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朱标非常好,最起码在自住自己父亲朱元璋的眼里来看,自己的这个儿子已经是十全九美了。等等十全九美还有一点不美啊,没错,在朱元璋的思想认知当中,自己的这个儿子太面了,太脆了。如果朱标起兵造反的话,朱元璋的第一想法八成是感谢列祖列宗,终于给自己生了个争气的儿子。

事件回顾

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朱标和朱元璋的一次对骂,而在此次对骂过程中,朱标和朱元璋双方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

朱元璋拿出一个桃花棍来扔在地上,让朱标去把它捡起来,然后朱元璋说你从头到尾捋一遍,朱标肯定不愿意,这上面都是刺儿,随便捋一下,估计自己的手就破了。

朱元璋一见如此便笑起来,然后拿着这个桃花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然后对朱标说,我现在所杀的每一个人,我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让你未来当皇帝的时候能够轻松一些,你知道吗?

朱标紧随其后盯着自己的父亲,说父亲没有必要杀如此多的人,人家都说只有贤明的君王身边才会出贤明的臣子,父亲如果觉得自己身边的臣子都不贤明的话,那父亲又是什么德性呢?

这句话说完,朱元璋拿起身边的棍子就要抽朱标,好在朱标年轻跑得够快,连着三天没敢回家,第四天的时候才回到家,此时的朱元璋气儿已经消了大半。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马皇后还在的时候,朱元璋就经常折腾朱标而且所谓的折腾往是恶意整蛊。

人家都说虎毒还不食子呢,为什么朱元璋明明非常喜欢自己的孩子,却经常对自己的孩子严词厉色呢?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无时无刻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更像自己一点,怎样能够更像自己一点呢?遇到事情杀伐果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个皇帝整天还犹犹豫豫的,将来怎么放心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他呢?

朱元璋曾经不止一次的给朱标门槛,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朱标真的敢起兵造反的话,朱元璋八成会感谢自己的列祖列宗,自己的倒霉儿子终于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了。

说归说闹归闹,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标的去世的确是大明王朝的一个损失吧。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九岁就被立为吴王世子,从十三岁那年被立为大明朝的首位皇太子算起,在太子位置上一蹲就是二十四年,直到因生病去世。

与生于草莽、长于江湖、立于丛林里的“食肉动物”朱元璋相比,朱标这朵由马皇后和名士大儒宋濂在温室里培育的名花自然就多了份儒雅仁和,少了些霸气硬朗,“仁柔孝友谊,出于至性”。

这从点上来看,父子二人其实有着天然的对立性,这也为他们之间产生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以及若无似有的矛盾提供了孕育的温床。

朱标画像

朱标的实力

朱标这个皇太子的含金量之高,甚至可以说在历史上也是独一份。

与其他皇太子所不同,朱标的东宫没再循照惯例单独开府,而是直接把朱元璋这个皇帝的核心班底原班人马再完整复制出了一套太子班底:左丞相李善长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任太子少傅,常遇春任太子少保,其他开国重臣在太子属下各司其职。尤其是常遇春,朱标还娶其女常氏为太子元妃,结成了翁婿关系。

这个班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朱元璋把帝国执政资源全都押在了朱标身上,没留任何余地,同时还彻底断了其他皇子争嫡的任何非分之想。朱标这皇太子的含金量和存在感,放在历史长河中恐怕无出其右者了吧?

同时这也意味着,如果朱标造反的话,就不但是造朱元璋的反这么简单了,几乎就等于造自己的反了。

朱元璋画像

不过话也说回来,这种情况下的朱标造反是没可能的事情了。道理非常简单,他能说服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帮他反对朱元璋吗?没可能的事情了。

事实上,朱标也从未动过提前抢夺皇位非分之心。他就安安静静地做他的太子,可是他不能。

朱标的困惑

朱标的困惑不是皇帝老子总想着“换马”。真实情况是,直到朱标病死朱元璋都从没想过让其他儿子取代他,他的地位非常之稳;朱标的困惑也不是其他兄弟们为了争夺嫡位而对对他放冷箭耍阴招,他的太子之位绝对安全。

朱标的困惑在于,他与父皇朱元璋既不志同道合,又都有点相互瞧不上。

朱标完全不认可父亲的执政方式,认为他过于苛政,随意用合法暴力机器大批量消灭权势功臣和贪官污吏的肉体。而对朱元璋来说,他虽然知道第二代守成之君不必彪悍,只需仁政爱民,可每当他看到遇事每每都一脸恭谦温良、斯斯文文、不徐不疾、有礼有节的朱标,有名之火就腾腾按捺不住,痛心这个长子一点也不像老爹。

朱元璋画像

总之,这对父子之间、皇帝与皇储之间虽然好像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对抗性矛盾,但二者的关系还是有点怪怪的,是那种有点尴尬的怪。

朱标的“造反”

与太子刘据、李承乾等公开起兵反抗父皇刘彻、李世民不同,朱标对朱元璋的“造反”不是起兵夺位,而是造的思想上的有关执政方式的反。

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让牵扯进来的三万多人都送了命。对于几乎杀红了眼睛的朱元璋,朱标看不下去了了,他劝谏父亲“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天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杀人上瘾,恐怕会不再受上天眷顾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话火力实在够猛,这也许既刺伤了朱元璋的自尊心,又可能让他对朱标的“软弱”极度鄙视。

朱标的老师宋濂也卷入了“胡惟庸案”,在马皇后的求情下朱元璋才把宋濂由杀头改成流放,暂时收监。极重感情的朱标多次向朱元璋求情,想从牢狱里捞出宋濂。求的次数多了,就惹怒了朱元璋,他黑着脸对朱标撂下狠话:你发善心行慈悲可以是可以,但等你当了皇帝再说吧!

宋濂画像

朱元璋这句话的份量极其严重。这虽然只是朱元璋感受到皇权受到冒犯时的怒不择言,可在朱标看来却是父亲对自己不孝、不臣等大不敬甚至野心的失望,堪称杀人诛心之语。失望又绝望、委曲又委屈的朱标跌跌撞撞出了大内,直接跳进了太掖池试图自杀,这是他所能做的另一种层面的自杀式强硬反击了。

朱标被救了上来。可是,就得了他的命,却救不了他的病,他的心病。

洪武二十四年,距离朱标走远他的生命历程还有一年时间。这年,他奉朱元璋之名前往西安考察迁都事宜。从西安回来后,朱元璋让朱标在处决死刑犯的文件上签字,朱标认为太子认为处决范围过大,建议说“立国当以仁为本”,也就是要仁政治国。朱元璋听完后平静地说,你这是在教我怎么做皇帝吗?朱标则惊骇异常,不知所措。

朱标的身后事

朱允炆画像

根据清朝重臣张廷玉所编纂《明史》记载,从西安回来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因风寒而毙”,言辞闪烁,似有春秋笔法。

朱标死后,或许是出于对朱标的愧疚之情吧,朱元璋听从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成为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也按规划的那样,坐到了龙椅之上,史称建文帝。也许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是,朱标的死,朱允炆的登基,竟然无意中改变了大明王朝的整个走向。。。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太监或者守卫:皇上,太子造反了!!

朱元璋:太子造反了??(大笑)快快,来人。叫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过来。再把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叫过来。众皇子也都叫过来。

众人至。

朱元璋: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你们点齐所有兵马去协助太子。刘伯温等人去给太子当谋士,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去准备庆功宴……众皇子带齐府兵,去各个城门开门放行。额,还有,所有御林军、锦衣卫通通放假……哦,来人,把这件开心的事情通知皇后……还有还有,准备三牲,咱要焚香沐浴,祭祖祭天,感谢上苍感谢列祖列宗让标儿有了王者之气……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太子朱标造反?那不是太子自己反自己吗?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理由如下:首先朱标是不会也不可能造朱元璋的反的,其次朱元璋的权威是无人可以挑战的。

做为一代枭雄,朱元璋不反身经百战,依靠武力夺取了天下。而且还极其善于驾驭麾下的文臣武将。

在治理国理政和镇慑那些个骄兵悍将方面,朱元璋做得也很出色。就更不要说朱元璋身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各项制度设计上早已把部下(包括皇子)造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点。

可以试想一下:那么多的开国功臣都因为违法乱纪或是因为触动了朱元璋的底线,而遭到了无情地清除,大多落了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做为朱元璋苦心培养的接班人,难道朱标会不清楚这些吗?还是他不了解其父朱元璋的权谋之高,以及霹雳手段之狠?

所以说自幼生长在朱元璋阴影之下的朱标,早已经被朱元璋震慑住了!生性仁慈的太子朱标又怎能、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造父亲的反呢?

此外朱标早己被立为太子储君,是大明王朝合法的继承人。况且朱元璋对他也是倾尽全力予以培养,还为朱标清除了诸多隐患。我们从未听说过朱元璋有更换太子的说法,也未听说过朱标因为与父亲的执政观点不合,而生出谋逆之心!

既然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大多都是在为朱标坐稳江山在打基础,那么朱标又有何理由造反呢?这岂不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吗?大明天下早晚是朱标的,朱标的太子之位也是稳固的。即便是后来朱标早逝了,朱元璋仍然是将朱允汶立为了皇太孙。

从这里我们也可得出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之间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也是别的皇子所无法取代的。朱氏父子之间既然不可调和的冲突,也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危机,那么朱标又怎么可能造朱元璋的反?

综上可以得出两个结论:①、时刻处于朱元璋的绝对震慑力笼罩之下的朱标,是绝不敢造朱元璋的反的。②、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大多是在为日后朱标继位打基础、清障碍,所以朱标是不能,更不会造朱元璋的反的。

至于题目所谓的朱标造反,朱元璋会怎么办?基本上可以被认定为是无意义之假设!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朱标肯定不会造反,如果非要假设朱标造反的话,我想朱元璋会先平定叛乱,然后对朱标进行安抚训斥,最后心里可能还会美滋滋的暗暗自喜!

国内出现叛乱了,不管造反的人是谁,做皇帝的肯定是要先想办法去平定的叛乱的。朱元璋肯定也会这么做,以朱元璋严酷的手段,对待一般的造反者可能不会心慈手软,但是如果造反者是朱标就一样了,朱标可是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培养的太子储君,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程度是其他任何皇子都比不了的,所以,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朱元璋肯定会给朱标说,儿啊,你有啥要求咱爷俩谈谈就行了,没必要刀兵相见的,谈不拢再打,反正你也打不过我,到最后还是得谈,所以过来谈谈吧。

平定叛乱以后,朱元璋会好好对朱标训斥一番,然后再进行安抚,毕竟儿子造老子的反也不是啥光彩的事儿,所以少不了一顿呵斥加上象征性的惩罚,然后好好安抚他不要有啥心里负担和压力,好好做你的太子,皇位早晚是你的。在朱元璋心里朱标可是他唯一认可的继承人选,平时对他耳提面命的,把自己的开国元勋都充实到太子府兼职辅佐太子了,国政大事都交给朱标处理了,可以说就等着他驾崩以后让朱标继位了。

平定完叛乱,做好安抚工作以后,基本就没啥事儿了,可是朱元璋心里估计能乐开了花,朱元璋对朱标啥都满意,就是感觉朱标性格有点软弱,不如自己强势,现在好了,他都敢造老子的反了,长本事了,出息了,这样一来对朱标将来继位当皇帝唯一的忧虑都没了,以后可以放心的把大明江山交给他了,想想就开心,哈哈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咋办?

感谢悟空邀请!

这个问题提的好,估计能让一批抑郁症患者开怀一笑。

说朱标造反的确很搞笑,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需要造反就能当皇帝,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他英年早逝没有等到这一天,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也根本没有造反的机会。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马皇后所生,马皇后是朱元璋一生的挚爱,也是朱元璋最敬重的女人,她的地位在朱元璋的心中最重要,无人代替。“子以母贵”马皇后生的儿子当然是诸皇子中最高贵的。

朱标出生时,他的爹地朱元璋正率领千军万马攻打集庆(今南京),朱元璋正和敌军战的起劲,突然得到儿子出生的喜报,朱元璋激动、兴奋地跑到当地的一座山上找到一块最美的大石,在上面亲笔题词:“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标一出生就注定其的金贵身份。朱元璋特别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在他当吴王时就把9岁的朱标立为世子,向全军上下表明将来让朱标世袭自己的王位。

在朱标5岁时,朱元璋精心为朱标请了宋濂为私教。宋濂是谁?他是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著名学者。宋濂自幼十分聪明,记忆力超强,被众人称之为神童。他的老师们都是著名人士,例如元朝著名学者闻人梦吉,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柳贯;著名学者吴莱;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黄溍等。名师出高徒,宋濂本身聪明好学又得到这么多优秀教师的栽培,想不成为文豪都难,他每日手不离卷,造就了他文思敏捷,学富五车,在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方面无所不精。朱元璋为朱标聘请这样高级优秀的教师,可见对朱标的爱之深,期望之大。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立朱标为太子,他为太子朱标请了一批功勋卓著道德高尚的大佬们为师,例如左丞相李善长当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等,这些人都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他们齐心合力倾心发挥自己的长处教导太子朱标。在辅导太子方面朱元璋更是呕心沥血,他一有时间就亲自教导太子为君之道。

朱元璋曾对太子的老师们不止一次地说:

”你们要用实学教导,不需要学那些一般文士,光是记诵辞章,一无好处。”

朱元璋感到仅仅让太子背诵一些儒家经典和跟着目前的这些大佬们学习还远远不够。他又亲自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正人君子教习太子 ,例如请梁贞、王仪、秦庸、卢德明、张昌等,朱元璋让他们教习太子:“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要他明白创业艰难,守业更艰辛。朱元璋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太子朱标以后当皇帝铺路。朱元璋在为朱标选择老师上如此下功夫,也就是为了能放心地把大明江山交到他的手里。

1377年朱元璋让天子朱标实习当皇帝。据载,朱元璋让朱标做到: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朱元璋还告诫朱标说:

“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能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一是断,有决断,便不致牵于文法。我从作皇帝以来,从没偷过懒,一切事务,惟恐处理得有毫发不当,有负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这是你天天看见的。你能够学我,照著办,才能保得住天下。”

朱元璋把自己的治国绝招全部传授给朱标,目的就是让他将来当一个勤政的明君。朱标当皇帝早已得到朱元璋的肯定,他没有必要谋反。

再看一下朱标自身。

根据朱标的性格,他不会做出谋反之事。朱标自始至终都在接受儒家经典,他的性格宽厚仁慈,反对开杀戒用酷刑,他在自己老爹朱元璋惩治一些权贵阶层时,一直劝说朱元璋不要滥杀。

例如他和自己的母亲马皇后力劝朱元璋放过宋濂,最终使宋濂保住了小命。另外朱标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犯错,触怒朱元璋,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有一次有人告晋王朱棡谋反,太子朱标连忙到老爹朱元璋面前求情痛哭流涕,让那个朱元璋为之动容心软放过晋王。朱标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朱标当皇帝大家也都心服口服。

太子朱标为人仁慈、重孝道他没必要也不会去忤逆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所以造反无从谈起。朱元璋向来最担心的就是朱标的性格太柔弱,如果朱标真的谋反说明他性格变了,变的强硬强势起来,说不定朱元璋还会为此发出欣慰的笑容,拱手把皇位相让,而自己放心地去当个轻松的太上皇岂不美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