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有个人,和诸葛亮相似,但统一了整个北方。这个人就是王猛。王猛辅佐苻坚,以弱胜强,用六万人马打败燕军三十万,灭了燕国,可惜他由于一些原因不被推崇,所以不少人不知道他的功绩。

从王猛的经历来看,从物质条件来说,诸葛亮还是有统一中国的可能的,就看主观的努力了。

我们也不能苛求诸葛亮,在跳出那个时代环境的情况下去建功立业。一切还是要切合当时的实际。我们先看看当时的情况。

当时,诸葛亮的军队为总数为十二万人,诸葛亮一般带八万人出征。而曹魏一般在十万人左右。双方的兵力对比悬殊不大。而且诸葛亮兵专,曹魏兵分,诸葛亮在局部战场可以制造并占有一定的优势。

双方的兵种来看,诸葛亮优势在于精锐的山地步兵。曹魏的优势在于精锐的骑兵。而且诸葛亮的军队攻坚能力差,进攻陈仓孤城一个月都打不下来,后来也再也没有攻过城。这使得诸葛亮的军队只能打山地的防守反击战,这样,诸葛亮的胜算就不大了。

再看将领。诸葛亮手下将领有魏延,吴懿,姜维,马岱,王平之流,也不算水平太低。但和曹魏相比,就要略逊一筹。再加上诸葛亮控制用人,老将难以发挥个人能力,这就更逊一筹了。

从上面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曹魏的将领不傻,诸葛亮是难以战胜魏军的。而曹魏的司马懿,曹真,郭淮,张郃等人都不是笨伯。

在战术上,要想战胜对方,必须要能够调动对方,制人而不制于人。而诸葛亮恰恰不能做到这一步。他只想诱骗曹魏到山地决战,可这怎么可能?曹魏死守平原地带,诸葛亮无可奈何,只能干耗着,最后粮尽撤军。

针对诸葛亮当时的处境,如果我是诸葛亮,我首先要解决兵种上的缺陷。骑兵由魏延统领,当时已经有上万骑兵,如果让魏延严格训练,也可以一用。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精锐强大的攻城专业部队,这才是配合诸葛亮战法的关键。

有了强大的攻城部队,诸葛亮就可能拔除曹魏的一个个固守的据点。如果曹魏不援救,诸葛亮可以以主力封锁曹魏的来路,以一部分兵力配合攻城部队,攻下陇上的各个城池,拿下陇上地区。再利用陇上丰富的骑兵资源,扩大自己的骑兵部队,加强自己与曹魏骑兵的对抗能力。从而达到诸葛亮的要求。这样一来,蜀汉越战越强,曹魏越打越弱。诸葛亮最终能够打败曹魏的军队,取关中下河北,统一全国。

这样,为了保住一些战略要点,不让诸葛亮的计划得逞,曹魏也必须派出援兵。如此诸葛亮就可以调动魏军,逼曹魏军在山地丘陵地带决战,在野战中消灭魏军。也可以达到诸葛亮的目的。

如果有人质疑这种战法,可以参考另一个千年以后的诸葛亮的荆州老乡的事迹,那个人就是曾国藩。诸葛亮和曾国藩的战法都是一样,都是书呆子战法。结硬寨,打呆仗。但是曾国藩比诸葛亮强的地方就是围城硬打,靠着曾国荃的铁桶战术灭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虽然人多势众,野战超群,最终还是败在曾国藩的这套战法下。曾国藩靠的就是一支强大的攻城部队。

所以说,诸葛亮的兵种和他的战术战法不匹配是他不能取得胜利的关键。至于他北伐的战略方针则是正确的,不北伐,苟延残喘,只能等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我国历史上姜尚韩信徐达确是战神,他们都善于用兵,一统天下之才。

诸葛亮未出茅芦隆中只有三分之才。虽刘备有志骗中带抢蜀汉已定,诸葛亮镇蜀与出兵无啥进展。但书上写得比一统天下的有才还要有大才的牛。所以诸葛亮是真才三分,广告七分,他的十分才能是虚的,因为他自定只有三分。

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说实在的,三个我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即使过了将近两千年,拥有着多出两千年的知识也不成。老实说,作为蜀汉军政的一把手,自家的条件诸葛亮是最清楚的,虽说军事并非其所长,但只是相较他其他才能来说,肯定要比我们这些不入流的强太多,他制定的军事策略必然最符合蜀汉的实情,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我们,实在没有资格去与人家一争高低。

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刘备丢了荆州以后可以说败象已现,魏强蜀弱加上川蜀到许昌旅途遥远崎岖难行,几十万大军粮草就很麻烦,在曹魏还没有来得及设防的时候出奇兵打个出其不意也许有可能

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用子午谷奇谋,叫魏延临出谷即換装成老百姓,然后分散潜入城中,待大军到城外几十里时,半夜举火开门,接应大军,打下长安后据险潼关,並修栈道,这样既有关中平原,又有汉中给养,就相当是秦统一天下的根基了。

诸葛亮六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你若是诸葛亮,该如何用兵、统一中原?

诸葛亮不识实务,逆天而行,他应该在刘备死后,掌握蜀汉实权时,选择向曹魏称臣,可保全自己和群臣的荣花富贵,士兵百姓也免遭战争之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