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先说答案,因为价值观和民族认同。另外这个问题问的不对,不应该说保持统一,因为军阀混战,并未统一,应该说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分裂成多个国家。
为什么说是因为价值观和民族认同呢?
自夏朝以来,中华大地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民族,5000多年下来,发生过无数次的军事、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交融,进而产生民族融合,这种融合自汉朝以后,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历朝历代在与周边各族的各种交往中,由于华夏文明强大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对周边各族产生输出性的影响。
自汉朝以来,从思想上和地理上实现大一统,从此2000多年来,大一统思想被作为历朝历代争天下必须要达到的目标,这是站在统治阶层角度,站在民间角度,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分裂必定成为违背民心的行为。
虽然古代史上经历过多次战乱和分裂,但每一次的分裂都会加剧民族融合,这种融合最终在明朝开始呈现基本雏形,即多民族的统一帝国,在大明版图范围内,各民族认同朝廷的合法统治权,认同自己属于明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到了清朝的时候,这种民族融合达到封建时代的巅峰,清朝通过对北方蒙古、西北新疆、还有西藏进行全新的治理模式,完全摒弃历朝历代的政策,改由朝廷派遣专门的官员管理这些民族地区,并由朝廷派驻军在这里驻扎。
这样就杜绝了周边各族在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叛乱现象,因为朝廷的官员完全掌控了这些地方的行政权和兵权。
权力收归中央之后,在清朝长达近300年的大一统下,各民族的融合与流动进一步加强,清朝实行相对平等的民族政策,比如宣扬的满汉一家之类的,同样也让周边各族产生向心力。
近300年下来,不仅满族被华夏文化反征服,而且华夏文化借助清朝长期大一统的局面,向周边各族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周边各族不仅在政治上认同清政府的合法统治,认同自己是清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在华夏文化影响下,产生了与华夏文化一致的价值观,其中大一统思想就是其中的一种价值观。
到了近代,在这种价值观和民族融合量变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演化出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民族概念,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也是清朝末期产生的,在这个共同的民族概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
大家都自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民族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十分强大,所以说,分裂是可以产生的,但是哪个地方完全独立出去是很难发生的。
到了抗战爆发后,在统一战线思想的加持下,中华民族这个民族观念被极大强化,达到了空前的民族一致性,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各民族都以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目标,这就是民族价值观和民族认同的又一个巅峰。
所以,我们会看到历史上,宋朝时期,民族融合还处于量变初级阶段,宋朝只能跟周边各族相对峙而已,到了明朝,北方蒙古族有投效到明朝军队和文职中的,西南地区的彝族、苗族等已经成为明朝的一员。
到了清朝,北方的蒙古族,西北的维吾尔族、西藏的藏族,台湾的高山族、东北的朝鲜族等,都成为了清朝多民族的一员,大家成了一家人,并为此发明了一个新的族称:中华民族。
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民国时期,四分五裂,谁敢宣布独立,就会遭到群而攻击。毕竟这个千古罪人,谁都不愿意当。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敢宣布建国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给清王朝灭亡敲响了警钟。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退位。自此,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结束。清朝的灭亡,中国进入民国时期。当时的北洋政府,继承清朝留下的政治遗产。面对衰落的局面,中国发展缓慢,尤其是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虽然出现混战的局势,但北洋军阀没有人敢宣布独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敢走这条路线的?
1:大一统的思想。历史发展到近代史,中国经过的时间已经很长,中华文化也形成独特的魅力。在五千年不中断的文化中,我们一直有一种大一统的思想,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没有的。也正是拥有这种思想,当天下出现多方势力时,他们想的不是分割而立,成为一个国家。他们是要统一天下,完成历史的轮回。而统一天下,比建立一个小国更有成就感。能开创一个伟大的朝代,更能名流千古。
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天下概念深入人心。这种思想久而久之,就成为大一统思想的来源。别小看这种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军阀都要顾及到民族的情绪。当民族反对分裂时,强行建国,注定不得人心,到头来只会被人民推翻。也正是如此,大一统的思想,也约束着军阀的行为。
2:民族主义觉醒的作用。在近代史中,尤其是清朝后期,随着西方的民族主义传到中国,中华民族也逐渐形成。而民族主义有一个作用,它能把一个国家整合起来。在这个国家中,各民族团结一致,大家都不希望祖国分裂。
在北洋政府时期,外国势力渗透到这些军阀手中。北洋军阀也利用外国的武器装备和实力,谋求自身的势力和利益。出卖民族利益的军阀,最后都会受到民族的清算。对于国家的分裂,民族主义也起到保护的作用。分裂得太久,不适合国家的发展。受够了这种局面,走向统一,是中华民族的选择。
3:千古罪人的骂名。相比起名流千古,千古罪人更让人记恨。在中国这个国度中,历史一直被记载。许多人物都出现在历史书中,他们有好的,也有坏的,都被后人铭记。尤其是坏人,他们的事迹,一直用来做反面的教材。
在近代史中,军阀做了什么坏事,更让人铭记。而在近代史中,思想比以前更加开放,接触到新鲜的事物更多。受到中华传统思想的影响,没有人愿意做千古罪人的,毕竟这个名声并不好听。而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4:搞分裂的军阀下场。要搞分裂,注定没有好的下场。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公元197年,袁术宣布称帝,此时的东汉还没灭亡。面对他的称帝,其他势力真的是笑了,主要是他撞到其他势力的枪口上,最终被其他势力群而攻击。可见,一意孤行搞分裂,注定不得人心,也会给其他对手抓住机会。而树立太多的敌人,注定下场并不会太好,还会遭到其他势力的讨伐。
而近代史的情况更加严重,毕竟已经有了民族主义。面对其他势力的虎视眈眈,谁敢宣布建国,这是把民族推向深渊。也给其他势力找到借口攻击,最后也瓜分了建国者的势力范围。
从这些原因来看,北洋军阀,没有人敢选择宣布独立建国。毕竟他们也受到清朝的影响和教育,建立大一统的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他们还是非常看重的。袁世凯死后,他们谁也不服谁,只能互相保持平衡,不敢全面发生战争,避免过多的消耗实力,被第三方获取更大的利益。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大一统的思想,大一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谁也不敢轻易独立建国,尤其是在中原地区,这不仅撞到了民族的利益上,更给其他势力提供消灭的机会。这就是中国能在混战时期,依旧没有军阀敢宣布独立建国的。
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中国北洋军阀时期,军阀的力量非常强大,各自为战,在自己所管辖的地方上当土霸王。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是处在实际的四分五裂之中。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军阀却没有一个宣布独立。既然这些军阀已经处在独立的状态之中,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宣布独立呢?
军阀们的做法很奇怪,外国列强的做法也奇怪。
因为外国列强们,一直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在军阀混战之前的大清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块头实在是太大了,要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他们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但既然后来军阀割据已经出现,中国处在实质性的分裂之中。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块头已经分成了好几块,已经变小。那么,为什么这些列强们,不各自扶持一块,宣布独立呢?那样的话,不是就把中国给肢解了,同时他们也在中国获得了自己的利益吗?
咱们先来说说,军阀为什么没有人宣布独立。
军阀之所以没人宣布独立,既是文化传统决定者,也是时代风气决定的。
在文化传统上,中国一直是一个追求统一的国家。哪怕是处在分裂的时代,社会上的主流观点,也是追求统一的。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就一直要北伐,并没有想过要偏安。哪怕国力衰微,他也要北伐不止。魏国也一直想把蜀国和吴国打败,实现统一。吴国力量最弱,一直在寻求自保。但是,但凡有一点机会,他也会去攻打魏国或者蜀国,目的也是为了追求统一。
所以,统一永远是中国人民共同的话题。就算北洋军阀是军阀,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除此以外,统一还有时代的共同话题。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型期,帝制时代即将结束,共和时代即将到来。谁要是在共和时代再搞帝制时代那一套,必然会遭到大家的猛烈批评。
那些军阀们,如果他们宣布独立,也就意味着他们搞的是帝制的方式。那样的话,舆论就会大肆批评他们,其他军阀又会找到理由攻打他们。所以每个军阀都明白,只要这样做,就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谁还愿意这样干呢?
咱们再来看看,外国列强,为什么不分别扶持一个搞独立。
尽管军阀可能自己不愿意独立,但是外国列强可以这样做呀。他们可以促成军阀独立,造成中国的分裂。那样,他们瓜分中国的目的,不是就达到了吗?
其实,外国列强是非常想这样做,但是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特殊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掣肘。当时的西方,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逐渐走向没落,而美国、德国这些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逐渐走向强大,沙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嬗变。这就使得这些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达到了某种均衡,谁也不可能在中国为所欲为。像清朝末年那样,英法可以擅自出兵侵略中国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因为你如果想要出兵,别的国家就会干涉你。
所以,虽然那时候军阀割据很严重,但是每个帝国主义国家,想要控制某个军阀,却并不容易。虽然说中国分成了好几块,但是每个帝国主义国家,想要吞并的,也都是沿海地区交通比较发达的那一块。让他去吞并内陆,他们的意愿并不大。而交通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就只有那么几块。要是被别人占有了,出行、通商各方面就变得不方便。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一种互相掣肘的局面,中国反而保全了。
事实上,当时列强曾签订过《九国公约》这样一些协议。这些协议意思,就是大家都要保持在中国均衡的利益,谁也别想私吞。如果谁要是私吞,其他国家就不答应。
二是日本的强势崛起让西方国家极为担心。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后来又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以后,就强势崛起。而且由于日本处在亚洲,离中国非常近,因此,他们一直以吞并中国,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为目的。他们不断把势力深入中国,在中国制造事端。
这一点,其他的西方国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对日本的行为非常担心,怕日本独吞了中国。一旦日本独吞了中国,那也就意味着西方列强不可能再在中国获得利益。所以,他们要想方设法限制日本。
要限制日本,就不能擅自和中国的军阀互相勾结。因为这种勾结,其实就给了日本借口,日本也可以和中国的某个军阀勾结。同时,由于日本离中国又最近,一旦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根据地,想吞并中国的其它地方,可以说易如反掌。这样其他的西方国家就算和某个军阀勾结起来,也无济于事。
总之,中国近代虽然军阀割据,但是却并没有人宣布独立,并没有造成中国永久性的分裂,这都是各种内外矛盾。
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这个问题必须分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才能把问题说清楚,当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外因。
内因很简单,清朝的灭亡和之前的明朝、元朝、宋朝都不一样,在清朝灭亡之前并没有经历一个混乱了几十年的阶段。
尽管清朝在最后几十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以及义和团事件,但是清朝在这一系列战争中整个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崩溃,中央对地方依然保持了绝对的优势。
许多人都爱说晚清时中央权威涣散,这话不算错,但是也只对了一半。
经历了义和团事件后清政府权威确实涣散,但是这不等于清政府权利也涣散了。事实上1900年一直到1911年这11年时间里,就制度层面而言,是清政府重塑权威的十年。
地方督抚对新军的控制权被剥夺,改为陆军部统一管辖。
地方财政权也被清政府收归了户部。
在义和团事件中闹出“东南互保”的长江三督全部调职,张之洞从湖广总督调入清政府担任军机大臣。
这一系列的集权举措并没有给人感觉“旧秩序”在崩坏。
事实上清朝虽然在1911年就已经灭亡了,但是清朝所代表的那套“旧秩序”彻底崩溃要到1926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打败曹锟建立安国军政府,那时大家才普遍觉得世道太乱了。
说起来,晚清到辛亥革命再到1927年北伐这段时间特别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后人看起来是藩镇割据,但是唐朝人自己并不觉得,相反觉得“国家稍安”。
这一点从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历届领导人和军队亲密程度就能看出来,袁世凯、段祺瑞至少从不以军人自居,到了曹锟和吴佩孚的时代,至少军政还是分开的,曹锟心目中依然认为总统大过大帅,而等到张作霖成立安国军政府时,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职务不再是总统,而是大帅了。
所以,从内因上说,之所以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还能保持形式上的统一,是因为清朝所代表的旧秩序是慢慢崩溃的过程,而不是立刻就崩塌了,等到旧秩序彻底崩塌以后,南方国民党所建立的新秩序就随之递补上了。
当然,内因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外因才是必要条件。
为什么1911年看上去还行的清朝会突然崩溃?就是因为欧洲列强在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不愿意在远东地区维持一个虚弱的大国,所以辛亥革命能成功。
如果当时列强决定支持清政府,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把1910年谈好的1100万英镑的贷款提前支付给清政府,让清政府拿着这笔钱驱使北洋新军就行了。
同样,为什么北洋军阀混战,还没有外国势力敢于明目张胆的伸手?
就是因为列强在1921年,在华盛顿开了一个会,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在规定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这才是民国当时能维持名义上统一的真正原因。
在九国公约的约束下,即使是日本也没办法明目张胆入侵民国,只能通过扶持张作霖这样的地方军阀来达到他们侵吞民国的目的。
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北洋军阀成了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他们继承了清朝遗留下来的一切,包括领土,领海,领空,民族,人口,以及不平等条约,债务和租界。
北洋军阀统治了中国十六年,国家是一盘散沙,除了北洋军阀的中央政府外,还有各派系的军阀分裂割据,有陆荣廷为首的西南系军阀,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还有依附直系的江苏军阀齐燮元,依附皖系的浙江军阀卢永祥,陕西军阀陈树藩等。
这些地方军阀相对北洋军阀力量要弱小的多,只能分裂割据,以求自保,所以自始至终表面上遵从中央的领导,而中央政府一时无能力用武力统一,只能暂时听之任之,但绝不允许自行独立的,这样就在形式上还是统一的局面。
袁世凯统治了四年病逝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系,直系,奉系,三大系军阀又各领风骚四年,相继爆发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们之间的争斗是为了行使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并不是为了搞独立王国,你说他们想不想独立?,就是想独立也独立不成,一个是外部条件不允许,一个是内部基础不具备。
自清朝后期,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同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还有需要几十年才能还清的战争赔款,如果都搞独立了,那么条约谁去履行?战争赔款又谁去偿付?,维持统一的中国,维系一个合法的中央政府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获取在华即得利益的先绝条件。
除了外部因素外,搞独立还必须具备军队,地盘和经济三大条件,即使你有了军队和地盘,没有经济的支撑,也是独立不了的,要维系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干涉,没有资金做后盾是不行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是可以的,但当时中国己经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是机器化大生产,资源需要全国范围内调配,产品的销售也需要统一的市场,搞独立就是要放弃这些,放弃了这些还谈什么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维持不了军队,也就谈不上独立了,事实上张作霖的奉系在关外就有很有利的建国条件,不是说他思想好,有爱国心,想要祖国统一局面,而是因为东北即需要内地的资源,又需要内地的市场,使他不能,不敢,也不想独立建国。
以上我从外部和内部论述了不能独立的原因,如果单从军事,经济,文化来分折也是不具备独立建国的。当时皖系,直系,奉系三大军阀势均力敌,谁要想独立,谁就会成为众人打击的对象,谁就会最先灭亡。经济也不允许,起码要有稳定的赋税来源,海关的关税都掌据在外国的银行家手里,段祺瑞的崛起完全是依靠日本的支持,结果直皖战争一败涂地,日本的投资打了水漂,所以必须要有稳固的资金来源,文化层面就更不允许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人民己经开始觉醒,国家意识也逐渐增强,各系军阀就更别想搞所谓的独立了,如果真搞,除了能招些吃饭,领军饷的兵,真正能战斗的兵是招不到的了。
综合全部观点,我认为北洋军阀再怎么混战,即使打的更持久些,中国也一定会保持统一的,三国演义开头那句,天下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明清,自民国以来是完全失效的,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发展和强大的根本保证,大家说对不对?敬请各位评论区留言,如果认可别忘了点个赞,谢谢了。
为什么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可以保持统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北洋军阀时代,其实并不算长。
严格来说,1913年袁世凯打垮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大体控制中国,才是北洋军阀时代的开始。
而1928年北伐大体成功,北洋军阀就基本退出中国舞台,前后也不过15年时间。
而在这15年时间,西方发生了大事,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底,随后扫尾工作又持续了长达一二年时间。
也就是说,在1920年之前,西方列强忙于自相残杀,暂时没有精力来管中国。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威胁主要就是邻国苏联和日本。
而当时苏联内战到1922年才结束,国内一片狼藉,需要长时间恢复。
同时,由于苏联搞共产主义,受到西方列强的强烈敌视,视如蛇蝎,用尽方法想要消灭他,暂时无力兼顾远东。
列宁甚至为了东部边境的安全,主动向中国示好,宣布废除沙俄时期不平等条约。
所以,苏联的威胁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较小的,只是东北和新疆以及外蒙古、内蒙古受到的影响较大。
至于日本,通过一战后强迫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将德国在青岛的特权全部收归自己所有,继续维持和扩大东北特权。
也就是说,日本已经控制了山东要地的特权,将势力从东北渗透进入华北。
然而随后日本一系列试图占领中国领土的行为,受到列强的抵制。
英国在华有很大利益,华北是他主要利益范围。
其次是美国,这个新兴强国已经控制了太平洋,试图全力扩展在东亚的势力,不允许日本随便扩大在华利益。
法国人在华也有很多利益,同样不允许日本太过分。
由于英美法的实力都远超过当时的日本,日本确实也不敢太夸张。
列强常用的方法,就是不敢全面入侵,而是将北洋军阀作为棋子,试图压迫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比如日本支援奉系军阀张作霖,捞取了很多在东北的利益。
日本又支持山东的张宗昌,获得的利益更多。
英美法也各有自己的北洋军阀棋子,套路也是类似。
大体上,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均势,任何一个列强没有条件发动全面战争,占领中国。
直到二战爆发,列强正式撕破脸,日本才大举进攻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