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马关条约》的梁启超,为何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日本去?他不怕被日本政府逮捕吗?
戊戌变法失败后,七君子被杀,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走,后两人逃亡日本。两人敢于逃亡日本,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其实世界上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收纳梁启超,因为它们出于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赞成中国的维新变法。但是,各国本土过于遥远,大使馆也不是藏身之处,那么最佳的去处就是离国家最近的日本了。
二、日本的需要梁启超的政治价值。日本国内有两种人群。一种是资本主义革命输出派。一种是武力侵略吞并派。这个是资本主义大革命开始时就产生的派别,日本也深受影响。
资本主义输出派对满清封建政府十分憎恶,认为它是亚洲最大的封建堡垒,必须打碎。因此这些人,对中国的资本主义革命者都大力支持。众所周知,康梁以及孙中山的革命团体都得到了日本友人的无偿的金钱、政治上的大力支持。他们主张保护康梁。
武力侵略派把征服中国作为目标。他们也把满清政府作为敌人。分化瓦解中国政府是他们的策略之一。梁启超逃亡日本,正好可以为他所用。他们把梁启超作为一颗可以加以利用的棋子,也要求保护康梁。
因此,日本政府采纳各方面的意见,最终留下了康梁。
三、日本刚和满清进行了甲午战争,是战胜国,对满清有威慑作用。欺软怕硬的满清政府也不敢采取什么强硬措施来索要康梁。
四、日本离国内很近,习俗接近,而且信息灵通,便于康梁的下一步的政治活动的开展。
由于有以上这些原因,梁启超选择了逃亡日本。
反对《马关条约》的梁启超,为何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日本去?他不怕被日本政府逮捕吗?
不会。
理由很简单,当时日本也是多方下注的。不但对清政府,也有对清政府的改良者和反对者都有下注。这样,无论是谁上台,取得政权,都不会损害日本的在华利益的。比如孙文先生就是在日本组织的同盟会。比如肇建民国的很多人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的。
反对《马关条约》的梁启超,为何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日本去?他不怕被日本政府逮捕吗?
日本是法制社会
反对《马关条约》的梁启超,为何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日本去?他不怕被日本政府逮捕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前因后果。
由于甲午海战的失利,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内容包含割让辽东半岛(未能得逞)、台湾岛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发动十八省举人一千二百多人联署康有为的“上今上皇帝书”,于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在“督察院”门前请代奏。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1、下诏鼓动天下之气;2、迁都定天下之本;3、练兵强天下之势;4、变法成天下之治。
公车上书最终失败了,从这件事情看,梁启超确实反对《马关条约》,但是,这只是一种抗议,并不能改变《马关条约》签订的事实,因此对于日本而言影响甚微,也就不存在日本政府忌恨梁启超的事实。
后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恰恰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榜样,希望能够变法图强。对于发动甲午战争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本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则持欢迎态度。1898年,伊藤博文在第三次组阁后来到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甚至为伊藤博文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伊藤博文把康、梁变法派当作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对于梁启超好感更多,因为梁启超的观点与他比较一致,认为改革应该缓慢渗透,而不是康有为那样的企图通过光绪帝让变法一下子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想去日本避难,伊藤博文说:“让我来救他吧,他可是中国的宝贵灵魂啊!”于是助力梁启超逃到日本。伊藤博文的举动,纯粹是出于对梁启超的爱惜。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反对《马关条约》影响甚微,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于对梁启超的爱护助他东渡日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