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为了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我确定这个问题说的是1942年9月3日起,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进行的反突击。
这次战役并不是突破德军的顿河防线,而是斯大林格勒地区德军的北部防线。这个地带是在顿河和斯大林格勒之间的走廊地带。
这次反突击的指挥者是朱可夫,协助指挥的有华西列夫斯基。参加反突击的苏军不是题目说的是4个野战集团军,而是3个。它们分别是:近卫第1集团军、第66集团军和第24集团军。
这次反突击的目的,用斯大林的指示就是,主要任务是把德军的兵力从斯大林格勒引开,如果办得到,还应消除隔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德军走廊。
但是,虽然苏军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也没有突破德军的防线,打通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联系。朱可夫后来总结原因时,说道了以下一些原因:
1、地形不利。
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地段上的地形极不利于苏军进攻。地形开阔,有供德军防备我火力的峡谷。德军占领了很多制高点,可以进行较远的炮兵观察,并能向所有方向机动火力。此外,德军还可以由库兹米奇、阿卡托夫卡,“试验田”国营农场地域实施远程炮兵射击。
2、战役准备仓促。
由于时间紧迫,反突击的部队无法按照正常的战役准备好后转入进攻。在开始阶段,只有近卫第1集团军转入了进攻,在战斗开始两三天后,另外两个集团军才转入进攻。由于无法集中使用力量,使得进展缓慢且伤亡很大。
3、德军的火力强大。
朱可夫承认,苏军在炮兵和空军火力上都不如德军。德军强大的火力对苏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压制了苏军的进展。
4、进攻需要的火器不足。
参加进攻的第24、近卫第1和66集团军,证明是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的基本弱点是没有足够的加强兵器,直接支援步兵所必需的弹炮兵和坦克也很少。
而德军从斯大林格勒调来新的部队,在许多制高点上设置了预伏坦克和强击火炮并可靠的组织了支撑点。只有使用威力强大的炮兵火力才能摧毁这些防御设施。而由于缺乏这些加强火器,苏军无法突破德军的防御。
因此,朱可夫在向斯大林汇报后,决定采取积极的防御疲惫德军,并且着手准备反攻。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在11月19日开始了对斯大林格勒地域德军的反攻。最终包围了德军第6集团军的主力,并最终消灭了它,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苏12卷本里,对这次反突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书中写道:
关于城北的进攻对斯大体格勒保卫者的意义问题,这次进攻的参加者莫斯卡连科元帅写道:“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左翼部队的确未能突破敌人的防御与第62集团军会合。但他们得以实现主要的进攻任务----吸引住敌人的庞大兵力:八个精锐的师,相当大一部分炮兵、坦克和空军,而且大大地削弱了旨在用来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敌突击集团,并为组织城市防御贏得了时间,首先是促成了第62集团军的加强。如,仅从近卫第1集团军内拨给大本营预备队的就有五个步兵师(近卫第13、37、39师,第308和315师),这些部队并被转拨给了防御城市的第62集团军。
“因此,法西斯占领斯大林格勒计划的破产也就是苏军共同努力的结果,既是直接保卫城市,又是从北部突击敌人的结果。这也是由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其中包括近卫第1集团军进攻的胜利而取得的。这个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为了它,成千上万的英雄献出了生命。让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者的荣誉永远属于他们。”
从以上的各方面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朱可夫指挥的这次反突击,虽然没有突破德军的防线,打破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但是,它却完成了斯大林赋予它的主要任务,吸引了德军大批的主力,减轻了斯大林格勒苏军的压力,使得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守军可以继续坚守下去。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苏军最高统帅部自9月底开始准备大反攻,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红军统帅朱可夫开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规模集结兵力。至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两侧的苏军计3个方面军143个师110.6万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0架飞机。 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制反攻计划,并亲自给这个计划取代号为“天王星行动”,这与针对德军中央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该计划规定:西南方面军由图瓦京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顿河西岸的谢拉莫菲维奇和克利茨卡亚地域桥头阵地实施主攻,突破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防御,直插顿河东岸的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南面向西北突击,突破罗马利亚第4集团军防御,与西南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完成对德第6集团军的合围;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东南实施辅助性突击,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主攻。反攻日期定为: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为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11月20日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图瓦京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的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了反攻,瓦图京中将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军团(第1近卫军团,第5坦克军团和第21军团),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在进攻的前夕,罗马尼亚部队似乎已有所察觉,不断向总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军总部拒绝。负责防卫德军第6军团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军团,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便被苏军突破。很快苏军向前推进了20多公里。 11月20日,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在南部转入反攻,突破了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利亚第4集团军的防线,主要由骑兵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速被歼灭。此后苏军迅速向北直趋卡拉奇。22日,西南方面军开始分批渡过顿河。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从而切断了德第6集团军的后方交通线,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至30日,苏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的第4、第8、第11、第51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计5个军22个师,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第6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
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4个野战集团军为何没能突破德军顿河防线?
谢邀!
这段历史本人仅在纪录片中有所耳闻,大体回忆如下:
首先德国人汲取了自己攻打顿河的苏军防区时苏军自身的教训,借助了顿河是运河这个条件,在必经之路上仅仅保留了一座钢结构吊桥。
同时这也是冒险,本方部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渡河。
但最终德军布置的三面防线成功拖住了回追的苏军,给大部队渡河赢得了时间。
并且德军自己特有的纵深,也提前在顿河岸边布置好了强大的防御工事,颇有种反客为主以逸待劳的架势。
再说苏联这边。
朱可夫因诺门坎战役和他的大集群机械化而名声大噪,使他过分依赖机械化。
同时将近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伤了苏联陆军的元气。
历经此役,
苏军不再轻易投入自己的陆军,
而从其他战场收获的战俘,
就成为了苏军的先锋军。
他们就是炮灰,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
苏军的战车在抵达顿河河畔时,
唯一的桥梁已经被炸毁。
引以为傲的钢铁洪流戛然而止!
剩下的时间,
苏军只能依靠步兵强行渡河,来争取二次架桥时间。
同时还要承受来着对岸德军的猛烈炮火还击。
再加上这群俘虏组成的先锋军,
不仅没有任何战力,
且趁机逃脱或者投诚的不计其数。
大大降低了苏军进攻效率。
个人认为这一系列原因,
造成了苏军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突防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