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如果猛的一看,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那么她的妹妹可不就是皇亲国戚了吗?那么樊哙一个区区的杀狗的屠夫,怎么能够高攀得起呢?不过细想一下,就会让人忍俊不住,暗地里对刘邦、樊哙这两对夫妻的传奇婚配拍案叫绝。

在刘邦的生涯里,有着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他作为一介布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刘邦心怀大志,可是由于条件所限,他壮志难酬。于是他隐藏在平民阶层,交结各方的英雄好汉,为将来做准备。后一个阶段就是秦末乱世时,刘邦顺应时代潮流,揭竿而起,直到夺取天下,建立了汉朝。

我们看《史记》,由于里面对刘邦的年龄和生平时间写的并不细,让我们在认知上有了错觉。其实,刘邦在年龄上比起秦始皇才小三岁,跟秦始皇是一个时代的人。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天下大乱,此时刘邦已经四十八岁了。从此刘邦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时期,他到六十二岁去世的时候,终于统一了天下,自己也成为第一个手执三尺剑取天下的布衣皇帝。

从刘邦的生平我们就可以看到,刘邦娶吕雉的时候还没有发迹。那么,吕雉的妹妹吕嬃也没有什么攀龙附凤的资格,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民女。她嫁给樊哙也就没有什么可稀奇的了。不过,樊哙和吕嬃的婚姻,起因还是来自刘邦,否则他们两个也不一定能够结为夫妻。

刘邦和吕雉的婚姻也是有着戏剧性的。其实刘邦在当时担任个亭长的职务,可他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和卖酒的老板娘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地却混得风生水起,跟基层的官吏称兄道弟,打成一片。于是,在他们去为吕公接风的酒席上,让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凡。

当时是萧何组织酒宴,他规定送贺钱不足一千的人坐在堂下。刘邦根本就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他嘴里说送贺礼一万钱,其实空着两手一毛不拔。吕公闻听有人送一万钱的贺礼大惊,赶快亲自相迎。在观察了刘邦的相貌、气概和在酒席中的作为后,吕公将吕雉许配给了刘邦。因为这门婚事,吕公的老伴还跟他吵了一架。

不过,后来吕嬃嫁给樊哙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吕公夫妻吵架。那么,司马迁这么写,是变相的夸刘邦呢,还是夸刘邦呢,还是夸刘邦呢。是不是司马迁的意思是,吕嬃嫁给樊哙,至少吃穿不愁,天天能够吃上肉。而吕雉嫁给刘邦,天天要忙家务,抚养孩子,还得下地给刘邦送饭吧。这样一看,这刘邦连樊哙都不如。

所以说,司马迁写樊哙和吕嬃的婚姻,其实是变相的撕破了刘邦的遮羞布。吕公嫁吕雉给刘邦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由。他只是因为避祸到此,看中了刘邦的人脉,将吕雉嫁给刘邦只是为了自保而已。而樊哙娶了吕嬃,那是因为樊哙和刘邦是好朋友,一来二去勾搭上了吕嬃。再加上樊哙虽然职业不太好,不过最起码各方面都比刘邦要强得多。再不济,樊哙自己还有个买卖可以旱涝保收,吕嬃还能够天天吃上肉,比起刘邦和吕雉夫妻的生活要好的太多了。

我们从当地的传说就能够看到这一点。在当时有一道名菜“龟汁狗肉”就来自刘邦和樊哙这对连襟。传说刘邦和樊哙成了连襟后,就天天找借口跑樊哙的店铺里吃狗肉,当然刘邦是不会给樊哙钱的。时间久了,受不了的樊哙干脆搬家到河对面去住。谁知道刘邦还是天天来找樊哙吃狗肉。

樊哙偷偷跟着刘邦一查,原来是河里出现了一只大龟,是它天天驮着刘邦过河,来白吃樊哙的狗肉。樊哙一怒之下,把这支大龟抓住,杀了下锅。谁知道狗肉用龟汁来煮,有了别样的风味。从此这道龟汁狗肉流传下来,成为了当地的一道名菜。我们从传说也能够看出,在当时樊哙夫妻的生活水平,要比刘邦夫妻要好多了。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樊哙和吕嬃的夫妻生活还是很和睦的,吕嬃很心疼她的丈夫。在刘邦死前,因为听信谗言要杀樊哙。于是他派陈平和周勃去执行命令,陈平多了个心眼,没有杀樊哙。陈平将樊哙反绑起来押进囚车,送回京城。正好刘邦已死,陈平释放了樊哙,赶快跑到吕后那里表忠心,得到了吕后的信任。

可是吕嬃并不承陈平对樊哙的不杀之恩,她一有机会就跑吕后那里说陈平的坏话。最后,吕嬃被吕后数落了一顿后,这事才算平息。我们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到吕嬃爱夫成性的小女子气,也能够看到他们夫妻的感情之深。所以说,樊哙和吕嬃是一对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并没有什么高攀之说。

当然,樊哙在刘邦的事业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功勋。在刘邦建国后,也被封侯,这也显示了吕嬃的眼光也并不比她父亲的差。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吕公是很有眼光的人,他把小女儿吕嬃(xū)嫁给屠夫樊哙,除了有肉吃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理由。

请帮忙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不胜感谢!

吕公是外地来的人,必须结交当地豪强,以不受欺负。

据史料记载,吕公是为躲避仇人才搬迁到沛县来的,是个地道的外来户。他一来到沛县,不久就攀交上了县令,并且择日还大摆宴席,要请客“拜码头”,主动地表示要结交当地豪杰。

而沛县的豪杰们听说是县令的好友,于是都来争着祝贺了。

结果还因为这次酒席,吕公看到口气不小的刘邦,听他说拿了1万钱来祝贺 ,而其实只是手里拿着一文钱,最终还是看准了刘邦的面相和性格,将大女儿吕雉许配给了他。

史料记载,樊哙的面相跟张飞、李奎差不多,让人一看就心生惧怕。

樊哙是在鸿门宴上使力能扛鼎的项羽都感到害怕的人。据《史记》说,樊哙突然闯入宴会时,项羽慌忙按剑而想要起来的样子,就是那种随时都想准备投入战斗的动作。

其次,樊哙虽然是一个杀狗的,但是狗肉猪肉在历朝历代都很金贵,因此屠夫起码是一个中等以上的职业,也就是说历朝历代的屠夫在当地都是有地位的。而且他跟刘邦是同乡,由于刘邦是游手好闲的人,而游手好闲的人在当地一般是惹不起的,所以樊哙跟着刘邦在当地也是名头不小。

总之,吕公是看中了樊哙不太高而又有一定话语权的地位,才将女儿嫁给他,太高了,反而容易霸占自己的财产,但是地位太低又保护不了吕公一家。吕公确实有眼光!

敬请关注,特此感谢!

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吕媭嫁给樊哙的时间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史记》推测,无非仅有两个时间节点:一是刘邦娶吕雉之后,在刘邦闹革命期间;二是刘邦被封汉王之后,樊哙也跟着被封为列侯之后。

但是无论从那个时间节点出发考虑,樊哙能够迎娶吕雉的妹妹吕媭都不足为奇。

第一个时间节点:刘邦娶吕雉之后,在刘邦闹革命期间。

《史记》记载,吕太公善于相人,能够看出当时正在混社会的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刘邦;那么,吕太公估计也能看出跟着刘邦混的樊哙也非凡人吧,将自己二女儿嫁给这个男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刘邦起兵反秦之后,吕太公的儿子吕泽、吕释之也应该跟随起兵。在史料中明确记载了吕泽跟随刘邦在单父起兵,为汉将有功,最后因功封周吕侯;另外吕释之也随刘邦定天下有功,因功封建成侯。樊哙与吕氏兄弟同是跟随刘邦的革命兄弟,那么迎娶吕氏女子也更加不足为奇了吧。

第二个时间节点:刘邦被封汉王之后,樊哙也跟着被封为列侯之后。

鸿门宴上,樊哙出面帮助刘邦解困,可谓劳苦功高。刘邦成汉王后,樊哙也跟着封侯,此时的樊哙迎娶吕媭时的身份已经不再是杀鸡屠狗之辈了。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樊哙与吕媭的儿子樊伉在吕雉死后(公元前180年),遭到诛杀时年龄为九岁左右;刘邦在去世之前(公元前195年),不放心妹夫樊哙,让陈平、周勃前往斩杀樊哙;由此可以大概推测出樊哙迎娶吕媭时间不会太久,大概在刘邦称帝后(公元前202年),此时樊哙更是再增加食邑,进一步封侯为“舞阳侯”,其身份更是显赫。估计也就是迎娶了吕媭的缘故,刘邦、吕雉两口子对樊哙更是倚重,最终官封大将军、左丞相。

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樊哙娶吕媭,刘邦娶吕雉,两个人成了连襟,这都是沛县起兵之前发生的事情。

众所周知,刘邦能娶上吕雉是因为一句“贺万钱”的豪迈引起了吕公的刮目相看。吕公认为,敢于吹牛的男人能成大器,女儿嫁过去指定跟着享福,即便当下吃点苦头也不要紧。所以,刘邦一个四十多的“剩男”喜抱二十多数的黄花大闺女。

吕雉如花似玉,想必妹妹吕媭容貌也相当挂眼,自少不了男人们的惦记。那么,为何最终是樊哙将吕媭“拿下”了呢?其实这还同樊哙的屠夫职业有关,换句话说是以“狗肉”结缘。

在古代,杀狗是一个正当营生,不像现在一听说“杀狗”二字就会让一些人的小心脏受不了,谁敢堂而皇之地杀狗,必然被骂成“落水狗”。樊哙是个大好青年,靠手艺吃饭,搁当代什么奖章、锦旗能挂满一面墙,因为他懂得去创业,不给社会添堵,为国家减轻负担,不啃老,更不像刘邦那样整日东游西逛、好吃懒做。樊哙的谋生手段就是杀狗、炖肉、买肉,小作坊生产,小本经营。每次肉做得了,挑起担子,走街窜巷叫卖。

起初,每当樊哙路过刘邦家门口的时候,也照例喊一嗓子。刘邦听到后,总是一溜烟迎了出来,声称要买肉。樊哙一看来生意了,很高兴,忙手忙脚包起肉来。但是刘邦一把肉揣怀里后就说没钱,也不说不给,只说赊账,年底一块儿算。还不等樊哙急眼,刘邦骂骂咧咧把门儿一关,进家吃肉。

几次三番,樊哙再路过刘邦家门口附近时,提前就不出声吆喝了。这招果然起效果,一连十多天没见刘邦的面。不过,不出几日,刘邦改坐门口等了,因为他发现了樊哙在耍心眼儿。樊哙本就是实在人,这下倒觉得是自己不厚道了,如此一来,刘邦越发不客气,拿的肉比以往多了一成。

每次被刘邦“打劫”后,樊哙回家一算账,要么持平,有时候还倒挂。怎么办?惹不起还躲不吗?总能让刘邦把生意吃黄了吧!所以,后来樊哙干脆就绕开刘邦家的那条巷子走。然而,尽管樊哙刻意的躲着刘邦,但总能阴差阳错地与其相遇。见面后,刘邦依旧一顿“猛造”,樊哙的心哇凉哇凉,连改行的心都有了。

都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当樊哙无比惆怅的时候,刘邦娶妻了。大婚当天,樊哙也去喝喜酒,顺便窥视一个新婚的模样。都说吕家大小姐长得带劲儿,樊哙一见果然折服,同时对刘邦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甚至有当场让其清狗肉账的冲动。

人心情失落的时候容易喝闷酒,那天樊哙喝多了,走起路像踩在棉花上,一出门便撞在一个人怀里。樊哙随然醉的不成样子,但是触觉还很灵敏,他猛然间感觉撞到的不是男人,而是一位浑身散发着香味的俏丽女子。出于男人对异性的敏感,樊哙揉眼定睛观瞧,发现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正红着脸对自己浅笑。这一笑不要紧,樊哙从此丢了魂。后来一打听,原来意中人正是刘邦的小姨子吕媭。

做光棍儿苦啊,如何娶到吕媭,樊哙颇费了一番脑筋,思来想去还得从刘邦身上找突破口,毕竟那么多的狗肉也不能打了水漂。庆幸的是,刘邦为人还是很仗义的,听了樊哙的想法一拍胸脯说,这事儿小菜一碟,包在大哥身上,不过你的舍得“出肉”。樊哙意会,马上包了两包上好的肉,一包给刘邦解馋,另一包送吕媭尝鲜。

刘邦这人爱虽说大话,但很办事,不出多日就将吕媭撮合给了樊哙。樊哙一高兴,肉都顾不上买,把肉担子往刘邦家里一扔就同吕媭滚了柴火堆。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刘邦同吕雉一商议,给妹妹办了婚事。从此,樊哙同吕媭美滋滋地过起了小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几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刘邦跟着揭竿而起,樊哙随着入伙。正是由于樊哙和刘邦的连襟关系,所以打仗特别卖力,几乎总是第一个攻上城楼。刘邦称帝之后,异姓诸侯相继反叛,樊哙总是随刘邦平定叛乱。就在刘邦临终前,樊哙还在燕国平定卢绾的叛乱。但是,刘邦听人蛊惑,认为樊哙会加害戚夫人母子,于是派周勃、陈平前出取他的人头。

不过,陈平没有完全听从刘邦的命令,只是将樊哙装入囚车运往长安。结果途中便收到刘邦去世的消息,樊哙死里逃生。公元前189年,在刘邦去世的六年后,樊哙去世。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元老重臣诛杀“诸吕”,吕媭被乱棍打死,与樊哙生的儿子樊亢也不能幸免。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樊哙是杀狗的屠夫,却能迎娶吕雉之妹吕嬃,似乎是高攀了,其实并不是如此。樊哙在刘邦众多的兄弟中,不仅忠心耿耿还冲锋在前。刘邦在沛县起兵,替刘邦杀死沛县令的人就是樊哙,当时萧何、曹参为了避祸,都逃出沛县,只留下了樊哙作为内应。樊哙不仅留了下来,还积极发动群众,到县衙杀死了沛县令,这份胆色和智慧,明显高出了其他人一筹。

接着是在刘邦进入咸阳后,刘邦想做个现成皇帝,众将很多人都和刘邦学,开始放纵自己,武将里只有樊哙看到了其中的危机,他直谏刘邦说:“沛公,你还没有胜利,项羽还很强大,你如此醉生梦死,恐怕是自己作死!”话粗理不粗,刘邦沉默了,张良和萧何也劝刘邦还军霸上,但最先提出问题的是樊哙。

从鸿门宴上的表现来看,樊哙可不仅仅是个好勇斗狠的莽夫,而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他进入大帐用的是武力,气势上压倒了项羽,让项羽也不得不忌惮三分。樊哙不仅有武力还有智慧,通过一番慷慨陈词,居然把项羽说的哑口无言,杀樊哙容易,但自己理亏词穷,没有杀刘邦的借口了,还怎么杀刘邦呢?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简直是集武力与智慧于一身的完美将帅之才。樊哙这个人很谦虚,韩信落魄为淮阴侯时,他仍然对韩信毕恭毕敬,出门接送,并口称大王,这份气度和胸襟也不是一般将帅能比的。

吕太公看重刘邦,认为他非常人,樊哙同样不是一般人,吕太后把小女儿吕嬃许配给了樊哙,这也是一种投资,不得不说吕太公很有眼光,他的大女婿刘邦成为了皇帝,二女婿成为了大汉丞相。英雄莫论出处,有为就是英雄,刘邦和樊哙,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樊哙只是个杀狗的屠夫,为何能够娶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

说起樊哙,那是刘邦手下的一员虎将。然而,樊哙有何过人之处,可以娶吕后的妹妹为妻呢?这着实大有来头。

一、骁勇虎将

樊哙,沛县人。早年屠杀猪狗为生,后跟随刘邦,襄助大业。

跟随刘邦后,樊哙可谓是英勇善战、忠心耿耿。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平定了沛县,为刘邦取得了立足之地。之后的樊哙屡立战功,相继击败章邯,攻破河间、东郡、武关、霸上。如此骁勇,深得刘邦的喜爱。

刘邦入住咸阳后,力劝刘邦不要享乐,醉生梦死。刘邦于是还军霸上。

在鸿门宴上,樊哙得知主公处于危难之中,便怒发冲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手持剑盾,闯入项羽帐中,用盾撞倒了侍卫。进入帐中,目眦尽裂,怒视项羽。项羽一见,于是手握剑柄。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项羽听说是刘邦的部将樊哙,于是赐酒和猪腿。樊哙用剑切割而食,说道:“臣死尚且不推辞,更何况是卮酒呢!沛公先入关中,停军霸上,等待大王。大王今日来,听信小人谗言,与沛公有矛盾。臣恐怕天下不定,于是心疑大王。”如此一来,使得项羽无法加害刘邦,刘邦也乘势逃回军中。

刘邦很感激樊哙的忠诚,认为他是一个忠义之人。这样忠诚的猛将,可谓是三世难求。刘邦做汉王后,封樊哙为郎中、临武侯,跟随刘邦,侍奉左右。

二、娶吕后之妹

吕后出身,虽说不是名门望族,但也是殷实之家。樊哙做了吕家的女婿,也是有一定原因的。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可谓是情投意合、伉俪情深。吕媭为樊哙生下一子,名叫樊伉。

当时,正逢戚夫人与吕后争宠,后宫尔虞我诈、明枪暗箭。樊哙作为吕家的女婿,虽然没有介入争宠与夺嫡之事,但是后来因吕家有了祸端,险些被诛。

在刘邦时期,樊哙与吕家的关系并没有产生对皇权的威胁。但在刘邦濒危之时,他发现了这一点,屡次要将吕家斩草除根,这其中也包括樊哙。

三、险些殒命

做皇帝的妹夫、吕后的家人,有时也是福中有祸,甚至让樊哙险些殒命。

汉高祖刘邦听闻燕王卢绾叛乱,于是派自己的妹夫樊哙发兵讨伐。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皇上正因吕后擅权而不能自安,于是决定临阵换将。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立斩樊哙,由周勃代替。但二人顾忌皇帝是一时动怒,更何况樊哙是皇帝的妹夫,吕后的家人,于是将樊哙押解回京。不料刘邦已死,吕后下令把樊哙放了出来。

樊哙身为大将,能娶吕后之妹,实为门当户对。一代骁将,如此英勇,辅佐刘邦成就大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