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既然要称一个人为霸王,那么这人至少也是一路诸侯。在三国中,武力出众的人很多,诸侯中有勇力的也不少。比如吕布、董卓、公孙瓒、袁绍、刘备等等。可只有孙策被大家称为小霸王,这是因为什么呢?
在孙策的年代之前的历史里,只有一个自称霸王的人,他就是秦末的项羽。把孙策称为小霸王,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两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起兵的地点和最初建立基业的地方都是一个地方,就是江东。
当年项羽先独霸江东,再率领八千子弟北上伐秦。他带领江东子弟,不畏秦军的强大,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奠定了灭秦的基础。
随后,项羽带领诸侯军队进军关中,消灭了秦朝。他以天下盟主的姿态,分封天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世人也称之为楚霸王。
而孙策在父亲死后,依附袁术。他以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为质押,换来了袁术的两千人马。他带领这支军队,渡江来到江东。他收合父亲的旧部,迅速占领了江东。
第二点,两个人性格相似,作战风格也相似。
项羽在一生的征战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的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都身先士卒。在他的面前,任何敌人都望风而逃。就算在最后的战斗中,他依然不承认是自己作战不利,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天意。
而孙策也是一样。在孙策占领江东的征战中,他屡战屡胜,实力也日渐增强。在战争中,孙策和项羽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战斗中他也是身先士卒,叱咤风云。他和太史慈的战斗是三国故事中精彩的一例。
后来在孙策遭到敌人偷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传位给孙权的时候,还这样评价自己,“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和项羽一样,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十分自负。
第三点,就是项羽和孙策争夺天下的手段、策略一样。
项羽和孙策的性格相似,而两者建立功业的手段也一样,那就是依靠武力,借着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起兵争夺天下。
项羽是趁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之机,起兵反秦。在军事上,他能够克敌制胜,不怕艰险。在政治策略上,他采取了奉迎楚怀王为主人,以楚怀王的号令为名义,率领楚军出兵伐秦。这样,在政治上占有主动的项羽最后取得了灭秦的战果,夺取了号令天下的权力。
而孙策也是一样。他趁三国初期的混乱局势,带领江东人马起兵。他在占有江东后,马上开始渡江攻打刘表,准备向中原发展。在曹操陷入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他准备率军袭取许都,奉迎汉帝。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孙策的政治眼光要远超过刘表、袁绍等人。他决心走项羽的老路,挟天子以令诸侯,来逐鹿中原,称霸天下。
正是因为孙策和项羽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才使得大家把他和西楚霸王项羽相对照,称之为小霸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谢邀。
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孙策率军与刘繇交战,刘繇部将于糜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策拨马回阵。繇部将樊能,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孙策后心,策回头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
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至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这个只是孙策军中自吹而已,在演义中孙策的武艺并不强,只能和张郃等人并列。
在正史上,并没有把孙策称为小霸王的说法,只有《三国演义》第15回,孙策攻打江东时,在牛渚之战他亲自出马,三合活捉了刘繇部将于糜,刘繇另一个部将樊能赶来想从背后偷袭孙策,结果被孙策一声大喝吓得掉下吗头破而死。而等孙策放下于糜时,发现于糜也被挟死,他也因为“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被人称为小霸王。
不过孙策的实际武艺并不算太强,他遭遇的对手中,武艺最高的是太史慈,两人在神亭岭之战前后共打了百余合不分胜负。最后孙策和太史慈夺枪到底,在地上对殴还是平手,可以说是势均力敌。
而太史慈除了和孙策之战外,其他还和程普、张辽战袍。特别是和张辽之战,两个人打了七八十合未分胜败,武艺难分高下。张辽在演义中虽然也算一员猛将,但是在面对夏侯惇、张郃、凌统等人时都只能打成平手。
张辽这个表现有些差强人意,最多算是和张郃、夏侯惇同级,比吕布、五虎上将、颜良、文丑、许褚、典韦等超一流高手要差这一个档次。即使乐观估计,孙策比张辽强一些,也最多和徐晃相当,在《三国演义》中排名要在十名以外。
所以孙策被称为小霸王,主要还是为了给自己造势,并非他的武艺真的很强。
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在三国时代,为什么大家会将孙策称为“小霸王”呢?
即然称霸王,那么就肯定和霸王项羽有所关联,那么咱们看看,孙策在哪些方面与项羽有相似之处。
一、出身
大家都知道,项羽乃是楚人,出身于贵族。秦朝末年,项羽率家乡父老投入到反抗暴秦的斗争中去。后来时乖运蹇,失了天下,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是泗水下相人,也就是如今的江苏宿迁,属于“江东人氏”。
孙策也是名门后裔。他的家乡是吴郡富春,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富阳,也属于“江东人氏”
二、武艺和气力
在楚军中,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在那个时代,项羽马前无一合之将,横勇好战,天下无敌。
在东吴阵营中,孙策力大无穷,他的武艺是最高强的,在江东这片战场上,孙策是屡战屡胜,平生未逢一败。
三、箭术
楚汉相争,两军隔着鸿沟对峙,刘邦跑到阵前大骂,他以为自己在射程之外,而项羽拈弓搭箭,一箭射来,刘备的护卫举起盾牌遮挡,没想到那支箭力道威猛,居然穿透了盾牌,射中了刘邦的胸膛,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孙策的箭术也不错。孙坚藏匿传国玉玺回军江东,遭到刘表的拦截,双方大战,东吴军中韩当出阵,黄祖麾下张虎迎战,正在厮杀,黄祖部将陈生助战,被少年孙策一箭射去正中面门,落马而死。
四、嗓门
项羽是个大嗓门,声如巨雷。九里山之战,项羽被汉军重重包围,赤泉侯杨喜率骑兵追逐项羽,项羽“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一声暴喝吓退敌军心惊胆丧,“辟易数里”。
孙策的嗓门也很大。牛渚之战,孙策挺枪出阵,刘繇部将于糜迎战,“战不数合”,被孙策只手活擒,挟死在阵中。刘繇部将樊能从后面追来,孙策猛回头暴喝一声,“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孙策这种战斗风格与楚霸王项羽非常相似。
五、美女
项羽有美女,名为虞姬,美色冠绝于天下,为项羽珍视宠爱。
孙策有美女名为大乔,也是天下闻名的美人,艳冠三分。
六、年龄
项羽少年成名,自从24岁起兵以来,戎马一生,开辟江山,30岁时乌江自刎,度过年轻而壮丽的岁月。
孙策也是少年英武,20岁时带领父亲的老部下开创事业,横行江东,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26岁时遇刺重伤,不治而亡,一生短暂而辉煌。这一点也与项羽相似。
如果说武艺的话,在整个三国时代,孙策的武力值排不到前十,甚至都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也只能在江东一带称为“霸王”,但要放到猛将层出的中原,孙策那只能算中等,连夏侯惇、庞德和曹彰都不会在乎他。
但要说创造出的事业,和孙策的战斗风格,他确实与楚霸王项羽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孙策,吴郡富春人,孙权长兄,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在一次狩猎中被刺客所伤后不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后人称赞孙策“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为什么孙策有“小霸王”的称号?其原因如下:
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对孙策“小霸王”称号的由来进行了清楚的描述:
孙策在得知刘繇会合笮融攻取牛渚后,也亲自率领军队直奔牛渚。
到了牛渚后,刘繇、笮融二人正准备出马迎战孙策时,刘繇的部将于糜从刘繇背后闪出,挺枪出马迎战孙策,大战不到三个回合,于糜被孙策生擒,孙策用胳膊夹着于糜骑马转身返回阵地,正在此时,刘繇的另一部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追赶孙策,樊能的枪刚刺到孙策的后背心,孙策阵地上的军士大喊:“背后有人暗算!”孙策回头看见樊能已到眼前,就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的从马上摔下来撞头而死,当孙策回到阵地门旗下时,发现于糜已被夹死。
孙策短暂出击,夹死于糜,喝死樊能,自此人们都称呼孙策为“小霸王”。
以上是孙策“小霸王”称号的来由,欢迎评论。
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很多,为什么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三国武将众多,勇者无数,但与“霸王”最相似者,唯有孙策。
“小霸王”这一称号最早出自《三国演义》,孙策在征讨刘繇时,与两军阵前“夹死一将、喝死一将”,众人皆惊叹其勇武,自此人称“小霸王”。
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关于孙策勇武的描述还有很多,但是怹老人家生活在元末明初,相对于三国正史而言,与我等相似,都是瞻仰古人。《三国演义》作为历史题材小说,故事主线尊重历史,同时也融入很多民间传说和戏曲桥段,因此“小霸王”之称号虽然出自《三国演义》,但源头却不在于此,早在三国时期,孙策就与“霸王”结缘,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演化,最终成就了“小霸王”的威名。
难与争锋
《三国志》中有很多称赞孙策才能的语句,比如袁术就曾经由衷的感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当世名士王朗曾言:“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而曹操在得知孙策平定江东之后,更是惊叹道:“猘儿,谓难与争锋。”意思是这小儿郎像疯狗一样,真是很难与之争锋啊。
孙策在当时的威名可见一斑,但是此时尚无人将其与项羽做比较。
与项籍相似
在孙策的一生中,有四个男人对他最重要,因一人而生、因一人而兴、因一人而死、拖一人后事。生之者父母,说的是孙坚;助其兴者致友,说的是周瑜;拖后事者兄弟,说的是孙权。而刺死孙策的,是大名鼎鼎的“许贡三门客”,孙策可以说是因许贡而死。
孙策虽然迅速平定了江东,但是其行事作风并未完全受到当地氏族的认可,许贡就是其一,因此他偷偷写了举报信,希望朝廷能够管一管这件事,没想到被孙策知晓,一气之下将许贡杀死。许贡的举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
这段记载出现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也是关于孙策与项羽相似的最早记载。此言一出,似乎是点醒了众人,孙策的勇武善战和杀伐臆断,不正是像极了曾经称霸过天下的江南霸王吗?
猛锐冠世
在裴松之注解《三国志》以前,陈寿成书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记载的这一人物与古之豪雄如此相似,但是再为其人物生平做总结的时候,他还是说:“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其中“猛锐冠世”一词,是不是像极了太史公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也许有些武将武艺高超、有的武将力大无穷,但是能够达到“猛锐冠世”的,需要的不仅仅是蛮力和武义,更需要气势、气魄!
项羽和孙策都是兵家“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非一般武将可比。
散兵起家
南北朝著名的文学家庾信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意思是孙策在天下大乱时起家,不过几百人,项羽刚开始驰骋沙场,也不过是依靠八千江东子弟。这两句诗出自《哀江南赋序》,诗人列举了江南最勇猛的两员武将,也彻底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其实当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之后,我们脑海中是会出现这样的感觉,孙策和项羽真的很相像。同样是勇冠三军,同样是喜好杀伐,同样是刚愎自用。两人成名的过程、最后的结局也都很相似。有时不得不惊叹于历史的巧合,在不同时期总会造就出一些相似的人物,如果生逢乱世,你是相当项羽、孙策这样的盖世英雄,还是要做刘邦、刘备那样能屈能伸的政客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