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在刘备时期,手下有两位独当一面的大将。一位大将就是我们熟知的镇守荆州的关羽,另一位则是镇守汉中的魏延。关羽镇守的荆州,是刘备《隆中对》中要占有的重要地区,也是将来北伐宛洛的出发基地。魏延镇守的汉中,则是蜀中的北大门,它的得失关系到蜀中的安危。最终,关羽丢失了荆州,而魏延则守住了汉中。那么,如果将关羽和魏延对调一下,魏延来守荆州,孙权是否能够偷袭成功呢?
一、关羽守荆州与魏延守汉中的经过。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提出了派一员上将守荆州的建议。他说在第一步跨有荆益后,待时机成熟,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去北伐宛洛。从刘备的部下来看,这位上将当然是非关羽莫属。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对刘备阵营的情况了如指掌,早就有出仕刘备的打算。
而此后,关羽的职责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在刘备重建军队的时候,关羽成为了刘备手下的水军将领。这支水军是依照荆州的地形组建的,是刘备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刘备南撤时,关羽的水军发展到数百艘舰船,成为刘备与孙权结盟的重要筹码,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水军组建之日起,关羽未来的职位就已经确定了。
赤壁之战后,周瑜直取江陵,和曹仁激烈争夺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关羽率领部下,执行“绝北道”的任务,切断了曹仁的后路。最终,曹仁撤往襄樊,放弃了江陵。正是有了这些战功,在孙刘双方对荆州归属发生争持时,关羽才会理直气壮要求分一杯羹。
在刘备入川夺取益州的时候,关羽被刘备留镇荆州。关羽在这一段时间里,多次击退了曹军的多次进攻。可是,在湘水之争中,荆州位于江南的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被东吴袭取。虽然双方以湘水为界分割荆州,重结盟好,这也给刘备阵营敲响了警钟。
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武力夺回荆州。关羽在战役初期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也暴露了兵力不足的缺陷。孙权利用关羽后方空虚的机会,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前后夹击下,大军离散,自己在逃亡中被吴军的伏兵擒杀。
相比于关羽,魏延镇守汉中则显得一帆风顺。在刘备挑选镇守汉中的大将时,大家都猜是张飞。可是,最终的人选公布则是魏延,整个蜀军都感到震惊。刘备问魏延对自己任命的想法,魏延说,如果曹操率领全国的兵马前来,我为你阻挡他。如果是偏将率领十万曹军来,我就为你歼灭它。
此后,在魏延守卫汉中期间,汉中固若金汤。在魏延死后,汉中依然沿用魏延的防御方略。在曹爽率领十几万人马攻打汉中的时候,王平依照魏延的方略,击退了曹爽,并让他遭受了重大打击。从这里我们验证了魏延当初并不是说大话。后来姜维执掌蜀汉政权的时候,改变了魏延的方略,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从双方对自己防区的防御来看,魏延的防御效果要比关羽强得多。那么,假如将两个人对调一下,魏延是否就能够守住荆州呢?
二、荆州和汉中的重要性与关羽和魏延的资历。如果要让关羽和魏延对调,首先要看双方的资历是否能够担当防御的任务。荆州和汉中对蜀汉政权都很重要,但是重要性各有不同。因此,担任该地的守将的资历就成为了任职的首要条件。
我们对荆州的重要性都有所了解,它是实现《隆中对》战略不可或缺的地盘。刘备必须要先占有了它,才能以此为跳板,进而夺取益州。更为重要的是,在占有荆益后,荆州还是北伐宛洛的重要基地。因此,在《隆中对》里,专门指出要派一员上将镇守,并且在将来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
同时,荆州在三国初期在刘表的统治下,没有遭受严重的战乱。其他地区的很多百姓都流入荆州避难,这让荆州在人口、经济等方面都要比其他地区强。刘备占有了荆州,才迅速发展为强大的势力。刘备的手下,有大批的荆州人士。荆州是刘备势力发展的摇篮,对刘备势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相比之下,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就要小得多了。汉中虽然是益州的北大门,可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汉中还在张鲁的手中。这是因为益州失去汉中,有剑阁天险,还是能够组织对汉中方向上的防御的。后来姜维就是这样阻止了钟会的进展,险些迫使钟会退兵。
在刘备与曹军争夺汉中时,由于进展不顺利,向诸葛亮求援。诸葛亮为此征询杨洪的意见,杨洪向诸葛亮说明汉中对于益州唇亡齿寒的意义。诸葛亮这才对益州进行动员,满足了刘备前线的需要。夺取了汉中,主要是给了益州以战略纵深,使得蜀汉的北部有了可靠的保障。这使得蜀汉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它对于蜀汉的重要性,远比不上荆州。
因此,刘备在选配两地的守将时,为荆州选择了关羽,为汉中选择了魏延。关羽是刘备手下的首席武将,刘备为他选配的部下也是千挑万选的。文官有潘濬,武将有糜芳、傅士仁等,这些人的地位、能力都比较强。关羽作为刘备最信任的、老资格的重臣,能够比较顺利地指挥他们。
反观魏延,虽然他拥有一定的能力,而且深受刘备的信任。可是当刘备选拔镇守汉中的太守时,大家并没有看好他,而是更看好张飞。只是因为刘备的破格提拔,他才成为了汉中太守,还引起了全军的惊讶。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战功、资历的问题。在这方面他和关羽、张飞等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可想而知,如果魏延镇守荆州,更会遭到大家的非议的。因此,刘备也不会让魏延担任镇守荆州的重任的。
三、防御的困难性与关羽、魏延的能力。荆州对于刘备阵营十分重要,可由于它位于三方势力的中心,对其他的势力也十分重要。对于曹魏而言,荆州的威胁要远大于益州。荆州就如同一把利剑,始终指向曹魏的要害。一旦蜀汉突破曹魏的防御,会把攻势直接引入曹魏的统治中心。因此,蜀汉拥有荆州,会让曹操寝食难安。
同样的,荆州的得失对于孙权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要实现《榻上问对》的战略,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天下,就必须占有荆州。所以孙权和刘备多次发生冲突,就是为了争夺荆州。这样,荆州就成为魏蜀吴三方争夺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镇守荆州的难度很大。虽然诸葛亮定下了北抗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可这个战略要看曹操、孙权的态度。孙权对于荆州的势在必得的态度,让东和孙权的战略必然会失败。这样,荆州必然会遭到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击。
再加上荆州属于四战之地,四周无险可守。荆州北部的襄樊在曹魏的手中,和江陵有陆地交通相联,随时可能遭到曹魏的进攻。东方的孙权更是难以防守,双方有水路相通。东吴的水军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在吕蒙白衣渡江的时候,虽然关羽沿江设置了大批的烽火台,可也无济于事。可见,荆州的防御难度是巨大的。
汉中的防御难度则小得多,这是因为它只需要面对曹魏一个敌人,并且还有秦岭天险可以依靠。在汉中之战时,曹操在撤退后,对汉中天险心有余悸。这使得多年后,曹魏依然不敢轻易进攻汉中。魏延依托秦岭天险,建造了大批的防御堡垒,使得曹魏的突破更加困难。
正是因为两者的防御难度相差很大,刘备才会派手下能力最强的关羽镇守荆州。在刘备占领益州后,他封赏手下时,远在荆州的关羽也得到了最高等级的奖赏。这就是对关羽守住荆州的认可。因此,能力比关羽低得多的魏延,刘备是难以让他镇守荆州的。
四、如果魏延守荆州会怎么样。不过,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魏延与关羽对调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首先,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说明刘备对《隆中对》进行了修改。他将自己率领蜀中军队攻打秦川,关羽率领荆州军队北伐宛洛的战略做了修改。关羽调到汉中,就要担负起北伐秦川的责任,刘备就要承担起指挥荆州军队的责任。
这样一来,荆州就成为了蜀汉的主要根据地。刘备和他的直属军队也要调到荆州。随着荆州军队实力的增强,再加上刘备和诸葛亮在荆州,会更好地团结当地的军民。孙权袭取荆州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其次,如果魏延镇守荆州,就很难由他发动北伐。因为从魏延的资历、能力来说,他能够守住荆州就很不容易了,根本就不可能像关羽那样发动襄樊之战。这样,魏延对荆州的就只会采取防守的战术,不可能对襄樊方面的曹军发起攻击。死守荆州的魏延,也就不会遭受孙权的袭击了。
第三,如果刘备和诸葛亮不坐镇荆州的话,仅仅凭着魏延守卫荆州的话,荆州必然失守,而且还不是东吴袭取的。上面的假设是刘备修改了《隆中对》的战略,将自己与关羽的任务对调的情况。但是假如刘备和诸葛亮不来荆州坐镇,靠魏延个人的能力,是守不住荆州的。
这是因为孙权在合肥之战失败后,就向曹操请降,准备武力夺取荆州。可是孙权并没有马上攻打荆州,而是等待机会。这是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让孙权感到惧怕,这样孙权才会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袭取荆州。
如果是魏延单独防守荆州的话,由于他的能力比不上吕蒙等将领,再加上形势不利。孙权很可能会公然翻脸,不采取偷袭的方式,而是对荆州发起强攻。由于荆州无险可守,又处于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之下,陷落是早晚的事情。因此,魏延是守不住荆州的。
结语:关羽和魏延分别是镇守蜀汉要地荆州和汉中的将领。关羽丢失了荆州,而魏延守卫的汉中固若金汤。如果他们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由于两人的资历、能力不同,他们的对调将产生很多的变故。
如果是刘备、诸葛亮改变了《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把刘备和关羽的任务对调。那么由于蜀汉的主力镇守荆州,孙权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策略,不去攻打荆州。但是,如果是魏延独自镇守荆州的话,他会遭到孙权的直接攻击。由于魏延的能力不如关羽,再加上曹操与孙权的两面夹击,荆州会很快丢失。自然,孙权夺取荆州连奇袭的手段都不会采取。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如果关羽和魏延对调,魏延是无法守住荆州的。
魏延无论在能力还是脾气上,都要差于关羽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过高的估计了魏延,认为他长期守卫汉中不失,又提出过子午谷计划,是一个能力出色的武将。
不过魏延守汉中不失,主要还是因为刘备任命他为汉中太守以后,魏蜀吴三方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荆州,三家人在荆州一线展开激烈厮杀,先后爆发了曹仁南征荆州、关羽北伐襄樊、吕蒙偷袭荆州、蜀吴夷陵之战、曹丕南征等一系列战斗,汉中一线一直比较平静。而子午谷计划不见于《三国志》记载,只有《魏略》提到而已,不去说能不能执行,就连真假都很难说。
实际上在《三国志》中,魏延仅仅是以勇猛出名,并没有太多表现。无论能力还是名气都比关羽差着很多。而且关羽有的毛病,魏延一个不少,还更严重。
关羽为人心高气傲,因此和糜芳等人关系不好,这也是后来荆州失守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魏延也是一样,“性矜高”,和军中同僚关系极差,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更为恶劣的是魏延脾气比关羽还大,和人有了矛盾会公开拔剑相向,把他放在荆州,糜芳背叛的更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魏延其实是一个弱化版的关羽。刘备之所以让他守汉中,只是因为自己坐镇成都,阆中又有张飞,随时可以增援。而荆州距离益州遥远,增援不便,刘备也根本不会放心让魏延前去镇守。
关羽失荆州的本质原因是此时荆州已经成为魏蜀吴三家人争夺的中心,蜀汉实力有限,无力守御虽然有句古话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但是实际上关羽留在荆州的部队并不少,还在江边设立了警戒,防御并没有松懈。
荆州的失守,主要还是因为在汉中之战以后,荆州实际上已经成为魏蜀吴三家人争夺的中心,早在汉中之战前,曹操就命曹仁南下攻打荆州,孙权和吕蒙等商议夺取荆州的计划,刘备也有意从荆州北伐襄樊,荆州已经成为三家人争夺的中心。
而且早在建安二十二年,孙权就已经向曹操求和。随着魏吴两家的走近,无论谁镇守荆州都需要面对巨大的压力。刘备在荆州的实力有限,机动部队不过2万多人,自然难以守御,关羽不行,魏延更难。
如果让魏延镇守荆州,面对曹仁的攻击就未必能挡住。。三国时期曹仁也是一员名将,镇守江陵时面对周瑜都能打一个互有攻守。最后还是孙刘两家合力,周瑜在关羽、张飞的帮助下才成功击败了曹仁。魏延对曹仁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即使魏延成功了击退曹仁,那么接下来他还需要北伐襄樊,面对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和让曹操都赞叹有“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关羽可以水淹七军,魏延可未必做的到。于禁的兵力有绝对优势,魏延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而且魏延做事莽撞,喜欢冒险。诸葛亮死后,魏延不仅要和杨仪争夺兵权,还在争夺失败以后起兵攻打杨仪,结果兵败身亡。按照魏延这个个性,如果让他来北伐襄樊,肯定比关羽还冒进,率军大举北上,荆州防御会比历史上还弱。这种情况下吕蒙要偷袭荆州显然比历史上还要容易。
结语由上可见,不管是关羽还是魏延镇守荆州,荆州都难以守住。这是三方在荆州的实力决定的,靠一个人难以改变。除非刘备从一开始就能带着蜀军主力坐镇荆州,为关羽看守后路,才可能有一线胜算。
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关羽失荆州是蜀汉集团由盛转衰的重要开端,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后续事件,不仅仅给蜀汉的国力和军力造成了重创,人才的损失,尤其是蜀汉的中坚根基――“荆州派”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
“失荆州”造成的人员损失:独当一面的重将关羽被擒斩,后起之秀关平也被杀,周仓、王甫自尽,糜芳、傅士仁降吴。
随后,三弟张飞遇刺。“彝陵之战”又遭大败,损失更加惊人:五虎上将黄忠中箭身殁,蛮王沙摩诃阵亡,张南、冯习、傅肜战死,杜路、刘宁降吴,黄权降魏,马良遇害,连刘备也悲愤羞怒之下,病故于白帝城。
在这段时间内,五虎上将折却三人,主君驾崩,蜀汉实力大损,陷入外有强敌环伺,内部不稳的危境,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几乎处于倾覆的边缘,正如诸葛亮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幸好诸葛亮接管蜀汉大政后,巧施妙手,纵横捭阖,将迫在眉睷的各种危机逐步化解,重新撑起了一片鼎立江山。
总的来说,荆州之失是蜀汉衰落的起点,关羽确实是主要责任人。那么有朋友设想,假如防御荆州的主将是魏延,荆州是不是能够稳守不失呢?
确实如此,如果由魏延来镇守荆州,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贬低关羽的军事才能,我绝无此意。
魏延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和关羽非常相似:相貌都是“面如重枣”,兵器都是大刀,都身材高大,气度上都“威风凛凛”,都有统兵之才,都“自矜骄狂”,都关爱士卒,却都与同僚之间处理不好关系。可以说,魏延其实就是一个“准关羽”。
那么,正牌关羽都守不住荆州,魏延这个“准关羽”就能守住荆州,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呢?我们必须要分析,关羽失荆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咱们看一下关羽在北征襄樊和失荆州期间遭遇到的敌人有哪些: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吕蒙、陆逊、潘璋、丁奉、朱然、马忠……。从这份名单上就可以看出,关羽遭到的是魏吴两方的前后合力夹攻,而且几乎是主力全至,精锐尽出。那么我们就能明白,关羽失荆州的真正原因是吴蜀联盟的破裂,曹操和孙权联起手来,共同夹攻而造成的。
当时的情况很明显,蜀汉的实力是最弱的,而荆州又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两大强敌联手夹击,水陆并进,前后进攻,不要说关羽了,就算把蜀汉全部精锐都集中在荆州,也照样扛不住这样沉重的打击――失败的根源其实就是“吴蜀联盟”的破裂。
为什么“吴蜀联盟”会破裂呢?关键是关羽北征襄樊。
喜读三国的朋友能够发现魏蜀吴三方的战略思想是不一样的:曹魏想统一,刘备也想统一,只有东吴是不想统一的,孙权实际上更喜欢分裂。原因很简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一统对曹操是有好处的;刘备是“汉室宗亲”,三分归一对刘备也是有好处的,曹操和刘备的矛盾不过是由谁来统一谁的问题;而孙权没有这个政治条件,也没有这个军事实力,他更愿意割据一方,所以大政战略是防御为主。而根据东吴的地理和军力的特点,水面江防又是重中之重。
但孙权很难受:长江上游的江陵一带掌握在蜀汉手中,由关羽镇守;而汉水的上游襄樊又掌握在曹操手中,由曹仁镇守。这两方面都对东吴的水面防御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什么吴蜀联盟能够建立起来呢?那是因为东吴方面不愿意让两个上游都掌握在曹魏手中,如果敌人两路水军齐出,左右夹攻,东吴是很痛苦的。
同样的道理,东吴也决不能忍受长江和汉水的上游都掌握在蜀汉手中。大家要注意,镇守荆州的关羽可是有水军的,而且战斗非常强。如果关羽攻取襄樊,再建立一支水军部队,东吴的安危将彻底被蜀汉控制,这是孙权决不能允许的。
所以说,关羽北征襄樊才是导致“吴蜀联盟”破裂的原因。
那关羽为什么要北征襄樊呢?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减轻汉中战区的压力,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得胜利,击退了曹操,但曹军主力仍然在长安重兵集结,随时可能反攻回来,汉中战线压力山大;其次,刘备夺取汉中,刘封和孟达又夺取了房陵和上庸,如果关羽再能攻取襄阳、樊城,由点及面,这一片地方就彻底盘活了,对曹操形成战略合围之势。
北征襄樊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注意到,刘备集团其他将领在攻取西川和夺取汉中的历次战斗中都是立下战功的,而只有关羽是个看客,没有任何功劳,但关羽受到的封赏却是最高最重的。关羽这人的性格一向自负骄矜,他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无功受封,他内心里就开始疑神疑鬼,总认为文臣武将开始私下里对他指手划脚,怀疑他的能力和功绩。这样一来,关羽受不了了,他这段时间就比较反常,一会儿要进川与马超比武,一会儿又嫌弃黄忠“誓不与老卒同列”。
刘备对关羽的心思还是很了解的,就给其“假节钺”,赋予关羽征伐之权,北进襄樊,以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堵住悠悠众口。
刘备这样做,站在蜀汉的立场上确实是一箭三雕,非常高明。但天底下的好事莫非就归你蜀汉一家了?考虑到曹操和孙权的感受了吗?北征襄樊,同时触动了曹操和孙权的根本利益,迫使这两个本来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势力集团面对共同敌人联起手来。
那么,如果魏延镇守荆州,关羽去镇守汉中的效果又会如何呢?我们注意到,最起码的,刘备的汉中地区是不存在需要荆州战区进行战略呼应的理由了。同时,刘备也不必考虑魏延的封赏问题。也就是说,没有北征襄樊的必要性了。
魏延镇守荆州,不需要担心北面曹仁的进攻。因为如果曹军敢来进攻,东吴就是出于自身考虑也是不能坐视不管的:魏延如果被曹仁打败,曹军将占据汉水和长江的上游,孙权将更加无法忍受,他必须派兵袭击曹仁后方,阻止曹军的计划。蜀汉不进行北征襄樊,就不会有“吴蜀联盟”的破裂,也就不会有魏吴的合力夹击。仅针对东吴,荆州的防御兵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说,将关羽和魏延的防务进行对调,对蜀汉集团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三国志》为主,《三国演义》为辅)
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失荆州确实是很多三国迷们认为的一大遗憾,毕竟从这之后蜀汉政权就开始了下坡路,并且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蜀汉政权损失惨重。
在惋惜和感叹的同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产生,如果荆州换一个人守是否守的住?比如说保汉中十年无忧的魏延?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魏延守荆州,那么魏延就不可能发动襄樊战争,毕竟他没有假节钺的权利,就算他想发动他也要向上面请示,等诸葛亮等人分析权衡利弊之后下达命令后再采取措施。魏延的虽然性格和关羽很像,但是执行力还是很强的,叫防守就防守,不会主动进攻或者干别的事情。
那如果这样一看,似乎魏延守荆州比关羽更保险?
如果魏延真的守荆州,以魏延的才能确实能守住,但是他会守的很艰难。
魏延能保汉中十年平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强大的后援力量,汉中是西川的屏障门户,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来打,只要魏延能用汉中的军马牵制住敌人,西川这边的援军一到,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再打下去就没有什么意义。
而荆州不同,荆州和汉中相比,没有后援,就算西川派兵来救援,短时间内赶不到,说不定赶到了,荆州已经被拿下,所以这就是荆州的一个巨大问题。
之所以让关羽守荆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靠关羽的威名震慑两个阵营。关羽的名气曹操和孙权肯定都很忌惮,如果说将荆州比喻成一块黄金,那关羽就是看着黄金的老虎,碍于老虎的凶猛,曹操和孙权想打荆州主意的时候就要掂量掂量。
而魏延的名气和关羽相比如何?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这样一看曹操和孙权未必怕魏延。说白了,因为关羽在荆州,由于他的威名,魏吴都有些怕他。但是魏延做不到可以评一己之力震慑两方。
还是那个比喻,假如荆州是块黄金,曹操孙权都想得到它,魏延比喻成一匹狼,人们怕老虎,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怕狼。那就有人敢从狼手里夺东西。狼和虎哪个更厉害?相比还是可以掂量出来的。
那这样,如果魏延守荆州会很辛苦,说不定曹操天天派兵来打,孙权也时常会派兵来骚扰,魏延别想有安稳觉睡。西川也会为了救援荆州而忙的焦头烂额。
如果是这样,刘备就别想无后顾之忧的拿下西川和汉中,说不定西川和汉中之战会因为要分兵援助荆州的原因多打好多年,或者是被曹操抓住机会拿下,那这样刘备就腹背受敌了。
这样看来,荆州留下关羽也是很有道理的。不仅仅是因为关羽的本事还有就是因为关羽在荆州使得魏吴不敢轻易打荆州主意,让刘备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攻打其他地方。
所以,魏延可以守住荆州,但是会很艰难。
所以,当时留关羽守荆州也是完全从大局考虑的。哪怕当时魏延没有入西川,哪怕当时不是关平来送信更,诸葛亮依然会派关羽守荆州。
其实,守荆州的人选其实没得选,只能是关羽。张飞或许可以,但是张飞有年轻时丢掉徐州的污点,那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不会留张飞。赵云和魏延的问题一样,不足以震慑两方,所以也不会留赵云。
另外,我们看关羽还有一项其他人比不了的能力,就是水战。荆州水军是关羽训练出来的,让魏吴双方都很忌惮。魏延有过水上作战,带领水军打仗的记录吗?好像没有。
所以,守荆州的人选没有比关羽更合适的。只是诸葛亮等人低估了人心,也对关羽太放心,也高估了关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导致最后来不及救援荆州,导致蜀汉走下坡路。惜哉!悲哉!痛哉!
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元老勋将,可以这么说,除了刘备之外,集团地位最高的就是麋竺、关羽、张飞、赵云了。
而魏延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拿下了荆南四郡后率部投奔,属于中途入资,地位虽然也是有,可就完全比不上关羽。
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如果对调一下又会有什么后果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关羽被调到汉中的话,那他一定可以镇守得住,而魏延去荆州的话,他就未必能敌得过曹孙夹攻了。
- 以地理来说:
蜀汉前线汉中离曹魏西部前线长安很远,曹军需要越过千里秦岭,跋山涉水而来,汉中独特的地理封闭也让其拥有了极强的防御性。张鲁坐镇汉中十几年,蜀汉存国四十余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控住了汉中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市。
而曹魏的南部前线襄樊却离蜀汉的荆州前线南郡很近,骑马快一点的话一日一夜就到了。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已经是南郡境内了)。地理位置决定了:汉中可以借助山路和关隘,有效地防御来自各方面的威胁,而江陵则不然,它始终都面对着襄樊曹军以及夏口孙军的威胁,而水网密布的地势也决定了荆州无过多的险要可守,也无法建立强大的防御网。像东吴末年建立起的那铁锁横江防御线,被晋军顺流而下的水军一冲就碎了。
- 以后需补给来说:
汉中乃四川咽喉,背靠着成都,这是刘备帝国的核心所在,只要敌军一来,为了保护汉中,成都方面被逼着也要全线出动救援,这极大地保证了汉中的防御力量。
可荆州呢,往西,它离成都太远了,救援很难及时赶到,往北是曹魏前线,往东是孙吴前线,往南又是孙吴控制的交州地界,这是一个处于三面包围的地方。所谓的荆南四郡,大部分时间都是谁来救投降谁的状态:曹操来了跟他,刘备来了跟他,孙权来了也跟他,吕蒙强夺三郡时,除了零陵方面有点抵抗外,其余两郡(桂阳、长沙)直接就投降了。
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所以汉中有难,成都方面可以及时救援,而荆州有难,荆南方面和成都都无法救援,只能以一郡之力周旋于南北东三面的压力,关羽在荆州十年,所面对的压力完全不是魏延可比的。
- 以对手的需要程度来说:
汉中不用说了,曹操称其为“鸡肋”,在孙权眼中也只是画里的大饼,看得到吃不到,强行去吃还得恶心好久。
至于荆州,那是曹操梦寐以求的地方,得荆再顺流攻吴,就天下可定了,即使赤壁之战后,曹军普遍得了“恐荆症”,曹操还是派了曹仁镇守襄樊,多次试图南下攻荆。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而孙权更是把荆州作为自己夺取天下的跳板,这一政策是从江东初建的时候就确立下来的,中间因为孙刘联盟偶尔变通一下,但总的战略目标还是不会改变。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所以对曹魏和东吴来说,汉中可有可无,可荆州就不一样了,都是成帝王之业的必要条件,这点是不可能改变的,这也决定了:曹操和孙权在荆州方面用兵和谋划,会比在汉中那边多上个好几倍。
- 总结
汉中一地,在三国雏形时不会面临过大的压力,只要守将不作死的话,蜀汉基本就可以安枕无忧了,甚至夸张点来说:有点本事、是个将领的,就能守住汉中。
而荆州一地,魏延还真比不上关羽,虽然关羽最后也守不住,但那是吃了可用之人太少,军队实力不够的亏,如果刘备把诸葛亮、赵云、魏延、霍峻、刘封等人派去荆州协防,再调动一部分入蜀的荆州军回去荆州,四川的防务则由张飞、马超、黄忠、王平等负责的话,那结局可就两说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关羽守荆州魏延守汉中,如果二人对调,孙权能偷袭成功吗?
苍茫大地认为:魏延是守得住荆州的,关羽也是守得住荆州的。原因如下:
一、刘备有识人之能,钦定魏延镇汉川,证明魏延也是一顶一的名将。
魏延在刘备阵营,开始时名气虽不如关、张、马、黄,但他绝对是一顶一的高手。刘备晋汉中王,迁治成都。必须选重要将领镇汉川,大家都以为非翼德莫属,张飞亦然,结果刘备却提拔牙门将军魏延督汉中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刘备大会群臣,问老魏:你如果报效国家?老魏豪迈地答道:如果曹操带天下兵马而来,请允许我为大王您抗击他;如是偏将率十万兵来,请允许我为大王吃掉他。刘备连声称赞,众人也以为老魏豪迈。刘备称帝后,升老魏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孔明驻汉中,魏延为先锋,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遥领),八年老魏奉令西进羌族地区,在阳溪击败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费瑶,升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以符节,晋封南郑侯。
二、文友有个认识误区,因为关羽后来失了荆州,就以为蜀汉无论派谁都守不住四战之地的荆州,此言大谬矣。
曹魏派曹仁等守襄阳、樊城,东吴派吕蒙等镇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刘备委关羽等镇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三家势均力敌,从三家前线总司令军事才能看,还是曹仁弱些,凭什么说关羽就守不住荆州?
关羽失荆州的原因并不是守不住,而是他进攻襄樊了。凭关羽在荆州的三至五万兵马,守城可以三家鼎立,但兵分两路,一路进攻,一路防守,这就造成了兵力严重不足的后果!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关羽和麋芳、士仁关系本就不睦,东吴重兵压境之际,两将反水,断了关爷后路,端了关羽军的老巢,北伐军军心不稳,粮草难以为继,关羽、关平父子这才双双被吕蒙擒杀。如果关羽不贸然北伐,荆州必不会失!又或者,关羽等刘备、孔明稳定了益州,再调三至五万生力军由刘备亲率赴荆州作关爷后盾,解除关爷后顾之忧后,关羽再全力北伐,进则威震华夏,攻城掠地,不进则退守荆州,哪有父子走麦城一说?
所以,就荆州而言,刘备派关羽或魏延任一人留守足矣。魏延守得住汉川,也必然守得住荆州。
据史料分析:关羽贸然北伐,未必征求过刘备、孔明的意见;关爷北伐之时,刘备、孔明忙于稳定益州,无暇顾及荆州;加之轻视了吕蒙、陆逊。这也是刘备夷陵失败的原因,刘备打赤壁、攻益州,尤其是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空地(汉中人口早被曹操迁往中原),刘备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周瑜、鲁肃一死,吕蒙原有吴下阿蒙的称号,刘备用老眼光看人,没有对发愤读书的吕蒙刮目相看(刘备当年和公孙瓒同学,拜九江太守卢植为师,而吕蒙是无师自通的。打个比方,刘备至少相当于985或211学校的毕业生,怎会瞧得起自学成才的吕蒙呢?)刘备以为吕蒙是个粗人,扁担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曹操都被自己放倒了,刘备自以为可以纵横天下了!当然,关羽出兵是合法的,他是汉中王任命的前将军,刘备假以统帅诸军的符节斧钺。荆州、益州关山重重,无法事事请示,古人本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