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如果按照在历史上的影响排名,应该是洪秀全、李自成、黄巢、张献忠。

为什么这样排名呢?

首先,洪秀全是第一个引进西方思想,用一定的政治理论带领群众进行起义的人。他的理论虽然似是而非,但为后人指出了一条道路。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后来的革命者大多都从中得到教益。同时,他撼动了中国最牢不可摧的满清封建社会,连当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满清不会再有五十年寿命。

李自成是灭亡了明朝,只是后来举措失误,没有成功。否则我们也要称之为大顺朝高祖皇帝。他的影响就是造成了满清入关,使得汉人亡了天下。这个责任他是推卸不掉的。

黄巢与李自成相似,但没有造成亡天下的恶果。

张献忠就不说了,排最后就得了。看不出他有什么政治举措,只是为造反而造反。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首先要说的是,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成事的,都得短暂地建立了自己政权,又迅速败亡,其兴也勃,其亡也速。这四个人无论从能力,才干,个人的领袖气质和魅力比同是农民起义朱元璋差的太远。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却有一颗贵族的心。相比之下,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四人却一辈子都是个“农民”(我这里绝没有贬低农民的意思)。这四个失败的最大愿意都得一样的,那就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他们都没有“经营天下”的意思,始终都是掠夺,满足个人的私欲。

四个人里最可惜的就是黄巢和李自成了,二人是在得天下以后迅速败亡的,二人发家,起事,打天下,成天下,事败都是惊人的相似。黄巢(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大唐统治,建立大齐政权。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大明政权,建立大顺政权。但最终却是给人做嫁衣。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家中颇为豪富,唐代商人地位不高,黄巢数次考进士都名落孙山,就此对上层充满了“仇恨”。黄巢最初帅兄侄八人最初投奔王仙芝,王仙芝战死后黄巢随后被推举为领袖。黄巢在公元880年,相继攻破洛阳、潼关,长安,建国号大齐。登基之前战不不胜,锐不可当,但登基以后。衰败腐败退化的十分厉害,很快就被唐朝的反击力量击败,其他军事力量消、黄巢称帝后不过四年而亡。

李自成出身不如黄巢,驿卒出身,但被裁撤以后生活比较困苦,造反起事李自成最初跟随闯王高迎祥,高迎祥被俘之后李自成就是新一代闯王,李自成在公元1643年占领西安建国,次年正月称帝,国号大顺,攻克北京。不过42天就退出北京。次年败亡九宫山。

二人败于何处?二人失败的基本上也一样,就是没有充分地和士绅官僚充分地结合在一起。黄巢是“天街踏尽公卿骨”,将世家官僚与李唐宗室送进黄河。而李自成则是敲骨吸髓地榨取官僚。彻底地与既得利益阶层隔绝,而且属于自己的利益阶层还没有建立起来,从此一来,在政治上彻底被孤立了。再加上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让李唐反扑成功。而李自成亡于满清。不善于“经营”麾下没有李善长,徐达这样人才。看重短期利益,缺乏战略眼光。从军事角度来说吗,二人都是流寇,流动作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一旦失败就永远无法翻身,说白了,就是能力不够、比之朱元璋差的太远。

而张献忠就是一个杀人屠夫,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除城尽剿”张献忠杀戮过重、不仅不能善待官僚士绅,而且对普通百姓也是不变是非杀人无数,导致最后是“孤家寡人”败的很惨,很彻底。是四个人里面最无能的一个。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屠四川这件事情,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张献忠的身上,应该是满清的栽赃。张献忠(1606年-1647年),字秉忠,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公元1646年,引兵拒战对抗清军,死于肃亲王豪格之手。

至于说洪秀全能够占据江南半壁,称孤道寡数十年,两个字“幸运”。基督本身就和华夏文化格格不入,洪秀全以基督发家,“登基”以后,却又开科取士,排斥西方先进文化,最关键的就在于洪秀全本身的极度腐化堕落,他的穷奢极欲已经到了连满清皇帝都“嫉妒”的地步。还没有成事,就如此腐败,那真的统一天下又如何?也依旧守不住。太平天国战事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朱元璋剿灭张士诚,看见了张士诚的马车的豪奢,手下人拍马屁对朱元璋道:张士诚未成事而豪奢,焉能不败。而朱元璋道:成就天下如此奢侈,成就天下也守不住。朱元璋的言语这才是帝王这道。可以说,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是最大幸运。洪秀全(1814年—1864年)而洪秀全的行为最值得称道是,英国政府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被洪秀全拒绝。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这是唯一值得称道的。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

这四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缺点。但他们都是伟大的起起义领袖,都曾经代表了最广大的,最贫苦的百姓利益,沉重地打击了腐败的封建统治。代表了最普通人民的反抗意识和精神。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关注和点评。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和洪秀全这四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我不知道给这四位义军领袖排名有何意义,咱们姑且先了解一下这四位的生平事迹,然后从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做一个简单排名吧。

黄巢

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于880年12月13日,带兵攻进唐朝首都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即位后黄巢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884年6月15日,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黄巢败死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西南),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唐末黄巢大起义几乎席卷了大唐的半壁江山,义军人数最多发展到60万余众,他们在黄巢领导下采用流动作战的战术,前后转战十二省,行程达15000余里。沉重打击了封建地方阶级,瓦解了唐朝统治基础,使唐王朝名存实亡。

黄巢义军首次提出“均平”口号,反映了农民痛恨贫富不均现象而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张献忠趁机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连战连捷。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后又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大顺三年(1646年1月2日),张献忠引兵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

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从崇祯三年(1630年)米脂十八寨起义开始,到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病逝于云南为止,在反对明朝封建统治政权的压迫剥削和抗击清军的侵略中,转战十六省,经过了三十二年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这次农民起义在历史上有重大作用,对于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很有意义。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均田免赋为号召,转战十余年,于1644年3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洪秀全

洪秀全,曾用名火秀 ,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巅峰,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乃至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也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从以上这四位义军领袖在当时的社会反响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来看,如果非要排出个名次来的话,个人认为:洪秀全>李自成>黄巢>张献忠。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黄巢,李自成,张宪忠和洪秀全都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领,他们能够在乱世中崛起,称帝建国,都是了不起的伟大人物。论对中国历史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坚持十四年,势力波及到十八个省,克六百多个城市,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洪秀全排第一位,李自成次之,张宪忠排第三,黄巢排末位。

南方的才孑,北方的将。这四个农民领袖中,只有洪秀全是南方人,其余三人是北方人。李自成和张宪中是陕西双雄,黄巢是山东人。洪秀全和黄巢经历相似,熟读经史,屡试不重,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李自成和张宪忠都有当兵经历,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能力远在洪黄二人之上。

黄巢出身盐贩子家庭,父母希望从他这辈改换门庭,从小陪养他学习经史,黄巢还善长骑马射箭,文武兼备。屡次科举考试不中后,心恢意冷,提反诗,开始产生叛逆心里。

公元875年,黄巢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黄巢大军善长流动作战,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扫荡了地主阶级势力,克洛阳和长安,建立国号大齐。黄巢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也不会管理经济,杀戮太重,起义坚持了九年时间失败,故排末位。

张宪忠是明末陕西廷安人,读过书,当过兵,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在明朝末年揭竿而起,在众多农民起义将领中,能够脱颖而出,组织能力出类拨萃。张宪忠是杰出的军事家,军队以骑兵为主"马七步三”,他从来不打攻防战,充分发挥骑兵作战优势,"以走制敌”,一昼夜驰骋三百多里,来去如风,令明军闻风丧胆。

公元1644年,张宪忠攻占城都,建立大西政权,宣布开种取士,减免三年赋税,但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主张,为人粗暴,民心不附,在同清军作战时,被清将豪格射死,年仅四十岁,故排名在第三位。

李自成是另一个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贫苦农民出身,好象没读过书,当过驿卒,后来因为丢了公文,失业了。假如他一辈子作银川驿的驿卒,恐怕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攻克北京城,崇贞皇帝上吊自杀,大明朝中央政权灭亡。

李自成没有考虑到清军会入关,一片石之战中失利,怱忙退出北京城,向河南,陕西方向撤退。公元1645年,李自成攻克武昌后,想顺流而下,割据江南抗清,意外死在湖北九宫山一带,年仅39岁。

李自成的军队纪律严明,秋亳不犯,有很高的政治眼光,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老百姓非常拥护。李自成有完整的经济政策,所过之处,“输银助饷”打击地主贵族势力,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军队纪律严明,重示人才,宣布开科取士,因战争阶段,没有机会实现治国梦想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四人排名中居第二位。

洪秀全是一个落迫的读书人,出身布衣,提三尺剑,率部起义,转战十八个省,取得大清半壁江山,称帝建国十余年,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最高峰。洪秀全驱逐鞑虏,欲作第二个朱元璋,改正朔,易服色,开科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有完整的治国理念。

洪秀全拒绝同外国合作,消灭满清,维护了中国主权完整。洪秀全具有资产阶级眼光,支持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编》,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创拜上帝教)上有完整的治国纲领,比其他三个人对历史影响更大,故排名在第一位。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如果要排名的话,我是如下排名:

第一个标准是是否直接灭亡一个朝代。

因此第一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在四个人当中攻破了王朝的首都,逼死了皇帝,直接灭亡了王朝的起义军领袖。

第二个标准是是否攻破王朝的首都,这一点李自成做到了,黄巢也做到了,张献忠和洪秀全没有做到,因此黄巢排第二。

由灭亡一个王朝,攻破首都排出前两名之后,剩下的就看影响力了,那就是谁控制的地盘大以及活动范围大了。

很明显,洪秀全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张献忠。洪秀全鼎盛时期控制的地区涵盖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广大地区,太平间的活动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而张献忠控制的地盘主要在四川地区,活动范围虽然也很大,但基本都是流寇形式,没有形成根据地,而洪秀全的太平军在很多地方形成了根据地。

以这些分析来说,洪秀全排在张献忠之前。

所以,这四个人的排名是李自成、黄巢、洪秀全、张献忠。

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如何排名?

两千年前,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带来了秦末陈胜吴广的大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虽然后来他们失败了,但它们的后继者刘邦却成功建立汉朝,成为第一位农民出身的草根皇帝。纵观各朝历史,农民起义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但大多都如过眼云烟,成功者凤毛麟角。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掩没他们的光辉。作为对我国历史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人物,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等,他们都是农民起义者,都对当时的政局变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都毫无例外的走向失败。那么,围绕在这四位农民起义者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四人又应如何排名呢?想解答上述问题,就必须对这四位起义者有个基本的了解。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号称“冲天大将军”,并于公元880年12月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公元884年,兵败狼虎谷被杀。张献忠,与李自成同时期的农民起义者,曾与李自成共同归附于闯王高迎祥,并于1635年分裂,从此张献忠攻长江流域,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张献忠后在1646年与清军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李自成则在1644年攻破北京,建立大顺,后被多尔衮击败,并于公元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遭村民误杀。洪秀全,太平天国领导人,公元1851年在金田发动起义,后辗转全国大部分地区,兵锋鼎盛时占据了半壁江山,于1864年被困于天京,后服毒,太平天国灭亡。对比这四位的功绩,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本人以为,应以洪秀全的功劳最大。因为虽然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沉迷享乐,不思进取,导致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最终走向灭亡,但他的贡献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不但动摇了清朝根基,而且首次带有“反帝”的思想;他发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第一部表现农民反封建问题和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中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现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毛泽东曾评价“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其次,应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位处于同时期的人都对当时的时局变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本人觉得,应以李自成排名更加靠前。因为李自成除了攻克北京灭亡明朝以外,还提出了“贵贱均田”等主张,虽然最后李自成因为部将刘宗敏得罪吴三桂,最后被多尔衮所击败,但其实李自成是坚决反对对吴三桂的家人下手的,只是刘宗敏是李自成最重要的将领,手握重兵,李自成无奈只能妥协,所以大顺的败亡,并不是李自成一人的责任。而张献忠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领袖,他骁勇刚毅,多谋善战,既带领贫苦大众反抗明朝的封建统治,又奋起抗击清朝满族贵族入侵,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但他在四川的统治没有给任何一个阶级带来好处,他在统治后期大肆屠蜀,致使四川境内原住民几乎灭绝,这也是他抹不掉的污点。在他死后,他的部下李定国等辅佐南明政权,与清廷作斗争,差点迫使清朝承认云南七省独立,保留南明政权,当然,这又是后话了。而黄巢,作为唐代反抗封建阶级统治的代表,他带领农民打击了盛极一时的唐朝,建立大齐政权,首创高层换届制度和四相制,但最终导致藩镇割据,转火纷飞数十年,繁荣的大唐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中国从此分为数国,并在少数民族的打击下显得软弱无力,因此屈居第四。综上,黄巢、张献忠、李自成、洪秀全等四人,本人觉得应以洪秀全功劳最大,之后是李自成、张献忠,最后是黄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