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俗话说,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真小人做事狠辣,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小人,对他敬而远之,也就不会受到他的伤害。而伪君子道貌岸然,他骗取你的信任,在背后暗害你,让你防不胜防。

要说《三国演义》中,我认为最卑鄙的人就是蜀汉的费祎。这个人就是地地道道的伪君子。他最终还爬上了蜀汉的最高执政者的位置。可见蜀汉政权的灭亡是有道理的。

如果从费祎的个人能力来说,还是有着他的长处的。他曾经出使东吴,在和东吴的外交上没有出过纰漏。在诸葛亮手下,他调和魏延和杨仪的关系,让他们各尽其用。在担任大将军的职务时,能够恪尽职守,打退敌人的进攻。以上种种表现都显示了费祎的才能。

但是,费祎眼光短浅,没有战略眼光,这也是他的短处。在出使东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孙权在喝醉了后,借着酒意问费祎,说魏延、杨仪都是些小人,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们还规规矩矩。万一诸葛亮不在了,他们作乱该怎么办?费祎听了,竟然无话可答。多亏了跟他一起出使的董恢提示,才过了这一关。

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费祎是没有真正的处理重大事物的能力的。他的能力只是因循守旧,保持现状而已。而诸葛亮临死前定下国策,蜀汉终止北伐,修生养息。这也正好需要费祎这样的人,所以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去世后,费祎又继承了蒋琬的位置。

但是,费祎虽然在表面上道貌岸然,可是在本质里,他就是一个伪君子。诸葛亮临死前定下的计谋,没有费祎的调度谋划,是无法实施的。在这里,费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他多年的虚伪表现,终于得到了结果。

在诸葛亮的手下,魏延和杨仪是诸葛亮的左右手。他们一个军事能力出众,一个行政能力出众。诸葛亮北伐主要是依靠他们的能力,一刻都离不了他们。在蜀汉政权中,两个人的职位资历也排在前列。但是,有一样,这两人互相看不惯对方,关系搞得势同水火。而和他们关系都不错的人,只有费祎一人。

费祎能够周旋在他们中间,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都能为诸葛亮效力。在费祎的努力下,两个人都把费祎当成知心朋友,对他十分信任。费祎也能够借调和他们的矛盾,顺利执行诸葛亮的指令,而得到诸葛亮的青睐。可以说,没有真正解决重大问题能力的费祎,是依靠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

等到了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费祎也到了显露他真正本领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定下了蒋琬和费祎为继承者,但是他秘而不宣。这是因为论职位资历是无论如何也挨不上这两个人的。对这个任命威胁最大的魏延和杨仪必须要予以处置。

诸葛亮对这两个人的处置意见就是,如果两个人听从自己的安排,就剥夺权力,留一条性命。否则就杀掉。因为在将来执行修生养息的国策,有蒋琬和费祎这样的人就够了,魏延和杨仪就没有用了。

诸葛亮在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专门派蒋琬留在刘禅的身边,将禁营的人马安排好,让刘禅不敢乱说乱动。而大军之中,诸葛亮则安排下费祎做幕后的主持者。他表面上让杨仪指挥撤军,魏延断后,挑起两人的矛盾。但是,光靠这个是不行的。因为魏延的威望、职位、资历,是杨仪无法抗衡的。

所以,诸葛亮就需要费祎去做中间的工作,事实证明,费祎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费祎先对杨仪说去试探魏延的态度,去魏延那里传达让他断后的命令。到了魏延那里一说,果不出所有人的所料,以魏延的性格,怎么可能听从这样的命令。

魏延把费祎当成了知心朋友,拉住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心的打算。那就是接管军权,撤换将领,继续北伐。费祎在套取了他需要的情报后,就借口跑回了大营。

我们可以想到,在听了费祎带回来的消息后,大营里会是一种什么景象。杨仪是第一个受不了的,他和魏延不和,如果魏延接管大军,他的脑袋就难以保全了。而那些将领们呢?我们知道,诸葛亮和魏延战略战术理念不合,他用的将领大部分都是些保守有余,进取不足的将领。如果魏延撤换将领,估计这些将领要撤换大半。这些正手握军权的将领,当然对魏延义愤填膺。这样,在费祎的努力下,一个反对魏延的团结集体形成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众叛亲离,众寡悬殊的魏延被杨仪所杀,还灭了三族。我们可以看到,在事件中,蒋琬为了防止魏延夺得军权,还专门率领宿卫军队去帮忙镇压,得到消息才撤回。可以说,魏延在反抗诸葛亮命令的那一刻起,就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而费祎则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魏延死了,而杀他的杨仪也没有好下场。大军撤回后,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职位,而杨仪被拜为中军师,失去了一切职权。这个时候,杨仪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于是天天愤愤不平。这个时候,他最知心的好朋友费祎又登场了。费祎专程去看望杨仪,杨仪对他大发牢骚,还说什么当年还不如带兵投降曹魏呢。他的知心朋友费祎回去后就向刘禅打小报告,把杨仪的大逆不道的言论汇报了。于是,杨仪被撤职为民,给流放到汉嘉郡。后来因为上书诽谤,被逼自杀。

至此,以费祎的努力,终于将魏延和杨仪统统清除了。费祎也因为这些大功,在蒋琬死后,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掌握了蜀汉的政权。他还贪心不足,有算命的说,成都没有宰相的位置,他就跑到汉寿去办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费祎对权力的贪婪。

但是,有句话是报应不爽。在不久之后,延熙十六年岁首大会上,费祎被魏国的降人郭循所刺杀。他也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被刺杀的执政者。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结语:

费祎是诸葛亮政策的忠实的执行者,由于他的表现,能够让蜀汉度过诸葛亮死后的权力交替期。但是,他的手段卑劣,让人发指。尤其是在处置魏延和杨仪的过程中,把他伪君子的本质暴露无遗。魏延和杨仪都是真小人,可是他们都败在了费祎这个伪君子的脚下。

费祎先是利用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以善于做协调工作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而在和诸葛亮的交往中,由于趣味相投,又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在诸葛亮死后,费祎又巧妙的利用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将诸葛亮的计谋完美的实施。凭借着这些功劳,费祎终于登上了蜀汉的最高执政者的位置。可以说,是魏延和杨仪用自己的生命做了费祎事业的垫脚石。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都要将费祎的教训引以为戒。要认清自己的身边,那些是真正的朋友,那些是利用你的包藏祸心的虚假的朋友。尤其是那种口蜜腹剑的伪君子,更是要严防他们,否则自己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毫无疑问,是刘备。

三言两语,就流泪。

如果在现在,影帝非他莫属。

赵云为了救他妻儿,舍命奋杀。他为了演戏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摔了。城府之深,心里之卑鄙,可想而知。

再说人家赵云当了一辈子保镖,手里一点兵都没有。

还有不相信诸葛亮。

卑鄙,太卑鄙了

《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司马懿的夺冠指数是很大的,屡遭孔明戏弄,凭着一张老脸安之若素,看到巾帼妇人之衣,心中大怒,脸上却是堆欢,真乃奸中之高人也。后来诈病赚曹爽,只是小菜一碟罢了。豢养亲信,铲除异己,为他孙子统一三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若就因此为司马懿封王,未免过于武断,早在很久以前,在他的羽翼远未丰满之时,有人的已经探测到了他的不轨之心。曹操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三只马在啃马槽,并啃得他钻心疼。如果曹操能多活十年,司马懿父子的下场大概也就孔融,董承之辈吧。

曹操一出场就有乱世之奸雄的美誉,比司马懿排场多了,献刀董卓是小试牛刀,也差一点就成功了,只是因为初次做案,经验不足,如果当初先去董卓卧室踩点,在镜子上蒙上一张美女图,历史或许就因此而改写了。之后,他的行事就老辣的多了,于是,吕伯奢全家倒霉,而杀运粮官平定军心就标志着他已经步入了奸诈大师的行列。从此他佳作不断,官渡之战与许攸的对答堪称经典,赤壁之战大败之余,尚有余裕连放三笑。至于借酒疯杀人,装睡觉杀人等等,更是不一一而列了,一部三国演义,关于曹操使奸弄诈的例子举不胜举。

《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大家好,我是恒实,我来回答:三国演义中是谁最卑鄙呢?在《三国演义》中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还有60多名女性。

这些人中到底谁是最卑鄙的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恐怕就得先搞清“卑鄙”的定义。在某度百科中,卑鄙是这样解释的:一、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二、人格低下,举止不端,品性恶劣。这样三国演义中最卑鄙的人也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见识短浅

在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早在古时,人们就已经认定:吃肉的人,也就是那些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见识要比常人短浅很多。这个论据当属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拒敌。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朝廷那些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二、品性恶劣

金钱与权力自古以来就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在三国那个乱世之中,在权利的面前,不惜杀人如麻、不惜薛流成河。有几个顾及百姓而放弃权利呢?

做君主的时刻要提防别人窥探他的宝座、做臣子的时刻要防备官场的勾心斗角、为了自已的欲望和安全,无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做一个卑鄙小人!恐怕在三国那个乱世中,也只有卑鄙才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了吧!

三、身份低微

诸葛孔明曾在出师表中自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难道诸葛孔明也卑鄙吗?确实白纸黑字写在史书上,诸葛孔明清楚无误地说自己卑鄙。

但这个卑鄙确实不是品性恶劣的卑鄙,它实际的含义是指地位卑微。想当初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孔明时,他也仅仅是一个身着布衣的村夫。虽然当时刘备的地位也并不太高,但刘皇叔的身份却让诸葛孔明的才华顿时暗淡不少。

虽然诸葛亮在日后做出的许多事情也让有的人不耻为伍。但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一个事实,在那个乱世中,卑鄙只能是大多数人安身立命的依傍

在庄子《外篇·胠箧第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在美剧权利的游戏中,如果你在那场权力的角斗中,依然坚信善良与勇敢就能坐上那梦寐以求的铁王座,恐怕下场也会落得像和史塔克一样身首两地的下场。唯有卑鄙与阴险,才能安身,只有更卑鄙和更阴险,才有可能染指铁王座。

故此,在三国演义中其实卑鄙并不可耻。因为在那个最暗淡的时代里最卑鄙的人真的太多不胜数了!他们在权利、金钱、美色等诱惑之下,人性终于得到了再一次卑鄙的升华!因此,既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能存在,那么卑鄙同样也是分不出高低上下的!

《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巜三国演义》中,不仅成功地描写了大小战争、战役、战斗数多场,而且还在战局变化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沽法刻画了许多鲜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忠肝义胆、骁勇善战的关习、张飞、典韦、许褚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许攸,田丰、张召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要谁最卑鄙,当然非董卓莫属。

董卓利用手中的权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凌驾于皇帝之上,滥杀对立的大臣。为了刁婵不惜与义子吕布成仇,霸占妩婢等,荒淫无道。吓得幼小的献帝见到他就不寒而慄。企图窜位称帝。

这样一个不忠不义,荒淫无度,残暴至极的人,应是本书中最卑鄙的人了。

谢谢

《三国演义》中谁最卑鄙?

这个问题得看让谁回答了。曹操肯定不会认为自己卑鄙,同样刘备也不认为自己是小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