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现在正处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非常时期,还是舍小家顾大家吧,毕竟这事情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理解万岁吧。

我先来说一个例子,在年三十的时候,我们村里一位上了年龄的老人,因为病情过世了。按照平时来说,一些老人的亲人们都过来“吊丧”,而老人的一家也为这种事情忙碌着,安排着一些后事。但是现在的情况也是比较特殊的,疫情的形式不容让更多的人参与聚会,更不要说去帮忙了。无奈之下,老人的子女们只能特事特办,听从村里的安排,从繁化简,草草的给老人安排了后事。

从例子来说,虽然这么做让很多外人看起来不孝,但是在这关键的时候,能避免各种集会引来的风险,在我们来看这样做还是很明智的。

那么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都去帮忙了,在这时期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有几种处理方法:第一,首先对家人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不让家里人去帮忙。

现在很多农村里不知道怎么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对疫情的防控意识是比较差的。拿我们这里来说吧,在大年初一封村的那一天,很多人竟然不听村里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四处的去村里拜年,把大队的花当做耳旁风。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大队直接就把外出的路给封了,但是也有很多“不守规则”的人,竟然趁着夜色偷偷的走亲戚、看舅,而这种情况真是让我们担忧。

所以在此之下,我首先严厉的拒绝家里的人去帮忙,并告诉他们的严重性,把危机意识告诉他们,并不惜以锁门的方法,让家里人在家里。

其次,和村委沟通,在这种事情上让村委来制止这种聚会的行为。

在这非常时期,如果放任自流,村委也是有责任的,所以我要把这严重的事情告诉村委,让村委会来调解这种事情。这些事情,村委的工作也是很难做的,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告诉主家,来杜绝家庭聚会的发生。

如果主家在这种事情上出现抗拒的话,村委会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为了村里的相亲的安全,不惜以报警等方式来强制执行。

但是来说,这关键的时候,“林子大了,啥鸟都会有的”,很多人也是做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和人民唱反调。比如在一些视频上,常常看到一些不带口罩,硬闯关卡的人。而就在今天,网友的老家也发生了一起老人过世的问题,根据网友说,很多帮忙的人都不戴口罩去帮忙。因此来说,笔者认为这些人是很不道德的,必须要强制执行这样的事情,避免事情的扩大化。

“危石之下,安有完卵”!在这关键的时候,没一个人应当自觉的隔离起来,待在家里,为家人的安全着想,为国家着想,不给家人和国家舔麻烦才是正道。所以来说,发生这种事情,必须特事特办,该简化必须要简化,避免各种集会的发生。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村里有老人过世了,一般来说,全村的人都会去帮忙的。在农村,热闹,就是因为人多,相互帮忙,有什么事的话,就相互搭把手就好了,只要人到场,主家也是会递烟给你的,也是喜迎你的到来,可以说这就是面子。农村讲究这些,特别是农村去世的老人,老人辈分高,晚辈的都会去帮忙,去最后送一程老人上山的。

但是今年春节是特殊时期,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更要自身保护好自己,这个忙的话,家里人出入好心去帮忙也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要戴好口罩,要尽量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表示哀悼沉默也是一种。因为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对主家最好的帮助。

在这个特殊时期老人去世,建议还是一切从简,简简单单的,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老人送上山,把我们的悲痛化为动力来抗击新病毒的传播。

作为你,特殊时期,你可以不用过去悼念了,只要自己心里默哀,也是一种悼念方式。逝者已矣,生者安康,我们还要继续自家隔离,为自己负责。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就在今天,我们村刚刚去世了一个老人。在这非常时期,作为邻居我们应该怎么办?换做原来,废话一句也不用说,只要听到消息立马就要去帮忙。农村有句老话说,喜事叫白事到。就是说如果家里有喜事的话,要收到请帖客人才能去,而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只要听到消息,根本用不着叫,都自动的去帮忙。

眼下正是特殊时期,村里有人去世了,面对这样的事情,村民们应该怎么办呢?特殊时期就应该特殊对待,亲戚朋友肯定是不能来了,各村都已经封路了,村口都有人专门儿看守,想来也来不了。虽然外村的亲戚朋友来不了了,但是作为左邻右舍,遇到这样的事总应该搭把手。因为这样的事情,按照农村的风俗,有很多事情是自己家人不能做的。但是有一点必须应该记住,平常这样的事情去帮忙,都要留在事主家里吃饭,而这个时候是坚决不能聚在一起吃饭的。

我们村有一户村民,本来打算今年正月初六是儿子结婚的日子,也是因为赶在这个特殊时期,婚礼只能推迟。而且平常村民们不管红白喜事,也都会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设宴招待大家。而现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也已经锁了门,不管谁家有任何事情,都不能在此聚餐。对此村民们也都很理解,赞成村委会的做法。

今天我们村里这个70多岁的老人去世,左邻右舍们都戴着口罩来了。无论如何这样的事情是需要外人帮忙的,大家也都很自觉地戴着口罩,来帮着张罗一些相关事宜。不同的是来的人很少,只有几个关系特别不错的亲邻,不像往日那样,会有很多的村民和亲戚朋友都来。同时也简化了平时一些繁琐的规矩,一切就简,家人和几个亲邻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程序,然后大家就散了。

因为病人是在今天下午去世的,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今天晚上灵柩要放在家里,只有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去火化。商量完毕以后,邻居们都各回各家,没有一个人留在事主家里吃饭。大家都商定,等到明天早晨的时候,再去参加葬礼。

题主说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其实这个也不必纠结,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有没有病源应该相互比较了解,只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大家不在一起就餐,是不会有什么危险性的。邻居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都应该去帮一下忙的。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能不去绝对不能去,这是底线,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我们村前天也去世了一个老人,今天己经入土为安了,分享一下我们村的经验吧。

前天早上这个老人刚去世,书记村长第一时间赶到,严格把控,没带口罩决对不能进去,人员控制不得超过二十人,每天消毒三次。不准聚餐摆酒席,从人性方面讲如果有送礼祭奠的可以,丢下礼金祭奠一下立即走人,不得超过五分钟,非常人性化。这也比平时埋人省了几万元,一举多得,即防了肺疫,又减轻了事主的负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认为,在非常时期,不能顾及情面。如果你过意不去,在却保安全的前提下问候一下,多上点礼金以表谢意,然后再回家,绝不能因情面过不去而创下大祸,对国家不利对自己和事主更不利。毕竟人命大如天,决不能顾死不顾活。

我是农民我在农村,我关心我们农民的美好生活。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我先说一件十年前发生的事情。

2008年春节,正月初三,也是大过年的时候,很不幸,村子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老人去世就得办丧事,这是常理,可是在08年的那个春节,村子里要筹办一场丧礼可不是容易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要办丧礼,就得采购物资,吃的、喝的都必须去镇上买,而我们村位置比较偏远,离镇上有三十来里,许多地方还都是陡峭地山路。放在平时,叫个马力大一点的货车去镇上跑一趟也不是什么问题,可是那年发生了厉害的冰灾,路上的积冰几寸厚,别说车了,人都走不稳。

最后怎么办呢,村子里二十多位壮劳力,穿上防滑的草履,靠着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来回走了六十多里山路,将丧礼所需的物资从镇上挑了回来,最后丧礼如期举行,老人风光下葬,入土为安。

再来说今年这个事情。

现在疫情严重,同样属于非常时期,为了防控疫情,大家也都是尽量不出门拜年,不聚亲访友。可是如果村子里老人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按照农村人喜事要叫白事必到的传统习俗,该怎么办呢?

首先人死为大,说不办丧事,肯定也不现实,因此主人家丧事多半会办,但必须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丧事举办场所要提前消毒灭菌,为那些前来帮忙的乡邻(比如说抬棺,送葬这些环节光靠自家人肯定是办不好的,肯定需要人帮忙)配好医用口罩。

一些和老人有直接血脉关系的亲属,肯定会前来为老人送行,这些同样要做好防护措施。至于其它的普通亲友,在这个特殊时期,能不参加的还是尽量别参加,在心里为老人默哀就好。

由于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在丧事的举办过程中,大家必须戴好口罩,少说话,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其他像聚餐,请礼乐队之类的仪式活动,最好是从简略去,要想热闹一些,弄个音响放点哀乐就好。

总而言之,关键时期,村里老人去世,按照农村人生死事最大的传统观念,丧事的举办一般不可避免,但是对于丧事主办家庭来说,要改变平时的思想观念,一切都得从简,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前去参加帮忙或悼念的亲邻来说,必须帮忙的肯定会去帮忙,但是一样要做好防护措施。其他没有十分紧要的,在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去,相信主人家也会理解。

村子里有老人过世了,家里人都去帮忙了,在这非常时期,怎么办?

在我们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丧事不请自到,喜事不请不到”,意思是在农村有人去世了,不用去通知,一般都会到场,在疫情传播的关键时刻,去参与吊孝帮忙的确是个难题,“丧事”不同于喜事,喜事可以延长婚期,但是鉴于农村的白事文化和现阶段的疫情冲突,不出殡还真不行,因此,我觉得要在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权衡。我的建议如下。

一、和丧礼主事的人做好沟通

在这非常时期,本来人们心情就很压抑,再加上主家又赶上白事,处于礼节与尊重,我建议还是先和主事的人先去沟通摸摸底,我们农村一般主事红白喜事的人一般被称为“大罩”,最好不要和主家去谈,主事的人一般情商较高、对人情世故的处理上经验丰富老成,这点问题还是能很轻松的解决掉的,和主事人沟通无非这几点,第一,参与吊孝与帮忙的人都有哪些?本村人和外村人有多少?第二、来的人身体状况如何?可不可以统计下,如果有发烧或者发热患者,可否加以防护,简单照个面缅怀下速速离开,最好是让一家身体指标正常的人来参与吊唁,第三、丧宴是一切从简还是大办?

二、做好防护措施

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觉性,我觉得也没必要弄的大家都很紧张,比如做饭的厨师、端茶送水的,烧纸响器班、吊唁处人群集聚处,大家都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医用口罩,必要时候主家可以用喷雾器用84或酒精做个消毒处理,减少病毒的寄存环境,抬棺、拦陵,入殓时,尽量用身体素质较好及近阶段身体健康的人参与其中,毕竟在丧礼环节这几项也是很耗费时间的,所用时间长意味着人员密度相对较大。

三、宴会环节

一般农村红白喜事都会摆些宴席,以此来款待下到来的宾客,尽下地主之谊。我要是说大家在吊唁完毕就火速离开,一切从简,宴席环节不再设置,可能也太绝情了。其实有一种办法可以借鉴,比如吊唁人员随的礼金原封不动送回,等关键时期过去给大家再补上宴席也是一种较好的折中办法。当然,我觉得农村不摆宴席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摆宴席了,最好还是注意几点:第一、桌子距离拉开,桌与桌之间要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第二,老人或小孩子尽量不要参与,老人本身消化系统变弱,孩子的免疫力低,再加上宴席上七汤八菜,大鱼大肉,冷热交替,让自己再吃坏肚子那就得不偿失了。第三,拒绝拼酒,一到冬季,加上宴会很多人可能会对饮,我觉得在白事上就减少这种划拳喝酒坏习吧,一是为自己的健康着想,二来对逝者也是一种莫大尊重,要是喝得东倒西歪,难免让人笑话不成?

总结:死者为大,既然斯人已故,就让之体面的离开,大家也欢送一程表示缅怀,虽说关键时刻,我们就要多动动脑筋,争取让事情也办了,又避免了病毒感染,这样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本文原创:三农记事本,聚焦三农百态,欢迎关注、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