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红楼梦》的人名当中用了大量的谐音,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比如,甄士隐谐真事隐去;贾雨村谐假语村言;元、迎、探、惜谐原应叹息;霍启谐祸起;封肃谐风俗;冯渊谐逢冤;甄英莲谐真应怜等等。以谐音为名不是曹雪芹的独创,之前就已经有了。它有个明显的好处是与人物的性格联系起来,使人使人一望而知其个性。《金瓶梅中》中的应伯爵、谢希大、孙天化、吴典恩等等,与《红楼梦》中的詹光、单聘仁意思大约差不多。
《红楼梦》中谐音为名用的很多。在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大约就是真、假二字所谐的甄与贾。在开篇的第一回中,就有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情节。甄士隐梦中跟随一僧一道来到太虚幻境。其中有一石碑坊,两边有对联为: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其实是对《红楼梦》小说艺术架构的很好说明。同时又是对作品中人物所谓真与假的辩证交代。
说到人物的真假,先要从小史与历史的不同特质说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历史必须秉笔直书,人物和事件是绝不允许虚构的。而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是可以虚构的。这个区别,对于一般的读者或是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了解或是不在乎的。直到今天还是有许多人把小说中的人物当成历史人物来看。也正因此,曹雪芹才在一开篇的时候先交代清楚,书中的人物,不是某家某姓故事的简单整理。而其中反映的世态人情,是作者在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书中的贾府与现实中任何一家都对不上。假如说他是曹家,曹家在曹玺曹寅之时虽然很辉煌,但决没有宁荣二公这么高的爵位。有人说他是明珠家事,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与纳兰容若虽然很象,但贾宝玉绝对没有纳兰容若那样当过皇上的贴身侍卫,贾政也没有做到明珠那样权朝野的大学士。更有奇葩的把“红楼”的红直接解释成朱,又在赤霞宫神瑛侍者等字眼上下功夫,直接把贾家变成朱明皇室了,这更是胡扯。
书中的贾府,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家。作者以虚构贾家为对象,通过贾家的衰落,说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千古不变的真理。贾家之所以被附会到历史上的各个家族或是皇族中去,是因为《红楼梦》揭示了盛极必衰,荣极必辱的社会现象在历史上。而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家国一致,家国同构的。贵族大家庭是国家的缩小版,国俯拾皆是是家的放大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历史规律,是古今一致的。国家的道理也一样,只不过是周期长一点而已。
因此,贾家之假,是因为世上并没有这样一个荣宁二府的贾家。但是,小说中贾家兴衰的故事,却是在历朝历代都能看见,这就是所谓的“假做真是真亦假。”同样,二府及大观园等处,在现实中也不存在,所以叫“无为有处有还无。”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贾宝玉,可是作者在写了贾家贾宝玉之外,又暗写了一个江南甄家的甄宝玉。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作者这样设计的原因所在。假如曹雪芹完成作品,在二人最后的结局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却因为《红楼梦》没有完成,这种设计的原因,只能任人猜测了。我觉得,破解这个问题应该从“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中去分析。如果贾宝玉是女祸补天所剩的石头化身。他落生之处,是皇家朝廷,则他要补的就是皇家之天。生在公候之家,补的自然也就是公候之家的天,既保持公候之家的荣华富贵不致衰落。但贾宝玉是命中注定无材补天的。所以,他只能看着贾家大厦倾倒,回天无力。宝玉当然是如宝似玉之意,可是贾宝玉却是古今无能第一,天下不肖无双的人物。所以,这个宝玉就是假的了。可是,贾宝玉看透了仕途经济的虚伪与残酷。宁愿洁身自好,也不愿投身其间,又体现出思想境界的美好,体现出人格上的如宝似玉。因此,贾宝玉身上,也能体现出假做真时,真亦假。
做为贾宝玉对应出现的甄宝玉,续书的结局不太明朗。我觉得,甄宝玉应该在甄家败落之后像贾兰一样能够重振家声的人物。通过科考重新进入仕途,并最终飞黄腾达,否则的话,也就对不起他甄宝玉的大名了。
总之,贾家之人假在那里?假就假在现实中并没有与小说中完全对应的人物原型。他们都是作者虚构的。而他们双是真实的,鲜活的。符合艺术的真实,这就是所谓的“假做真时真亦假”。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因为红楼作者爱用谐音,于是有些读者像着了魔一样,拼命到书中找谐音,以为这就是读懂红楼的秘钥。
没错,红楼中确实有很多谐音,作者通过这种谐音,直接表达了他的思想倾向。但是,谐音也分很多种,有的谐音就是谜底,是答案,有的谐音却是另一个谜面,比如“贾”与“假”的谐音。
贾即假,但要说贾府是假府,贾府子弟都是假子弟,那就说不过去了。可以说,能弄明白这个“假”的含义,也就基本读懂了红楼。
那么,这个“假”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开篇第一回,作者就把答案告诉了我们:假作真来真亦假。作者放了一个烟雾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就看读者能分辨出多少。
首先,以假写真,在距离贾府很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甄府,那里有一个甄宝玉,外表性格行事风格都和贾宝玉一模一样。因此,以贾(假)写甄(真),作者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贾府发生的这些事情都是虚构的,不要当成故事来读,因为这些假事,在另一个地方,都在真实发生着。
这是假之一也。
假义之二,要结合太虚幻境来理解。宝玉神游太虚,之后不久就住进了大观园。只要细心阅读,就会发现,大观园中的一切,和大虚幻境几无区别,这就是贾宝玉的乐园,而且是风月之园。整个园中,只有他一个男性,其他女性都在为他服务,让他享尽男人之乐。
但是,这样的乐园,却只是个幻境,人生如梦幻泡影,转瞬即逝。因此,贾宝玉的风月生活极为短暂,到七十九回,随着宝钗搬走,晴雯芳官等被撵,迎春出嫁,大观园已是“寥落凄惨之景”,呈衰败之象。
由此可知,此处之“假”意为“幻”,即虚幻之意,此假之二也。
还有假之三,即在贾母带领下的荣国府,每日饮宴作乐,歌舞升平,一片繁华,这很容易让人以为贾府还处在繁华盛世。实际上,在第二回,黛玉还未进贾府,冷子兴就已经说过,贾府已经是末世了。
然后在描述贾府繁华的同时,通过王熙凤理家越来越难,透露出贾府已经入不敷出了,要靠典当过日子。
因此,大家所看到的繁华,其实只是表象,是面子工程,内核早已破烂不堪了。这正是“假”之第三义:表象。
因此,贾之为假,并非指贾府中人有多假,而是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多种内涵,多种层次的思想。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真事隐,假语存。红楼梦虽然说的是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却主要都在记叙贾家的事,可谓是“假语存”的重灾区。
贾家男性的姓名都含有意义。比如:
1.贾代儒,即假代儒,代代都没有儒士。比如没行止的贾瑞。就连贾代儒也谈不上是儒士。
2.贾赦,字恩侯。假恩侯,一解,他是皇帝假意给他的封侯;二解,他虽然是荣国府嫡长子,承袭侯位,然而真正掌握荣国府的却是他弟弟贾政。
3.贾政,假政,心不在从政上,也没有从政的能耐。
4.贾宝玉,假宝玉,真石头,顽石而已,非宝玉也。
5.贾环,环即“坏”,假坏,贾环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6.贾敬,假敬,虽然做了道士,却不是真心皈依,为的只是能够长生不老。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这个问题有趣,周未无事,我也来白话几句。我讲的是假府与甄府的关系。我的理解如下:
一是,贾就是假。贾府就是假府,什么意思?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对号入座,找出一个贾府来,沒有。贾府是虚构的。亁隆说,《红楼梦》是写明珠家事,也被曹雪芹蒙骗了。索引派就是把贾府当真府来找,方向错了,自然是沒有结果。其实,曹雪芹提示了读者,贾府是假的。贾宝玉看到大观园的门楼,若有所思,但又记不清了。其实,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大虚幻境是真的吗?明明是假他嘛。好笑的是,有人说贾府就是紫禁城,大观园就圆明园。还有人说大观园就是随园,都是不对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可能受过某园林启发,但决不会照搬的。
二是,假里有真。甄府中发生的人和事写进了贾府,这是不容置疑的,可以找出许多证据来。我们比较一下两府,相同之点是都有宝玉,都接待过皇帝南巡。两府都有几个姊妹。不同点的,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甄宝玉沒有。贾府有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一群妙龄少女,甄府沒有。可以看出,这群妙龄少女是虚构的,四春是真实存在的,脂砚斋也肯定,贾府是有几个姑娘。还有许多生活细节也写进了贾府,例如,贾宝玉在刚峻工的大观园内玩,听贾珍说贾政要入园来,宝玉便带小厮们往外跑,这时,脂砚斋就以为写自己小时候的事。
三是,假假真真。贾府多次与甄府的穿越,我举例说明。第一次,修大观园,去江南买戏子,是从甄府拿的钱。第二次,甄府被抄,提前把金银珠宝藏匿在贾府。第三,鸳鸯的父母在江南为假府看房子。第四,贾蓉买官填的履历是:江宁府江宁人氏。这说明,贾府其实是江宁曹府。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吴氏红楼梦(癸酉本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记载影射明亡史,因此贾事即真事。贾府即真明皇宫。只是吴氏红楼梦奇异,语言又不及前八十回,真伪难辨,但是即便是伪本,也是顶尖大才,因为现代人续写难上加难。期吴氏红楼梦更好些,语言更好些,与史实更接近些。袁崇焕系疑案。袁本身问题也很多。
《红楼梦》都知道“贾"谐音假,那么贾府贾家人假在何处?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才是真,甄乃是假
有处可见,无处才有
神瑛侍者之瑛,通胤礽的胤,
贾宝玉说说谎的是那架子上的鹦哥,鹦哥通胤哥
刘姥姥说鹦哥好看,却不知那凤头老鸦是什么鸟,
那是八哥,影射贾琏是廉亲王胤禩
尤三姐生气骂贾琏,明说"什么爱八哥",
即是爱新觉罗家的八爷
还有很多可以考证的话
山石道人创新山石红学,
最近另辟蹊径解密元春真身,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