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夷陵之战对于蜀吴来说都是一场悲剧。这场战争无论谁输谁赢,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但是刘备经过长期的考虑,还是力排众议,发动了这场战争。那么,刘备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能够取得最佳的结果呢?
一、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考虑。大家对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评价,一般都是认为这场战争是错误的。因为蜀汉和东吴本来都是弱国,在曹魏独强的情况下,蜀汉应该和东吴联合共抗曹魏。结果刘备发动伐吴之战,使得两个弱国两败俱伤,让曹魏坐收渔利。可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发动伐吴之战,也是有着他个人的战略考虑的。
孙权为了夺取荆州,在荆州之战前两年就向曹操投降了。在夺取荆州,杀害关羽后,还专门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邀功请赏。其实这是东吴色厉内荏的表现,孙权君臣企图狐假虎威,假借曹魏的势力来压制蜀汉,防止蜀汉的报复。
在曹操去世后,孙权对曹丕的吹捧更是变本加厉。他除了不送儿子去曹魏当人质外,答应了曹丕的所有条件。一时间曹丕和孙权沆瀣一气,双方的关系急剧升温。这样,当时就形成了魏吴联合对付蜀汉的局面。
刘备如果不伐吴的话,就必须北伐秦川。可是这样做对刘备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北伐秦川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曹操已死,曹魏阵营已经没有能够抗衡刘备的将领。这样,由刘备率领的精兵很可能会打下关中。
但是,如果刘备攻打曹魏,蜀汉面临独抗两国的战略困境还是无法解决。由于刘备北伐曹魏,会减轻曹魏对东吴的压力,结果会是东吴和曹魏的关系会更加密切,蜀汉要面临魏吴的两面夹击。刘备手中两支主力军在荆州之战中已经损失了一支,剩下的军队无法同时对抗魏吴两国。
在刘备北伐曹魏的时候,东吴会趁火打劫,由长江三峡对蜀中发动攻击。而曹魏则会将主力转向关陇一带。刘备北伐要穿越秦岭天险,再加上当地遭受多年战乱破坏,后勤供应极度紧张。刘备和曹魏的主力很可能会在关中打成对峙,而后方又会遭到东吴的侵袭,战略形势将会更加不利。
如果刘备伐吴,由于地势的缘故,蜀军只需要对付东吴的军队。关中的魏军面对无法穿越的秦岭天险和魏延的防守,长江以北的魏军被东吴阻隔,都无法与蜀军直接发生冲突。再加上刘备伐吴,会让魏吴的矛盾不断扩大。如果刘备击破东吴的主力,就会让蜀汉的战略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过权衡利弊,刘备最终选择了讨伐东吴。
二、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战略错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首先是战略上的失败,其次才是战术上的失败。在战略上,刘备除了违背了两弱敌一强的战略,他对于这场战役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也是含糊不清的。正如黄权、赵云指出的,东吴在吞并荆州之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旦蜀吴交战,必然会旷日持久,胜负难分。
黄权更是直接说明,东吴的军队勇悍,不主张刘备亲自上阵在前。他建议自己率领军队在前作战,刘备则坐镇后方指挥。但是刘备对黄权、赵云的建议都没有采纳。在战役开始后,战场上果然出现了黄权、赵云预料的情况。刘备率领的四万多人面对陆逊率领的五万多人,兵力不占优势,被陆逊堵在夷陵,进退两难。
从刘备的作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对这场战役定下的战略目标,是击破东吴主力,进而收复荆州,甚至灭亡东吴。在刘备的军队中,还包含有准备用来接管荆州的以南郡刺史史郃为首的整套荆州行政班子。从此可以看出,刘备对击败东吴是有着十足的信心的。
我们从战役的结果,就能够看出刘备对东吴的形势发生了误判。事实上蜀汉和东吴的实力相当,谁都难以在战场上迅速取胜。由于刘备过于轻敌,轻视东吴的力量,最终遭到了惨败,以至于在他战败后,感叹自己被陆逊折辱,难道是因为天命吗?其实这与天命没有关系,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刘备自身。
三、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应当采取的战略。如果刘备对东吴的实力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对战争转入长期相持有所考虑。这样在没有可能迅速在战场上击破吴军的情况下,就可能会放弃全力击破东吴军队的战略目标,转而采取外交解决的办法,也就是与东吴议和的办法。
当时刘备出击东吴,战略目标不应该定为击破东吴上。因为双方的实力对比,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即便是刘备击破了东吴的主力,进入了荆州。随着他侧翼的拉长,会遭到曹魏施加得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他的四万多人是不可能抵挡住魏吴两国的夹击的,很难恢复过去的疆界。
那么,刘备就应该将目标定为拆散魏吴联盟,重新恢复蜀吴联盟。这是因为孙权投降曹魏并不是真心,而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他一是为了得到曹魏的援助,二是为了给自己与蜀汉作战免除后顾之忧。曹丕也看出孙权的意图,他利用蜀吴的战争,对孙权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魏吴这种联盟关系是十分脆弱的,到了战争后期,曹丕甚至向孙权提出了送他的太子来曹魏当人质的要求。可以想见,孙权君臣与曹丕虚与委蛇,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因此,在夷陵之战刚刚结束,忍无可忍的孙权就和曹丕撕破脸皮,再次进入了战争状态。
刘备要实现拆散魏吴联盟的战略目标,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只需要与东吴保持战争状态就可以了。这样刘备可以通过旷日持久的战争状态,借曹丕的手段对东吴施加压力,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也正是孙权最害怕的事,在夷陵之战后,刘备驻扎在白帝城不退,孙权听说之后感到十分害怕,派使者去向刘备求和就印证了这一点。
四、刘备、孙权议和可能达成的结果。如果刘备和孙权采取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最终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呢?我们可以预计,因为双方要求条件不同,双方达成协议并不容易。刘备的条件将是归还过去关羽掌管的荆州,只是也要归还南郡和武陵两郡。因为武陵百姓依然对刘备忠心,南郡则是刘备的北伐基地,不可缺失。
而孙权的条件则是保有荆州,绝不会归还寸土。可想而知,这样的条件,双方都不会满意。唯一能够解决争端的办法,就是在曹魏的身上做打算。那就是东吴配合刘备夺取上庸、襄樊,为蜀汉重新夺取一块北伐的基地。通过汉水交通线,刘备还是能够从襄樊对宛洛发动攻势的。
这样,东吴就可以继续保留南郡作为自己的西方屏障。东吴在满足保留荆州的战略目标后,在自身的安全得到保证后,就可以将主力调往淮南,继续和刘备配合北伐中原。不过这样的作战过于困难,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这种议和难以达成,剩下的就看东吴能够在战争中坚持多久了。如果在战争状态下,东吴顶不住曹魏的压力,向刘备求和的话,很可能会同意刘备的条件,将南郡和武陵割让给刘备。这种结果也是双方都能够同意的。
结语:
在夷陵之战中,由于刘备对东吴的实力有所误判,造成了他在作战目标上的错误。他一心想击破东吴主力,夺回荆州。事实证明,在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刘备的作战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这样,如果刘备能够正视现实,在进入相持状态的情况下,他就应该修改作战目标了。
刘备应该把作战目标改为拆散魏吴联盟,这就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兵力,只是对东吴施加战争压力就可以了。如果孙权无法再忍受曹丕和刘备对他的双重压力,就可能向刘备求和。在这个时候,刘备就很可能兵不血刃地要回南郡和武陵,重新获得对宛洛北伐的军事基地,整个三国的形势会发生新的转变。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我想说自从刘备出兵东吴时起,除非他可以迅速吞并孙权,否则无论答应东吴多好的言和条件恐怕都难以统一,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改变一下蜀汉是三国最弱一方的局势而已。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制定的战略是,同时拥有荆州和益州两州情况下,待到中原发生变故,然后分别从荆州和益州分兵两路进取中原。但可惜刘备集团操之过急,再拿下汉中后荆州的关羽便马上发动了襄樊之战,最终关羽因为孤立无援被魏吴夹攻兵败身死,荆州也被孙吴占领。这时诸葛亮的隆中对基本已经无法实现。刘备在荆州丢失两年后称帝,称帝后他就立刻决定攻打东吴,攻吴一方面为他多年的老兄弟关羽报仇,一方面是收复荆州重新实行隆中对的战略。
在战斗之初刘备连战连胜,孙权也曾经多次向刘备求和,如果这时刘备与孙权言和,我想孙权开出的条件对刘备最有利的无非是归还荆州,这是对于刘备来说言和最好的结果,也是孙权的底线。但如果孙权真的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刘备选择同意,蜀汉就有希望统一吗?恐怕希望也不大。就算在蜀汉全盛时期同时占据益州、荆州,国力也无法和魏国相提并论,现在就算从孙权手中重新拿回了荆州,但在此前损失的关羽等兵将却是无法挽回的,获得荆州后也需要重新部署,北方的曹魏也不会任由刘备重新占据荆州。不管曹魏在战后会攻打吴蜀哪一方,两方恐怕都不会再联合抗魏了。刘备本就是从益州千里出兵荆州,这时的兵力能够稳固荆州就不错了,恐怕不会 再去装好人支援孙权;孙权对刘备则是旧恨加新仇,如果曹丕攻击刘备,我想孙权只会故技重施再次突袭荆州,以德报怨支援刘备是肯定不会做了,这样的情况下两方恐怕只会让曹丕渔翁得利。所以刘备伐吴最好的结果只能是迅速覆灭孙权,和曹魏南北对峙,要不就只能吃亏退一步回蜀汉继续孙刘联盟了。
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通过孙刘联盟打败曹操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迅速抢占了荆州。可东吴的孙权也想要荆州,于是派鲁肃三番五次前来索要。为了打发鲁肃,刘备便说等到取得益州之后,再归还荆州。在攻取益州的过程中,很不幸的是庞统战死了,诸葛亮不得不入川协助刘备,留下关羽来守卫荆州。后来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曹操,孙权趁机指使吕蒙袭取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为了重新占据荆州,也为了复仇,刘备决定调集军队,讨伐东吴。
其实刘备讨伐东吴纯属无奈之举,若不是关羽丢失了荆州,再加上关羽自身也被杀了,刘备绝无可能进攻东吴。另外刘备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曹操,而不是东边的孙权,只要消灭了曹操,孙权将不得不称臣,如此汉室可兴。昔日在隆中与诸葛亮谈论局势时,诸葛亮就明确指出,东吴历经三代,国富而兵强,不要轻易动武。因此刘备讨伐东吴,并不是内心所愿。
既然攻打东吴不是刘备的本意,那么就要找一个时机与东吴握手言和。一句话就是把失去的东西弥补回来后,方可与东吴言和。这样做,才有利于将来统一天下。下面稍微分析一下。
一:刘备应该收回荆州,并让东吴放弃谋取荆州的想法。荆州可是一块战略重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能够组建起庞大的军队。另一方面荆州的北部靠近中原腹地,方便将来北伐曹操。还有刘备手下文臣武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荆州,收回荆州是这些人的强烈渴望。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在收回荆州的问题上,刘备完全没得选择。至于消灭东吴,则毫无必要,留着它,以后北伐曹操的时候,可以让它吸引曹操一部分注意力。现在情况很明显了,刘备起兵攻打孙权,在言和之前,必须把荆州夺回来。
二:刘备应该让东吴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并且道歉。关羽的死,给了刘备很大的打击,不仅失去了一位好兄弟,而且丧失了一位大将。此事极大地损害了刘备的利益,为了兄弟之情,将不得不有所表示。况且刘备一向看重情义,这也是他的立身之本,如果对关羽的死无动于衷的话,实在说不过去。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兄弟报仇,因此孙权倘若交出杀害关羽的凶手,并且亲自道歉,刘备可以考虑一下是否言和。
总之,刘备不顾北方曹操的威胁,执意攻打东吴,就为了得到两样东西: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只要孙权满足了这两个条件,言和的时机就到了。毕竟东吴不是刘备统一天下的主要敌人,将来北伐的时候,或许需要孙权的配合。
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感谢邀请!!我来回答:
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一切都给假设好,首先东吴确定是真心实意的与蜀汉和好不心存二心(跪舔)。刘备也确实能够容忍东吴偷袭荆州杀义弟的仇,魏国没有行动坐视蜀吴达成灭魏联盟。当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我们来分析什么样的条件最有利于将来蜀国统一呢?
一、归还蜀国荆州全部地区注意这里说得是整个在吴蜀管辖下的荆州,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八郡:长沙、零陵、桂阳、南阳、江夏、武陵、南郡、章陵(当时并没有荆襄九郡的说法),东吴偷袭荆州前,曹操占领最北边的南阳郡,江夏郡北部、襄阳郡(废除章陵郡设置),刘备占有武陵,桂阳,长沙,零陵四郡后又向东吴借得江陵(南郡),孙权占有江夏郡大部分。如果说可以把荆州拿回来,向被可以进攻襄阳,夺取江汉地区,又可以控制长江地区威胁东吴,此时蜀国一路兵出汉中,一路出荆州,东吴也安分守己不偷袭,破曹就会容易的多。
二、东吴归还荆州投降士卒将领以及凶手,蜀国赠送金钱粮米当时吴国偷袭荆州,蜀国到底有多少人投降,这个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记载的只有糜芳、傅士仁,我想士兵也不会在少数。还有惩治始作俑者吕蒙、马忠等(背锅)。而蜀国做为安慰回赠一些金钱粮草,加上诸葛亮兄弟在其中周旋,关系一定会缓和下来的,当然前提是刘备不是真心的想伐吴,不然什么条件都不会答应的。
三、重新签订吴蜀联盟条约不得相互攻伐,开放相连城市商品经济进行流通,当魏国攻打其中一方时,另一方必须无条件出兵,或救援,或形成压制。在灭掉魏国之前,认同双方的地位平等。
作为弱国对抗强国,只要是没有伤害到各自利益,联盟是很容易达成,而夷陵之战后吴蜀也确实重归于好,只是联盟协议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美好而已。而且,刘备孙权曹操等辈谋略可比我们高的多,如果可以达成,他们早就做了,满足不了利益和野心怎么办?那就只有打了。打完之后再来谈嘛!如果当时刘备能够冷静,不发动夷陵之战,结局还真的是未可知,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等刘备决定出兵时连诸葛亮的再三劝阻都没有效果,这场战争几乎无法逃避。
历史背景公元219年年末,吕子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与子关平被活捉斩杀,吴、蜀两国由此事结仇。到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听说刘备将攻打吴国,派遣使者求和,但并未给出刘备满意的条件,刘备拒绝求和。诸葛瑾给备来信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此信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刘备的更大反感。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范,张二人携张飞头颅投奔吴国。 至此吴蜀两国矛盾无法调节,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打响夷陵之战。
言和条件先看这场战争打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关羽兵败被杀,荆州丢失。
2) 诸葛瑾那封起了反作用的信。
3) 范张二人杀了张飞,投奔吴国。
主要原因差不多就这三点,关张二人被杀想复活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想办法让刘备解气。先看张飞,张飞死后听说刘备要来伐吴,吴国直接把范张二人绑去了蜀国,交由张苞剐了这两个人。诸葛瑾那封火上浇油的信确实让刘备很生气,但诸葛瑾作为诸葛亮同胞兄弟,相信刘备不会太过迁怒。最重要的就是关羽的死,荆州已丢。这个估计两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谈拢的。言和无外乎三个条件:
1) 关羽死的那场战争领导者吕蒙已经病死也就不会拿来顶罪了,归还荆州即可;
2) 杀死范张二人,毕竟张飞的死与吴国没有直接关系,这个吴国已经做了;
3) 诸葛瑾的那封信在这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估计说几句好话也就过了。
也就是只剩下一个矛盾,荆州归属。吴国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夺回的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可能会只因为刘备出军便再度让给蜀国吗?显然不会,不说荆襄九郡辽阔的面积,单单是他在十三州中独特的位置,吴国恐怕也不会把它拱手相让,诸葛亮曾提到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往东可连吴会,西通巴、蜀”位于中央位置的荆州是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魏蜀吴三国都想得到此地,"一部荆州史,半部三国史" 绝非儿戏。
所以要想言和,再度“借”荆州给蜀国,一切都好说。而得到荆州也是对蜀汉最有利的条件。
如果刘备出川打东吴,什么样的条件和东吴言和,最有利蜀将来统一?
刘备出川攻打东吴,不仅是如果,而且是直接夾江七百里!
刘备和东吴称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70万军队中惨死的士兵,火化费用,东吴和陆逊自掏腰包!和刘备无关!
火化后的士兵骨灰,原地顺风飞扬,落地生根!东吴不得遣返!
落地生根的士兵魂魄闹事,东吴承担所有责任,和刘备无关!
刘备埋葬白帝城,陵墓即界碑,互不侵犯,不得扒坟掘墓!
东吴自认倒霉,没有获得战争赔偿!只好默认刘备彻底退出荊州为代价!
白帝城为界!刘备圣旨下,东吴无奈,只好站在界桩前,承受陵墓释放的墓气!忍气吞声!
两国握手言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