合主要问题就是低速行驶中的顿挫和发热,可是DM版本也没有这种问题,低速状态下,要么是纯电行驶,离合器不工作,要么是增程式模式,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离合器依然不工作,只有在40KM以上的混动模式才会用到离合,顿挫、发热根本就不可能。

电机+发动机,因为电控技术,达到了1+1>2的效果,在静音舒适度方面,也有不错的提升。低速采用纯电模式,发动机不工作,没有噪音,而高速行驶的时候,因为胎噪、风噪的关系,发动机噪音已经不重要了。像是比亚迪汉,风阻系数小,风噪和高速的油耗也进一步降低。

最后总结,说比亚迪好在哪里?燃油车,只能说一般,电动车,已经是国内顶尖水平,只是纯电跑长途,续航焦虑仍旧无法避免,这不是比亚迪的问题,而是技术的问题,而插混车,比亚迪独步天下!唐二代出来的时候,大众的总裁都偷偷跑来试驾体验,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比亚迪好在哪里?

要说比亚迪牛逼在哪里,我觉得主要有三点,一是名字牛逼,二是眼光牛逼、三是技术牛逼。这三点我认为可以概括比亚迪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下面听“道远说车”来为您一一解答。

BYD这三个字母曾经被国人嘲讽的一塌糊涂,却没人知道它的真正含义

比亚迪汽车的标志是三个字母“BYD”,曾经比亚迪汽车的车标“BYD”三个字母被国人各种解读,例如“白洋淀”“毙外敌”,在比亚迪销量很差的那几年,甚至有网友恶毒的翻译为“*养的”。比亚迪汽车的名字听起来也是中不中,洋不洋的。很多网友觉得比亚迪的车标太丑,比亚迪的名字太难听,很多人甚至说比亚迪换个名字,换个车标销量能翻一番。但是比亚迪老总王传福始终改变企业的名字,车标也是大大方方的用“BYD”单个字母表示,王传福给这三个字母赋予的含义是“build your dreams”,意思是“成就你的梦想”。不过现在看来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确实成就了很多人想用20万的车跑过100万车的梦想,终于名副其实。也难怪有人把BYD三个字母翻译成“Be your Dad”,成为了超跑的爸爸。

高瞻远瞩,让世界降一度

比亚迪的销量经历了大起大落,他没有赶上国产SUV大卖的红利,始终在搞自己的电动车。一方面在造新能源汽车,一方面研究新能源车的关键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等。放眼2016年,那时正是国产SUV大方溢彩的一年,随便一个公司出一款SUV都能月销上万的节奏,但那个时候的比亚迪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SUV产品。彼时的长安CS75,吉利博越、哈佛H6、广汽传祺GS4等等传统燃油车长期霸占销量榜前十位。2019年汽车市场总体遇冷,汽车市场排放越来越严苛,国六的实施造成很多国产汽车企业无车可卖。但这时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却越来越受欢迎,比亚迪唐DM接近30万的售价每月销量都在5000左右,要知道其他国产车超过15万基本就是卖不动的节奏。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电池企业;同时比亚迪也开始给其他公司提新能源技术服务,帮别人造新能源车。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吸引了丰田,前不久丰田宣布跟比亚迪合作。这要从侧面证明了比亚迪这么多年来坚持的新能源技术是有前景的,比亚迪的眼光是独特的。比亚迪的企业口号是“让世界降一度”,意思是让处于全球变暖危机中的地球通过减小燃油的消耗,从而将温度降一度下来,比亚迪的雄心和决心可见一斑。

技术牛逼,电动车不是一朝一些搞出来的

最近几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崛起,像蔚来、小鹏、威马等等,这些造车新势力没有用短短两年时间就造出了续航超过500KM,标配各种自动驾驶先进技术的车子。由于工作原因,我也是属于汽车研发圈子内的人,一辆新燃油车的研发周期一般在3-5年,电动车的技术很多都不成熟,按道理说验证和试验时间应该更长,但是我却发现新能源造车势力的造车速度远远快于这个时间。果不其然,新造车势力频频自燃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是比亚迪电动车自燃的新闻你见得多吗?技术的进步源于对技术的敬畏之心,如果只图赚快钱,藐视技术,我想技术会“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

图为出口日本的比亚迪大巴。

比亚迪的大巴车都已经远销美国、日本、欧洲,比亚迪K9电动大巴通过了严苛的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认证,要知道这些地方都是造车强国和地区。而比亚迪的K9电动大巴也不便宜,折合人民币400万一辆。我想比亚迪思应该是第一个在汽车方面能打败欧美列强的民族品牌吧。

最后不得不说比亚迪守得花开见月明,这一切的坚持都不是白费的,对于技术的敬畏和追求也许是比亚迪的最牛逼之处吧。

比亚迪好在哪里?

唐DM 七座创领版,12月提车,目前8月份开了1.2万公里,哈尔滨市区上下班代步,我住2楼,一楼窗户根儿自装充电桩,走家用电表,冬天没库。刚刚长途往返1500多公路走了一趟长白山,混动全程不充电情况下,每公里6毛多油耗,冬天开过几次长途,大概在7毛多钱,平时上下班代步零油耗,电费差不多1毛多一公里。动力不介绍了,百万以内无敌手,宇宙人都知道。车机系统,你好小迪,14寸大屏 都是无敌的存在,云服务更是便捷无比,该有的功能都有了。首保免费 二保花了500多 不到600。好在哪里?我想是全方位的吧,我找不到另外一款车30万以内落地价0-100加速破5的,还要四驱具备两把差速锁,还要有7座或者等同空间,还要有智能安卓大平板系统,还要有手机APP物联支持,哦,还少说了一个外观,龙脸谁说谁好看。比他好的车肯定有,但是价格肯定破百万了。

比亚迪好在哪里?

作为一名不是资深的迪粉,我目前家里两个比亚迪的车,一个是元,一个是唐,我自己认同比亚迪主要还是混动技术,因为确实是真香,开过都知道,比亚迪开始做电池再到收购秦川汽车,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包括后面开发云轨,船夫哥的境界可不一般!国家新能源补贴和国防战略还是在船夫哥行动后面才确定的!确实佩服老王!比亚迪涉猎行业也广,既是高科技,也是血汗工厂,有电子也有代工,可以说比亚迪老少通吃!业务运营和营销这块是短板,现在汽车价格不断在涨,就是股票不涨!你说气人不气人!

比亚迪好在哪里?

比亚迪荣登2019年《财富》杂志 “改变世界的52家公司”的第三名,《财富》表彰了比亚迪对于推动全球电动车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该榜单于2015年首发,比亚迪在当年的榜单中位居15名。

前天,比亚迪再次进入榜单,入驻前三。 ​​​​

比亚迪好在哪里?

比亚迪汽车「优·缺点」详解

  • 内容概述: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营销劣质与服务劣质。

比亚迪集团是自主品牌中少有的「工科主机厂」,特点简而言之为研发投入巨大且技术实力强大,但是产品规划与市场营销做得一塌糊涂;或者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战略规划没有错误,战术执行非常糟糕,为什么这么说呢?

企业特点

由丰田汽车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说明,比亚迪汽车的专利数多年前就已经超过了2.2万个,而在汽车行业不景气的2020年有增加了超过5000个;这已经是很多中外车企的专利数的倍数级,甚至是很多知名车企的总和。

在过去的一年中比亚迪的研发经费投入超过80亿,都以人民币为标准折算,这又超过了很多“百年车企”的研发投入。这样一家车企的技术水平是不会差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亚迪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开始转战汽车行业,但是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造车并不是比亚迪的初衷;通过主流的乘用车型与商用车型,诸如重卡、大巴、轨道交通等模式消耗大量的储能电池,并通过电池终身质保的方式完成电池的「梯次利用」。

最终将电池的制造成本拉低并送入光伏储能领域,以完整的大规模循环降低光伏投入的成本,转型能源企业也许才是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所以“电”才是这家企业的核心,那么造好新能源汽车也就很有必要了。

技术阶段
  1. 2008年推出F3DM混动汽车(EDU技术原型·ECVT同类型机)
  2. 2012年与奔驰合资成立腾势(新能源品牌)
  3. 2012年推出DM2.0·秦

这三个阶段是比亚迪最重要的阶段,F3DM的推出让行业看明白了比亚迪的战略;腾势的成立说明了比亚迪的价值,因为奔驰需要的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比亚迪需要奔驰的底盘研发与调校技术。能与这家车企对等的交换技术,这家车企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重点:首代秦的推出打破了汽车性能的固有标准,再次之前不会有任何一台中低端轿车可以以【5.9秒】完成百公里加速。至此比亚迪开始名声大噪,其先进的DM混动技术成为相当长时间的技术标杆。

不过这台车初期的PPH还是略高了一些,毕竟是非常复杂的并联式混动系统,同时也是最新一代的产品;然而在DM技术进入3.0代并且推出两类电池后,比亚迪几乎不可匹敌了。

DM3.0系统加入了特有技术「PHEV·BSG」,这台电机不仅解决了HEV模式亏电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中低速的行车发电(增程式驾驶)。同时与HDCT混电专用双离合匹配后,可以在换挡时稳定内燃机的转速,不出现发动机制动则能够让双离合像AT一样平顺。

同时3.0代的DM平台已经非常稳定,即使是双擎“后驱+四驱”以及三擎四驱平台也不例外;至此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确实没有什么好挑剔,也许唯一的“不足”就是制造成本过高,导致车辆的价格不会很低。

两类电池:NCM镍钴锰酸锂主要用于混动汽车,这种电池是目前的主力类型;能与比亚迪一较高低的只有CATL的镍钴锰,然而宁德时代作为化学电源的供应商与数十家车企合作,其电池装机量也没有比比亚迪高很多。因为两类电池的技术水平都很高,但比亚迪同时作为主机厂则更令人信服。(IGBT同为自主研发·国内车企独一份)

LFP·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主要用于纯电动汽车,这种电池的出现必然会打破目前的行业格局;因其使用寿命可以高达100万公里容量仍在80%以上,安全等级可以承受短路、过充、炉温测试不起火,而且体积能量密度不输NCM。

这种水平目前还是业内的标杆,所以搭载这种电池的汉唐EV等车必然应该热销……然而营销方面的低水平,决定的结果是乘用车型领域的表现不会很好。

存在问题

1:产品规划真的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同款车的燃油版似乎给了销售公司去管理,DM混动汽车貌似属于规划院,而且品牌部门好像也会掺上一脚。产品规划依赖于技术规划,也就是说车辆定型取决因素不是去调研用户的需求,而是基于规划院有多少可以装车的技术,之后归拢包堆都塞到车里。

结果造成了车辆在具备超高性能的同时还极具科技感,然而车辆的价格也总难以下调;大部分快销车是不需要这么多技术加持的, 以买方市场的需求为产品研发基础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比亚迪还是“卖方市场”的思维,工科男的思维不该这么“守旧”。

2:终端销售与服务的水平实在太低!比如八月份关于「宋Pro&汉」的问题反馈非常多,但是没有一条是涉及产品本身的,全部都是终端销售的夸大宣传或错误描述导致的结果——这些车只要直白的描述其功能,不需要任何夸大就已经很牛了,过于夸张会令人反感,同时也是在贬低消费者的IQ。

比亚迪终端销售非常有意思,大部分用户与准用户肯定比作为销售经理的哪些小伙子或小姑娘更懂车,这到底是让谁给谁服务呢?

而且这些销售人员也是“没文化胆真大”,部分区域销售人员对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描述就令人“毛骨悚然”。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将鲁棒性(robust)水平做到很高的前提下,把比亚迪的自动驾驶系统描述成“霹雳游侠”的水平,这是在“肇事”!一旦用户在用车过程中出现问题,背锅的只会是企业。

总结:比亚迪的技术储备与技术水平没有什么好挑剔,在转型供应商后即使研发停滞一年也足够消耗。所以应当重视的自然是营销与销售网络的管理,以及人员水平的提升;否则乘用车板块必然会会在这些人的手里。

至于产品研发也应该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你想给用户的不一定是用户需要的,比如强大的汉唐宋三台车的垂直用户市场小到了什么程度?想一想吧,比亚迪亟需打造的DMi平台低价混动汽车。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