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引言:为什么雍正其他的儿子都是弘子辈,而却年妃生的儿子都是福字辈呢?因为这体现了雍正对年妃的爱,年妃是雍正最爱的女人没有之一,年妃的形象全被《甄嬛传》给毁了,在《甄嬛传》里年妃被塑造的嚣张跋扈,为了争宠不择手段,借着哥哥年羹尧的威望作威作福。
很多人会认为年妃是因为她哥哥年羹尧牵连的关系而失宠,从而导致年妃生的儿子福宜、福惠、福沛也跟他们的舅舅年羹尧倒了霉,不能和十全宝宝弘历一样成为弘字辈。其实历史上完全没有那么一回事,根本就没有福字辈一说,年妃一直是四爷的最爱,年妃也是年家的保护伞,如果没有年妃的庇护年羹尧早被四爷给办了。
那么,为什么年妃的几个孩子都叫福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年妃所生的这几个孩子都还没有成年就早早夭折了,所谓的福字辈只是他们的乳名而已,这里要说说清朝皇室宗谱的玉牒制度了,玉蝶大概十年一修,出生没周岁就夭折了,还有修玉牒的时候没在世,那么一般都不入玉牒序齿。
福宜和福沛两个没到周岁就夭折,没入序齿,所以没有带弘字辈,这个好理解,但是福惠活了七岁,为什么也没有正式名字呢?其实是有的,福慧是雍正最爱的一个儿子,雍正曾给他取名“弘晟”,但后来发现这名字是他三哥允祉儿子的名字,而老三被雍正给软禁了,雍正心说我的儿子怎么能用这种犯罪分子的儿子的名字呢,后来就弃用了这个名字,准备想个好的名字,没成想福慧也夭折了。
年妃是康熙亲自指配给四爷的也是雍正一生最爱的女人年氏出身显贵,父亲年遐龄是康熙朝的湖广巡抚,算是封疆大吏吧,大哥年希尧官居工部侍郎,二哥年羹尧更是集高官和显爵于一身,深得圣宠。年妃自幼容貌出众,性格温和,康熙第一次见到她,就对她是颇为喜爱,亲自将其指婚给了雍正做侧福晋,这样做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四爷管着镶白旗,而年家最早是汉军镶白旗的,这是老爷子为四爷巩固势力做的安排,第二是为了拉拢年家顺便巩固满汉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雍正到底有多喜欢年妃呢?从以下方面就可以看出,自康熙五十四年年妃首次生育,为雍正生下了第四女,康熙五十九生下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下九子福沛。就在这八年期间,年妃基本上包揽了雍正这期间生育的所有子嗣,这期间雍正其他的女人都没生出半个子来,这说明在此期间,雍正只要没事,晚上就跟年妃睡在一起,根本不碰其他女人,由此可见雍正对年妃是有多么喜爱。
十全宝宝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在年氏嫁给雍正的同年就生下了弘历,但她在雍亲王府就相当于是个小妾的存在,连雍正的正室乌那拉氏都没有像年妃那样得宠。
雍正一登基就立马迫不及待的封年氏为贵妃,可见雍正对她的喜爱程度。但是年贵妃在生下福沛之后,身体就大不如前了,一直卧病在床,到了雍正三年时,年妃身体已经病入膏肓了,雍正立马又册封年氏为皇贵妃,她是雍正册封的第一位皇贵妃,为了年贵妃的病情好转,雍正也暂缓处理年羹尧,并且还嘱咐其他人,如果谁说漏了嘴,一定严惩不贷。
但是年妃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的迹象,雍正三年十一月这段时间,雍正日日夜夜陪伴在年妃的身边照顾她,十二月年妃病故,雍正一度非常的伤心。年妃去世后,雍正追封为她敦肃皇贵妃,并且停朝好几天,在年妃去世后的一个月,雍正才办了年羹尧,但没有牵连九族,而只是处理了年羹尧和他的长子年富,其他人都发配给披甲人为奴,年羹尧的父亲并没有被处理,所以说,年妃不是因为年羹尧的关系而失宠,反而年羹尧失去年贵妃这个保护伞之后,被雍正赐死,千万不要被甄嬛传给误导了,这方方面面都说明,年妃才是四爷的最爱。
为什么年妃的儿子都是福字呢?这恰恰体现了雍正对年妃的爱既然年妃是雍正的最爱,那么为什么年妃所生的三个儿子全是福字辈,而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呢?
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因为这三个儿子包括年妃最早生的那个女儿全部都夭折了,雍正正是出于对年妃的爱,即使这三个儿子都夭折了之后,雍正也给他们赐了福气的名字列入宗谱,起福谐音“祈福”,雍正本意是想让这几个孩子多福多寿,所以才起了这样的乳名,因为皇室玉蝶十年一修,所以雍正想着一定要给年妃的这几个孩子起个好的正式名字,但事与愿违,这几个孩子命都不长久。
年妃生的第一个儿子福宜年仅一岁就夭折了,年妃的第二个儿子福惠活的相对久一点,他在七岁上夭折了,年妃的第三个儿子福沛是年妃在康熙驾崩那年怀上的,正是由于康熙驾崩,年妃为了参加康熙的葬礼,忙前忙后,以致操劳过度,导致了福沛早产,所以福沛是个早产儿,那时的医疗技术落后,即便是皇家的也保不住,所以福沛刚一出生就夭折了。
别看这年妃这第一个和第三个孩子早早就夭折了,但是雍正对年妃还是喜爱,同时也为了安慰年妃,给她的这俩儿子都赐名福字辈,就是为了让年妃喜庆起来,觉得孩子有福气,并将这两个夭折的孩子列入了宗谱。
而年妃的第二个儿子福惠还是受到了雍正很多年的宠爱,福惠最初的名字叫作弘晟,由于年妃身体虚弱,母体不好,所以弘晟一降生也是身体十分虚弱,从小就弱不禁风。
因此雍正担心弘晟也像他那两个兄弟一样再夭折了,所以给他改了名字叫作福惠,就是希望这孩子能有福气,有好兆头,好好的活下去。
本来清宫规矩,后宫嫔妃生养的孩子不能由亲生母亲抚养,但是雍正为了年妃打破了这个规矩,他让年妃亲自抚养福惠,但是很可惜,福惠四岁的时候,年妃还是因为身体虚弱而去世,年妃去世后,雍正亲自负责扶养福惠,但福慧没有他的名字那样有福,最后还是夭折了。
字辈一直以来是我们汉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都还有族谱,好多家族都仍然按族谱取名。满清入关时,并没有没有排字辈的习惯,只是后来学习了我们汉族文化,排字辈直到到雍正这一才正式使用,这是康熙规定的,康熙一直是个爱学习的人,雍正这一代就是胤字辈,乾隆这一代就是弘字辈,并且且名字里面要有“日”,所以根本没有福字辈一说。
在康熙这一代之前,满族没有排字辈一说都是随意起的名字,就比如康熙就叫玄烨,而他的哥哥叫福全。康熙的前四个儿子也没有排字辈,叫承瑞、承祜、承庆、赛音察浑,按道理这几个儿子应该都是胤字辈,但是这几个儿子都是过早的就夭折,并没有正式记录,这之后康熙给孩子取的乳名都是祈福的性质,比如大阿哥胤禔的乳名保清,废太子胤礽的乳名保成,康熙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成长
所以,福宜、福惠、福沛只是三位皇子的乳名,只是雍正希望这三位皇子能够多寿多福,顺利成长,没有别的意思。如果这三位皇子能顺利长大,也是弘字辈。因为乾隆本名是弘历,而乳名就是元寿,弘昼的乳名就是天申。
而年贵妃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都没有顺利成长,皇七子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年就去世了,寿命就是半年多一点。而福慧生于康熙六十年,死于雍正六年,也只是八岁,而福沛生下来就夭折。所以这三位皇子根本没有等到正式命名就去世了。
再说四爷是多么精明强干的人,不会傻到给三个儿子取正式名字为福字辈,这是因为顺治的正式名字就是福临,雍正要是给儿子取的正式名字是福字辈,这还了得,这是羞先人呢,所以我们对这个福字辈不必做过多的猜测,这只是雍正为了让自己最爱的女人生的儿子能有福而起的乳名而已。
写在最后雍正是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根本不像《甄嬛传》里演的那样能有那么多闲时间谈情说爱撩骚,而年妃也不像剧里那样嚣张跋扈,历史上的年妃柔情似水,但身体多病,是属于林妹妹一类的人物,是雍正最爱的女人,她和皇后是唯一有资格和雍正合葬的妃子,出于对年妃的喜爱,所以雍正给他们爱情的结晶取了福字的乳名,就是为了祈福吉祥,并没更深的含义。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年妃也就是历史上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她也是雍正朝名将年羹尧的亲妹妹,父亲是康熙年间的湖广巡抚年遐龄,年妃也是雍正最喜爱的贵妃之一。
但是作为雍正最喜爱的皇贵妃,为什么年氏生的孩子都是福字辈?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且看下面分析的解说,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雍正后宫。
年妃深得雍正喜爱,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雍正原配皇后乌拉那拉氏历史上雍正是非常喜爱年妃的,不像现在很多人猜测的那样年妃是因为其兄年羹尧获罪于雍正,进而使雍正对年妃失去喜爱,甚至不喜欢她所生的儿子,而不让她的儿子按皇室的弘字辈起名。
关于年羹尧获罪于雍正,而让雍正失去了对其妹妹年妃的宠爱,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的说法,历史恰恰相反,还得说是因为年妃才保护了年羹尧,如果没有妹妹年妃深得雍正喜爱,年羹尧早就被雍正赐死了,年妃恰恰是年羹尧的保护伞。
年妃家族也就是年羹尧家族,最初隶属于汉军镶白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老四胤禛被康熙封为雍亲王统领了镶白旗,年氏家族自此成为了胤禛的雍亲王府属下,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康熙为了巩固胤禛在镶白旗的地位,特意给他指婚娶了镶白旗汉族权贵年遐龄之女年氏为侧福晋。
康熙早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先为年仅十三岁的胤禛娶了嫡福晋重臣费扬古之女年仅十岁的乌拉那拉氏。
在胤禛成年后,康熙再度给他娶了年氏为侧福晋,年氏虽然是侧福晋,但是胤禛对她非常喜爱,受宠度甚至在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之上。
要知道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就已经被许配给了胤禛,但是钮钴禄氏的父亲凌柱是没落的满洲贵族,身份地位并不高,只是一个四品的典仪官,所以由于家族地位低下,钮钴禄氏虽然是嫁给了胤禛,却只是雍亲王府的格格身份,就相当于侍妾。
即便钮钴禄氏在年氏嫁给胤禛的同年生下了儿子乾隆,也没有因此改变地位被提为侧福晋,而是康熙亲自为胤禛挑选了汉臣贵族之女年氏为侧福晋。
可见年妃从起步阶段身份地位就要比乾隆生母钮钴禄氏高很多,而且还是康熙亲自为她和胤禛赐婚。
胤禛继位为雍正后,年氏更是深得帝王喜爱,在雍正的后宫之中可以说是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妃,而且历史上的年氏与影视剧中年妃嚣张跋扈不一样,历史上的年妃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而且历史上的年妃向来身体羸弱,弱不禁风,说话都是有气无力,所以历史上的年妃根本不像影视剧中那样嚣张跋扈,她的身体都不允许她这样。
因此来说,年妃在历史上是有些类似于林黛玉一样的文弱女子,这样的女子怎能不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望,所以雍正对年妃是喜爱至极。
历史上的年羹尧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也和年妃有很大关系,年氏家族本来是汉军镶白旗的旗籍,按照满清八旗制度,镶白旗属于下五旗,而皇后和贵妃这种等级比较高的后妃必须出身上三旗。
雍正继位后,就想立刻封年妃为贵妃,清朝后宫之中皇后在世时一般不设皇贵妃,所以年妃的地位在雍正的后宫之中仅次于皇后,但是年氏按家族旗籍出身是不得封为贵妃这种等级较高的妃嫔,于是雍正亲自给年妃家族抬籍,雍正将年氏家族全部抬入了镶黄旗,这是纯正的上三旗,所以年妃才得以获封贵妃,年妃也是满清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女子在后宫中能当上贵妃的女人。
但是年妃身体很是虚弱,雍正继位不久,年妃就去世了。雍正之前一直对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十分不满,在雍正二年(1724年)时,年羹尧就已经被雍正罢官贬职,官职是一贬再贬。
但是雍正非常喜爱年妃,他怕将年羹尧罢官贬职的消息传到年妃耳中,怕年妃上火着急导致身体更加虚弱,所以雍正严禁紫禁城内任何人谈论年羹尧被罢官贬职的消息,有人敢议论的话,雍正就敢杀了他。
雍正本来在雍正二年将年羹尧罢官贬职时就可以赐死年羹尧,但是雍正看在年妃的面上始终没有动年羹尧,可以说年妃就是年羹尧的保护伞、续命符。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妃身体日渐虚弱,雍正为了让她高兴,不顾皇后在世,就册封了年妃为皇贵妃,希望借此能让年妃的身体好转起来,可惜年妃最终还是因病去世,年妃死后,雍正彻底就跟二舅哥年羹尧翻脸了,赐死了年羹尧。
但是雍正并没有因为年羹尧往死了整年氏家族,他只诛杀了年羹尧的长子年富,看在年妃的面子上雍正让年氏家族继续保持贵族身份,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提拔了他们兄妹的长兄,清代几何学家年希尧为内务府总管,也算是依旧对年氏家族比较信任。
雍正去世后,乾隆也遵照雍正生前对年妃喜爱,将年妃与雍正共同葬进了清泰陵之中。而按年羹尧获罪于雍正的情况来看,年妃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属于罪臣家属,本不应该葬进皇陵,但是雍正临终前一再叮嘱乾隆,年妃必须与自己合葬,这都可见雍正对年妃的喜爱。
既然雍正这么喜爱年妃,那为什么年妃生的孩子没有按弘字辈排呢?年妃自康熙五十年嫁给雍正,从康熙五十年到雍正元年,这将近十二年的时间里,年妃包揽了雍正对女人的所有需求,基本雍正夜夜都是与年妃同床共寝。
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年妃首次生育,为雍正生下了第四女,康熙五十九(1720年)生下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生下九子福沛。
可以说这八年期间,年妃基本上包揽了雍正生育的所有子嗣,雍正其他正室和小妾在这期间都无所出,由此可见雍正对年妃是有多么喜爱。
但是年妃所生的三个儿子全是福字辈,而没有按照同辈兄弟乾隆弘历这样的弘字辈起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三个儿子包括年妃之前生的女儿全都夭折了,雍正出于对年妃喜爱即便这三个儿子夭折了之后,雍正也给他们赐了福气的名字列入宗谱。
年妃生的第一个儿子福宜年仅一岁就夭折了,年妃的第二个儿子福惠还算活的久一些,他在七岁才夭折,福惠是有弘字辈的名字为弘晟,年妃的第三个儿子福沛是年妃在康熙去世时所怀,由于康熙去世,年妃跟着参加葬礼,操劳过度早产所生,所以福沛是早产儿,一降生便即夭折。
别看这年妃这第一个和第三个孩子早早就夭折了,但是雍正对年妃还是喜爱,同时也为了安慰年妃,给她的这俩儿子都赐名福字辈,就是为了让年妃喜庆起来,觉得孩子有福气,并将这两个夭折的孩子列入了宗谱。
而年妃的第二个儿子福惠还是受到了雍正很多年的宠爱,福惠最初的名字叫作弘晟,由于年妃身体虚弱,母体不好,所以弘晟一降生也是身体十分虚弱,从小就弱不禁风。
因此雍正担心弘晟也像他那两个兄弟一样再夭折了,所以给他改了名字叫作福惠,就是希望这孩子能有福气,有好兆头,好好的活下去。
本来清宫规矩,后宫嫔妃生养的孩子不能由亲生母亲抚养,但是雍正为了年妃打破了这个规矩,他让年妃亲自抚养福惠,但是很可惜,福惠四岁的时候,年妃还是因为身体虚弱而去世。
年妃去世后,雍正干脆不让别的嫔妃抚养福惠,他亲自抚养福惠,就像康熙亲自抚养废太子胤礽那样。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俭自律的帝王,但是雍正的勤俭唯独到了福惠这就没了,他给了福惠很多赏赐,福惠的开销都要比皇位继承人哥哥弘历高得多,好吃好玩好喝的雍正都是第一时间赐给福惠。
由于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深得雍正宠爱,所以当时皇宫之中都称他为六十阿哥。
福惠自幼身体羸弱,勤俭的雍正经常不惜花千金向天下寻访名医名药为福惠调养身体,据朝鲜史书和欧洲传教士的笔记记载,雍正对福惠是异常的喜爱,走到哪都把他带到哪。
雍正为了给福惠调养身体,经常向朝鲜半岛索求高丽参,为此还减免了朝鲜半岛应该上缴大清的贡税。
为此朝鲜方面都一度认为雍正是想把皇位传给福惠,但是福惠是真没有福气,还是在周岁7岁虚岁8岁时夭折了,假设福惠没有夭折,按照雍正对他喜爱,真很有可能在后期修改遗诏,传位给福惠,这样的话也就没乾隆什么事了。
福惠生前所得到的雍正的赏赐,基本在皇室中是仅次于雍正最信任的两位弟弟老十三胤祥和老十七胤礼,都要比继承人哥哥乾隆得到雍正赏赐多得多。
而且福惠临死前,雍正还打破了康熙所定未成年皇子不得封王的规矩,封了福惠为亲王爵位,要知道继承人哥哥乾隆这时候还啥都不是呢,连爵位还都没有呢。福惠死后,雍正追谥他为怀亲王。
从这些都可见福惠和他母亲年妃多么受雍正的喜爱。而最搞笑的事,雍正还因为他们娘俩的去世,整死了当时他唯一在世的哥哥老三胤祉。
福惠去世后两年之后他的十三叔胤祥也英年早逝,胤祥去世后,雍正就将他唯一在世的哥哥胤祉收拾了起来,而给胤祉定的罪名也十分让人搞笑,居然是胤祉在年妃、福惠和胤祥去世时表现的不够哀伤,尤其是在处理年妃丧事上不积极,雍正爱子福惠去世时还有些幸灾乐祸,老十三去世时不够悲伤,以这个罪名将胤祉夺爵圈禁起来。
对于这些真的很想知道历史上的老三胤祉当时是什么心情,估计胤祉只能表示很特么无语,锅从天降,什么罪名都能扣身上,想整就整呗,还找那么借口干嘛。
兄弟媳妇去世,大伯哥需要披麻戴孝很悲伤吗?侄子去世做伯父的也要给他戴孝吗?唯一说得过去也就是老十三去世,作为哥哥的胤祉表现的不够悲伤,顶多算没良心,不讲兄弟情义,但是也不至于往死了整吧。
不过雍正还真是借着这些借口把老三胤祉圈禁在景山永安亭,胤祉被雍正圈禁两年之后就抑郁去世了。
写在最后所以说年妃一生深得雍正喜爱,而她所生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按弘字辈排,则主要是因为都夭折了,雍正为了讨好兆头,给这些夭折的儿子都赐以了带福字的名字,可惜福字也没罩住福惠,这孩子还是最后夭折了。
雍正对年妃的喜爱与任何政治毫无关系,而且他也并没有因其兄年羹尧而讨厌年妃,可见雍正对年妃这才是真爱。而年妃也因为雍正的喜爱,成为了满清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汉族贵妃之一。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一瞅这题目,这要是一般人,鼻梁骨这么一提,先整个后鼻音上来:“嗯!这家伙还用说?这还不是那包衣奴才年羹尧年大将军闹腾的吗?就年妃那飞扬跋扈为谁雄的德性,但凡是个老爷们想弄死她的心都有,还和她生娃?拉倒吧!”
年妃这个人如果您真是抱着这想法闯进来,你好好的搁椅子腿上坐着,俺和您聊聊这事。这事根本就不是您想的那样,您可千万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要知道咱那电视剧都是骗人玩的,搁人家导演的说法,这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啊,人家把很多事这么一高于生活,他就开始胡编乱造,就为逗您开心,您老人家这一开心人家收视率刷刷的就上去了。
人家真真的历史上,年妃他就不是个跋扈的人。雍正和年妃人家这两口子那叫个恩恩爱爱的。
当年年羹尧被咔嚓了,就他那事搁到雍正这玩严肃人的手里边,那诛九族都是轻的。但为嘛,赐年羹尧自尽,就剁了年羹尧的儿子年富一人,其余的大小子发配披甲人为奴(其实第二年就赦免了,回头就让年羹尧的父亲把这些大小子提溜回家教育去了)
这里边要是没有年妃的面子,当时办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的老子和兄弟都得完蛋。
能留下这么个尾巴,您就不觉的奇怪吗?您要知道,雍正是怎么对待他那些个在九子夺嫡中的兄弟,下手那可不是一般的黑的。
话说当时要是年妃还活着,年富这倒霉娃子都不一定死。
所以啊,一个死人都给留这么大面子,就起名字的这事,压根就不是您想的那么回事。
那为嘛雍正的其他儿子用的都是弘字,唯独这年妃的三儿子用的福字。
就这事大概他就俩原因,咱一个一个的说,先说这事是因为爱,所以这叫个爱屋及乌啊!就这份爱,把个乾隆都嫉妒的要死要活的。
咱把这事,给大家伙捋捋,让大家伙体会体会。话说雍正这人是个勤勉的皇帝,和他的爸爸康熙以及他那混蛋儿子乾隆不一样。
相比较起来这人不咋好色,当然您非要拿有多少老婆说事,这没的比,毕竟人家是皇帝不是,比普通人多那么几个,但相对来说还算少的了。
当年年妃嫁给雍正,那是因为康熙这位爷瞅着年妃这人不错,相貌也好性格也罢感觉和雍正挺合拍子的,所以就给了指婚。
所以年妃能嫁给雍正那是奉旨办事。俩人接了婚以后,呱唧没过多久,这就造出了第一个娃,是个女儿,但很可惜没活过三岁就走了。
话说,这娃都是妈妈的心头肉,您要说不疼那才叫怪呢?
雍正他也伤心,这不两年后,俩人又生了一娃,这娃雍正特意给起了一喜庆的名字,压压晦气,这就叫——福宜。
就是希望这娃,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就成。
结果这娃没那福分和他姐姐一个样俩岁就走了。
后来有了福慧这儿子,年妃和雍正对这孩子那叫个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意就这么没了。
这福慧是有了,可没多久年妃就又有了一个,肚子大的时候,娃还没有出生,雍正就给起了名备着——福沛。
就这荣誉雍正其他的娃可没这待遇。
可年妃正大着肚子就碰上了康熙崩了,搁过去公公死了,这儿媳也得跟着忙乎,大丧期间这顿叩头,这叩来叩去的把胎气给动了。
得,最后生产的时候,这就难产了,孩子一出生这就有了病,没多久就病死了,而年妃就因为这难产身子骨也落下了毛病。
当时雍正瞅着年妃那病恹恹的样子,也是心疼,这不就给年妃整了贵妃的帽子,比那皇后的位置就低一个档次。
就想拿这事冲冲喜,可这也不顶事啊!年妃这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雍正感觉这喜冲的不够,转过脸来就给这年妃又升了一升,这就成了皇贵妃。
大家伙要注意,这时间点上,正是雍正开始处理年羹尧的事,按理说这事要是搁朝堂上给年家人升位分,这不合适,但雍正根本就不管这档子事。
可就算是这样,这年妃还是说走就走了,把个雍正疼的不要不要的。回过头来就罢朝五天,对于雍正来说,罢朝五天那可不是小事,这人可是勤勉出了名的人。
好吧,这福慧就成了年妃留在人世中最后的一个娃。
雍正那也是捧到手心里怕化了,但无奈这娃他也是个多病的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的有病。
咱在说这第二原因。咱普通人家还有个族谱,皇帝家那族谱可就更大了,但人家不叫族谱,叫玉牒。
差不多十年修一次,修的时候,就瞅瞅皇帝家里的娃有多少个,这没有起名字的都的起上,然后就开始给这些个新出生还没有上玉牒的,赶紧整上,搁现在这相当于弄个户口啥的,条条框框的把这人所有的事记在一个本子上。
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皇子都是在修玉牒的时候,起名字。年妃他那三小子中的俩个,就没赶上这趟,所以雍正就只来得及起个小名,没来得及起大名,所以弘字辈的名字当中就没有这俩位。
那么不是还有个福慧吗?这人活到了七岁,前头咱不是说了吗?他这人身上有病,雍正瞅着心疼,就想着起个好名字把这病压一压,最起码能看到他成年不是。这就左思右想的,就一直没有定下来,耽误了。
其实后来雍正起过一个,叫弘晟。可这名字是他三哥三儿子的名字。他这三哥后来不是被雍正一脚给踹趴下了吗?夺了爵位,踹到景山永安亭里待着去了。
当时雍正就感觉这弘晟这俩字不错,顺道把自己个侄子的名字给自己儿子按上了。
后来那雍正就感觉不对,这弘晟说道根子上那是罪犯的儿子,就他这儿子的名字多少都粘这点晦气,这不成啊!所以回头专门下了一道旨意把这名收回来还了回去。
得,这福慧的名字又落空了,到了福慧死的时候,雍正都没有想好一个名字来。
这福慧死的时候,虽然没有正式的名,但人家那是按照亲王的待遇下的葬。
就这亲王级别,那会雍正剩下的儿子都没有一个捞上手的,您就知道这其中的意思了。
所以雍正给年妃三小子福字开头的名字,那是个小名不是正式的名称,就是想用带福字的压压这些娃身上的晦气。要知道当年顺治帝的小名可就叫福临。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据史书上记载,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都是弘字辈,只有三个儿子是福字辈,而恰好,这三个儿子,都是年羹尧妹妹年贵妃所生,分别为福宜、福惠和福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要知道,弘字辈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要远远超过福字辈。
因为,满清在皇太极时期,特意对满清的皇室宗亲们划分等级,他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将皇族划分为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
宗室就是指努尔哈赤和他五个亲兄弟的直系后裔,他们是皇族里的第一阶层,平常腰间会系金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觉罗是努尔哈赤父亲六个兄弟的直系后裔,他们是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然而,等到康熙执政时,他又再次将皇族划分等级,他规定:凡是他的嫡系子孙,在取名时,都要用上特定的字:“胤、允、弘、永、绵、奕、载”。否则,就不算是他的嫡系子孙。
换句话说,凡是名字中带有这几个字的皇族,就被认定为康熙的嫡系子孙,被称为近支宗室;凡是名字中没有带这几个字的,从法礼上来说,他就不是康熙的嫡系子孙,只能被称为远支宗室。在这种背景下,皇族从上到下被划分为三个等级:近支宗室、远支宗室、觉罗。
从这层意义上说,雍正给年贵妃的儿子都取名福字辈,就意味他们从法礼上来说,不属于是康熙的嫡系之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排在皇族中的第二等级,即远支宗室。
对此,很多人自然会好奇,雍正为什么要独独这样对年贵妃的儿子呢?
有人说,肯定是因为年羹尧的牵连,导致年贵妃和她的儿子被雍正排挤,但问题是,年羹尧被雍正清算,是在雍正二年十二月份时,而年贵妃所生的这三个孩子,有两个是在雍正登基之前所生,还有一个是在雍正即位第一年所生,当时年羹尧正备受雍正信赖,雍正又怎么可能会因为年羹尧而打击年贵妃和她的孩子呢?
所以,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按照清宫的惯例,皇子出生后,一般会先给他们取个乳名,等到皇子满周岁时,会由内务府和同宗人府共同向皇帝请赐名,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宗人府按名辈的应该用的偏帝拟好几个字,由皇帝定夺,当然也会有皇帝自己已想好用字。
当然,不管这个名字由谁来取,对于皇子们来,他们都将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并且还会正式登入皇室宗谱。
当时,雍正儿子们的乳名,都是以福字打头,正式名字则是以弘字开头。所以,年贵妃生下的三个儿子,才会被取名福宜、福惠和福沛。
按照正常的情况,在这三个儿子满周岁后,就会给他们正式以弘字辈取名,但可惜的是,年贵妃这三个儿子中,福宜不满周岁便夭折,福沛出生即夭折,所以最终没能取上弘字辈的名字。至于福惠,在他满周岁时,被取名为弘晟。
本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福惠在历史上的名字,就应该被叫做弘晟。但偏偏,就发生了意外,因为弘晟这个名字,本来是雍正三哥胤祉给自己世子取的名字,后来三阿哥被雍正圈禁,其世子弘晟也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同时,雍正还把他们两个的名字都给改掉。
不过,对于弘晟这个名字,雍正觉得是个非常好的名字,所以就把他送给了自己的儿子福惠。但是,等到雍正四年的时候,雍正或许因为太喜欢这个儿子,他担心这个名字会给他带来不吉利,所以就下旨让福惠把名字改回去,同时把弘晟这个名字还给了原来的那个弘晟。
雍正的本意,是想给福惠取个好名字,但期间他给福惠更改过好几个名字,但都不太满意,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直拖着,等到雍正六年时,福惠意外因病去世,所以他最终就只能以福惠这个名字被记载在满清的皇室族谱上面。
最后,雍正对福惠的喜爱,连乾隆都曾为之妒忌,乾隆在继位时,曾毫不讳言的说道:“朕弟八阿哥(福惠),素为皇考所钟爱。”后来,乾隆还特意追封福惠为怀亲王,其他几个早夭的阿哥都没有被追封,足见福惠的待遇超然。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娶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雍正的儿子只能是弘字辈,并且正式的名字还要带“日”(如弘时、弘历(繁体字曆)、弘昼、弘曕)。这是康熙给孙辈们定的,不仅是雍正的儿子,其他孙辈也必须遵守(如弘晓、弘皙、弘明等等)。所以,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没有例外。但是,名字却不见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会有一个乳名,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后来继位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乳名就是元寿,弟弟弘昼乳名为天申。至于年妃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同为一母所出而已。
(弘历小时候也有乳名“元寿”)
然后再看看年氏的情况。有人可能本能地认为,年氏是年羹尧的妹妹,所以受到年羹尧牵连,雍正很不喜欢她。其实不然,年氏在雍正继位前后直到年羹尧失宠都是十分受宠的。她是雍正朝第一位贵妃,第一位皇贵妃。雍正生前仅册封过一个原配皇后,所以,年氏在雍正朝是当之无愧的后宫第二位。在康熙五十九年、六十年、雍正元年先后生下七阿哥福宜、八阿哥福惠、九阿哥福沛。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雍正在祭祀期间专程下旨进封年贵妃为皇贵妃。典礼一结束就马不停蹄赶回。此后几天,一向勤政的雍正居然只处理了很少几件政务,其他时候就专心陪伴于年氏病榻边。不久,年氏去世,雍正不胜哀痛,追谥敦肃皇贵妃,给予她的死后哀荣不可谓不盛大。第二个月,年羹尧案发获罪。所以,与其说年妃受了年羹尧案的牵连,不如说恰恰是因为年妃去世,才让年羹尧失去了保护伞而被治罪。雍正对年氏的宠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年氏的三个儿子,福宜不满周岁夭折,福沛出生即夭折,这两个孩子没有取名其实是挺正常的。问题在于八阿哥福惠,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八岁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弘字辈名字,这是不太正常的。其实他有过,但是雍正可能实在太喜欢这个儿子了,所以反而把他的取名给耽误了。
(雍正三哥胤祉的世子名弘晟,曾被福惠所用)
雍正朝的相关记录对于一个去世时才八岁的孩子不可能记录太多。但是却处处彰显出雍正对他的喜爱。首先,雍正四年,雍正曾下令将他的名字由弘晟改回福惠。这说明福惠有过自己的正式名字,弘晟。但这个名字有些意思,因为这是雍正的三哥胤祉的世子的名字。雍正的儿子是皇子,地位显然比胤祉的儿子这个亲王世子高,而且早在雍正二年,弘晟就因为获罪被革掉亲王世子的身份成为闲散宗室,更不配拥有和皇子一样的名字了。所以,雍正是非常霸道地夺走了弘晟的名字给自己的儿子,弘晟一定是被迫改名了。但是雍正四年,他可能发现这个名字不太好,就下旨让福惠把名字改回去了。这时候原来的那个弘晟才恢复了原名。
(乾隆即位后追封福惠怀亲王)
何以见得福惠一定很受雍正宠爱呢?首先是雍正六年八月,初版古今图书集成完工。雍正赐书。共有棉纸本十九部、竹纸本四十五部分赐王公大臣。雍正最信任的弟弟总理王大臣怡亲王允祥,负责修书的功臣(也是后来雍正的托孤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一些重要的军机大臣都获赐棉纸本。统共十九部中居然还有一部赐给了福惠。而他的两个哥哥元寿阿哥(弘历)、天申阿哥(弘昼)都只能分四十五部的竹纸本。待遇差距可见一斑。赐书后几个月福惠去世,雍正辍朝三日,以亲王礼下葬,而此时弘历、弘昼的爵位仅仅是贝子。雍正去世后,乾隆即位,更是毫不讳言“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于是追封为怀亲王,与他一同被追封为端亲王的是雍正的长子弘晖,其他几个早夭的阿哥都没有被追封。足见福惠的待遇超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氏深受雍正喜爱,她的三个儿子也被雍正重视,不随便起名字,以至于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复改名,最终未定的时候也夭折了。
为什么雍正其他儿子都是弘字辈,唯独年氏的儿子是福字辈?
年妃为雍正生了三个儿了,分别是福宜,福惠,福沛,其中福宜活了大约半岁,福惠活了七岁,福沛刚出生就夭折了,他们与弘时、弘历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没有序齿,也就是说没有按年纪来排序。
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有序齿的是长子弘晖,次子弘昀,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弘曕,另外没有序齿的除了年妃的三个儿子,另外还有弘昐。
那为什么有的皇子序齿,有的皇子没有序齿呢?这个就要说到皇室宗谱玉牒制度了,差不多十年一修,出生没周岁就夭折了,还有修玉牒的时候没在世,那么一般都不入玉牒序齿,当然这个也并不绝对。
福宜和福沛两个没到周岁就夭折,没入序齿,所以没有带弘字辈,这个好理解,但是福惠活了七岁,另外没有入序齿的弘昐却带有弘字辈,这个就说明,是否有序齿,并不是有带弘字的原因。
那我们再来看康熙的儿子,共有三十五个,其中有序齿的二十四个,可以发现这二十四个都带有胤字,而没有序齿的,早期的皇子没带,三阿哥之后的都带了,这个也可以说明序齿不是带字辈的唯一原因。
而且福惠之前改过一个名字,叫做弘晟,这个也是带弘字辈的,只是后来又在雍正四年十一月的时候改回了福惠这个名字。而年妃死于雍正三年十一月,而年羹尧正是死于雍正四年。
由此可见,福惠这样被改名,应该是跟年羹尧有关,当然他们也并不是福字辈,而是小名,只是因为都是年妃的儿子,所以头一个字就取一样的了。
不过,雍正对福惠,还是比较疼爱的,雍正六年,八岁的福惠病逝,雍正以亲王礼下葬,乾隆追封福惠为怀亲王的时候也说过,八阿哥福惠一直很受雍正所喜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