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他与孟达一起夺取上庸,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可就是这样一个与刘备如此亲近的人,在关羽覆亡的过程中袖手旁观,最终被刘备赐死。那么,刘封为何不去救援关羽呢?
一、襄樊之战中刘封不愿援助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随后进位汉中王。在汉中之战的过程中,为了牵制曹军兵力,获得最大战果,刘备下令荆州的军队发动攻势。身为宜都太守的孟达率军攻下房陵后,刘备派刘封率军与孟达会和,并夺取了上庸。
作为刘备作战方案的一环,关羽也从荆州向襄樊发动了进攻。相比刘封、孟达的攻势,关羽的攻势则浩大得多。关羽率领三万多水陆精兵,在襄樊战场上势如破竹,打得曹军疲于奔命,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水淹七军后,襄樊一带地区的曹军防线几乎濒于崩溃,取得巨大的战略战果的机会就在眼前。
但是,关羽自身也困难重重。在诸多困难中,关羽最大的困难就是兵力不足。他不但要在襄樊前线与曹军作战,还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守后方,防备东吴的偷袭。因此,关羽把目光投向了上庸,想要把上庸的兵力调到襄樊前线,以解燃眉之急。
因此,关羽多次写信向上庸告急,让刘封、孟达率军前来。按理说,关羽此时位居前将军,假节钺,完全有权力调动上庸的军队。但是,让关羽意想不到的是,上庸的刘封居然拒绝了关羽的命令,他给出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
其实这个理由完全是刘封、孟达的托词。当时的上庸,孟达拥有的兵力在四千人以上,刘封为了统领、压制孟达,拥有的兵力不会低于孟达。再加上上庸投降的兵力,刘封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万人。在上庸那个穷乡僻壤,曹军兵力又被牵制在襄樊一线,能有什么势力可以动摇上庸?
而且上庸投降的申耽、申仪兄弟不但实力弱小,申耽为了显示自己的投降诚意,还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宗族都送到成都当了人质。即便是申仪心怀异心,也完全可以带着他前往襄樊参战,这样上庸就可保万无一失。因此,以上庸不稳定来拒绝关羽的命令,完全是刘封的托词。
那么,刘封为什么不愿意听从关羽的调动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关羽的性格导致的。关羽这个人一贯喜欢摆老资格,“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几乎所有刘备集团的人都和他难以处好关系。刘封、孟达都曾与关羽相处过,都难以忍受关羽的性格。
到如今两人终于离开了关羽的身旁,得以独当一面,谁又想再回关羽那里去吃苦受气呢?而且关羽在襄樊战场打得风生水起,自己前去也不过是为关羽做嫁衣裳。再加上成都方面又没有明确的指示,要求刘封、孟达有援助关羽的义务,因此刘封、孟达就以此为借口去推脱了关羽的命令。
二、荆州之战中刘封不能援助关羽。谁知道襄樊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昨天还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可是等到今天,就变成孙权袭取荆州,关羽大军离散,困守麦城。在这个时候,刘封、孟达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救援关羽。可是直到关羽败亡,也没有见到刘封、孟达发兵。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表明关羽的死是刘封、孟达陷害的,还专门写了廖化突围到上庸求援的情节。书中写道,当廖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庸,请刘封、孟达发兵的时候,却遭到了刘封、孟达的拒绝。廖化只得前往成都求救,就这样错过了救援关羽的机会。
其实,这段情节是作者的杜撰,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廖化当时在荆州被迫投降了东吴,直到刘备伐吴的时候才脱身回归了蜀汉。因此,他是不可能接受关羽的命令,前往上庸求援的。不过,刘封没有前去救援关羽也是历史事实。那么,他为何没有去救援呢?
刘封没有救援关羽,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刘封对关羽的死活漠不关心。刘封镇守的上庸就在襄樊旁边,它们之间有沔水相通。如果顺流而下,刘封的人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到达襄樊战场。按理说,襄樊前线的情况,刘封应该能够得到第一手的情报。
可是,从荆州被袭到关羽撤兵,乃至关羽大军离散,自己被困麦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看到刘封有过任何动作。这只能说明一点,刘封和关羽撕破脸之后,双方根本就断绝了情报往来。刘封也根本对关羽的军事行动漠不关心,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
第二个原因,是刘封无法进行有效的救援行动。正是由于刘封对关羽的漠不关心,他对荆州战场的情况知道甚晚。在他得知关羽失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机。刘封既不知道荆州战场的情况,又不知道关羽的去向,如何去出兵救援?就算是刘封知道关羽被困麦城,他也毫无办法去救援了。
因为在上庸和麦城之间,有着襄樊地区和荆州地区的阻隔。这两个地区现在分别被曹军和吴军控制。而且上庸四周被群山环抱,想要迅速出动援军,只能依靠水路,先经过襄樊地区,再南下到达麦城。
如此一来,刘封就必须率领他的部下,突破襄樊地区十万曹军的阻拦,还要打破数万吴军的封锁。对于刘封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刘封真的这样做了,他和他的部下很可能会在曹军和吴军的前后夹击中全军覆没。因此,刘封是无法救援关羽的。
第三个原因,是刘封无法派出援兵。刘封作为冲锋陷阵的武将是称职的,史书上记载他“有武艺,气力过人”,在益州之战中,刘封战无不克。但是,作为独当一面的统帅,他的表现是差强人意的。在上庸,他就与孟达的关系搞得很僵。
孟达是与法正一起投奔刘备的,可是有着识人之明的刘备将法正留在身边,而没有带着孟达入川,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在派孟达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又以怕孟达“难以独任”的理由,派刘封前来支援,还统领孟达和他的部下。
其实,上庸这个地方不是什么军事要地,地方势力也十分薄弱。以孟达的能力和兵力,完全可以顺利拿下上庸。刘备此举明白是对孟达不够信任,这当然在刘封和孟达之间种下了不和的种子。再加上刘封此人年轻气盛,盛气凌人,久而久之,双方的矛盾越来越重。
在这种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刘封是难以调兵遣将的。孟达不可能按照刘封的命令行事,只会明里暗里给刘封拆台。刘封无法管辖孟达,自然无法出兵去救援关羽。在关羽败亡后不久,见势不妙的孟达叛逃曹魏,留下的刘封在丢失上庸后也被刘备赐死。
结语:在关羽败亡的过程中,刘封一直袖手旁观。在襄樊之战时,面对关羽的支援命令,刘封选择了设法推脱。此时的刘封是不愿意去支援关羽,因为刘封与关羽不和,好不容易摆脱了关羽的领导,当然不愿意重新听从关羽的指挥,去襄樊战场为关羽做嫁衣。
等到了荆州之战的时候,刘封对关羽已经爱莫能助了。当关羽兵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不可能穿过几百里曹魏和东吴控制区,从十几万敌军中救出关羽了。此时刘封不救关羽,不是不愿而是不能了。但是刘封作为独当一面的将领,没有大局观,只按照自己的好恶行事,战后还是遭到了刘备的责任追究。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关羽被围之中,派出了廖化突出重围,哭求刘封、孟达立即出兵救援。
刘封和孟达竟无动于衷,坐视关羽落难遇害。演义中是说孟达的一番话,让刘封按兵不动了。
孟达说:"关羽平时傲慢从不把人看在眼里,也是他向主公说了你的不是,主公才日益疏远了你。我们分兵去救,万一失了城池也担当不起啊!"
刘封听了,犹豫了一下,又想到关羽威武,久经沙场,多少大风大浪都走过了,还怕东吴不成?就这样,不出一兵一卒了。
等到传来关羽被俘、被杀的消息,两人大惊失色。孟达自知事态严重,背着刘封投降了魏国。
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和诸葛亮都很震怒,要捉拿刘封是问。恰好孟达率兵来犯,诸葛亮向刘备建议让孟达戴罪立功,去迎战。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等结果出来了,再做打算。
刘封败于孟达,只带着极少数人返回成都。刘备见了。大喝一声斩了刘封。
演义中说到刘封手下向刘备说起孟达劝降,刘封回答说:"你已让我不救二叔,今日竟还要离间我父子,我誓必杀你以赎害叔之罪"。两人对杀中,另一路曹军杀出,刘封不敌而败逃。"
刘备心中不禁涌起悔意,不该杀了刘封。
刘封之死,不仅仅是让刘备折了生死之交五虎上将关云长,而且还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大计落了空。其罪难赦,而刘封没有选择投降和跑路,显然已做好了以一死来谢罪的决死之心。按其性格,就是刘备诸葛亮不杀而把其投入大狱,也会和马谡一样愧恨交加忧郁而去。
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山野老人解读三国,让您明白两百个为什么?
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仅在刘封传中交代了“又不救羽”四个字,其它与当事人相关的传记中都没有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民间关于刘封不救关羽的传说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讲述说,关羽派廖化求救于刘封,刘封咨询孟达。
孟达挑拨说:“当年刘备要封你为继承人的时候,就是关羽明确表示反对,你怎么能救他呢?”
刘封又问:“不救关羽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孟达说:“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
刘封采纳了孟达的意见,拒绝救援关羽。
山野老人认为这件事情经不起推敲。
其一,《三国志》有关刘封、孟达、廖化等当事人的传记中都没有记载这件事情。
廖化的传记中也没有记载关羽派廖化向刘封求救这件事情。
其二,有关刘备封刘封为继承人以及关羽明确反对等事情,《三国志》中也没有记载。
《三国志》没有记载刘备准备封刘封为继承人这件事情,就说明这件事情不存在,既然这件事情不存在,孟达也无从以此事挑拨刘封与关羽之间的关系。
其三,刘封与孟达向来不和,而且霸凌孟达,由此推断刘封不会拿这样大的事情咨询孟达。
由此三点,可以确定《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事情不可信。
既然《三国演义》的说法不可信,《三国志》中又没有有关刘封不救关羽的记载,那么如何看待“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这个问题呢?
山野老人认为这里面掩藏着一个阴谋。
这个阴谋就是诸葛亮与刘备捏造刘封不救关羽这个罪名,处死刘封,掩盖诸葛亮与刘备坑害关羽的丑恶行径。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刘备与诸葛亮都忌惮关羽。
诸葛亮忌惮关羽,《三国志》有明确交代。
刘备忌惮关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没有文字记载是因为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复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端倪。
早期,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关系亲如兄弟,那是因为刘备打江山需要关羽。
当刘备进驻益州后,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关系就开始生变。
刘备让关羽守荆州,一方面是对关羽的重视与信任,一方面是对关羽的戒备与提防。
为什么这样说呢?
荆州是刘备出入中原的门户,这样一个门户由关羽防守,自然最合适。
关羽长期驻守荆州,与刘备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刘备又担心关羽在荆州形成独立王国。
如果不把关羽放在荆州这样一个重要位置上,刘备又担心关羽心生嫉恨。
如果把关羽放在益州自己身边,刘备又担心关羽不好伺候。
算来算去,两害相权,取其轻,最终刘备只好让关羽长期驻守荆州。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诸葛亮与刘备冷眼旁观就是忌惮关羽的表现。
襄樊之战,历时几个月,而且震惊天下,刘备与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襄樊之战的情况,可是自始至终,刘备与诸葛亮对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一直是不闻不问,这又说明什么呢?
最少可以看出,刘备与诸葛亮对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漠不关心!
说严重一点,刘备与诸葛亮正想借此除掉关羽。
以这样的方式除掉关羽,对刘备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关羽一旦战胜曹操与孙权,取得襄樊之战的伟大胜利,刘备与诸葛亮的处境将会更加糟糕。
关羽会更加轻视诸葛亮,一旦刘备驾崩,就算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能摆平关羽吗?
关羽对刘备来说,就有功高震主的潜在威胁。
一旦刘备驾崩,刘禅继位,这个功高震主的二叔能把刘禅放在眼里吗?
从这个角度看,刘备与诸葛亮都希望关羽战败、战死。
如果关羽战败,刘备与诸葛亮就可以进一步拿捏关羽;如果战死,刘备与诸葛亮都没有了后顾之忧!
二,刘封对刘备无限忠诚。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
刘封如果对刘备无限忠诚,刘备的话,刘封就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就会随时随地关心刘备的江山社稷。
从《三国志·刘封传》交代的事情来看,刘封对刘备是无限忠诚的。
这样说有三点依据:
其一,孟达投降曹魏后,写信劝降刘封,刘封丝毫没有动摇对刘备忠诚的信念。
其二,刘封战败后,只身回到成都,这说明刘封对刘备十分信赖。
其三,刘封在临死之前面对刘备感叹:“恨自己当初没有听孟达的劝告!”
由此三点,可以看出刘封对刘备是无限忠诚的。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刘备指示刘封出兵救援关羽,刘封是会坚定不移地执行的;就是刘备没有指示刘封出兵救援关羽,凭着刘封对刘备的忠诚,也会出兵救援。
现在刘备没有救援关羽,只有一种可能,刘备曾指示过刘封,让刘封不要介入襄樊之战,所以刘封才没有救援关羽,导致关羽被杀。
三,杀刘封掩盖事情真相。
如果刘备指示刘封不要介入襄樊之战,为什么又要以刘封“又不救羽”的罪名处死刘封呢?
这就是事情的症结所在。
刘备以“又不救羽”的罪名处死刘封,一箭三雕。
第一,以“又不救羽”的罪名处死刘封,找到了一只替罪羊,掩盖了诸葛亮与刘备的险恶用心。
第二,以“又不救羽”的罪名处死刘封,让事情的真相石沉大海,让活着的人永远无法明白真相。
第三,以“又不救羽”的罪名处死刘封,对关羽的后人是一份安慰。
综上所述,刘封不救关羽不是刘封的罪过,而是诸葛亮与刘备让刘封背黑锅,掩盖他们二人坑杀关羽的险恶用心。
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这个问题文友们很容易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刘封不救关羽,是因为关羽当年作为二叔,力主刘禅刘阿斗做太子,而阻止了刘禅的上位。其实不然。
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本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桥段,作为严谨的史书《三国志》没此一说。只是说刘备在家乡招兵买马时,关羽和张飞就担任了他的护卫。刘备做平原国国相时,让关羽、张飞作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土兵。刘备与关、张二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稠人广众之中,关、张常常站立刘备身旁进行保护。刘备平定益州,命关羽全权管辖守护荆州。
证明两点,关羽与刘备情同兄弟,极为信任,但并无结拜之谊。
二、刘封本是太子的备胎,他上位当太子的前提是刘备无香火继承者,一旦刘禅等刘备亲儿子出世,他就没戏,和关羽在刘备面前阻止不阻止他上位无关,刘封不救关羽和当不当太子无关。
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及编织苇席谋生。好不容易抓住黄巾起义这个机会趁乱而起,奋斗许多年,先后被迫投奔过公孙瓒、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诸侯,一生辛苦、多次妻离子散才有了蜀汉一个半州的地盘,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小农意识,刘备怎么会把江山不传给亲儿子刘禅,传给假儿子(养子)刘封呢?这黑锅,是罗贯中为了无损于刘备仁慈之君的光辉形象,让关羽背的,说是因为关、张两位叔叔不同意立刘封,刘封才没能做太子,关云长说他不肯背这只黑锅。
三、关云长刚愎自用,对同僚关系都不太好应该是个史实,刘禅和他关系也不会太融洽,关羽在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后,像孔明等忠于刘备的近臣重臣,为刘氏江山计,劝刘备对刚强勇猛、自己百年后刘禅恐难驾驭的刘封早做防范的话,估计可能说过。
总之,关羽不尿刘封,刘封也对关羽不感冒应该是史实!
四、关羽围攻樊城、襄阳之时,接连呼叫刘封、孟达让他们发兵相助,刘封、孟达推说自己所辖的郡归附不久,如大军远征可能因此造成动荡,拒绝发兵相助,不纯粹是借口。
刘封气力过人,在庞统死后,奉令与孔明、张飞逆江西上,所到处攻无不克。益州平定后,刘封任副军中郎将。孟达任宜都太守,手下四千余兵马,建安二十四年,孟达打下房陵、干掉太守蒯祺,又乘胜进攻上庸,刘封奉假父刘备命令协助,与孟达会合于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将家小及宗族迁住成都做人质,刘封升副军将军。
刘封与孟达关系不和,互相争斗,刘封还抢了孟达的仪仗乐队。本身防区靠魏国也近,加之房陵、上庸、西城新收复,也确实需要维稳。
加之,关羽本只是荆州大帅,应该无权指挥刘封、孟达。
关羽下达的只是求援信,而非军令。加之,关羽当时请刘封、孟达,二将理解上只是关老爷想扩大战果,请他们助拳,而非求他们救命。他们与关老爷平时关系本就不睦,又无隶属关系,加之守土有责,上庸、房陵、西城一旦有失,哪怕刘封、孟达在襄樊、荆州打得再漂亮,刘备照样可以拿他们问罪的!除非得到刘备的诏书发兵荆州!
五、如果东吴包围荆州,必是铁壁合围,刘封、孟达即便想出师荆州,但能突破重围杀到荆州的可能性也几乎是零啊!
孟达、刘封手下兵不过万,还要留兵马守三城,能出动四千到六千兵力已是拼了老命。
但东吴要偷袭荆州,必定举全国之力,刘孟以寡敌众,中途折回的可能性极大。
六、刘封身处嫌疑之地,而思虑防范不足以保护自已,这是他被假父刘备灭掉的原因。
他本就应该与孟达友好相处,但因与孟达内斗,不救关羽,结果孟达既怕刘备问罪、又恨刘封欺人,竟然投魏,申仪又背叛,刘备、孔明为江山计正想除掉刘封,刘封如此昏招迭出,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又悉数归魏,刘封在劫难逃。
刘封应该尾巴夹得紧紧的,对孟达谦让一点,同时带一支人马往荆州方向增援一下,实在攻不下,再撤回防地。至少不授刘备话柄!刘封军事上尚可,政治上几近弱智!
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刘备年过四十时尚无地盘又无儿子继承大业,这已影响追随者的信心,无奈之下刘备将世家大族罗侯寇氏之子收为继子,改名刘封。缘于寇氏之妻刘氏是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人,这样刘备就能继续打汉室这张政治王牌。
刘封虽为养子,他骁勇过人,性格刚烈,桀骜不驯,对干爹刘备亦忠心耿耿,毫无异心,攻城略地,屡有战功。《三国志》记载:“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溯流西上,每战必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
219年的上半年,孙权、刘备结盟,三线抗曹。西线刘备攻打汉中,与曹操大战;中线荆州曹仁与关羽对峙;东线孙权与张辽对决;5月刘备夺取汉中,7月刘备汉中称王,立刘禅为王太子,让一直深信自己是继承人的刘封,倍受打击。8月关羽水淹七军,生擒曹将于禁,乘胜擅取孙权在湘关米仓,导致孙、刘联盟结体,此时关羽求近在咫尺的刘封出兵合围曹仁,刘封以新得三郡,地方未隐为由拒绝派兵。
不是刘封不救关羽,而是整个蜀汉都不救关羽!关羽北伐襄樊,长达半年之久,曹操几次派援军助战,而刘备未发一兵一卒,不少人都猜测关羽之死,是刘备在借刀杀人。
关羽只是荆州大帅,无权指挥刘封、孟达,并且关羽当时只想扩大结果,而非是求他们救命,刘封新得三郡接近魏国,地方未稳确为实情,他也守土有责,上庸、房陵、西城一旦有失,刘备首先就得拿他们问罪!
关羽从樊城溃逃到麦城,吴军跟踪追击必举全国之力,将他围成铁桶,吴将潘璋等人必家会设防抵御可能从房陵、上庸一线发来的救兵。利用长江三峡一带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地势险峻的有利地形进行伏击,假如刘封、孟达迅速出兵救援关羽,不但救不了关羽,连自己也得赔进去。
刘备曾经问诸葛亮和关羽立谁为太子,诸葛亮多狡猾,猜到刘备的心思,却说:"这是主公的家事,为臣的不便多说。"关羽回答:"你有亲儿子,不用立干儿子。"这或许是刘封见死不救的一个原因。10月孙权、曹操两家达成和解协议,曹操从合肥前线调回张辽大军,孙权则倾全力偷袭荆州,这样由原来的孙、刘结盟合打曹操变为孙、曹两家倾力合攻关羽。结果荆州被孙权成攻夺领,12月关羽被潘璋生擒,旋即被孙权下令处斩。
刘封逃回汉中后,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刘封这人性格刚猛,桀骜难制,恐怕在您百年之后,性格善懦的刘禅降不住他,掌控不住局势,劝刘备不如乘此机会除掉刘封。刘备思虑再三,最终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狠心令刘封自裁了。
《三国志》记载如下:“先主责封之侵凌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祝君阅读愉悦!身为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为何不愿救二叔关羽?
刘封,刘备的义子,为刘备征讨西川,立下功勋,最后却被刘备下令斩杀,到死的时候,即使刘封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刘备仍然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既然如此不舍,那就不能不杀吗?刘封就必须死吗?如果当初出兵去救关羽,最后能免于一死吗?
刘备给他取名叫刘封,给后来另外一个儿子取名叫刘禅,“封禅”之意预示他想当皇帝的意图。刘封也是一个能干事的人,但是他这个义子的身份却无比尴尬,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姓刘的一个人的(演义里作刘泌)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因为当时刘备未有子嗣,于是收刘封为养子。但其集团内部的人就不这么认为了,其中就包括关羽,对刘封成为刘备义子一事极为排斥。
当时的关羽,受到了曹操军徐晃与孙权军吕蒙的两面夹击,可谓大势已去。此时的刘封,确实可以救援关羽,但是,当时他所在的上庸,刚刚归附,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出兵救援,一来会面对孙曹将军,对方都是猛将如云,本方就刘封和孟达拿得出手,相当于以卵击石;二来,此时发兵,若新附的上庸出了差错,其实,不是如果,在这种眼看曹孙势大的情况下,本就被逼归附的上庸肯定会再次叛变,这样的话,蜀汉不仅丢了荆州,连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上庸也没了。
刘备在当时三位枭雄中是最讲情义的一位,又是政治智商最差的一位。关羽是自视武功高强就傲慢、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且情商高智商低,做不了封疆大吏的一位。刘封是能力和智商都俱备但情商稍逊的一位,嫉妒心强,不服从管理。该性格犯了诸葛亮的忌导致刘备诸葛亮二人合谋将其处死。其次是当时事件的实际情况,攻城掠地易,守城坐稳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