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斩颜良诛文丑是关羽最值得夸耀的战绩之一。在他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对于天下将领都视若无物。当他人质疑关羽的武力时,关羽只是反问一句,“汝比颜良、文丑若何?”如果再不识趣,关二爷的大刀就要砍下来了。由此可见,关羽对颜良文丑的武力还是认可的。不过,有人质疑关羽斩颜良有投机取巧之嫌。那么,如果关羽和颜良公平对决,会谁胜谁负呢?
一、关羽斩颜良。关羽斩颜良的事情发生在官渡之战时。在官渡之战爆发前,刘备夺取了曹操的徐州,起兵反曹。曹操在衡量各方面的形势后,决定亲自出兵攻打徐州,避免接下来的两面作战的情况。曹操对徐州速战速决,夺回了徐州,迫使刘备逃走。并在土山约三事后,曹操带关羽回到许都。
为了收服关羽,曹操用尽了手段。但是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没有丝毫的动摇。不过关羽作为堂堂大丈夫,并不想平白接受曹操的恩义。于是关羽决定,先为曹操立下功劳,报答了曹操之后再去寻找刘备,回到刘备的麾下。
当时恰逢官渡之战的爆发,面对袁绍绝对优势的兵力,曹操只能采取内线作战的原则,积极防御对方。袁绍派他的手下最得力的大将颜良渡过黄河,攻打曹操的军事要地白马,遭到了曹操顽强的抵抗。
在这场战斗中,关羽望见了颜良的麾盖,单刀匹马冲入袁军阵中,斩杀了颜良。当时袁军虽然有千军万马,可是谁也挡不住关羽的步伐,任由关羽如入无人之境。袁军因而大败,被曹军打得大败。经过这场战斗,曹军稳定了形势,为下一步作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羽斩颜良这件事是明确记载在《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这也是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阵斩对方主将的战例。在《三国演义》中,对这场战斗刻画得更是传神。在作者有倾向性的描写下,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的关羽形象。在书中,关羽和曹操先上土山观看颜良的阵型。曹操说河北军马如此雄壮。关羽则回答说,不过是些土鸡瓦犬。曹操又专门指出颜良所在,关羽则回答说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随后关羽就单刀匹马,直闯颜良军阵。
在书中描写关羽斩颜良时,也多方进行了铺垫。那就是关羽先是骑着赤兔马,倒提青龙偃月刀从土山上冲下来。这其实有一定的门道。一个是关羽的赤兔马本身速度就快,再加上从山上冲下来,速度更快。二是关羽倒提青龙刀,单刀匹马冲阵。这让河北兵马不知道来意。甚至还会有人认为关羽是负有军机使命的人,因此会纷纷让开。
只有说斩颜良,则是颜良看到关羽冲来,要出言询问关羽。谁知道关羽马快,冲到颜良面前。颜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关羽手起一刀,刺颜良于马下。这个刺,是十分讲究的刀法。按理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的刀法是以劈砍为主的。在古代兵器谱中,说关刀势大力猛,迎头劈下,无坚不摧。可是关羽却反其道而行之,使用刺法。这使得颜良措手不及,同时也显示了关羽武艺高超,膂力过人,能够把关刀使出枪矛的作用。
不过,虽然关羽在斩杀颜良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给颜良以反应的机会,更不要说双方堂堂正正交手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话柄,挑剔关羽有胜之不武之嫌。那么,如果颜良和关羽堂堂正正交手,会鹿死谁手呢?
二、关羽和颜良的比较。关羽的成名战是在汜水关前斩华雄。在这一战中,面对华雄的耀武扬威,十八路诸侯都束手无策。作为联军的盟主,袁绍只能用手下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来为自己打圆场。这个时候关羽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斩华雄。当时袁绍问关羽是何人,后人评价说,正是将来斩颜良文丑之人也。
从袁绍念念不忘颜良文丑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颜良文丑是袁绍军中屈指可数的大将。尤其是颜良,作为河北四庭柱的首席大将,更是受到袁绍的倚重。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袁绍不是书中的主角,颜良也因此出镜率不高。不过从颜良的表现来看,他也确实不辜负袁绍对他的看重。
颜良首次出场是在袁绍与公孙瓒的磐河之战中。这场战斗中,头一天文丑大显神威,冲破公孙瓒军阵,追杀公孙瓒,只是在遇到赵云后才交手后退回。在第二天的交战中,又是赵云对袁军发起反攻,将袁绍包围起来。多亏颜良率军赶来支援,才打退赵云,反败为胜。最后,在刘关张率军增援下,才最终打败了袁军。
我们从这一场战斗中,也可以看到一丝端倪。那就是袁绍本已获得大胜,但是看到刘关张三人率军攻来的时候,吓得宝刀落地,拨马而逃。这个时候袁绍军中颜良文丑俱在,他不是让两人迎战,而是选择逃走。再加上这一战后,袁绍就据守不出,再也不和公孙瓒和刘备的联军交战了。从袁绍的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手下颜良文丑是刘关张三人的对手。这是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给袁绍留下的阴影。
颜良再次出场,就已经到了白马之战了。在这场战斗中,颜良先是快速连斩原来吕布手下的八健将里的宋宪、魏续,连三合都没有用。颜良接下来和徐晃交手了二十合,徐晃就败回本阵了。从这个战绩来看,颜良确实具备一流战将的素质。
宋宪、魏续这两人只是二流战将,斩杀他们对于关羽来说是毫无压力的。因此,对他们的战绩代表不了什么。颜良和徐晃交手二十合击败他的战绩,应该是他的最好战绩了。但是,这个战绩应该是有水分的。这是因为徐晃这个人作战有个特点,那就是不做无用功,一旦发现对方的破绽,就全力击破之。
这个特点贯穿于徐晃的作战生涯里。他和关羽的几次交手,都是主动败退。但是当到了襄樊之战时,他发现关羽的武力因为手臂伤病未愈,就和关羽拼死打了八十合不退。在和文丑交战时,在看到文丑的部下返回时,他就拨马而回。这次面对颜良也是一样,他和颜良战斗了二十合,发现自己打不过颜良就败归本阵。而颜良也没有追赶,因为他也知道徐晃并没有尽全力。如果徐晃和颜良拼死厮杀,他会和颜良厮杀更多合数的。
而关羽和徐晃在徐州曾经交过手。当时关羽守卫下邳,曹操为了生擒关羽,采用了诱兵之计。他让夏侯惇诈败,引诱关羽追赶二十里,然后包围关羽。关羽在突围途中,遭到徐晃和许褚的拦截。书中写道,关羽奋力杀退两将。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关羽突围的途中,是拼尽全力作战,自然是速战速决,不和对方耽误时间。他杀退徐晃和许褚两人的时间必定很短,不会超过二十合,这才会有后来曹军连续的拦截。
徐晃和许褚都是曹军中的一流战将,尤其是许褚,在典韦死后,他已经成为曹军中武力最高的将领。徐晃则和许褚初次交手中,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那么,关羽面对徐晃和许褚的夹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击退对方,显示了处于巅峰时期的关羽武力何其可怕。
而这还是关羽没有拥有赤兔马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在关羽进入曹营后,曹操为了拉拢关羽,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有了赤兔马的速度、能力的加持,关羽的武力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想到,白马之战时,如果关羽和徐晃、许褚交手,肯定会更快地打败他们。从双方战绩的对比来看,如果关羽和颜良堂堂正正交手的话,他肯定能够打败颜良,双方交手的合数不会超过三五十合。
结语:在白马之战中,关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阵斩了袁绍手下第一大将颜良。但是有人认为,关羽胜之不武,有投机取巧之嫌。其实关羽在当时,武力达到了巅峰。再加上他有赤兔马的加持,和颜良堂堂正正交锋也必然能够打败颜良。综合颜良击败徐晃的记录,以及关羽在徐州击败徐晃、许褚夹击的记录,关羽必定能够在三五十合内打败颜良。
不过,关羽虽然能够在堂堂正正之战中打败颜良,要斩杀颜良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当时袁军的兵力要比曹军多得多。关羽打败了颜良,很可能会被颜良逃脱。这样,关羽打败颜良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关羽才会按照自己的优势,设计了一套方案阵斩了颜良,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
这就如同两位武林高手过招,武艺高的那位本来就可以打败对方。可是为了付出最小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战果,他使用出了一击必杀的手段。那个武艺低的对手,不管选择哪种方式,只有死路一条。关羽就是如此,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使出了非常的手段,虽然有人挑剔他胜之不武,但是不能否认他的武力远超过颜良。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三国演义中,关羽“偷袭”秒杀颜良,如果两人公平对决,关羽不是颜良的对手。
关羽斩颜良
很多人一说起关羽斩颜良,就认为关羽武力超强,远胜于颜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就三国演义原文来看,关羽斩杀颜良,并不能看出他的武功有多高,只能看出关羽这人,心狠手黑,打法犀利!
白马之战时,颜良领兵十万,曹操领兵五万,双方兵力对比,很明显是颜良更占优势。而除了兵力,就是个武将的战斗力上,颜良也高出曹营诸将一大截,逼得曹操只能请出关羽,让关羽前来相助。关羽来到战场,非常高傲,认为颜良不过是插标卖首而已,直接策马冲进了颜良军阵。
两军对阵,一般武将单挑,都是在大军之前的空地上,不会冲进军阵,但这次关羽冲过来,颜良却并没有出现在战阵之前,而且颜良手下的士兵,也主动让开一条路,让关羽顺利通过,行进至颜良的麾盖之下,令人颇为疑惑,为啥颜良手下会主动让开一条路呢?
原文: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
从颜良和关羽的对战来看,此战颇为怪异,主要体现在三点:一、颜良为啥不主动出阵和关羽单挑,按照之前的打法,颜良是主动来到阵前单挑曹营武将的;二、为啥颜良手下的军队会让开一条大路,允许关羽冲进军阵,要是他们不让路,很明显关羽再强悍,也无法冲破千军万马的军阵;三、麾盖一般是主将休息的地方,颜良身边的卫士、手下为何没有阻拦关羽,允许关羽冲到了颜良的麾盖之下?
这种种疑点集合在一起,于是出现了非常怪异的场面,关羽从曹操阵营中冲出来,直接冲进颜良军阵,没有遭到任何阻拦,最终冲到了颜良的麾盖之下,直接斩杀了颜良,似乎颜良是一个死人,不会动,颜良手下也是一堆废物,不会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颜良及其手下可是非常猛的!很多人认为,这是关羽的赤兔马太快,颜良他们没反应过来,可你的马再快,人家十万军队也不会站在那里让你砍吧?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画面,主要是因为颜良受到了刘备的“蛊惑”!在出征前,刘备曾找过颜良,告诉他关羽的容貌,让他看见关羽就告知刘备的去处,劝关羽投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颜良才会下令手下不准阻拦关羽,结果没想到关羽下手这么黑,颜良一句话都没说,就被关羽给斩杀了!
原文: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关羽颜良谁更厉害?
关羽斩颜良,是因为颜良没有防备,此战乃是突袭的打法,那么如果关羽和颜良公平对决,谁更厉害呢?答案有点出人意料,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认为关羽更加强悍,但通过原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颜良似乎要更加强悍!
从三国演义的原文来看,曹营猛将面对关羽时,似乎并不是非常害怕。许褚、夏侯惇这种猛将,面对关羽时,都是大声挑衅,喊打喊杀,但是在白马之战面对颜良时,曹营众将却被吓得栗然,根本不敢出战,令人耻笑。在曹操的征战生涯中,曾有两次面对敌将不敢主动出击,一次长坂桥面对张飞,一次则是白马之战面对颜良,许褚夏侯惇不是那么狂吗?敢于挑战吕布、关羽的二人,为何却不敢单挑颜良呢?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他们二人的心中,颜良比关羽其实是更加可怕的呢?毕竟能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人,可是没几个的!
结语
武将之间的真实实力,其实从当年的亲历者身上,能够看出更多的信息。许褚夏侯惇敢于挑战关羽,却不敢挑战颜良,面对颜良只能沉默不语,即便曹操这个大领导还站在后面,他们都没有了争功的想法,可见颜良给他们的压迫感是多么的大!由此可见,其实颜良的战斗表现是要优于关羽的,如果他俩公平对决,颜良更厉害,获胜希望更大!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颜良武功比华雄如何?
白马之战,颜良出阵斩杀的不是曹营中象张辽,许褚,徐晃和夏侯惇这样的大将,而是一般的部将而已。
曹操惜才,怕他手下那些大将上阵,如遇不测,就会挫杀曹营士气,于战不利。
曹操想到了关羽,一来他是刘备的人,如被颜良所杀,自已损失不大。二来刘备在袁绍处,正好挑起袁绍和刘备的矛盾,如果袁绍因颜良被杀而怪罪刘备,正合曹操心意。
从关羽温酒斩华雄来看,颜良可能输的慨率更大些,毕竟华雄斩的都是诸侯手中的大将也。
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此文以罗贯中版本的《三国演义》为背景来讨论问题。
关羽斩颜良发生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先说说发生这事的背景,这是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的前哨战,白马之战,颜良率领10万大军对战曹操,双方以武将单挑拉开序幕,颜良开始了他的表演,先是三个回合杀死了宋宪,然后是一个回合斩杀魏续,接着是20回合打败了徐晃。
然后就是曹营诸将栗然,也就是感到害怕,于是曹操收军不敢再战,一方面是无人敢挑战颜良,另一方面是曹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将领再上前去送死,曹操被杀了宋宪与魏续二将,心中开始郁闷,这二人原是吕布手下八健将,武艺也算三流水平,不到三个回合尽被颜良所斩,显示出颜良武力过人。
颜良
再一个就是徐晃居然也战败,徐晃算得上是一流武将中上水平,曾经五十回合与超一流水平的许褚战平,由于徐晃的战败,就连许褚也不敢单挑颜良,因为许褚不能20回合打败徐晃,但颜良可以,这就是武力差距,根据这个战绩来说,颜良也算得上超一流猛将。
有人说许褚不在场,根据逻辑来说的话,许褚是曹操的保镖,这么重要的战役,怎么可能不在场,他只是不愿意上,或者曹操也不想让他上,接下来程昱就给曹操出了主意,程昱说:只有关羽才能斩杀颜良,而且关羽如果斩杀了颜良,那刘备就会被袁绍所杀,这样既能杀颜良,又能把关羽留在曹营,是一石二鸟之计。
曹操与程昱认为只有关羽才能打败颜良
当时关羽是曹操最为看中的人,曹操做梦也想关羽真心投靠他,曹操对待关羽的态度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还送美女,封侯赐爵,连吕布的赤兔马也送给关羽了。
原本关羽都不在前线,是曹操和程昱把关羽请到前线专门来对付颜良的,因为整个曹营没有人敢挑战颜良,这仗总得打下去不是,所以关羽就出场了。
以曹操和程昱的眼光来看,如果关羽不是颜良的对手,他们也不可能把关羽请过去对付颜良,在曹操和程昱的眼中,关羽的武艺是高于颜良的,这是整件事的前提。
再来看关羽本人对待颜良的态度:
曹操与关羽
曹操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
关羽轻蔑地来了一句: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曹操说: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羽幽幽地回了一句: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关羽这态度完全是不把颜良放在眼中,难道关羽不知道颜良20回合打败了徐晃吗?当然知道,关羽跟徐晃是有交情的,既然关羽的态度如此,说明他对战颜良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要知道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如果没有做到,那可是死罪。
现在回过头来看,曹操和程昱认为只有关羽可敌颜良,关羽本人对颜良也没当一回事,在两人单挑之前,关羽就有了十足的信心,那这个信心来自何处呢?
关羽压根就没有把颜良放在眼里
最后来看看,关羽是如何斩杀颜良的?
《三国演义》: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从三国演义完整的记载来看,关羽是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刀,单枪匹马冲入颜良军阵的,而且关羽是直奔颜良麾盖之下,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斩颜良,这段记载有两句话显得很特别:
一是:颜良看到关羽冲过来时,他的动作是:方欲问时。也就是说颜良看着关羽冲过来时,不是做迎敌的准备,而是准备问话,颜良想要问什么呢?我们可以推测一下。无非就是问:来者是何人?报上姓名来。
关羽骑赤兔马
二是:关羽骑赤兔马冲到颜良面前时,颜良措手不及。措手不及就是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压根就没有准备,然后直接就被关羽杀了,关羽下马割了颜良的首级,然后回到曹营,无人敢阻拦关羽。
在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刘备曾经叮嘱颜良:我有弟弟叫关云长,在曹操那里,如果你看到他,可以教他前来。刘备还把关羽的外貌特征给颜良描述了一番,所以当关羽冲来时,颜良有“方欲问时”和“措手不及”的反应,由此而导致被杀。
但是,这并不代表关羽斩颜良是偷袭的,因为关羽单枪匹马冲上来,是要跟颜良单挑的,关羽又不知道刘备跟颜良说了什么,关羽没有偷袭颜良的任何主观举动,他只想杀颜良,而且是面对面冲过来,你有见过面对面的偷袭吗?
颜良只一个回合就被关羽斩杀
至于颜良听了刘备的话,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那是颜良的问题,再说了,啥叫偷袭?暗中偷偷地袭击才叫偷袭,面对面单挑,其中一方没有准备好,被另一方所杀,怎么能说另一方是偷袭呢?根本没有这样的道理。
所以关羽斩颜良根本就不是偷袭,是颜良自己疏忽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两人的武艺问题,关羽和颜良相比,两人武艺如何?
关羽在杀颜良之前,最好的战绩就是数个回合斩华雄,华雄的武力是被低估的一个人,十八路诸侯面对华雄,连续被斩将,连续被打败,华雄绝对算得上一流武将,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也不是华雄的对手,只是华雄的锋芒被吕布所掩盖,又被关羽所斩杀,所以显得不那么出名。
颜良与文丑
袁绍曾经说过一句话: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袁绍说颜良和文丑有一人在,就不用怕华雄,他也没敢说颜良、文丑斩华雄,所以关羽斩华雄的含金量其实蛮高的,而且还是在没有赤兔马的时候。
关羽还跟张飞一起联手战吕布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还有三英战吕布,三人联手打败吕布,以武艺来看,关羽的武力其实也是超一流。而颜良凭借武力20回合都打败了徐晃,也算得上超一流,两个超一流的猛将如果单挑,结局会如何呢?
先拿徐晃做参照,颜良在白马之战只用了20回合就打败了徐晃,19年后,关羽与徐晃,当时关羽右臂受伤,两人大战80回合,不分胜负,如果关羽右臂不受伤的话,徐晃铁定不是关羽的对手。
徐晃不是关羽对手
土山之战时,徐晃与许褚围住关羽,关羽一人奋力杀退两人,这是关羽在拼命的状态下,激发了最大的斗志,这个时候关羽也没有赤兔马,从关羽的战绩来看,他在拼命状态之下,战斗力会暴涨,徐晃与许褚两人联手的武艺,即使是吕布,也不能轻松击退,吕布最多可以在20回合打败许褚。
关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三刀的爆发力非常强,颜良、文丑都是死在关羽的前三刀之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关羽的青龙刀非常重,是三国演义中最重的兵器,重达82斤,刀重挥起来就吃力,而且刀重所产生的加速度就非常大,有时期非人力能抵挡。
二是关羽有赤兔马加成,赤兔马的特点是快,原本关羽只是武器重,现在赤兔马又带给关羽速度快,速度快+武器重成为关羽的两大特点,一般的武将,基本上抵挡不了关羽前三刀。
颜良有什么特点呢?
颜良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武艺高强,二是头脑简单。
颜良有勇无谋
沮授曾经对袁绍说过这样的话: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意思是颜良的性格是直性子、小心眼,虽然骁勇善战,但是不能独自担当重任,其实说白了就是有勇无谋的意思,从颜良被杀也能看出这一点,他的武艺的确高强,但是头脑确实简单。
刘备让他把关羽叫过来,他就傻傻地听着,难道他不想想,要是关羽不愿意过来怎么办?另外,关羽明明骑着赤兔马冲过来单挑,没有一点停留的意思,作为三军主将并身经百战的颜良居然看不出来,这不是傻又是什么?颜良死的其实一点不冤枉,他就是沮授口手头脑简单,武艺高强的人。
如果关羽跟颜良单挑,关羽将在20回合之内斩杀颜良,论武艺,两人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时的关羽可是巅峰期,巅峰期的关羽跟张飞一样,能跟吕布单挑一百回合而不败的,颜良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关羽就是他的克星。
颜良不是关羽的对手
有句话叫一物克一物,颜良、文丑的克星是关羽,颜良有勇无谋,头脑简单,与关羽单挑时,会很吃亏的,不要总以为单挑就是纯武力的对抗,其中有很多要动脑子的地方,有时候一个小谋略就能打败对方。
论速度,关羽骑的是赤兔马,速度快是最大的优势,颜良武艺再高,速度慢了,也一样会被关羽斩杀,论力量,关羽的武器比颜良重得多,关羽的力量远超颜良,关羽一个速度+力量的招式过来,颜良就抵抗不住了,被关羽斩杀也就在所难免了。
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论斩将质量,整部《三国演义》也没有人能和关公比肩,究其原因就是关公斩杀了颜良、文丑这两个顶级大咖。以至于千里走单骑,秦琪在和关公叫板时,关公张嘴便是“汝比颜良、文丑如何?”
辉煌有时是把双刃剑。白马、延津的高光之后,关羽的傲开始向狂的方向跑偏。但是结合之后与黄忠和庞德的两场大战来看,关羽的实力别说碾压秒杀颜良,似乎二人的真正高低都很难判断。
那么死于关公刀下的颜良和斩杀了颜良的关羽到底实力高低、武艺强弱如何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关羽的战绩与实力抛开斩杀颜良、文丑,关公比较拿得出手的战绩分别有温酒斩华雄、北海杀管亥、杀退许褚和徐晃联手、长沙战黄忠和襄樊战庞德,其他战五渣就不提了(说华雄是孙坚杀傻缺闪远点,我们讨论的是《三国演义》,别拿你那道听途说的历史知识来炫,历史上是华雄还是叶雄到现在还有争论,而且他死是死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不是临阵斗将斩杀)。
先来说温酒斩华雄。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华雄是什么上将、大将,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捧高华雄。
华雄先后斩杀了鲍忠、祖茂、俞涉和潘凤,击退了孙坚。鲍忠、俞涉、潘凤都是凑数的战五渣,没有丝毫说服力。华雄被抬高主要是因为杀祖茂和退孙坚。祖茂被很多人看成比肩程普、黄盖和韩当一级的人物,然而他的武艺真的能达到这个高度吗?
有人说四人齐名,自然实力在伯仲之间,其实这挺没说服力的。当时孙坚起步不久,只是长沙太守,还没有后来孙策那样占领整个江东,手下相对后期孙策、孙权的势力只能算兵微将寡,书中之所以提到这四个人,是因为孙坚手下就这么四个武将,曹魏五子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张郃也齐名,于禁和张辽武艺差好几条街。所以就因为一起介绍了一下名字,就说祖茂能比肩程普似乎缺少点说服力。
而华雄战退孙坚,严格来说是因为当时的孙坚不敢恋战,再不跑很可能全军覆没,因为兵势已经大不利了。赵云在长坂坡也曾与张郃战十余合后不敢恋战而走,但是除了赵云的超级黑,恐怕没人认为赵云的武艺低于张郃吧?因为俩人原本交过手,赵云大战一夜,突袭枪挑高览,然后从后军杀到前军还三十合把张郃打跑了。
所以说孙坚与华雄短暂交手后败退,并不能说明武艺低于华雄。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孙坚很强也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想法,在《三国演义》中,孙坚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斗将战绩。有人说孙策那么强,孙坚自然也是高手,就像隋唐里的罗艺和罗成。这觉得这逻辑简直神了,后三国的诸葛尚轻松碾压邓忠和师纂联手,堪称当时第一勇将,咋没见他爹诸葛瞻多出彩儿,要是按照儿子厉害爹就厉害的逻辑,那诸葛尚的爷爷诸葛亮是不是比肩五虎了?
其实即使这些都不说,咱们正着推也能知道华雄不咋地,关羽再强,强不过吕布吧?关羽此时没有赤兔加成,不存在突袭,完全靠硬实力,一来一回十多分钟就解决的人能强到哪去?恐怕都不如十余合被吕布砍断手腕的武安国。
所以用华雄推断关羽强根本就站不住,这段描写完全就是烘托气氛,用一堆战五渣捧华雄,再用华雄捧关羽,最后弄出一个三英战吕布来衬托吕布,这才是罗贯中的真实目的。
第二个管亥。管亥是个狠人,与巅峰期的关羽大战数十合才被杀。不过尴尬的是,这只能通过关羽证明管亥挺强,却没法通过管亥证明关羽强,因为管亥从出来到死,就这么一个战绩。
比较能突出关羽的,其实是杀退许褚和徐晃联手的情节,但是争议同样出现了,我真心不觉得这场战斗是三个人之间的斗将,如果关羽真有独自杀退他俩的能力,就不会在后面战平黄忠和庞德,也不至于因为右臂少力敌不过徐晃。
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
说真的,我反复理解这一段,都觉得是三将各自领兵交战,而不是关公一对二的斗将,但是很多人不认可,那么我们再来看一段。
却说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这里夏侯惇与吕布交战的情景和上面关羽对许褚、徐晃很相似,但是除了夏侯惇的脑残粉,恐怕没人认为这是夏侯惇与吕布单挑吧?从描写情节看,这两个桥段的区别在哪?
最后战平黄忠和庞德就不多说了,这俩超一守门员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关羽给拉低了,一点正面的证明作用也起不到。
所以说了半天,关羽就像尺子一样,他的战绩主要都是衡量别人强弱用的,很难通过战绩用别人来证明他的高度和上限。
罗贯中一直在捧关羽,所以把杀华雄和文丑这份历史上原不属于他的功劳都写给了关羽。但是他没想到后世人会如此热衷于武评,而且并不以胜负论强弱。其实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罗贯中就已经把关羽拉低了,无论他之后如何神化关公,哪怕死后显圣也很难再抬到他应有的地位。因为历史上,论汉末三国之勇武,首推关张,而张飞又亚于关羽,一个三英战吕布直接把关羽的天下第一给写没了,那么后面再怎么找补,也找补不回来了。
颜良的硬实力与阵亡经过颜良的硬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秒杀宋宪和魏续小试牛刀之后,二十合击败徐晃,令曹军诸将栗然。通读全书,超一流对一流大将的交锋,能做到如此迅速分出胜负的,只有马超二十合胜张郃和刚才说到的赵云三十合胜张郃。吕布在荥阳短时间击败夏侯惇,但是没有回合数,所以很难定位。换言之,颜良拥有全书一对一三甲的战绩,硬实力绝对没得说。
但是他毕竟死于关羽之手,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觉得,出于结果,颜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比关羽强。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两人的交手经过。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
过去打仗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是混战,斗将是要报名的,要是在更早的春秋战国,还得现场奏乐,所以关羽这一胜,多少有点不讲武德。当然了,如果讲武德,前面他也不能插标卖首、土鸡瓦狗的一通吹,在观敌的时候,其实关羽就已经想好了战术。
不过正常来说,即便关羽有战术,作为颜良那个级别的大将也不应该就这样被杀了,这种反应速度不是上将应有的。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因素,第一,关羽的赤兔马速度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呢?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关羽是一刀刺颜良于马下,纵观全书,使刀的都是将人斩于马下,说白了就是抡起大刀砍,只有这里用了刺,这说明当时的速度使得关羽没有足够的时间抬起大刀完成“砍”,所以只能刺。
另外一点就是颜良从看见关羽进阵,就压根没想过交战,甚至根本没把他当敌人。有人又说了,那这也是颜良作为大将不合格的欠缺,与人无尤。确实,这个“方欲问时”确实有点迷之操作,人家都到眼前了,你为啥不防备?问啥问?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小说被删改留下的后遗症。
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多数是“毛本三国”,是毛宗岗、毛纶父子按照古本删改过的,在更早的“嘉靖本三国”中,对于这里颜良的弱智操作是有详细描写的。
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土山,将盔取下放于鞍前,凤目圆睁,蚕眉直竖,来到阵前。河北军见了,如波开浪裂,分作两边,放开一条大路,公飞奔前来。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到来,恰欲问之,马已至近。云长手起,一刀斩颜良于马下。中军众将,心胆皆碎,抛旗弃鼓而走。云长忽地下马,割了颜良头,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似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未尝见此神威,谁敢近前。良兵自乱。曹军一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到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赞。公献首级于曹操面前。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后面还有一首赞诗: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
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这一点在关公死后玉泉山显圣时,老和尚普净见关公死得不甘,对其开导时也有提及。
禅师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只以公所行言之:向日白马隘口,颜良并不待与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今日吕蒙以诡计害公,安足较也?公何必疑惑于是?”
当然了,这一段在毛本中也被改了。
所以说,关羽斩杀颜良,根本不能作为关羽强于颜良的证明,而关羽自然也不会知道,大哥会在后方为浴血奋战的自己奉上如此惊人的神助攻。
综上所述,从战果看,关公是全书最闪亮的星,但就有效战绩而言,颜良二十合胜徐晃更有说服力,我真心不觉得即便是巅峰期的关公可以在二十合内击败徐晃。
所以,我的最终结论是颜良≥关羽。
关羽和颜良如果公平对决,谁的实力更强?
如果是正史中毫无疑问关羽更强,演义里的话二人真实实力应该旗鼓相当,正儿八经单挑谁胜胜负还真说不准!
先说正史上,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寥寥几句话比演义里还震撼,堂而皇之地在战场上于万众之中杀死颜良,并且绍诸将莫能当者,谁更强一目了然!
演义里斩颜良就带有投机取巧的水分了,【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之前的罗本三国还有颜良出征前刘备告诉了他关羽的外貌并且嘱托颜良如果看到关羽就叫他来投奔,不管怎样颜良都是打算问话的时候被砍了个措手不及,尽管战场上不需要跟敌人讲武德,但如果从个人实力来看确实不能说明颜良比关羽弱,那么演义中二人究竟孰强孰弱呢?
从战绩表现来看,颜良≥关羽
但凡对原著有一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颜良文丑不仅不是水货,而且还都属于个人武力最顶尖的那一批武将。不然能被四世三公彼时势力最大的袁绍选去当了一二十年负责沙场斩将的上将?还有关羽会对人说“汝比颜良文丑如何”甚至讲起关羽的故事和战绩首先提到的就是斩颜良文丑。
白马坡一战颜良风光无限,秒杀宋宪魏续不算啥的话,那么二十回合让徐晃败归本阵,曹营众将栗然绝对可以笑傲整部三国演义,此时对颜良的武艺的渲染说是打遍曹营无敌手也不为过,右臂少力的关羽八十回合拿不下徐晃,状态正常的许褚五十回合也没拿下徐晃,虽说简单的用回合数的多少代换不一定可靠,但怎么也不能因此说颜良不如关羽或许褚吧。反观关羽的其他一些表现,也有一些槽点和黑点,总之从二十回合大败徐晃来看颜良真实实力比关羽只强不弱,虽然颜良文丑都是用来衬托关羽这朵红花的绿叶,但没道理绿叶就一定得明显不如红花。
从人物评价来看,关羽≥颜良
在颜良无敌是多么寂寞时,程昱想到让关羽出战,他对曹操说【某举一人可敌颜良···非关公不可】,关键字“敌”和“非”,在程昱看来关羽和颜良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二人都强过曹营众将,程昱肯定是清楚曹营众将的实力的,看了颜良的表现后他便人物在场各位都不是颜良对手,只能去叫关羽来,而即便叫来关羽也只是能敌,并非一定能取胜。
而曹操便直接表明【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曹操丝毫不担心关羽的实力问题,直接就担心他立功走人,要知道曹操这么喜爱关羽得来又如此不易,如果他认为关羽没有取胜的把握的话,是绝对不会让他去弄险的。所以在比程昱更了解帐下众武将斤两的曹操看来,关羽强过颜良是没问题的,程昱和曹操的观点也是作者借他俩之口表达的,所以从这来看就是关羽比颜良只强不弱了。
综上:正史上关羽强过颜良应该是没悬念,演义里就难说了,再通过文丑的一些表现也间接证明了颜良的实力,个人认为演义中二人要是正儿八经拉开架势打的话,没个一两百回合是决不出胜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