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在刘备的一生中,有多次重要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荆州的取舍。刘备在丢失徐州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因此将东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荆州的身上。在诸葛亮和他制定的《隆中对》里,把占据荆州作为将来发展的第一步。可是奇怪的是,在刘表向刘备提出要将荆州交予他手中的时候,刘备却拒绝了。这又因为什么呢?
一、 刘表并非真心赠送荆州。在刘表向刘备提出赠送荆州之前,曾经有过相似的一幕,那就是陶谦向刘备赠送徐州。当时的刘备没有安身之地,对于陶谦的赠送也是多次拒绝。不过,在陶谦死后,刘备在徐州军民的拥戴下,还是占有了徐州,成为一方诸侯。
当时陶谦赠送徐州给刘备是一片真心。陶谦年事已高,他的孩子无能,自己又无力抵抗周边的军事势力。如果刘备接受徐州,陶谦就卸下身上的重担,徐州也得到了保障。但是即便是这样,刘备依然到了陶谦死时才接受了徐州。
这是因为刘备心存顾虑。陶谦作为一州之长,对于权力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他虽然可能在一时冲动将徐州交给刘备,但是一旦失去权力后,将会有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徐州经过陶谦多年的经营,他的政治实力要远超过刘备。如果双方发生冲突,刘备当然不是陶谦的对手。
这样,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只不过是一种姿态,他只要活着,徐州的实权就不会落到刘备的手中。刘备便成为陶谦抵抗外侮的工具,处境还不如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刘备直到陶谦死去,一切不利因素消散之后,才接受了徐州。
对于陶谦出让徐州刘备尚不接受,更何况是刘表出让徐州比陶谦更有不同。刘表出让荆州完全是一种姿态,根本没有一点诚意在里面。刘备去投奔刘表,刘表只是出于想利用刘备抵抗曹操的目的才收留了他。可是刘表并没有增强刘备实力的意愿,他将刘备安置在荆州北部的前哨,一个区区新野小县。
这使得刘备长期处于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的地步。直到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之后,环境才得以改观。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刘备实力的壮大,让刘表感到了不安。因此,刘表才向刘备提出,想要将荆州送与刘备。
与陶谦不同,刘表早已经对继承人有了打算,他决定让刘琮继承自己的家业。刘琮虽然是次子,但是他的母亲一族蔡氏在荆州势力强大,荆州的兵权也掌握在蔡瑁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刘表要将荆州赠与刘备,完全是一种试探。一旦刘备表现出想要染指荆州,等待他的将是灭顶之灾。刘备对此心里十分明白,当然不会接受刘表出让荆州的意见。
二、 刘备并非真心拒绝荆州。不过刘备虽然拒绝了刘表出让荆州的意见,在他的心中并没有改变吞并荆州的计划。他没有接受荆州,只不过是因为时机并不成熟。他在新野积蓄力量,广泛扩大自己的影响,为时机到来做准备。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当刘表去世之日,就是刘备染指荆州之时。这一点在当时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刘表去世的时候,刘备正率领军队在荆州北部抵御曹军。他和曹军进行过多次战斗,也曾打败过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他的军事实力增长程度。
在刘备率领军民南撤的时候,他的部下已经从兵不满千,扩张为过万人马,拥有水步军种的强大军队。即便是经过了长坂坡的惨败,他依然保有关羽手下的一支强大的水军。凭借着关羽的军队,刘备得以有资格与东吴结盟,东山再起。
而在得到诸葛亮后,刘备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并在荆州士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荆州士人对于刘备印象的改观,使得刘备从一个落难的诸侯变成了大家匡扶汉室的希望。正是刘备越来越高的威望,使得他在南撤的时候,有十几万军民自愿和他一起撤退。甚至刘琮的手下也纷纷从襄阳出来加入刘备的队伍。
可以说,刘备在荆州长达数年的经营,让他拥有了旺盛的人气。再加上刘表要立幼子刘琮为继承人,埋下了长幼相争的伏笔。刘备和诸葛亮劝长子刘琦去镇守江夏,占有一部分的地盘,也有着他们的目的。将来一旦刘琦、刘琮兄弟相争,刘备以长辈的身份,可以占有调解人的地位。如果再加上军事、政治的斡旋,荆州落入刘备之手并非难事,剩下的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因此,刘备拒绝刘表转让荆州的意见,并不是他真心对荆州没有觊觎之心。他只不过认为条件并不成熟,想要等条件成熟后再向荆州下手。因为荆州是他实现《隆中对》方案的第一步,他是绝不会放弃的。不过,虽然刘备拒绝了刘表转让荆州的意见,他还是同意了辅助刘表孩子。这就给他未来夺取荆州,赢得了有利的条件。
三、 曹操、刘备和孙权争夺荆州。但是世事难料,出乎刘备意料之外的是,在刘表弥留之际,曹操提前发动了向荆州的攻击。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在玄武湖训练水军,准备南下。可是由于刘备的实力壮大,使得曹操不等自己的水军训练完毕,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进攻,此举严重破坏了刘备的计划。
而刘琮的手下惧怕曹操的进攻,劝说刘琮降曹更是让刘备雪上加霜。当时刘备尚在樊城抵御曹操,却突然得知刘琮降曹的消息。这使得刘备立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刘备因此气得拔刀对使者破口大骂,可这样也无济于事了。
刘备只得率领十几万军民渡江南撤,他把目标定在了长江上游的战略要地江陵。这个地方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还储存着荆州大批的军事物资。如果刘备能够占据这个地方,和曹操还有一战的可能。但是,曹操发现了刘备的企图,挑选精骑一日一夜奔驰三百里,在长坂坡击败了刘备,使得他的计划再次破灭,只能逃亡江夏。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他利用刘琦的身份,上表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而实权则掌握在刘备的手中。刘备利用掌握的地盘,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留在荆州的那些不愿意为曹操效力的人士,大多都投奔了刘备。在刘琦病逝后,刘备被部下推举为荆州牧,正式对荆州拥有了主人的身份。
我们从刘备得到荆州的经过,就可以看出当年刘备想要夺取荆州的谋略。他并不是想用武力直接夺取荆州,而是先以政治的手腕来潜移默化军民的意识,然后再软硬兼施夺取荆州。这一招虽然被曹操破坏,可是他所做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白费,帮助他最终还是成为荆州的主人。在日后他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也是他采用了他夺取荆州的方法,只不过手段更加炉火纯青罢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魏蜀吴围绕着荆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使得刘备拥有了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孙权则拥有江夏一郡,曹操则占有荆州的北部。在湘水之争时,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在经过荆州之战后,孙权擒杀关羽,最终夺取了刘备拥有的全部荆州。自此荆州落入曹操和孙权两人的手中。
结语:刘表向刘备提出转让荆州给刘备,但是遭到了刘备的拒绝。这主要是因为刘表的这一举动并不是发自真心。刘表自己已经有了继承人的打算,只是畏惧刘备的实力发展,想要对刘备进行试探而已。刘备自然不会上当,推辞了他。
但是刘备的推辞只是权宜之计,他并没有放弃对荆州的觊觎。他保留了辅佐刘表孩子的名义,并对此大肆宣传。在刘表去世后,刘琮惧怕曹操的军事威力,投降了曹操。兵败长坂坡的刘备,依然以实现刘表嘱托的名义,死死抓住了刘琦。在依靠刘琦的身份占据了地盘,发展了势力后,在刘琦死后,刘备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荆州的主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跟刘备领徐州一样!刘备派系跟本地派系早晚生龌龊!荆州大族蔡氏,不可能让大权旁落,刘表的儿子刘奇,刘琮,侄子刘磐也会伺机夺权!这是内忧,还有外患!当时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横扫北方,打败袁绍后,带领八十三万人马,号称百万,直取荆襄九郡!要与孙权会猎于长江!曹操当时兵精粮足,士气正旺,上下团结一心,对阵不是铁板一块的刘备集团应该胜券在握!而刘备接手刘表的遗产,也会接手刘表的负债!刘表跟孙权是血海深仇,孙坚是被刘表麾下干死的,孙权势必会报仇,所以刘备很可能会被两面夹击!所以刘备接手刘表的荆州很大可能也会丢掉!
当然既然是假设,那么就假设刘备能够融合荆州势力,那么还是很有可能以荆州为根基,发展壮大的!毕竟当时的荆州可是有十几万装备精良的军队的还有八万水军!几千艘战船,武将还有后来加入刘备阵营的黄忠,魏延,后来投靠曹操的文聘也是一个帅才!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荆州,文武齐备,足可以争霸天下!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刘备在经历徐州惨败后就知道,没有根基,根本守不住!
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首先要说一下,刘表是否提出要把荆州让给刘备一事目前说法不一。而且刘备要是真的答应了,那估计就有生命危险。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回中写到,刘表病重时请刘备来襄阳,托孤于他。刘备到了以后,刘表说自己死后,两个儿子恐怕不能继承基业,“恐不能承父业”,希望刘备能接管荆州。刘备推辞说自己会竭力辅佐,不敢有他意。
从刘表开始召刘备前来是想商议托孤之事,刘备走后他的遗嘱又是命刘备辅佐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刘表对刘备说的那句话应该只是试探之意,并非真的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
而《三国演义》里这段描写并非空穴来分,在史书上也有记载。
《魏书》提到刘表病重时曾经对刘备说自己两个儿子都不成才,手下也没什么出色的人才,希望自己死后刘备能接管荆州。刘备却说您几个儿子都很贤能,还是安心养病吧,推托了此事。
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
而在《英雄记》里也提到刘表病重时,曾经名上书刘备接任荆州刺史。
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
从这两段记述看,似乎刘表真的曾经有意把荆州让给刘备。
不过这些记述并没有出现于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中。显然陈寿并不认同这种说法。
而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虽然引用了这两段内容,却提出了质疑,认为刘表夫妻一向偏爱幼子刘琮,甚至为了让刘琮上位不惜废长立幼,不可能临时起意突然想把荆州让给刘备。
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
所以刘表是否真的要把荆州让给刘备,不同的历史资料上说法并不相同。
考虑到刘琮的母亲蔡氏出自荆州豪强蔡家,蔡家在荆州影响力巨大,蔡瑁掌握着兵权,他们都一直支持刘琮上位,打压刘表的长子刘琦。为了避祸,刘琦不得不主动申请去驻守江夏,离开襄阳这个是非之地。
而刘表病重时,正是曹操意图南下攻打荆州之时。这个要命的当口刘表不大可突然把荆州让给和刘琦亲善的刘备,否则势必会和蔡家闹翻,引起大乱,白白便宜了曹操。
所以就个人意见来看,结合刘备驻守新野时结交荆州士族,一度引起刘表猜忌看,刘表即使真的对刘备说过这些话,那么也是和《三国演义》里一样,只是为了试探一下刘备,看他能否辅佐自己儿子稳住荆州局势,不是真的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
而从后来刘琮秘密投降曹操时,刘备正率领大军驻守和襄阳一江之隔的樊城看,刘备的答复应该让他很满意,因此才会让他进驻樊城,以便迎击曹军。
要是刘备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立马一口答应的话,那么估计他就危险了。不要说刘表,就是蔡家也不可能放过他,能不能活着出襄阳城都是问题。
当然,刘表和刘备没想到的是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刘表的试探和刘备的回答都毫无意义了。
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荆州是刘表的家产再怎么分也分不到刘备这个外来破落户头上去。由于荆州大士族早就选择好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刘琮,如果刘表真把荆州给了刘备那么这些人肯定会反对(于情于理于利都必须反对)加上曹操马上南征、孙权的势力早就渗透荆州刘备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无可奈何。之后孙权说刘备是借荆州的理由有一条就是刘备非刘表家人无资格把荆州作为家产继承其他理由还有赤壁之战是孙权出兵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借”势占领荆州南面四郡而非刘备自己击败曹操趁机占领四郡(逃命途中连老婆孩子都丢了哪还有能力自己击败曹操)以及江陵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可以说刘备这种情况最后还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已经是匪夷所思了。
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刘备作梦都在觊觎荆州,只是荆州的地方实力派不拥护他,他在此根基浅。就是接收下来,也保不住。
如果刘备没有拒绝刘景升,而提领荆州,历史会如何发展?
如果刘备真的接受了荆州,那会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一,曹操顺利的一统天下
二,根本没有晋朝什么事
三,司马家族彻底没事干
四,将导致某位写手失业
五,后辈儿孙减轻些负担
咱们展开来说明
一,刘备要是真有胆接手荆州,他的下场有以下几点:
- 被刘表所杀。刘表乃是曹操口中的坐谈客耳,没事纸上谈兵,弄个规划,提个设计还行,要说出门打仗绝不可能。但是刘景升坐拥荆襄九郡,这么大一块蛋糕可不是谁都能吃得下的,唯独在刘表手中安然无恙。江东猛虎孙坚跨江击刘表也未能得逞,还落得自己身死,连累儿子猛将孙策屈居袁术帐下。可见刘表外战不行,守成绝对是把好手。刘备敢接手荆州,拿走荆襄九郡的一大块地盘,呵呵,那可是跑到刘表嘴边薅胡子,刘表岂能容他?
- 被蔡瑁所杀。刘备手下虽有关张赵三员猛将,但是荆州毕竟是刘表地盘。而刘表更像一位董事长,只是在家坐等分钱,干活的事交给CEO蔡瑁去办,蔡瑁又是刘表妻弟,背靠蔡氏集团,在刘表那里是有发言权的。既然是首席执行官,那么很多事情蔡瑁都可以做主,包括调兵,刘备马跃檀溪就是蔡瑁调兵追杀所致。可见,蔡瑁守着荆襄偌大地盘,是可以干掉刘备的,而做为外来户,刘备却拿蔡瑁没辙,关张赵一点威力发挥不出来。
- 被刘琦所杀。刘琦这个人看似弱鸡,但只是在蔡瑁那里弱。毕竟蔡瑁后面有强大的蔡氏家族,刘琦拿他们没办法。可是刘琦是刘表的儿子,也有带兵权利,守江夏一节就可以看出刘琦的地位,并非是被刘表遗弃,只是不如刘琮受宠罢了。刘备真敢跑去接手荆州,刘琦马上就会和刘备翻脸,不杀刘备就是给自己留下一个比刘琮更大的隐患。
- 被东吴所杀。荆襄各地世家大族都不是刘备所能调动的,他来了,根本得不到支持,本地氏族也不会容纳这个异类。东吴若以此为突破口打过来,刘备孤军作战,必死无疑。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大,刘表军团不可能看着孙吴打来而不管。
- 被当地氏族所杀。刘备要是接手荆州,行事但凡有半点毛病,势必被当地人所不容。弄不好就有身家性命之忧。
- 被曹操所杀。曹公可是盯着荆襄之地许久了,他要是发起疯来非拿下荆州不可,以刘备的能力,能守住吗?下场恐怕和吕布一样。
曹操要是灭了刘备,再逼降刘氏、蔡氏,接管荆襄九郡,赤壁之战就只是东吴对抗曹魏,以江东能力,根本不是曹操对手,曹操转手再灭了东吴,哪还有三国鼎立?曹操再以荆州为据点,顺路拿下暗弱的刘璋,直接平定天下,成了大一统的一代新王。
二,曹操得了天下,晋朝大概也就没有了,那时的曹操年富力强,以后几十年间,早就把魏国打造完毕,哪里还容司马氏置喙?
三,既然曹操统一天下,司马氏就没了任何机会,司马懿和俩儿子也就是当个官,吃些皇粮俸禄罢了,再大的野心也不敢露出来。何况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都很强,司马父子对皇位只能干眼馋。
四,罗贯中失业。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是鸿篇巨著,他所选的题材就是三个国家间的较量。要是曹操一统天下,何来三国?罗贯中无题可写,也就没有了这篇好文,不失业才怪。
五,现在很多孩子都学过三国演义的某个片段。本人就学过《曹冲称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杨修之死》等著名章节或小故事。要是没有三国演义这书,也就没了这么多麻烦,出版社会改由其它书目来折磨我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