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在回奉天前,已通过秘密会谈稳住了当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可他万万没想到关东军已经失控,最终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这事儿得从日本的野心说起!

我们都知道,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了“东方会议”,其目的就在于制定侵略中国,实施大陆政策总方针的一场会议。

这场会议产生的《对话政策纲领》中,有一个核心就是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

日本人总的目标就是把满洲从中国分裂出去,但对于实现的方式,有不同的意见。

当时日本人的打算是,逼张作霖与他们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来实现对东北的控制,再进一步分裂出来。

如果张作霖不肯就范,那就不惜动用武力的手段,直接解除东北军的武装。

但张作霖也不是吃素的,随着东北军的扩张,张作霖深刻感受到自身受制于日本,试图摆脱日本人的控制。

所以他逐渐和英美国家进行接触,试图借助英美的力量制衡日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人对张作霖展开了一轮接一轮的外交攻势。

日本人想从张作霖手里得到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通过与张作霖签订三个方面的协定来控制东北。

  • 以交通协定控制东北核心铁路网;
  • 以政治协定获取对东北的治安权;
  • 以经济协定获取对东北的经济控制权。

所谓交通协定,就是迫使张作霖与日本签订所谓“满蒙新五路协约”,通过这个条约,日本会在东北建造五条地处交通要道的铁路干线,以此控制铁路运输。

铁路在当时有多重要呢?平时可以运输货物,收取货物税以获得经济收益,战争时期可以快速运送军队和物资。

一旦被日本人掌控,那么东北军将失去对铁路的控制权,一方面损失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要是发生冲突,日本人控制着铁路,可以随时封锁铁路线,也可以用铁路线为日军服务。

所谓政治协定,就是和张作霖建立“攻守同盟”,通过签订政治协议,当东三省出现治安混乱或者可能遭到破坏时,不管什么原因,日本可以采取必要措施。

这样一来,日本人就可以随时借口以维护东三省治安的名义把军队开进东三省任何地方。

所谓经济协定,就是通过签订经济条约,日本人在东北享有居住往来、商租土地、经营工商农林矿各业的权利等。

这就等于让日本人在东北进行经济掠夺了,其影响十分巨大。

通过这样三种条约,日本人实际上可以变相地控制东北了,到时候连东北军都难以在东北立足,很可能沦为日本附庸。

张作霖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日本人的逼迫下,一直以各种手段应对,反正不能上日本人的当。

日本人看到张作霖如此狡猾,就是不肯签。

但当时东北军与北伐军作战节节败退,日本人利用这个机会逼迫张作霖。

日本人甚至威胁道:如果不合作,日本就帮助张作霖的敌人,也就是帮助北伐军打张作霖。

这时的张作霖被逼到墙角,只能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先把所谓的“满蒙新五路协约”给签了。

但张作霖耍了日本人,他在合同上只签了一个“阅”字,并没有签名字,这严格说来是无效的合同。

日本人眼见被耍,北伐军又势如破竹,担心战事波及京津地区的话,会危及日本在东北的利益。

于是逼迫张作霖赶紧返回东北,还威胁说,如果奉军事败逃回东北的话,日军将以武力解除东北军的武装。

与此同时,关东军大量往东北调入兵力,连坦克、装甲车、战斗机都开进去了,俨然一副要开战的样子。

就在这时,美国和英国给日本发了照会,警告日本人不能轻举妄动,对日本进行了外交施压。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先田中义一动摇了,他开始放弃以武力的方式迫使张作霖就范。

而考虑到“满蒙新五路协约”的交涉上,张作霖毕竟还是签了字的,所以还能争取。

因此,替代武力解决的方案是,等张作霖回奉天后,再施加压力,逼迫张作霖屈服,以达到分割“满蒙”的目标。

后来在张作霖回奉天前夕,田中义一派来的谈判代表山本条太郎又来找张作霖谈另外两个协定。

就是前文提到的所谓“攻守同盟”相关的政治、经济协定,山本将主要核心项目写在了一张纸片上给张作霖看。

就是想看看张作霖的反应,以便于后续迫使张作霖签这些协议。

张作霖大致看了一下之后,当场觉得事关重大,而且这些条款根本不能接受。

所以张作霖立马开启了戏精模式,当场回应说“好”。

这个“好”字儿一出口,就给日本人释放了假的信号,让日本人觉得这事儿有戏。

日本人在事后的记述中这样写道:

被置于绝地的张作霖,遂抛去对日本的疑神疑鬼,而欣然接受了田中这个提案。

而负责与张作霖密谈的山本在回去的火车上十分开心地对随从说:

这等于购得了满洲,所以不必用武力解决了。

田中义一在收到汇报后,完全打消了以武力逼迫张作霖就范的想法。

在田中的压制下,关东军尽管增兵东北,但不敢明面上采取任何越轨行动。

但张作霖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日本军部少壮派急于通过战争“建功立业”,早就对田中不满,根本不买账。

关东军策划“皇姑屯事件”实际上得到了日本军部的默许。

田中义一对此毫不知情,军部根本当他这个首相不存在。

所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其一,张作霖以为稳住了田中义一,关东军就不会对他下手,这是根本原因。

张作霖一直在和当时以首相田中义一为首的日本政府交涉,他实际上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给田中义一吃了定心丸。

田中义一是首相,军队也得听他的,所以关东军的行动必然受到田中义一的节制。

既然田中义一已经吃了定心丸,就不会让关东军用武力对张作霖怎么样。

因此,张作霖在看到奉天司令齐恩铭发现日军行动异常,提醒他改道的电报时,由于之前已经给日本人吃了定心丸,所以他不相信关东军会对他下手。

因此,在这个时候,张作霖麻痹大意了。

包括田中义一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此时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张作霖就更不知晓了。

以为稳住了田中义一,关东军就会受到节制,不会对他采取武力行动。

但真相是,关东军此时真的就不鸟田中了,而是大胆地实施了杀掉张作霖的计划。

其二,坐汽车有两个方面劣势。

一方面,路途遥远,而且路面坎坷崎岖,要受不少颠簸之苦,坐火车可以很舒服。

另一方面,奉军与北伐军作战失利,他不想让人觉得他是战败被人赶下台,灰溜溜地抄小路逃回去的。

而是要乘坐火车,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奉天火车站,接受东北父老们的热烈欢迎。

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坐上死亡列车前,已经收到了日本刺杀他的情报,为何还要坐呢?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解惑。

张作霖得罪了日本人

张作霖,字雨亭,汉族,今辽宁省海城市人。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乳名叫“老疙瘩”,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

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卖过烧饼,当过兽医,受父亲的影响,他喜欢赌博,他的人生也在一次次赌博中改变。

1900年,贫瘠的辽西,乞丐难民遍野,散兵游勇成群。张作霖在这个三不管的地方,成立了一支小小的自保武装组织。这支小小的队伍,就是后来张作霖手握大权最原始的根基。

1918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也就是说,奉系是靠日本人扶植起来的一个派系!

的确,张作霖是个很圆滑的人。在1904的日俄战争中,他左右逢源,弄得无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夹缝中生存的他其实得罪了沙俄,也得罪了日本。

虽然,张作霖一直都好像很巴结日本人。但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有些土匪的气息,一直都有些阴奉阳违。

这让日本人很恼火,感觉张作霖很不听话!

日本人也是大大地狡猾, 表面上堂而皇之地说"严守中立"。实际上偷偷地与郭松龄接触。1925年,郭松龄倒戈。拉拢郭的计划失败后,日本人又去拉张作霖。

当郭松龄占了锦州、新民等地时,沈阳开始告急。张作霖惶恐!

他慌不择路地与日本订立了反郭密约!等危机解除之后,面对日本人提出的侵害国家主权的无理要求,张作霖断然不答应!在利益和卖国之间,张作霖还是知道轻重的。

“一切亲日的军阀,我们通通抓住。有利用价值时就援助,不能利用时就设法除掉!

这是日本人的原则,于是,张作霖就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人第一次谋杀

日本人之前显然轻视了这个土匪出生的枭雄,他们以为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张作霖,不过是头脑发热的草莽英雄罢了。

张作霖断然拒绝了日本的妄想,他们才知道这个血性的东北人,是日本进军大东亚的绊脚石。

1916年5月中旬,日本军方组成了“满蒙决死团”,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刺杀张作霖。

5月27日,日本天皇的弟第,闲院宫载仁亲王从俄都回日本,要路过奉天。

张作霖,当然得去!

这次他亲自带领二十七师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乘坐5辆豪华俄式马车,在骑兵卫队的护卫下,恭恭敬敬地前往车站。却在回来的途中,张作霖突然遭到炸弹袭击。

这次袭击,没有成功。原因是刺客认错了人,把汤玉麟当作张作霖了。

这个刺客可能没有太多的经验,看到目标靠近的时候自己却会吓死。

张作霖来到小西关附近,有些紧张的刺客,瞧见那个很气派的人,就误以为是张作霖,连忙就把炸弹丢出了。

立刻,小西门的大街上,硝烟弥漫,人仰马翻。而汤玉麟,也只受了点轻伤。

日本人第二次谋杀

话说去车站迎送日本人的张作霖,其实就坐在后边马车内。经过小西门的时候,突闻炸弹声。

机警的他立刻跳下马车,迅速地蹿上马背,同时又以最快的速度和卫兵互换了衣服,在卫兵的护送下,绕道从胡同穿过大西门。

但是,在经过大西门的奉天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的门洞里,突然跑出一个人,手里拿着炸弹,一看到张作霖,就把炸弹扔了过去。

这次的炸弹又没有炸到!张作霖土匪出生,骑马打枪非常娴熟。一见这个人脸上的杀意,不等他手扬,张作霖立刻蹿上马背,逃之夭夭。

身边的卫兵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张作霖的坐骑一溜烟的串了出去!

炸弹在张作霖跑过的身后瞬间爆炸,爆炸的气浪炸飞了张作霖的帽子。反倒是丢炸弹的刺客被炸弹片击中要害,当场在大街上就死了。

30年的戎马生涯,一直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张作霖说自己遭遇的暗杀,不计其数。

可是这一次连续两次密集地把炸弹丢向自己,幸亏他胆大心细,临危不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惊慌失措的张作霖跑回了大帅府,才发现他的那匹马,通身是汗,后腿正滴着血,马肚子也受了伤。

此情此景,真是后怕得很!大帅府顿时如临大敌,立刻封锁了浙江会馆、通天街等周围地区。

日本人第三次谋杀

1928年开始,张作霖的奉系军队一直受到压抑。4月,奉军全线崩溃,张作霖被迫离京。

张作霖要离京回东北的确切消息,听说是张作霖的六姨太无意泄漏的。

张作霖的六姨太名叫马岳清,出身天津“天宝班”妓院。日本人得知后,就派女间谍混入天宝班,接近并笼络马岳清之前的闺蜜,最终与马岳清结交,而且逐渐取得六太太的信任。

一次,女间谍说:

“天宝班的姐妹喜欢六太太有空能多走动走动,万一您与大帅回东北了,那见一面就真难了!”

蒙在鼓里的马岳清,惋惜地说道:

“哎!估计是没空了,近日就要随大帅回东北了!”

这是典型的说者无意,听者用心!之后日本人做了周密的计划。

河本大佐,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一个极端的法西斯主义者,考察了许多铁路地段,最后选择了皇姑屯。

皇姑屯是个交叉路口,是张作霖回奉必经之处,恰好也是日本关东军守备之地。

河本大佐将炸药分别装在30个麻袋里,伪装成护路的沙袋,安放在铁轨左右。并且又准备了刺刀小组,万一爆炸失败,刺刀队就冲上去趁乱刺杀张作霖。

其实在张作霖出发之前,已经收到了密报,说: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带建造工事,希望张作霖能够提高警惕。

当时身边的人都劝张作霖,不要坐火车回去,久经江湖的张作霖没有当回事 。

不过,张作霖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坐火车。但是临时三次更改行程,当天的专列依然按照原计划开往奉天。车上安排了几个仆人,用来扰乱日本人的视线。

这次的日本人,却做足了功课!

除了暗地里结交六姨太,还花重金在张作霖身边安插了两个线人。6月1日当晚,线人就把张作霖动身的日期和车厢号都秘报给了河本大佐。

当天,张作霖加强了沿途守备,他以为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有埋伏。到了火车站后,见自己安然无恙,张作霖就认为危险已经解除了。

当时,张作霖在铁路沿途中都布满了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然而,工作总有疏忽!

在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汇处的三洞桥,只有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利用这个没有中国人看守的空隙,在桥洞上安置了重磅烈性炸药,等到张作霖专列到此,就引爆炸药。

6月3日晚,张作霖坐上了开往奉天的专列。一路上,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打牌,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

6月4日5时,火车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桥,日本人引爆了预先安置的烈性炸药!

立刻,南满铁路桥塌下,专车从四号到七号全部被炸翻,张作霖所乘的车厢只剩下钢梁底盘。

爆炸发生后,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身受重伤,送到元帅府后就不行了。

临死前,张作霖说对家人说:“让小六子(张学良)赶快回来,叫他要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

这就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结束语:

张作霖,不亏是最有骨气的军阀。

不过,有人说张作霖,成也在日本,败也在日本。

你,怎么看?

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时势逼得他不得不速速离京回自己的大本营。

当时张作霖在日本的扶持下,成为东北王,一枝独秀,随后他出任北洋政府海陆空大元帅,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军逐鹿中原,可惜他的奉军节节败退,在北京的张作霖如坐针毡。

另一方面,张作霖在日本的扶持下干掉了东北的段祺瑞和吴佩孚,并且在郭松龄反叛的平叛中,全靠日本军张作霖才解了围,所以日本和张作霖私下里起草了一份《日张密约》,主要内容是允许日本人在东北修建铁路。

张作霖起初也是同意的,但是在就任大元帅之后,便矢口否认,使得日本在东北修建铁路的事宜一拖再拖,这让日本军方大为恼火,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所以在北京的张作霖面对节节败退的奉军,再加上东北老巢中“非我族类”的日本人使得他如芒在背,不得不尽快安排启程回东北的机会。

而日本也得到了张作霖欲动身回东北的消息,日本守备队于是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四周,提前几天便日夜放哨阻止行人通行,好像构筑什么工事。

如此大张旗鼓的可疑行为自然瞒不住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他致电张作霖,建议他严加戒备或者绕道归奉。

张作霖戎马一生,自然知道此行的危险,但是时势不允许他在北京多呆一阵子,改变行程计划。所以张作霖并非大摇大摆的回到奉天,而是经过了周密的部署。

1、首先在出行工具上,他犹豫选择火车还是汽车,但是汽车一来路途遥远颠簸,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另外汽车的话无法派大量部队沿途保护,否则更容易成为集火的目标。所以最终张作霖选择了火车。

2、饶是如此,张作霖仍然心有不安,于是他先派一行人佯装自己先一步向东北出发;随后更是三次更改出行时间,起初决定1928年6月1日出发,临时改成6月2日,而6月2日出发的正是佯装队伍,自己则和六姨太、儿子张学曾在6月3日凌晨1点坐上了开往奉天的火车。

3、张学良亲自目送老爹渐行渐远,而这列火车是慈禧曾经坐过的蓝钢专列,装饰豪华,钢板厚重,防弹能力极强,并且随性有部队携武器紧密保护张作霖一行人;

但就是这样,6月3日下午4点,第一批出行的人已经安全抵达了奉天,张作霖安心了不少,看着奉军在铁路沿线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警戒,更让他心安,心想只要过了山海关就是他张作霖的天下了。

6月4日早上5点,火车抵达皇姑屯,离大帅府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距离了。张作霖还跟随行的人开玩笑说日本人虚张声势,可就在20分后,列车即将行驶到三洞桥,张作霖的密电处长周大文突然发现,桥上的日本兵正在迅速撤退。

所有列车警戒人员迅速分散在张作霖的十号车厢周围,可是在1分钟后,两声巨响,这列火车便飞上了天,而张作霖乘坐的十号车厢更是被炸的只剩下地盘,张作霖身受重伤躺在血泊中,喉咙处有一个大创口,众人火速将他送回大帅府。

经过医生诊治,4日上午9点张作霖不治身亡。

张作霖的死是日本人经过周密策划的,这期间还安排了间谍,所以张作霖此行是难逃一死。但是他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偏向虎山行了。最后年仅54岁的张作霖留下了一句话,溘然长逝:

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望诸人辅助……

不知道数年之后,张作霖在九泉之下,看到日本策划918事变并瞬间占领东三省这一兵家必争之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的死,让人挺遗憾的,如果他在1928年没被日本人炸死的话,或许1931年便不会发生“九一八”了。

对于张作霖,日本人还是很忌惮的,他们虽然在制造“皇姑屯事件”之前便叫嚣:“只要打到张作霖一个人,所谓奉天派的诸将,便会四散。”意即只要炸死了张作霖,奉系便会因此分裂,日本也可以趁机控制奉系,或者说控制东三省。

可是,“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因为不能确定张作霖是否已经身亡,所以日本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派人不断地去打探消息,从而错过了向奉系发难的最佳时机。

张少帅接手了奉系之后,不论是他的能力也好,是他的魄力也罢,恐怕都远不及老帅的十分之一,所以不仅没能给老帅报仇,反倒还得厚着脸皮地去和日本人称兄道弟,以此讨好日本人,稳定自己的地位。

只不过日本人可不会因为他的低声下气,就会放过他。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向少帅发难,或许是想到了3年前老帅的下场,少帅顿时被吓得抛弃家业一路狂奔。

老帅给少帅留下了如此雄厚的家底,少帅何至于被吓得一枪不放地抛弃家业呀!

可惜了老帅。

那么,张作霖在1928年准备退回奉系老巢的时候,明明已经收到了风声——日本人将会对自己不利,可他为什么还是选择坐上了“死亡专列”呢?

张作霖为什么执意坐火车,难道不能坐汽车或者飞机?实际上,汽车和飞机的危险系数高于火车。

除了考虑到坐汽车从北京到沈阳这么长的距离会比较辛苦之外,汽车的速度也不如火车,再加上公路的控制难度也高于铁路,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会高于火车,并且在发生意外后的应变性也不如乘坐火车。

如果乘坐飞机的话,那个年代的飞机安全性能并不算高,徐志摩坐飞机出事了,即便后来戴老板乘坐了安全性能较高的军用运输机也同样出事了,坐火车或者汽车出了事,也许还有补救的机会,坐飞机出事的话却没有。

除此之外,乘坐飞机还容易暴露目标,可能飞着飞着就被别人“轰”地一下给打下来了。

更何况,当时奉系掌控着京奉铁路,只要在关键的、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做好安保工作,那么乘坐火车的安全性显然高于汽车和飞机。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张作霖最终还是决定乘坐火车返回沈阳。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造“皇姑屯事件”,原因应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人的原因,二是张作霖自己的原因。

先说说日本人的原因。

日本人为了获得张作霖准确行程的情报,应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少钱肯定没少花。

当时张作霖也知道日本人很可能会对自己不利,所以为了迷惑日本人,他特意布下了一个疑阵——6月1日说走,但没走;6月2日还是说走,但还是没走:6月3日他什么也没说,悄悄地坐上火车走了。

只可惜,他的疑阵没有发挥作用,他的行程终究还是被日本人给知道了,情报之准更是令人乍舌不已。

日本人在获得了准确情报之后,剩下的自然就是等待张作霖入瓮了。

我们知道张作霖的专列被炸是在三洞桥,三洞桥这个位置很特殊,它是奉系所控制的京奉铁路和日本人所控制的南满铁路的交叉处,这也就意味着奉军根本没办法干涉日军在此处的活动。

换句话说,日本人要是在三洞桥预埋炸药的话,只要日本人做好了保密工作,奉军根本无从得知!

他们埋好炸药之后,只要在一边盯着铁路,只要张作霖的专列一经过他们埋炸药的地方,他们便可以及时地按下引爆炸药的按钮。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功炸飞张作霖的专列,便在于他们巧妙地利用了三洞桥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带给他们的便利。

说完了日本人的原因之后,再说说张作霖自己的原因。

张作霖离开北京之前布下了疑阵,从北京到山海关,再到皇姑屯,这一路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这让张作霖产生了一个错觉,他的疑阵应该已经起到了迷惑日本人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张作霖陷入了一种麻痹的状态,倘若当时他能够好好地想想他的日籍顾问们的异常举动,如火车抵达天津之时,町野武马跟随潘馥下了车;再如火车即将抵达皇姑屯的时候,仪我诚也也匆匆离开了所在张作霖所在的车厢,如果他能够留心的话,应该不难发现他们的异常举动,也许也就不至于遭难了。

可惜没有如果,张作霖这头纵横了几十年的猛虎,终究还是打盹了。

此外,当时火车已经到了皇姑屯了,也可以说张作霖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了,张作霖根本不认为日本人敢在自己的家门口对自己下手。

也正是因为张作霖的这份自信,才给了日本人一个可趁之机。

张作霖一死,少帅的能力又如何撑得起这份家业?不过白白便宜了外人罢了。

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想要从北京退守沈阳,火车是最佳的交通工具

正常来说,从北京到东北在当时的话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坐火车,另一种是坐汽车,三四年前公司派我到北京去实习,坐的就是这趟火车,去的时候坐的卧铺,回来的时候坐的是动车,因为我经常坐从沈阳到大连的动车,两者相比,从沈阳到北京的这段动车稳定性不佳。

就这段路火车都这样,汽车能稳定到哪去,要是道路好走,明朝末年的时候后金也不至于在辽西走廊这块被明军守那么多年,最后还是吴三桂开了山海关让清军入关。

要知道,张作霖这次回沈阳,不是常规性的回去,而是被逼回去的,当时北伐军节节胜利,一路高歌猛进,张宗昌无法抵挡,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张作霖才急急忙忙的退守奉天。

可以说,张作霖要是走慢了,很可能都会被北伐军抓到,所以,就正常情况来说,张作霖想要从北京回到沈阳,火车在当时是最好的交通措施,相对于火车来说,汽车颠簸不说,能够随行的部队也不是很多,更容易出现差错。

张作霖没有意料到,日本人会对其下死手!

张作霖的这种江湖险恶不好就撤的作风,让日本当局十分苦恼,从本质上来说,张作霖是日本在华利益代理人,张作霖的发家就是在日本的支持下完成的,没有日本的支持,张作霖根本不可能短时间称霸东北。

尤其在1925年郭松龄反奉之时,日本人的支持是张作霖最终取胜的关键。

然而随着张作霖势力的强大,开始越来越反感日本人,想要摆脱日本人的束缚,对于日本提出的那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根本无法满足。

由于张作霖在求日本人办事的时候,话说得太满,日本人对其抱有的幻想太大,所以当张作霖宣告下野,结束北洋政府的统治,退守东北的时候,日本人才意识到,张作霖答应的政治回报没有实现多少。日本少壮派因此开展了这次刺杀活动。

但是张作霖并不是这么想,张作霖本身就有点土匪的风格,空口说大话是天生的本领。这就好比,欠钱的就是大爷,欠的越多,反而越有恃无恐,你把张作霖杀了,那些政治许诺(很多都是口头协议)就全部作废了。

所以,张作霖根本就没有想到日本人会下死手,反而还在回去的路上,打算让日本人帮助其抵挡北伐军。

在张作霖正式出发之前,已经收到了来自奉军宪兵司令齐恩铭的电报,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带建造工事,希望张作霖能够提高警惕,当时杨宇霆和少帅都劝张作霖不要坐火车回去,张作霖没有当回事,依然坐火车回去。

张作霖更改出行时间,沿途十几万奉军把手,为何还会被炸死!

针对日本人想要刺杀他的传闻,张作霖在出发前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是张作霖没有害怕,一方面就是前面所说,张作霖没有料到日本人会下死手,他始终不相信日本人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另一方面,从张作霖出道以来,面对的刺杀行动简直是太多了,能够活到现在,说明还是挺命大的,所以就有点麻木了。

当然,张作霖也不是傻子,不能坐以待毙,即使是传闻,张作霖也有所准备,一方面是更改了火车的出发时间,另一方面是加强沿途守备。

张作霖在出发之前,三次变更出行时间,就是用来迷惑日本人,尽管张作霖更改了出发时间,但是却并不妨碍日本人对张作霖的刺杀活动,因为张作霖的专列是22节车厢,而张作霖坐的那一节是慈禧太后曾经用的花车,日本人只要坐以待毙,不管你什么时候出发,人家看到你的专列再动手。

张作霖加强了沿途守备,从北京大帅府出来的时候就乘坐英国制造的黄色大型钢板防弹汽车驶向火车站。

只要到了火车站,张作霖就认为没有危险了,因为张作霖对自己的行程布置一道颇为壮观的铁兵护卫线,张作响的十多万奉军都被拉出来看守铁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沿途中都布满了士兵。

然而这个百密一疏,张作霖的保卫工作当中还是存在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当时的三洞桥处,三洞桥是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的交汇处,京奉铁路归奉军看管,而南满铁路则是日本人管理,由于是交汇处,只能是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就利用这个优势,在桥洞上安置了250磅烈性炸药,等到张作霖专列到达此处时,日本人就引爆炸药。

尽管张作霖坐了充足的准备,还是被诡计多端的日本人设计炸死,皇姑屯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张作霖收到情报,得知日本暗杀计划,为何仍执意坐“死亡专列”?

张作霖当时是真的大意了。

1928年5月,随着北伐战争的继续,张作霖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桂系等各路大军的围攻下难以支撑,只能发表通电,表示愿意退回关外,以保存实力,待机而动。但是在张作霖乘坐的专列途径皇姑屯时,却被日本人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成重伤,并因伤情过重而死。

实际上在张作霖撤离北京前,他已经得到了日本人有可能会暗杀他的情报,但是张作霖却没有引起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张作霖和日本政府内部分势力关系不错,他认为此时日本人不会真的暗杀他。

张作霖能统一东三省,其中很大程度是靠了日本人的支持,在他和吉林督军孟恩远的战争中,日本甚至不惜亲自下场,派兵干涉。因此张作霖也是投桃报李,多次出让东北权益给日本。

在张作霖统一东三省以后,由于担心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过于强大,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张作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日本抗衡,比如在东北引进英美势力,在执行对日条约时阳奉阴违等等。这些行为也造成了日本政府内部一些人——特别是军部的人,对张作霖日益不满。

不过由于张作霖对日本依赖性很大,因此张作霖并没有完全脱离日本人的掌控。在郭松龄反奉时,张作霖就不得不再次出让了东北的一些权益,以换取日本的支持。而在张作霖被北伐军所迫,撤离北京前,他又和日本签署了《满蒙新五路条约》,允许日本在东北修建五条铁路。

所以在日本政府内部,也有一些势力主张继续利用张作霖,以便达到用和平手段逐步蚕食东北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张作霖相信日本政府不会真的对自己下手。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次日本军部的激进势力会干脆自己动手,不等政府同意,就直接开干。

当然,张作霖也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比如派兵加强了铁路沿线的守卫,临时更改出发时间等等,但是由于过于自信,他还是没有听从手下劝告,改乘汽车回东北,依然选择了坐火车,最后在皇姑屯遇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