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许攸自恃官渡之战立下大功,又和曹操自幼相识,关系密切。在各种场合都直呼曹操小名,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能力,其实也有扯虎皮当大旗的意味。
许攸原在曹操的对立阵营,因为受排挤才跑到了曹操的阵营。可见,他并非是因为有对曹操的先见之明才投靠曹操,只是出于泄愤和寻求出路。到了曹操阵营,对消灭袁绍故主不遗余力,这种人人品可见一斑。曹操难以信任这种人。
曹操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为了打败袁绍,他和许攸虚与委蛇。到了攻下袁绍老巢,大局已定,许攸就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于是对许攸的态度就冷了。
而许攸不自知,他还想在曹操的阵营中占据一个首要的位置。可曹操对他不感冒,那些很早跟着曹操的文臣武将也都对他不感冒。于是许攸就想压服这些人。利益之争也搅乱了曹操阵营的团结。
这些人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的,岂会害怕许攸。他们都在看曹操的眼色行事。当曹操的一个不经意的表示,他们就心领神会。于是就让许诸这个外号莽撞的曹操的亲随下手杀了许攸。
果然,曹操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事就不了了之了。实际上,杀许攸的,不是许诸,而是曹操。
曹操要杀许攸有三大理由,一,维护自己的尊严。作为首脑,不允许下属压过自己,随便开有损自己尊严的玩笑。更何况是知道自己隐私的人,必然要杀之灭口。二、为了阵营内部团结。不能让自己的阵营被许攸搅乱。三、许攸已无利用价值,手下象他那样的谋士很多,杀之也不可惜。
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感谢邀请。
许攸,袁绍账下的谋士,后在袁绍账下不得志,在官渡之战前夕投奔了曹操,后帮曹操一举打败了强大的袁绍,许攸开始膨胀了,目空一切,连曹操都敢打趣一番,被许褚斩杀,那么许攸是同姓,虽然没有亲戚关系,也不至于遭到许褚一刀被杀的命运,许褚为何要杀他呢?细细分析笔者以为有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言语上惹怒许褚。许攸提供的消息确实对曹操帮助很大,但是曹操对待他也不薄,还对手下将领交代过,要好好对待许攸先生,自觉功劳最大的许攸在得到曹操的支持后,饮酒作乐是常态,原本与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交集,可是酒醉后就没有把门的许攸,对待许褚却说“汝等一介武夫,若非吾计,何有汝等今日”,意思是你许褚今天能在外面吆五喝六的,得感谢自己,你许褚也就是一身蛮力的莽夫,没有我许攸你们哪来的快活日子?言语上对许褚相当不客气,充满了不屑和鄙夷,许褚是谁?你许攸都说我是一介莽夫了,那就来个头脑简单,有任何不爽就应该发泄。
其次,对曹操不敬。许褚是继典韦之后的曹操护卫头头,对曹操任何行动上及语言上的不敬,就是在挑衅曹操的权威,作为忠实的护卫头头,怎么可能放任许攸这样的狂徒,在大街上大放厥词?曹操对许褚也是比较信任的,曹操:“此吾樊哙也。”,把他比作是汉高祖刘邦身边的樊哙,许攸在官渡之战中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天天拿着个来说事,有要挟曹操之嫌,曹操对于许攸的狂妄之言,虽然表面上不予计较,但是背地里肯定不会长久容忍,既然是许攸对自己,对曹操都不尊敬,那么一刀结果了许攸,表面是气不过,实则是帮曹操清除潜在的威胁。
其实许褚只是一个“执行者”,如果曹操不默许,事后曹操自然不会放过自作主张的许褚,可是时候呢,曹操并没有严厉处罚许褚,只是在言语上严厉训斥,揍一顿了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魏略》: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自恃有功天天喊曹操小名,可见不见收敛,对待曹操尚且如此,那么日后他还能把谁放在眼里?一刀解决问题岂不快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评论)
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提问者问出这样的问题,我建议把这个问题收录到文化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许褚杀了许攸是《三国演义》的记载,很多人《三国演义》看多了,把三国演义逐渐当成了历史的真相。《三国演义》是一本十分成功的书籍,他的大致过程和历史发展是符合历史的,但是他的很多地方就是演义。
比如许攸的下场,许攸不是许褚杀的,是曹操杀的。据《魏略》记载曹操平定冀州后,许攸自恃自己的功劳十分大,经常在宴会上吹嘘,只要在席位上,就叫曹操的小名,还说:“曹操,你要是没有我,怎么可能得到冀州呢?”曹操也只好假装开心的笑着说:“汝你说的真对。”但是心里讨厌的很。许攸后来待人从邺东门出去,对着左右的所有人说道:“曹操一家人没有我,怎么可能从这道门进的邺城。”于是有人就偷偷告诉了曹操,曹操就派人把许攸抓住杀了。
许攸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原型,很多人帮了别人一下忙,就天天在别人面前提,一次两次别人还会觉得你这个人不错,提多了谁不觉得烦,而重要的是你提的对象还是自己老板,许攸天天在曹操面前说这个我功劳有多大,还在所有人都在酒席上说,还在邺城门口对着所有人说,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大功劳,你是曹操,你觉得怎么样。
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许攸之死!
曹操杀许攸是名不正言不顺。许攸并没有和什么人口角过,也不是被许褚杀得,他可以说死得时候稀里糊涂的就死了。
曹操转败为胜,击败袁绍的首席功臣就是许攸!为夺取冀州献计献策,许攸并没有夸大事实,的确,没有许攸,曹操很可能拿不下冀州。
那么是人才都是有莫名其妙的个性!人无完人,许攸自然有别人接受不了的毛病,好大喜功,居功自傲,这些毛病导致了曹操无法忍受,所以,我们看许攸被杀,没有罪名。
曹操本身能够容忍张绣、张鲁,不失为伟大的政治家的风度,怎么就忍受不了许攸呢?许攸无非就是对老同学老朋友曹操不敬呗!
结果,许攸被杀之后,我们就再也看不到许攸的“智计”了。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遇阻,损失大半!219年曹操汉中失力,退出南中国!220年3月曹操去找许攸了。
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你这话问得,世上谁有天生的犯罪?
绝大多数命案都是因为口舌之争引起的啊。
平常人尚且会因为口舌之争杀人,何况许褚还是深得曹操信任看中的将军,还是猛将,虎将,杀个人比杀只鸡还简单,杀鸡还得去追,杀人就是刀子一进一出的事情。
你问何罪之有就太可笑了。
至于什么许褚杀许攸是曹操授意之类的权谋论,其他人已经讨论了我就不多说了。
许攸和许褚只是口舌之争,何罪之有?许褚为何要杀他?
许褚杀许攸,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许攸嘴太多。
当秀才遇到兵,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嘴,有的时候冲动的惩罚就是掉脑袋。
虎痴许褚的直肠子许褚这一辈子只给曹操打过工。在他眼里只要有人说曹操的坏话,他都会上去揍他一下。
这种性格在当今社会是非常要命,可是在古代却深受领导喜欢。
所以为了表现忠心,总要有人挨过揍才知道疼。
于是许攸就成了刀下亡魂。
许攸是个墙头草许攸本事袁绍的谋臣。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天下必须打上一架。这对于袁绍方面来说,拥有更多的军队的情况下,消灭曹操可能是手到擒来之事。
所以那些谋士们都开始胡乱出主意,因为他们知道,袁绍主公早已经有定见,
大家的想法只是作为参考而已。
可惜,许攸不知道。还认为是一个好机会
于是他就提出了轻兵直取许昌的主意。按道理来说,这个很棒。
但是,袁绍并不这么想,他就是想在正面对决消灭曹操。
他很有自信。认为这个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许攸有点不爽,但是并没有不同意。至少他觉得,赢曹操是大概率的事件。
但是很快他觉得自己错了。
因为他的家人被审配所抓,理由就是犯法。许攸知道,这是有人在搞他。
于是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
这才有了后来被许褚所杀的机会。
许褚不喜欢许攸。因为他太过于表演。
火烧乌巢之功许攸来了,曹操很开心。他觉得这是老天赐给他的一次机会
许攸为曹操带来的策略只要一个
“烧掉袁军的粮草,定能取胜。”
这个在逻辑上是正确的,因为袁绍部队多,需要消耗量也大,只要粮草跟不上,军队一定乱
只是外人不知道粮仓在何处,而许攸知道。
乌巢,就成了袁绍的命门。
很快,乌巢一烧,袁军就垮了。许攸洋洋自得。没有我,曹操怎么可以赢袁绍
这或许是许攸留给世上的最有用的一条计策。
许褚怒斩许攸许攸觉得自己是立大功之人,应当受到更好的待遇
在袁绍军队崩溃之后,其实他的作用就已经结束了。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占领冀州,许攸立有功劳却自恃功高,屡次轻慢曹操。
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没有不悦,但是许褚听不下去
所以许攸就活不下去。
到底是曹操杀了许攸,还是被许褚所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次立下一个规矩
谁也别想仗着功劳在曹操门口显摆。
我有虎痴,绝不怕那些老资格。
"匹夫,有本事你就砍了我的头”
许褚哈哈一笑,就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