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的土工作业在实战中可行吗?

在独立团的指挥所里,李云龙对一营营长关大山说:你算一下,从山坡倾斜处边缘到那个环形工事有80多米,也就是说,咱们的冲击距离有这么长,在这片开阔地上咱们全团会成了小鬼子的活靶子。再说,从地形上看,全团一千多号人根本不可能全部展开,要这么干就麻烦了,一个连一个连分别上,就成了‘添油战术‘,这叫逐次增加兵力,是兵家大忌,老子才不干这傻事,我要缩短这段冲击距离。一营长关大山眼睛一亮说:团长,你是说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向前掘进?李云龙捶了关大山一拳笑道:脑子挺快嘛,你们营有360人,我把全团的手榴弹都调给你,每人带上10颗手榴弹,应该是多少?晤,3600颗,部队全部运动到坡下,谁也不准露头,他奶奶的,小鬼子的枪法不赖,老子才不触这个霉头。用土工作业方式向前平行推进,只要掘进50米就行了,剩下的30米,就算是个娘们儿也能把手榴弹扔进环形工事,我这里信号弹一上天,你们全营一起扔手榴弹,每人两分钟之内要把10颗手榴弹扔光,嘿嘿,3600颗手榴弹可够山崎那小子喝一壶的。关大山乐了:团长,这招绝了,我们把弦拉了等两三秒再扔,保管个个都凌空爆炸,让他狗日的找不着安全死角,躲都没处躲。

这场战斗应该是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之战,不了解这场战斗细节的人 容易人云亦云,当时确实是伤亡人数过大,而前线指挥员 包括刘伯承都拿不出战术方法,最后是左权亲自到了前线实地观察,发现敌人的后方有一道黄土沟,命令 挖掘坑道前进,一举突破敌方的前沿,日军伤亡殆尽,只是由于援军即将到达,剩下的几十人才逃了狗命,从此,日军再也不敢以一个大队进行扫荡,八路军用巨大的伤亡达成了彭德怀需要的战略目标。亮剑就是完美的 回访了那个过程,可惜左权牺牲了太早,也没人给他写回忆录 这些细节都被湮没了

大家觉得《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的土工作业在实战中可行吗?

当然不可行了!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当时的日军是有航空兵的。根据山崎大队长跟华北军区的通话里有说了,驻扎在太原的航空队已经起飞,李家坡距离太原的距离不过一百公里,以日军零式战机的速度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战场,零式战机最喜欢在这种无遮拦无防空火力的情况下扫射战壕里的士兵,打爆他们的武器弹药。这是日军对我最大的优势,我们在战场上经常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日军击败就是因为没有制空权。但是呢,整个亮剑里从来就没有出现日军航空兵,包括平安县城之战。这是亮剑神剧的地方。

其次,土工作业无法机动一个团的战士,兵力根本铺排不开。想要在这么一块巴掌地方藏下一千多号并不容易了。这一点李云龙自己有说了,这个地型只能适合一个连一个连的去突击,土工作业只会使得其容纳面积更少,根本放不下一个团。

第三,这土工作业的距离是50米,距离目标的距离是30米,因此可以推断出来李家坡山崎大队与李云龙部的距离是80米。这个距离已经进入了步枪的有效射程,更是重机枪碾压的距离(日军92重机枪可以射穿1.2米厚的土层,57厘米的混凝土),只要对着掘进土层边缘的1米以内的地方开枪,土层根本挡不住重机枪子弹,就可以射穿土层命中掘土战士。

大家觉得《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的土工作业在实战中可行吗?

土工作业的确是个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中国华北的这个土地,是合适大规模土工作业的,八路军游击战中常用的地道战其实也是一种土工作业。

李云龙的分析也很对,因为地形不利,其他打法只能一个连一个连的分别上去打,成了‘添油战术‘,这叫逐次增加兵力,是兵家大忌。跟战术素养很不错的日军这样的对手打仗,添油战术的打法只能徒增伤亡,这也是上级让李云龙团上的主要原因,李云龙的点子多嘛。

这个土工作业到近距离,突然一下向鬼子的环形工事扔出3600颗手榴弹,这肯定会一下子让鬼子的战斗力衰减,因为战斗中任何一方突然受到敌方突然猛烈打击后会瞬间懵逼,为我方取得战斗胜利赢得关键时机。

大家觉得《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全歼山崎大队的土工作业在实战中可行吗?

从山下往山上扔手榴弹,神剧导演才能做到,平地扔30米还行,神导自己扔扔试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