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谢谢邀请。诸葛亮对恃才傲物的手下,采取的办法是“忍、拖、管”这三字决。这个办法,也是一些领导经常采取的手段,对那些恃才傲物的手下百试百灵。
恃才傲物的人都有着一些共性,那就是第一有才,第二看不起才能不如自己的人。这样,这种人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同时会得罪一大群同僚。可是这种人并不觉得自己得罪人不对,反而认为理所应当。这样,首先这种人就自己给自己挖好了坑,只剩下轻轻一推了。
诸葛亮对这种情况十分了解。他不怕你恃才傲物,象关羽、魏延这种人其实跟死人没多少区别。他最怕的是刘封那样刚猛难制的人。因此,诸葛亮才会在他的一生里,唯一进言杀了刘封。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不怕你和他讲理。只要你和他讲理,他就可以随时把你拿下,因为他就是制订规则的人。所以,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最终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对于恃才傲物的部下,诸葛亮首先是采取忍的对策。关羽对他不服,他假装没有看见。魏延骂他胆怯,他全当没听见。这样,反正你只要听话干活,我就网开一面。甚至我还要在别人面前多多夸奖你们,提拔你,让你得到虚衔,空洞的奖励,让别人看到我宽宏大量的一面。
接下来就是拖。不管你的任何事情,就是一个拖字。让自己的心腹故意给你捣乱,让你除了听话干的活以外,一事无成。就像关羽攻打襄樊,几个月里,蜀中动员大批人力物力去修路架桥,修亭舍二百多所,也没有给关羽派送一兵一卒,一粒粮草。最后关羽兵败身死,皆大欢喜。
而魏延则是带在身边,你越是想单独带兵打仗,就越是不让你单独打仗。后来让魏延试了一次,谁知道这人是真有才,阳溪一仗大败郭淮。从此,就再也不让他单独带兵。省得出其他的事情。
最后就是个管字。如果你象魏延一样,虽然嘟嘟囔囔,但是还算听话的,我会暂时放过你。但是,象李严这样,想要争权的,那就要好好管管了。管,就是让你干你干不了的活。
李严的案子,说冤案也冤,说不冤也不冤,因为他的政治手腕太低,让诸葛亮轻轻松松就管住了。当时,有些军盲鼓吹诸葛亮那根本不存在的西城之战,说诸葛亮大胜云云。最后,诸葛亮被迫撤军。因为什么?因为无粮!
为什么没有粮食?因为粮食运不上去!诸葛亮扎营在祁山堡和魏军大营之间,他一直就拿不下祁山堡,只能包围着。司马懿看准这一点,就等着他撤军。因为他的军粮根本运不上去,最后和李严商量撤军了。
李严自作聪明,想利用这件事做文章,往诸葛亮身上扣罪名。最后咎由自取,本来是诸葛亮错误用兵,自绝粮道,变成了李严陷害诸葛亮。因此,诸葛亮一个管字决,就轻轻松松灭了李严。
因此,对付诸葛亮就只有刘封能够对付,整个蜀汉就没有人是诸葛亮对手。如果刘封不死,蜀汉也不会灭亡那么早。只因为这“忍、拖、管”三招对刘封没有用。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主要著作有《出师表》《诫子书》;主要发明有木牛流马,孔明灯,改进连弩取名诸葛连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在我看来是一个悲剧人物,忠臣形象。
认识了诸葛亮再来看看题主的问题,分析题干:持才傲物的手下,究竟有哪些手下呢?
第一个汉寿亭侯关羽 关云长,丹凤眼 卧蚕眉,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傲气凌神,他的傲是骨子里的,也是他的傲气使他兵败丧命。诸葛亮对付他用了一个“捧”字,把他捧在云端,哄他开心就好。当时马超投靠刘备,关羽知道他名气大,不服气,写信要入川比武 ,此必伤和气啊,无奈诸葛亮赶紧回信,大概意思就是:我看来孟起(马超)虽然很勇猛,充其量只能和翼德(张飞)一个层次,和你美髯公(关羽)容貌,武力各个方面是比不了的。由此关羽沾沾自喜,再不提比武之事。
第二个魏延,字文长,刘备入川时数战有功,深受刘备爱戴,又镇守汉中多年,后期大败费瑶 郭淮,可见其才能出众,能攻能守。后人评价“子午谷奇谋”若是实施,就不会出现六出祁山,徒劳无功的结局了。诸葛亮对待他用了一个“压”,处处克制于他,诸葛在世时,魏延唯命是从,惧怕诸葛,以至于诸葛一过世,魏延立起谋反之心,按三国演义来说是诸葛亮交代好马岱监督魏延,若反蜀汉,定斩不饶。诸葛亮这样就把把魏延的一生紧紧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第三个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字正方。他的事迹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说几个人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了,蜀国建国后,他和这几个人齐名,分别是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他们五人一起定制了《蜀科》,是后面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如果把他们五个按现在说就是国家常委,李严就是五常委之一。后期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和诸葛并驾齐驱,怎么甘心屈服于诸葛亮呢,处处阻挠诸葛北伐,北伐时期,押运粮草遇大雨,道路泥泞耽误交期,反而怪诸葛亮不该北伐,最后被贬为庶人,直到听到诸葛去世的消息,得知自己再无机会为国家效力,后抑郁而终。诸葛亮对他用了一个“治”字。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谢谢邀请。
诸葛亮被后人神化美化过度了。其实,诸葛亮是个地道的“腹黑哥”。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刘禅登基,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甚至不惜用蜀汉的国家利益为代价。
被诸葛亮设计陷害的,第一位应该是李严了。
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李严负责军务,诸葛亮负责政务。为了独揽大权,从李严手中借出军权去平定南中叛乱。后来又借故要北伐,继续握住军权。又安排李严负责北伐的粮草运送。借李严耽误粮草,一则将北伐失败的理由归罪于李严,二则就将李严贬为平民,彻底拿住了军权。
第二位,算是魏延。
魏延作为汉中太守,稳固的汉中防守为蜀汉国出了大力了。又是诸葛亮五次出兵北伐的先锋,可谓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诸葛亮利用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设计陷害魏延谋反,导致魏延被杀,惨遭灭门。太惨了。
第三位,孟达。
孟达因为关羽事件,被迫投降曹魏。但是,毕竟是蜀汉老臣,蜀汉创业的功臣。诸葛亮通过李严写信劝孟达回归蜀汉,孟达同意,李严去接应。谁料,诸葛亮暗中将孟达回归的消息透露给魏国,导致孟达被杀。同时李严也上当,并且受到质疑。
第四位,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原本是最有希望的蜀汉接班人。然而,因为关羽的死,孟达的投降,让刘备迁怒于刘封。其实,这些都跟刘封没有直接关系,毕竟刘封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他出兵。毕竟他自身难保。诸葛亮知道,刘封他控制不了。于是就劝刘备:“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导致刘封被杀。
还有,后来赵云等一帮老臣重臣,陆续被诸葛亮收拾,打着名号就是:北定中原,光复汉室。
表面很堂皇,实际很腹黑。诸葛亮,心机哥。
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恃才傲物的手下的?
诸葛亮作为千古奇人,他不管在内政上是一个天才,在军事管理上也是一个十足的人才,他从出山开始一直经营内政,在刘备没有地盘的时候,他积极的帮助刘备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刘备打下一片江山,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军政一把抓,虽然蜀国最终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但是诸葛亮在蜀国的这段时间里,把蜀国的事物经营的井井有条,他任用贤能,经营民生,同时也注意经营军事力量,从几次北伐曹魏的战争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也非常的有才能,但是在北伐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他任用的马谡,在重要的战争中不听从军令,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全线崩溃,但是在这件事后,诸葛亮的一些做法也令人佩服,小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诸葛亮在这件事后的做法,有何值得大家敬佩的地方。
街亭失守后,马谡与同往的王平、魏延、高翔一同回到了营中。诸葛亮先把王平叫到军帐中,问他为何不及时劝谏马谡。王平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说与诸葛亮听。诸葛亮听后,唤马谡进帐。此时,马谡已把自己捆起来并跪在帐前。诸葛亮出帐对他厉声说道:“你从小就熟读各种兵书,对各种战法了如指掌。我一再告诫你街亭是如何重要。你以全家人的性命作保证,表示你能够担此重任。如果你及时听取了王平的劝诫,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大祸呢?如今,街亭失守,我军伤亡惨重,这都是你一人造成的。如果不按律法公正处置,以后还如何服众呢?如今,你触犯了军法,不要怪我无情。你死后,我会按月给你的全家老小送去禄粮。”
诸葛亮说完后,立即令人将马谡推出去斩了。马谡哭着说道:“丞相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了父亲。我死罪难逃,只希望丞相能够想起大义,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没有什么遗憾了。”说完后,马谡大哭。此时诸葛亮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对马谡说:“我和你之间的义气如同兄弟间的义气,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我自然知道如何待他,不用嘱咐。”接着,马谡被带到辕门外。武士正要对其行刑时,被参军蒋琬拦住。蒋琬见到诸葛亮后,说道:“如今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稳定下来,如果此时斩杀像马谡这样的智谋大臣,难道您不觉得可惜吗?”孔明痛苦地回答说:“当年孙武之所以能够制胜天下,就是因为他能够按照军法公正严明地惩处违法者。如今天下正处于纷争状态,如果将军法作为摆设,不按军法惩处违法者,还能凭借什么去讨伐贼人呢”片刻过后,武士捧着马谡的人头来见诸葛亮。诸葛亮拿着马谡的人头来到各营,让各营将士们看到蜀军军法的严明。
这段话其实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马谡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第一个徒弟,他对马谡也是又是师傅,又是父亲,因此诸葛亮对马谡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因此在马谡被斩后,诸葛亮会哭泣,但是如果不斩马谡,会让军中上下不安,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我们也会有这张感觉,那个同事和领导有连带的关系的话,一般很多人是不敢招惹他的,即使他犯错,我们也会视若不见,但是领导如果能按照正常的制度,同样处理这个同事时,我们就会佩服领导的为人,而且会给员工一颗定心丸,领导的亲属做错事也要承担责任,我们普通的员工更应该自律,这样的话会让员工们更加的努力工作。
所以要想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然离不开铁的纪律。因为,没有了纪律的约束,军心就容易出现涣散现象,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是不可能战无不胜的。于是,军法便出现了。不过,要想用军法立威,必须要以军法作为违反纪律的执行标准。而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一视同仁,谁违反了纪律都必须按军法处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