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曾经服役的地方是南方某沿海城市,陆军野战部队,服役时间在2010—2020之间。
伙食费的话记得是二十一块多,不到二十二的样子。
早餐的话,一般主食有馒头,包子或者花卷,偶尔也会有油条和蛋糕,有一段时间早餐吃粿条比较多。小菜一般是炒的花生米,萝卜干小咸菜之类的简单的。喝的就是稀饭或者豆浆,偶尔会有炊事班快到期的战备奶粉。
午餐的话,一般是四菜一汤,主食全部是米饭,菜的种类大概有以下几种:辣椒炒鸡肉(鸭肉),炖豆腐,回锅肉,炒包菜(部队菜地很多),西红柿炒蛋,炒莴笋,炖牛腩,小青菜等等,每天基本上就是这几种菜换着做。紫菜蛋花汤喝的最多。
晚餐的话跟午餐基本一样,主食仍然是米饭,只是菜的种类稍微换一下,仍然是四菜一汤。
有时上级领导过来检查的话菜是最好的,当过兵的战友应该都是深有体会的。首先炊事班会到每个连队找人去帮厨,然后准备的食材比平时会多很多,然后就是会有平时基本吃不到的肉类或者水果,再有就是平时的分餐制变成当天的自助餐。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我当兵是八七年十一月入伍的江苏武警,第一年的津贴15元,伙食费是1.14元每天,1.6斤粮票,新兵连感觉伙食比家好的多的多,毕竟每天中午都是有点肉吃的,一周二十顿米饭,只有周日早上是早点,都是从大街上买的,有麻团,油条,不怕笑话,在家还真没吃过麻团,好吃。下了老兵连队,中午吃过饭,下午就被一老兵带到市公安局通讯科,因为公安局借用我们中队的兵,也是有好几年了,算是我们中队的一个工作点吧,所以,我很幸运到公安局享受有空调的机房,工作电话有两部,在家连风扇也没用过的我,一下过度到超前端享受,真的在家想也不敢想的事,在家也从没用过电话。我感觉真幸福。吃饭的问题,就是中队每月发津贴费的时候,把伙食费退给你,让你在公安局食堂自己买着吃,公安局每月再补助12元的吃饭钱,也是能吃的不错的,熟悉工作环境后,我按计划一周轮流去有老乡的中队去玩,主要目的是蹭饭,有在炊事班的老乡去的更勤些,吃过饭顺便再带些米,油,等食物,可以自己烧着吃,这样就可以节余钱,偷偷到另外几个城市一日游!逢年过节公安局的同事也会从家带好多好吃的给我俩吃,这个点只有我俩个当兵的,大家感觉相处还很融洽,虽然过去三十年了,到现在还和他们有联系。所以说,当兵的伙食比家好,当兵无悔!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我当兵时,驻防乌鲁木齐,那时部队也很艰苦,每天生活费四角伍分,1.5斤粮食,四钱油,每顿饭一个菜,早上咸菜,中午炒白菜惑土豆,晚上也是白菜或土豆一个菜,每人一勺,馒头不限量!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本人来自河北邢台农村,1981年11月光荣参军入伍,大概当时坐了两天两夜火车,来到承德县下车,在某部先进行新兵训练。
我那是人生第一次乘坐列车,好奇得很嘛!
列车上,吃面包,喝水,带兵的领导很会组织,一路歌声相伴。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
新兵连这里的伙食,要说比家里要吃得好,有大米,发糕,馒头,高粱米好像也吃过,记得炖土豆菜做得不错,印象深刻。
但是,跟我后来所在另外的部队医院,那是没法比的。
俩月集训,学习了很多东西,分列式会操和夜间紧急集合最难忘。部队纪律严格,令行禁止。冬季,早晨六点多起来跑操,白天训练期间,不允许坐着,可以蹲一会儿。
1982年新年刚过不久,我们新兵连10个邢台兵,在一个夜晚,被分到了位于承德市的266医院。
这里的伙食太好了,我都不敢相信能吃这么好的伙食,菜肴丰富,花样繁多,食堂的炒面很好吃的,至今难忘。
后期,为了避免浪费,医院实行饭票制度,每人每天伙食费7角4分钱,自己掌握主动权,想吃得更好一点,你可以另外买饭票。说句实话,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我每月都能省下来3到5元饭票,有的女护士或者女实习医生买走。
说真的,退伍的时候,我都不想回来,领导专门做工作两三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我说一下我当兵那几年的伙食
我1962年6月24日从鹤岗参军,在北安新兵集训1个多月,我们4名新兵8月12日分配到呼玛县武警中队。其余老兵有解放战争参军的志愿兵,有1956年入伍的义务兵,也有1960年当地招的。当时他们是职业警察,警士挣工资28元。
县中队编制24人,我在县中队5年,我对伙食是满意的。我记得每人每天1斤5两8粮,伙食费每人每天0.68元。自己种地种的小麦自己磨成面。中队房后种菜,有专门饲养员养猪,夏季派名战士到20多里远呼玛河深山沟挡渔亮子。
62年虽然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己过,但吃粮还比较困难。我们一到县中队,按标准应是2顿粗粮高粱米饭,1顿细粮。我们中队倒过来,是2顿细粮,大米饭时少,大馒头时多,吃高粮米饭更少。到周日吃2顿饭,除我们4名义务兵一名老兵外,其余人带家属,把应领到的饭菜用盆打回家全家吃。说是大馒头半斤1个,早上我吃1个,晚上吃2个。菜是冬季炖菜,土豆,白菜,萝卜。夏季有豆角,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有在食品店买的,有自己种的。一夏天几乎天天有鱼吃。过年过节炒菜,有肉。分餐制,每人一小碗菜,炊事员或帮厨给每人碗里打,饭随便吃。1年至少杀2头猪,八月节杀1头,春节前杀1头。杀猪做10几个菜,兴喝白酒。留下2人在看守所值勤,其余20几人分两桌坐。
1963年春节大年初一,炊事员放假。县中队只剩我们4位新兵和1名没带家属的老兵5人,5人称了5斤面,肉馅已调好,我们5人包的饺子。我记得1斤饺子46个我都吃进去了,当时年轻啊。
我1965年8月至1967年11月2日提干前2年多任县中队文书,兼管中队伙食,负责採购,每周与伙食委员定食谱,管中队财务帐。每月每人20来元伙食费,全队20几人,1个月伙食费400多元,因中队搞副业,伙食费不是不够花,我愁怎么尽量把它花掉。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你当兵时伙食怎么样?
我是七十年代初期入伍的老兵,那个时候我国国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的农民更贫穷,每天的温饱问题也难解决。一日三餐基本上是黄窝头加红薯。
到了青黄不接的春天,大多数农民背井离乡,四处讨饭。这个时期入伍到部队的军人,其生活水平比老百姓还悄微好一点,每人每天4毛3分的伙食费,每日三餐基本上能够吃饱。但是早饭和晚饭是黄窝头,中午基本上是大米饭。
早餐比较简单,每人吃几个黄窝头加上一碗稀大米粥。咸菜、豆腐乳、咸豆、炒个白菜这就是早餐的副食。中午伙食比较好点,洋葱炒肉、炒豆角、炒土豆、西红柿炒鸡蛋、炒卷心卷,每个星期每人一段红烧鱼,星期日吃顿水饺,吃罢主食后,每人再喝一碗面汤。晚饭主食是黄窝头,玉米面粥。再炒几个素菜。
“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全连集体会餐,把连队喂的猪杀一头,全连指战员大擂一顿。
总之当时我们虽然没有现在军人吃的好,但是我们的生活水平已超过当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十来倍。所以到了退役时,很多老战士都不愿意回家。没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该回家的还的回家,这是国家的规定,我们又不是西方国家的职业军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