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三国时期将星璀璨,在无尽的征战中涌现出无数名将。在当时弓马娴熟成为了将领的标志,使得箭术高低成为评判将领能力的标准。那么在这些将领中,都有哪些箭术出众的将领,他们的战绩如何?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吕布。吕布号称飞将,他弓马娴熟,无人可敌。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用弓箭杀敌,相反他还用自己的箭术解救过刘备的危难。当时袁术派纪灵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兵微将寡,危在旦夕。

吕布衡量利弊,决定帮助刘备脱困。于是他来到前线,同时宴请纪灵和刘备。他把画戟插在离自己一百五十步的辕门处,说如果自己一箭射中画戟的小枝,两家就此罢斗。结果吕布一箭就射中了小枝,使得纪灵和刘备都无话可说,就此罢兵。

吕布辕门射戟的难度很高,这是因为距离远,目标小。当时纪灵就是因为不相信吕布能够射中画戟小枝,才同意吕布的提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吕布的箭术高超。不过在当时,纪灵为了推卸罢兵的责任,刘备为了感谢吕布的恩情,对吕布的箭术加以吹捧,使得吕布的这一箭难度似乎包含点水分。

在曹操阵营中,也有很多箭术高强的将领。在曹操建成铜雀台后,设宴庆贺,并且借机观看武将比试弓箭。曹操拿出一领西川红锦战袍,挂于垂柳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下令说能射中红心者,将锦袍赐之。

曹军将士都跃跃欲试,所有箭术好的将领都悉数登场。能够射中红心的将领很多,有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其中张郃还是飞马翻身,背射一箭射中的。接下来是夏侯渊出马,他骑马奔驰到界口回身一箭正中红心。

到此时,徐晃也出马争夺锦袍。他没有射红心,而是射了挂锦袍的柳枝。徐晃一箭射断柳枝,锦袍坠地。这些人是曹营中箭术最好的人,前五人射的是百步外的箭垛,比起吕布差得太远。只有徐晃射柳条的那一箭还差强人意,但是距离比起吕布辕门射戟还是差了三分之一。

刘备阵营中箭术最好的当属黄忠、赵云和关兴。黄忠原本就以箭术出名,号称百步穿杨。他虽然年迈,但是武艺并没有减退。他在要求去葭萌关出战张郃的时候,面对诸葛亮嫌他年老的激将法,愤然挥舞大刀如飞,连拽坏两张硬弓。

在长沙之战中,黄忠迎战关羽。在这一战中,黄忠箭射了关羽的盔缨根部,让关羽知难而退。这是因为在头一天的战斗中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有乘人之危杀他,黄忠用这种方式回报的缘故。否则以黄忠的箭术,关羽不死即伤。

赵云最出色的一箭是在赤壁之战接诸葛亮回归时射的。当时诸葛亮知道周瑜对自己嫉妒,于是以借东风的名义离开吴军,回到刘备阵营。周瑜在东风起后,果然派丁奉、徐盛前去杀害诸葛亮。谁知道诸葛亮已经出走,被赵云用船接走了。

徐盛率军从水路追赶,终于追上了诸葛亮的小船。赵云为了阻止吴军的追击,于是站在船尾拈弓搭箭,一箭射断了徐盛船上的蓬索。徐盛船上的船篷因而落下,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升起自己的船篷,扬长而去了。

关兴显示自己的箭术,是在夷陵之战出兵时。当时他与张苞两人急于报杀父之仇,争夺先锋印。张苞在百步外立一面旗,旗上画上红心。张苞连射三箭,都命中红心。关兴则射天上飞过的大雁,并且指定是第三只。结果关兴一箭射去,那只大雁应弦而落。

黄忠、赵云和关兴的箭术,应当以黄忠最好,关兴次之,赵云再次之,至于张苞,已经比曹营射中红心的将领技高一筹了。这是因为黄忠和关兴射的都是活动目标,黄忠射的目标比关兴要小得多。赵云的那一箭虽然难度也不小,不过当时双方的距离极近(书中说是至近),因此难度要低得多,甚至比不上徐晃的那一箭。

江东箭术高明的有两人,一为太史慈,二为甘宁。太史慈在救北海时,就显露出出色的箭术。他去请救兵时,被敌人围困。太史慈用弓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因此得以突围。在加入孙策集团后,他在城下箭射辱骂己方的敌将,指定说射他的左手就射中左手。

不过如果对比,东吴将领的箭术不能与刘备的将领相提并论。不过东吴的甘宁有一项记录,足以为东吴遮羞。那就是在战场上,甘宁是射杀敌将最多的将领。如果按照这个记录来说,甘宁堪称《三国演义》中真正的“箭神”。

甘宁是东吴排名第一的斗将,年少时腰悬铜铃,行走江湖。他的船上用西川锦做帆幔,被大家称为“锦帆贼”。他改恶从善,投到镇守江夏的黄祖手下。建安八年,孙权讨伐黄祖,在黄祖战败之际,是甘宁一箭射死了孙权部将凌操,挽回了败局。

但是黄祖此人昏庸无能,不能用人。虽然甘宁才能过人,也屡建战功,黄祖依然把他当成劫江之贼看待,不予重用。甘宁只得投奔孙权,并且参加了孙权对黄祖的战争。在战斗中,甘宁拦住黄祖,在黄祖逃跑时,他拈弓搭箭,背射黄祖。黄祖中箭落马,被甘宁枭首。

在赤壁之战时,甘宁更是大显身手。在双方第一次交锋时,他作为东吴的先锋,率先与曹军水师交手。此时的曹军水师主要依靠的是收降的荆州水师,荆州降将蔡瑁令他的弟弟蔡曛出战甘宁,被甘宁一箭射倒。接下来的战斗中,曹军大败,只得与吴军隔江对峙起来。甘宁此战的胜利,为后来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甘宁不但胆略过人,还胸襟宽广。他在黄祖部下时,曾射死了孙权的部将凌操。在加入孙权阵营后,凌操的儿子凌统因为杀父之仇,多次对甘宁寻仇,甘宁都予以避让。在孙曹争夺濡须的战斗中,甘宁更是以德报怨,救了凌统的性命。

当时凌统出马与乐进单挑,双方大战五十合还没有分出胜负。曹操见状派曹休暗施冷箭,射中了凌统的战马,凌统被掀翻在地。就在乐进持枪刺向凌统的千钧一发之际,甘宁一箭射中乐进面门,救了凌统。凌统在得知真相后十分感动,从此和甘宁结为生死之交。

结语:

《三国演义》中箭术最好的当属吕布,他辕门射戟的惊艳一幕,没有人能够匹敌。除此之外,曹营中箭术最好的是徐晃,但是比起刘备阵营中善射的将领,水平远远不及。刘备军中箭术最高的是黄忠,其次的赵云与关兴各擅其长,各臻其妙。

因为在水上作战,以弓箭为先,因此东吴善射的将领也有不少。在战斗中,很多将领都死在了东吴的箭下,甚至连黄忠也被小将马忠射死。在这些将领中,甘宁以射杀凌操、黄祖、蔡曛、乐进等人的战绩排名书中第一,他堪称《三国演义》中的箭神。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东吴大将甘宁的箭术最高。

在《三国演义》中,前八名箭术高手排名如下:

1.甘宁、2.赵云、3.刘备、4.乐进、5.太史慈、6.张辽、7.黄忠、8.孙策

我认为,讨论武艺和箭术的高低应该以战绩或展示为依据,只说某某人箭术多么高明,却拿不出成绩来,没有什么意义。

咱们来定个规则:

1.每射死一名敌方大人物的,积100分

2.每射伤一名敌方大人物的,积70分

3.射死敌人一名小兵的,积10分

4.有惊艳展示高难度射术的,积100分,

5.展示中等难度射术的,积70分

6.展示低难度射术的,积50分

按照这个规则咱们来看看各位射手的成绩。

一、甘宁的射技:

射死凌操,+100

射死黄祖,+100

射死蔡薰,+100

射中乐进面门,+70

甘宁总积分370

二、赵云射技:

夜中在江上射断帆绳,高难度,+100

射死韩琼,+100

射中万政盔缨,中等难度,+70分

赵云总积分270

三、刘备射技:

射中张宝左臂,+70

射死孙仲,+100

许都田猎,射中一兔,低难度,+50

刘备总得分220分。

四、乐进射术:

一箭射死郭图:+100

射死成廉:+100

乐进总得分200

五、太史慈射技:

八面射之,敌人纷纷落马,算射死8个人,+80

钉住敌将手掌,高难度展示,+100

太史慈总得分:180

六、张辽射技:

追射沮鹄,一箭射死+100

射伤黄盖,+70

张辽总得分170

七、黄忠射技:

射中关羽盔缨,高难度,+100

射中夏侯尚后心,居然没射死,老了。+70

黄忠总得分170

八、孙策射技:

一箭射中陈生面门,+100

拔下脸上箭,回射刺客,+10

孙策总得分110

还有马超和吕布。吕布没有射死过人,马超射死过一群小兵。

突然发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规律,除了刘备和赵云外,其他所有的箭术高手都死于箭下。

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按正史记载,能入围者吕布、太史慈两人而已。单要说最高我认为太史慈更高一手。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善射者很多,但是演义中的很多都是夸张的,实际并没有发生,比如黄忠,直接跟着韩玄一起投降的,更不存在跟关羽战长沙,正史上也没有黄忠善射的只言片语。同样的还有徐晃、赵云等人,正史都没有记载。

反倒两个有点意想不到的人倒是还算比较善射,分别是董卓和孙权。《三国志》记载董卓: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董卓不光力气大,还能左右开弓,这本身就很容易的。孙权这个是出自张辽之口,在合肥大战时,碰上了孙权,而不知道,后来问抓住的俘虏:

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

能被一流武将张辽认为是“便马善射”,说明孙权的确还是有点水平的,后来宋代苏轼说:亲射虎,看孙郎,说的就是孙权,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此二人虽然箭术不错,却不入顶级。

三国神射手候选人

吕布

辕门射戟,正史上是存在的,情景和演义中基本一样,没有过多更改,袁术派纪灵跟刘备大战,吕布从中调解: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只是没有说明营门的距离多长,但是一个军营的大致长度可以推算,而且后面诸将的反应也可以看出距离比如不会太短,而且能准确的射中戟上小支,既说明了吕布的箭术高超,也能看出吕布队自己箭术的自信。

太史慈

正史上太史慈的两次射箭都比较厉害,演义中也基本都照搬了,第一次是在北海救孔融的时候,太史慈虽然进城了,想出去找刘备救援,但是被包围了出不去,就背着弓箭,拿着靶子,到战壕边上立好靶子就开始射,那自然是百发百中,连续几天,包围的黄巾军都在意了,看到太史慈出来以为又是练射箭的,都懒得站起来了,太史慈突然冲出去,追杀的人被太史慈一箭一个,连续撂倒几个后,就没人敢再追了,成功找到了刘关张救援。

第二次更厉害了,跟随孙策攻城,城上的小兵扶着栏杆骂阵,太史慈一箭过去,直接把手贯穿钉在栏杆上,万人瞩目: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综上:吕布太史慈都是神射手,但是吕布射的目标虽然小,但毕竟是死物,不会动,瞄准的时间长一点也无所谓,所以相对就容易一些;而太史慈射人手的时候,人是会动的,所以时机很重要,抓住时机马上就要放箭,瞄准的时间很短,而且人手也不是大目标,所以难度系数相对更高。所以只论箭术可能太史慈更占上风。

这一点从陈寿的用词也能窥见一二,形容吕布是“有武勇,善骑射”,而形容太史慈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也就是说太史慈才是真正的百发百中,箭不虚发。所以虽然吕布也堪称神射手,但是太史慈更是棋高一着。

胡侃解密三国,只侃三国事!

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三国中,弓马娴熟的人有很多。

比如说,大魔王董卓,前期从军时,就是一员健将,能左右开弓。

东莱太史慈,猿臂善射,曾经在城下一箭将敌人的手钉到城门柱上,城上城下一片欢呼。

南安庞德,身骑白马,曾经一箭命中关羽的额头,令荆州军忌惮。

要论箭术最高,个人认为是吕布。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三国志》

既然能与飞将军李广并称,肯定箭术是值得称道的。吕布有辕门射戟的壮举,当时纪灵、刘备交手,刘备病弱,求救于吕布,吕布为了两不得罪,于是假托天意,在辕门立上画戟,如果自己能一箭命中画戟上的小枝,就说明上天让两家罢兵。结果吕布果真一箭命中。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赞叹“将军天威也”!

吕布这箭明显超出了众人的认知,所以吕布的箭术应该是最高的。

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弓术各有千秋,因为没有实际比试过,所以很难说出谁更胜一筹。如果一定要排名,那应该就是吕布、太史慈、黄忠了。

1、吕布,东汉末年军阀,人称飞将军,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虽然吕布的人品不怎么样,但其个人能力确实是真的出众。虎牢关一战,奠定了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地位。不过乱世之中仅有个人武力值是没什么用的,所以虽然吕布也曾占有过城池地盘,但却没能称霸天下,而是最终落得个被勒死的下场。吕布的弓术演义中有过描述,具体的故事辕门射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下,真是很精彩。据描述,吕布这一箭,距离有200步之遥(营门至辕门),目标如手指般大小(方天画戟上的小枝)。这个距离上,估计常人连看清都难,但吕布却一箭射中,如果不是巧合,那么凭这份实力,吕布配得上三国第一的称号。

2、太史慈,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同样是武艺高强的猛将,如果说三国时期对于谁用箭的描述最多,那太史慈很可能是第一位的。刚出场的太史慈单枪匹马就杀入了敌人的重围,弓起处,敌人无不应声落马,吓得敌人都不敢靠近。后来太史慈归孙策之后,曾在一次与敌人交战之时,在城下手起一箭,直接把城楼上敌人的手钉在了城墙之上,太史慈的这份力量与精准,恐怕也是难找对手。

3、最后要说的是黄忠,身为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黄忠的战绩同样不可小觑。长沙之战与关羽大战三天未分胜负、定军山之战刀劈夏侯渊都是黄忠的经典战绩。至于黄忠的弓术,只在长沙之战时表现过,当时黄忠一箭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帽缨。让关羽知道了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不过黄忠后来就再也没用过如此神技了,不知是年纪大了开始眼花,还是世间只有关羽配得上如此弓术。

古时候虽然都说武将弓马娴熟,但弓术往往无法直接用于战场交锋,多半都是偷袭用的。所以神射手经常还没找到机会表现自己,战斗就结束了。

三国中谁的箭术最高?

诸葛亮,靠东风,整来十万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