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汉献帝本来是陈留王,没有当上皇帝。可是由于董卓进京,想要把持朝政,搞了个废立的举动,这才阴差阳错的当了皇帝。从历史记载上看,汉献帝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他在兵乱中,临危不惧,言辞从容,给董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董卓这才立他为帝。

不过,由于汉献帝生不逢时,他在当了皇帝之后,就成为了他人的招牌。董卓是首先挟制汉献帝的人,汉献帝受他的摆布,从洛阳跑到长安。好不容易董卓死了,汉献帝又落入董卓部下之手。由于汉献帝没有实力,只剩下一个虚名,他的地位岌岌可危。

当时的天下,汉朝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各个有实力的军阀,都怀着一颗改朝换代的野心。汉献帝从关中流落到关东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对他感兴趣。那些军阀甚至巴不得他自生自灭,这样就能够名正言顺的称王称帝。

只有曹操在部下的劝说下,看出了汉献帝这块政治招牌的利用价值。于是,曹操把汉献帝奉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在曹操的手中,虽然没有多少人身自由,但是曹操还是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在汉献帝迎娶曹操女儿的时候,那一大笔聘礼就足以证明曹操的诚意。这时的汉献帝,与当年流落江湖的时候,险些饿死的情景,真是天壤之别。

汉献帝在曹操的手中,给了曹操大义的名分。曹操可以用汉相的身份,向各个割据势力发号施令。通过外交手段,曹操对各个势力进行分化瓦解,使得他以弱胜强,统一了北方。同时,曹操还可以利用控制汉室在手的条件,将心怀汉室的人群团结在自己身边,得到他们的帮助。可以说,曹操利用汉献帝,得到了政治上无尽的好处。

对于曹操巨大的政治优势,刘备也只能用衣带诏来反击。他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利用自己的汉室宗亲的身份来和曹操对抗。实际上,由于汉献帝在曹操的手中,刘备在政治宣传上明显处于下风。

如果汉献帝落入刘备的手中,那么当然是刘备求之不得的。汉献帝本人的号召力,可比起那个不知道真伪的衣带诏大得多了。刘备肯定会打着汉献帝的旗号,与曹操对抗。这样,曹操的优势就会减少大半。曹操挟太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就转到刘备的名下了。

不过,汉献帝到了刘备那里,他依然摆脱不了被挟制的命运。这是因为,刘备并非是想老老实实做一个汉臣才起兵的。他小时候就有野心,说自己长大后要乘坐羽葆车盖。而他起兵也是为了打自己的江山,匡扶汉室只是他的一个政治口号而已。他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地盘都交给汉献帝的。

刘备被史书说有高祖之风,其实汉高祖并没有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刘备真正的偶像是光武帝刘秀。当年刘秀起兵,天下被割据势力所立的汉室皇帝就有好几个。可刘秀除了短暂在更始皇帝手下任职外,在寻找独立的机会。在刘秀独立后,他马上就抛弃了那些政权。刘秀根本就不理睬那些皇帝,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消灭了所有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的道路,就是刘备的榜样。在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也以刘秀为榜样,从荆州出兵以向宛洛。因此,刘备对汉献帝的态度,不会比刘秀对那些皇帝的态度好。他根本就没有兴趣去奉迎汉献帝,只想按照刘秀的道路,以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依靠军事实力扫灭群雄,统一天下。

可惜的是,刘备遇上了曹操这样的对手,让他的计划遭受了挫折。正是实力不如曹操,刘备不能复制刘秀的成功。他反而被挟制汉献帝的曹操压制得死死的,只得南逃荆州,重新积蓄力量,修改自己的战略。

如果汉献帝落入刘备的手中,也只是刘备的一块政治招牌。他会利用汉献帝撕破曹操匡扶汉室的谎言。不过,如果刘备能够统一天下,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这块招牌。至于汉献帝的死活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汉献帝落入刘备的手中,他的处境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跟在曹操手中的处境和下场都是相似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若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里,会是怎么样结果?永恒回望认为应该比在曹操那里,活得稍稍体面和更自由一些,生命安全与皇帝基本尊严,也问题不大。

但作为政治傀儡的局面,一点不会变。尤其是刘备绝不会让汉献帝刘协染指蜀汉的政治军事实权。而且他在刘备处的安逸日子的长短,由刘备对立面的其他封建割据实力的变化,尤其是魏曹与东吴孙权的势力强弱息息相关。因为从根本上说,刘备也是有政治野心的。刘备打着汉献帝旗号清除了各个封建割据势力,实现统一后的刘备,也会出招数逼汉献帝让位。而这一过程中,刘协的安全与基本的尊严,能维持在怎么样一个程度,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刘备能操作的各种手段,一点也不比被刘备集团称为“汉贼”的曹操少半分。这从刘备对待刘表的系列表现,即可窥见一斑。所不同的是,刘备更会审时度势,更虚伪更阴损更狠毒一些。

但刘备不会走极端加害刘协。刘备初时的“桃园三结义”的共同意向与政治口号,是“匤扶汉室”。刘关张中的关羽,其正统思想与忠君意识,是很明显的。关羽一直都看重“汉寿亭”的封号,即可看出关羽对汉家皇帝的忠诚。在集团这种政治氛围下,以及出于应付其它政治派系的政治需要,刘备是会选择扮演好“皇叔”这个角色,会保障刘协傀儡皇帝的相应地位的。

其二,汉献帝也会自保。刘协也算得是一个厉害的角色。汉家天下到刘协时,已是“日暮西天”的政治境况。当此时,汉朝已然没了权威和实力。封建割据下的实力军阀们,个个都心有政治野心,人人都想改朝换代登大位。汉献帝先后经历在董卓,曹操手里的傀儡日子,夹缝里还能延续着自己的政治处境,说明刘协也有其政治智慧。因此,若汉献帝遭遇刘备,也一定会保持分寸,打好“太极拳”,处好与刘备集团的关系,扮演好自己角色。

最后要说的是,汉献帝若来到刘备那儿,刘备得势后,刘协终会退出皇帝位的。刘备心怀雄心,其志不会甘为汉臣。刘协奔来刘备处,刘备会充分运用这块招牌,击魏曹摧毁东吴孙权,尽最大可能消灭政治对手,扩大地盘,扩充实力。而当一切军事操作获胜后,政治操作即夺取皇权自然要推上刘备的日程上来。

毕竟,刘备自小就有野心,说自己长大后要乘坐羽葆车盖。结盟关羽张飞并起兵,终极目的是给自己打江山,匡扶汉室只一个政治口号而已。

毕竟,刘备以义子和儿子的名字中的“封禅永理”四字,浓浓地透露着他的皇权野心,刘备想的是自己的皇权与日月相伴永远。这和秦始皇的想法,完全合拍!

既如斯,刘备若成功剪除各军阀的割据,汉献帝得退位让出皇权,是早晚的事儿。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却说汉献帝脱离曹营,由于走的急,啥物件也没有带,净身出户来到蜀营中。

刘备接住,好吃好喝伺候,一应生活用品不缺,待之如上宾。

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响应。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刘备又大力扩充军备,势力大增。

是时也,三国之大势,蜀强而魏、吴弱,纵横博弈继续。

诸葛亮聪明,魏、吴也有能人,面对刘备的称霸野心,和蜀国的凌厉攻势,魏吴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蜀国强敌。

日月更换,斗转星移,蜀魏吴三国,纷争了多年,局面平衡,谁也咋着不了谁。后来,孔明去世,刘禅暗弱,蜀国逐渐衰落,魏国由于内乱,司马氏有了机会,天佑司马,三国仍然归晋。

话说献帝在刘备处,受到了优待,刘备对他很恭敬,没有给献帝气受,但是刘备手下将员,多数对献帝不服,特别是张飞,还敢喝叱他两句。

汉献帝常想:当初我在魏营,虽然曹操对我,不是太尊敬,但他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我。现在我在蜀地,这里没有中原习惯,有点水土不服,整天难受。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七情六欲,我不好意思说,刘备刘玄德,他咋会想不到呢?

献帝想到最后,不由得一声长叹:唉,无高山不显平地,我有点怀念,我怀念曹公啊!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汉献帝在曹操手里还能得一个善终,如果他要是真投靠刘备的话,要么半路必死于“意外”,要么被刘备以其他借口杀掉(比如说冒充天子)

刘备这个大枭雄,在下黑手方面不比曹操差。

1.为什么刘备不能学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靠着拥有汉献帝这个吉祥物,打着天子的旗号,没少干那种公权私用的事,有了汉献帝这个好玩意,谁敢不服,曹操就必称奉天子命,行国家令,吊民伐罪,不亦乐乎。

那刘备能不能也这么干呢?他真不行。

首先他毕竟顶着一个皇叔的称号,汉献帝已经被曹操欺负成那样了,你一个皇叔如果还写天子一令诸侯,那你跟曹操有啥区别?

其次刘备是以仁义二字立于世间的。如果他真打算跟曹操学。苦心经营的名声就会毁于一旦。他没那么傻。

2.那刘备会不会真的将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呢?答案是不可能。

东汉末年的乱世,每一位枭雄人物想都是建立自己的霸业,谁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得到的成果,被人摘了桃子。

我们应该还记得曹丕在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刘备马上借口汉献帝给被人杀了。急不可待的登基为帝了。

事实上,天下人都知道汉献帝只是被囚禁。就刘备假装不知道。装的。

3.刘备会怎样对待汉献帝?

刘备肯定不会让汉献帝活着到他身边的,毕竟人家是正统皇帝,汉献帝一来,刘备身上的遮羞布就挡不住了。

一山还难容二虎,何况二龙。所以刘备不会允许汉献帝在蜀国的存在。他可能会学项羽杀楚怀王熊心的办法,来个沉江而死,然后将这个黑帽子扣给曹丕。

引起大家的同情后,再联合吴国一起干点啥。(如果不给关二爷报仇的话)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魏国统一三国的时间会延后。

但这与那死去的汉献帝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这要看汉献帝何时到刘备手里,结果会有不同,如果是诸侯混战之时,那时汉献帝的用处大大的,很多人都抢着要,可以名正言顺的挟天子以领诸侯,如果此时汉献帝落到刘备手里,刘备还不和捡到宝一样,紧紧地握在手里。

刘备也是有大志之人,一旦汉献帝到手,也会和曹操一样。因为汉献帝也是男人,也有权力欲,这势必与刘备的权力相碰撞,此消彼长,如果汉献帝的权力大了,刘备的权力自然就小了。更何况汉献帝为了掌控朝廷,一定会让人制约刘备,让刘备不至于权力过重,威胁到自己。

刘备见自己的权力逐渐被汉献帝剥夺,只能奋起反击,又走曹操的路子,挟持汉献帝,让自已的权力达到最大化,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献帝所害。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此时才觉得曹操的难处。想要做个忠臣,就只能任人摆布,最后可能连生路都没有,还不如做个逆臣,大权在握,做一番惊天伟业,才不辜负此生。

不过刘备挟持汉献帝会更名正言顺一些,因为刘备的名声比曹操好太多了,又善于笼络人心,人家自称汉室宗亲,在朝中大权在握也无可厚非,对于一些反对之人,刘备是会让他不知不觉消失的。

有了汉献帝这块招牌,刘备手下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可惜当时刘备底子太薄,实力始终还是太小,曹操是不允许刘备做大的,他是保不住汉献帝的,最后还是会落到曹操手中,刘备依然没有胜算。曹操手下曹家猛将还有程昱,郭嘉等谋士都是奔着曹操去的,和汉献帝毛关系没有。曹操当时的实力远高于刘备。

如果已然三分天下,没献帝此时基本已经无用,成了绊脚石,没有愿意接收。如果此时到了刘备这里,刘备只能让其秘密消失了

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那刘备就成为曹操,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能不能令诸侯先不论,但挟天子,刘备肯定是会干的。

这个挟天子也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好的。比如董卓,与其说他是挟制天子,倒不如说他是绑架天子,倒行逆施,不仅天子没挟成,还成了全民公敌,最后被自已最信任的人吕布给杀了。

还有李傕与郭汜,两人在董卓死后,发兵攻下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也挟制了天子,可李傕与郭汜两人连董卓也比不上,不仅两人自相残杀,居然还在眼皮底下把汉献帝给放走了。

这才有了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天下未定,自已实力没有增加之前,曹操对待汉献帝与大汉忠臣没什么两样。

曹操也许有野心,也许隐藏得极深,但从来不会,也绝对不会像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一样,把皇帝不放在眼中,随意威胁欺负皇帝,这在曹操这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否则以大汉忠臣自居的荀彧根本就不会跟着曹操了。

但是时间长了,有些东西难免隐藏不住,比如野心,比如权力,比如地位,所以汉献帝也感受到了曹操的野心,毕竟汉献帝是个聪明人,从9岁开始就被董卓立为皇帝,从小就被权臣当成傀儡,他一直在抗争,一直在隐忍。

所以就有了衣带诏,但是曹操的果断及狠辣出乎了汉献帝的意料之外,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汉献帝发现无法抗争,于是只能想其他办法,比如逃离曹操。

如果汉献帝逃离了曹操,投靠了刘备会如何呢?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如果汉献帝投靠了自已,那就等于招来了一块金字招牌,虽然大汉天下已经非常衰弱,天下没有多少人人心向汉了,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就是完美的解决了合法性问题,连汉献帝都来投靠我刘备,那我刘备岂不是天下人心所向,岂不是大汉王朝的正统地位。

于是刘备就会像早期的曹操一样,把汉献帝高高在上的供奉起来,毕恭毕敬的小心侍候着,让汉献帝尽量看起来像一个皇帝的样子,至少在礼仪上,与皇帝无二。

但是在权力上,刘备是不太可能将自已辛苦打下的江山交出去的,刘备早就为他的儿子们取好了刘封、刘禅、刘永、刘理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封禅可是只有皇帝才能干的事。

刘备不可能交出权力给汉献帝,就注定与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了,汉献帝也不傻子,他只一个人来投靠刘备,是不可能让刘备交出所有权力的,作为聪明人,大家心照不宣的合作起来就行。

汉献帝想拿回权力是不可能的,无非就是混个安逸,和平,顺利的一生,而对于刘备来说,汉献帝就是他统一天下的金字招牌。

在刘备迎立好汉献帝后,接下来就会以汉献帝的名义,向天下发出讨伐奸臣曹操的檄文,大概内容就是:

曹操是个奸贼,出身宦官,以挟制天子而取得权力,威胁皇帝,欺辱汉室,残害忠良,飞扬跋扈,现在我刘备受大汉天子之命,率军讨伐曹操,希望天下忠汉的人都来相助我刘备,一定要铲除曹操这个奸贼。

接下来的事就显而易见,刘备以奉汉献帝之命,率领大军讨伐曹操,于是就有了汉中之战,襄樊之战,上庸之战等一系列的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刘备能否打败曹操,显然是个未知数,因为挟制天子的红利,早就被曹操用完了,等到汉献帝投靠刘备时,天下已经没有多少人心向汉了。

最终结局就是汉献帝从此之后在刘备的地盘上养老了,至于汉献帝去世之后这皇帝之位如何处理,当然不是传给汉献帝的儿子,而是禅让给刘备,如果刘备能活到那一天的话,如果刘备不能活到那一天,那么就只能在诸葛亮的刻意安排下,在汉献帝临死之前将皇帝之位禅让于刘禅,这就是最后的结局。

几十年以后,司马家统一三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