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隋炀帝逼杀哥哥杨勇,1400多年后,一个叫杨勇的开发商挖了他的墓。
2013年春天,江苏扬州西湖镇曹庄一处建筑工地正在施工,发现两处砖室墓。
考古人员根据这两座墓出土的文物,初步认定一号墓的主人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陵寝。4月10号,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打开了墓志,上面清楚写着隋故炀帝墓志。
墓志上清楚的记载隋炀帝的死亡时间和除此下葬的地点,和历史上记载的完全对应,并且墓中出土的牙齿经过考古鉴定,年龄在50所左右的男性,和隋炀帝去世的年龄相符。在近300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扬州从未被做过都城,然而,功过一身的隋炀帝却葬在了这里。他生前开创科举制度、开凿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以及迁都洛阳等举措,对后世影响较大。
同时他也给后人留下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千古骂名。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史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支持和陪伴下,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然而,隋文帝杨坚的继承人却和父亲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情,甚至让杨坚临终之时悔恨不已,捶床痛哭抱怨:“独孤误我!”原本,这个皇位是要传给大儿子杨勇的,在最初的太子也设立也的确是杨勇。
杨勇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大儿子,北周时,因为祖父杨忠的功勋,被封为博安侯。后来杨坚掌政,立杨勇为世子,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其父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杨勇为皇太子,军国政事等皆令杨勇参与决断。
隋开皇六年(586年),山东各地流民不断,北方边疆战事频繁,杨坚想把山东的百姓迁移,这样就可以避免百姓遭受琉璃战乱之苦,然而,杨勇却上书劝父亲打消这个念头。
他认为百姓若不是家园损毁绝没有逃亡的理由,如今风俗转换且需要循序渐进,况且战事还没有到防范不住的时候,与其折腾百姓,不如朝廷加强防守,保卫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正解。
隋文帝一听大喜,认为杨勇体恤百姓,有执政之才能。
杨勇这个人容貌俊美,又博学宽厚,完全具备一个继承者应有的素养,然而,他这个人有一个大大的缺点,史书说其为人不矫揉造作,简而言之就是脑子跟不上,过于率真就会缺少城府,因此屡遭弟弟杨广暗算。
父亲杨坚曾经一度劝诫杨勇交友慎重,务必不要染上恶习,然而杨勇依旧我行我素。他好奢侈、喜声色、讲排场单独任何一条都是致命的弱点。
杨勇有一件特制的铠甲,耗费巨资请能工巧匠经典打造,为此还不满意,又特意命人再奢华的妆饰一番,引起了注重勤俭的杨坚的反感。不过,这还是一个小插曲,真正让他丧失太子之位的,恰恰是他的母亲孤独伽罗的“洁癖”。
众所周知,隋文帝是个怕老婆的,身为皇帝过的有多憋屈,别说没有什么三宫六院,就是他随便宠幸一个婢女,转头都会被独孤伽罗赐死。谁让他当初承诺此生非独孤伽罗不要,若生子必是伽罗所生的呢。
自己发的誓,跪着也得遵守。
独孤伽罗是非常反感男人三妻四妾的,尤其是宠妾灭妻这一举动,她是妻权的绝对捍卫者。而杨勇的嫡妃元氏就是独孤伽罗赐给杨勇做太子妃的,然而元氏留不住杨勇的心。
杨勇贪恋美色,宫中有一个妾氏云昭训,颇受宠爱,杨勇为了云昭训屡次打破传统,甚至让一个妾氏的礼节和衣食住行等和正妻一致。妻妾平起平坐彻底起了独孤皇后的很大不满。
说来也巧,正妻元氏抑郁寡欢,不久后就亡故了。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她是受杨勇冷落而死,但在独孤伽罗眼里就是宠妾灭妻的象征,甚至怀疑是云昭训怂恿杨勇加害的元氏。
就在杨勇逐渐失去父母亲宠爱的同时,晋王杨广开始图谋太子之位。他借独孤伽罗和父亲对杨勇的猜忌,开始粉饰自己。
一方面在王府养了许多貌美的姬妾,和他们嬉戏玩闹,一方面就对外口口声声称自己只愿和王妃萧氏相守一生,别无所求。
然而,这个谎言总会有戳穿的概率,为了让自己不漏破绽,每次独孤伽罗和杨坚来府内的时候,他都会把美妾都藏起来,并将身边的丫鬟都换成年老色衰又穿着朴素无华的人。
如果他和其他女人意外生了孩子,杨广就会将这些孩子杀死,以防泄露。
这样一来,在独孤伽罗的眼里,只有杨广和正妻生儿育女,品行良好。
这样还不够,杨广还用重金贿赂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身边的亲信,让他们替自己美言,朝中大臣都被他笼络巴结,一时间美名远播。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勇正式被废太子,同年十一月,杨广取而代之成为皇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重病,宣华夫人陈氏在旁侍候。一天,陈氏出去更衣,太子杨广偷偷尾随,趁四下无人,竟然对着宣华夫人上下其手。陈氏花容失色,不敢想象一向举止规范的太子怎会如此无礼。
宣华夫人只好抬出杨坚震慑太子:“你父亲还在世,你岂敢无礼!”杨广耸耸肩,笑的意味深长。
不久后,宣发夫人来到隋文帝的寝宫,哭着诉说方才受到的奇耻大辱,躺在床上的隋文帝大怒,捶床不止后悔道:“独孤真是害了我,这种畜生怎么能当太子啊!”
杨坚为了弥补这个错误,立刻派人修书废掉皇太子杨广,并紧急召杨勇进宫。但是,皇宫上下都是杨广的人,传旨太监拿着圣旨偷偷溜进了越国公杨素的府邸。
杨素是杨广的拥护者,他和杨广立刻加快了谋逆的脚步。一方面将朝中几个头铁的老臣控制起来,一方面派人将宫禁侍卫全部换人,彻底将隋文帝孤立。
不久后,宫中传来隋文帝病逝的消息,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死因。
皇权就这样交到了杨广手里,他即位后,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
然而,隋朝的大业因为杨广后期的大兴土木而走向衰败,杨广三征高丽失败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杨广从洛阳去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
公元618年,官兵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为首,叛军冲入江都宫一条带子勒死了隋炀帝。可怜的隋炀帝死后连个棺材都没有,萧后让宫人把床板拆开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的埋了。
然而,还有更为巧合的是,隋炀帝害死了哥哥太子杨勇,千年后挖出他的项目开发商名叫“杨勇”。隋炀帝死于4月10日,千年后其墓葬被发现的时间是4月11日,如此惊人的巧合,难道是命中注定吗?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看小辫儿说历史,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今天小辫儿来说一个农村老家真实的故事,由于不方便透露具体名字,全部用甲乙丙丁代替。
婆婆和儿媳妇惊人相似的奇葩经历大约80年前,甲(男)和乙(女)在媒婆的介绍下,结为夫妻,两人在进入洞房之前从来没见过面,由于甲的性格比较懦弱,比较强势的乙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基本天天骂甲,而且骂的很难听,但毕竟是两口子,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就这样两人磕磕绊绊生活了几年,生了3个孩子。
丙和甲是好朋友,妻子很年轻时就已经去世,后来一直单身。有一天,甲的妻子乙突然来到丙家里,说不跟甲过了,对他没有一点好感,想跟丙一起搭伙过日子,问丙行不行。
丙一来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二来和甲是好朋友,这样的事当然不会同意。但在乙几次三番的要求下,丙同意了,就这样,乙和丙如同夫妻一样,在一起过了二十多年,在这期间,甲从来没过问过此事,也没有上门寻过妻子,三个孩子就像串亲戚似的经常来丙家看看自己的母亲,丙对孩子们也挺好。
甲的二儿子长大以后(以小甲代替),性格和甲很相似,也是特别内向,做事唯唯诺诺,成人以后在别人的介绍下,娶了妻生了子,妻子名字用小丁代替。
小丁与婆婆的性格很像,也是一个强势的女人,在与小甲过了几年后,生了一儿两女后,对小甲厌烦至极,然后惊人相似的历史就发生了……
上文说到的丙的儿子小丙,也是小甲的朋友,也是早年丧偶,后来一直单身,小丁找到小丙要求一起搭伙过日子,最后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小甲也从来没有上门找过。
后来小丙和小丁上了年纪,小丙的儿子和小甲的儿子商量以后,决定让小丙和小丁分开,各回各家。
将近70岁小丁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中后,仍然不和小甲说话,后来干脆搬了出来,住在村里一处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一个人生活。
两年后,小丙去世,小丁知道后,自己哭了一场,但并没有去小丙家里看他最后一眼,因为她知道,小丙的儿女们和自己的儿女们这时都不会让她去的。
两代性格相同的女人,分别嫁给了性格相同的父子,两人全部选择生了孩子以后分别跟另外一对父子搭伙过日子,并且这两对父子还分别是对方的好朋友,天下还有比这更巧合的历史么?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句话在所有人看来,都会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玄妙感,不能细想,越想越觉得太有道理了。历史上很多事情特别巧合,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强大的秦朝,只经过两代皇帝,就被汉朝取代,延续了四百多年;与其相似的就是隋朝,也是经过两代皇帝,就被唐朝取代,也延续了将近三百年。但这些历史事件离我们很遥远,还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比较有意思。
小辫儿说历史,坚持原创,欢迎关注,本文为悟空问答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蒋委员长这个自诩为曾文正公及王阳明最虔诚的信徒做梦都没想到,在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队伍中,第一个冲入自己“老巢”的不是别人,不是别人,而是素有有倒戈大王之称的前国军将领吴化文,这一神奇的“巧合”足以让人惊掉下巴,估计微操大师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吴化文可以说是“投机”界的大神,一生“投”过四家大公司(冯玉祥集团、蒋氏集团、汪伪集团、人民集团)都很成功。
冯玉祥可以说是吴化文走上“投机”界的引路人,甚至说成导师也不为过(抗战后冯为其选了绩优股人民集团)。吴化文在十六岁那年为了生计投到了冯玉祥部下当了一名小卒,由于为人机灵办事利索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二十来岁被冯保送入军校深造,学有所成后的吴化文担任冯部师参谋长,对于曾经走投无路的年轻人来说,如今前途一片光明,从此踏上了“投机”之路。首先是背板了恩师投到了同门师兄韩复渠部,混得可谓风生水起,从一个团长干至济南警备司令,吴化文的第一次“投机”冯玉祥集团可以说相当的成功。
韩复渠因抗战不力被蒋委员长处决后,吴化文换股第一次“投”了蒋氏集团,成为了蒋在山东地区的主要打手之一。令其出乎意料的是,非但没任何收益还亏了不少,主要是委员长眼里揉不进杂牌军这颗沙子,吴化文账下的两万大军吃喝拉撒委员长一概不管,谁叫是后娘养的部队。因此在面对日军对山东地区疯狂大扫荡时,严重缺枪少弹的吴化文损失惨重气得要骂娘。
一九四二年底也是抗战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曾多次与我军搞军事摩擦的吴化文在消停了一阵子后,闲来无事时竟然主动向委员长提出了“要不要去披日伪这身皮囊”,反正脏活在山东一带已为委员长干了不少,多一件又何妨。而蒋委员长非常爽快,“你大可去吧,但注意枪口,至于日伪这身皮囊,到时我亲自为您摘下。”吴化文率领两万余人就这样“投”了汪伪集团,官至日伪第三方面军上将司令官,还受到了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接见。
吴化文的这次“投机”可以说相当的成功,两万入股不到三年的时间挣了五万多,年收益超过百分之五十。精明的吴化文判断汪伪集团大势已去后,提前抛售率领五万大军再次“投”到了蒋氏集团,其部被改编成第五路军,吴化文担任总司令兼津浦路南段司令,主要(津浦路一线蒋鞭长莫及只能用日伪)给委员长当炮灰干一些偷鸡摸狗之事。但也正是蒋委员长这一致命的微操,迫使罪孽深重已经里外不是人的老吴萌生了“退股”的念头,并由老上级冯玉祥为其指路。
至此,吴化文开始拿出一小部分“资金”尝试着投了人民集团。但是,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吴化文对多人民集团操作十分频繁,买了又卖,卖了又买,一直在岸边观望。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第二次“投”了蒋氏集团总算有收益了,觊觎已久的美式装备如今得逞所望,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还将其当大爷供着,况且蒋氏集团暴跌之势尚未明显;二是人民集团这支股上升趋势尚未明朗,可先观望着,而有着同样出身和经历的、脚踏两只船的同门师兄郝鹏举因“投”得太早挂了,这可是前车之鉴。所以,“投”早不如“投”得巧。
自豫东战役结束不久后济南周边方圆数百里的区域已经被我军所控制,济南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守城司令王耀武曾建议放弃济南将兵力撤往徐州,但是被蒋介石给否决了。王耀武深感守城兵力不足不得不让吴化文部吃好喝好睡好,放下身段当大爷供着,而担任济南西线防卫任务的吴化文也知道济南很难守得住,这次被逼到了墙角已无回旋之地。因此,“投机”大神吴化文认为时机已到了,切勿步入郝鹏举的后尘,在济南攻坚战打响的第三天,吴化文正式“投”了人民集团,而且是永久性持股。
蒋委员长得知吴化文济南反水后估计要气晕,因为他怎么也料不到这个曾在沂鲁犯下重罪而且还曾披过日伪这身皮囊的老吴,还能得到原谅。更让他惊掉下巴的是,老吴起义后其部被成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中跟开了挂似的,居然成为了攻入自己“老巢”的首支部队,历史总是如此巧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投机”蒋氏集团和汪伪集团时曾干了太多不光彩的事,但吴化文后半生过得还不错并且安稳地走了。而“走得好,不如走得巧”,要不或者能再多活两年估计就难说咯,走得如此之“巧合”。进一步来说,对于曾经里外不是人的老吴“投”了人民集团后能获如此结局,不愧为“投机”界的大神。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在孟良固战役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全歼,对国共的战场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在这次战役中,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巧合,也左右了战役最终的战局。
当华东野战军负责军事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根据战场情况,出人意料的提出全歼整编74师时,谁也没有想到,在战役中所经历的几次偶然的巧合,也加速了74师最终走向了灭亡。
在孟良崮战役的10多天前,王必成纵队被派到敌后去执行其它任务,但决定歼灭74师时,计划改变,可是粟裕并没有将王必成纵队撤回,而是令他隐蔽待命。
在需要在垛庄截住74师退路时,王必成纵队刚巧就可以顺势完成。而张灵甫在垛庄这个74师的后方补给点,却只留下了一个连的守军,王必成纵队2万精兵占领垛庄成为孟良战战役中最关键一步棋。
74师的援军中,与李天霞的隔岸观火不同,黄百韬是拼命想把张灵甫救出去,他不顾一切向其74师靠拢,在距离孟良崮十余里的黄崖山与王必成纵队抢夺山顶时,在东西两侧,两军展开了登山比赛。
当解放军抢先一步到达山顶时,往下一看,敌人距离山顶也只有四五十米的距离。但就是这四五十米,黄百韬竭尽全力也没过去。要知道,越过黄崖山就能与74师连成一片,完成救其于水火之中。
当74师选择孟良崮固守时,黄百韬曾提醒过注意水源问题,但张灵甫孤注一掷,没有理会,本来控制的山下两个水塘,在解放军围攻下,不久便告失守。 造成74师官兵无水可饮,士气大受影响。
另外部队的许多重机枪是水冷式的,因无水制冷也打不响了。孟良崮战役打了4天4夜,一滴雨没下,可是仗刚打完,大雨倾盆而至。被俘的74师官兵不仅仰天长叹“老天要灭74师啊”!
黄百韬除了在王必成驻守的黄崖山攻击,另外还在天马山一带进行突破。当时天马山是地方部队驻守,力量相对薄弱,在黄百韬的拼命进攻下,眼看就要失守。
情况危机万分之时,陶勇纵队的一个营执行任务路过,被驻守天马山的指挥官截住,在知道事关全局成败后,这个营加入了驻守部队,使天马山阵地化险为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5月16日凌晨,解放军又对孟良崮发动新一轮进攻,粟裕知道,如果今天再攻不下来,就不得不撤兵了,因为外围大批敌军即将到达,如不尽快结束战斗,我军将陷入敌重兵包围之中,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
但经过解放军官兵的浴血奋战,终于在16日傍晚结束了战斗,74师全军覆没。战役结束的时间也巧如事先设计的一样,就在华野部队刚刚撤出战场,74师的大批增援部队就陆续到达了。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对国共双方战局影响深远。而取得战役的胜利,除了指挥者的运筹帷幄,参战官兵的浴血奋战,一些惊人的巧合也注定了最后的结果。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毛主席一生竟与这些数字相关
9月9日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主席率领剩余的部队由城市转入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9年之后的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这一天逝世。
28
毛主席的名字为毛泽东,繁体字这三个字加起来有28画。因此,毛主席年轻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以28画生“嘤鸣以求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奋斗的时间正好是28年。
8341
大家都知道中央警卫团的代号为“8341部队”,这个部队的代号与毛主席有关。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毛主席自1931年的宁都会议之后就坐冷板凳,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才被确立为军事上的领导地位。因此,从遵义会议到1976年,毛主席当了41年的主席。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一、钥匙巧合 :
美国独身妇女威廉德一次出门时忘了带钥匙,回家时被挡在了家门外。就在她一筹莫展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她哥哥的信,信封内正好夹著一把她家的钥匙!哥哥在信中称,上次他来探访时,威廉德曾给了他一把多馀的大门钥匙,当他回华盛顿时却忘了还,只好寄给她。
二、两个萝拉
2001年6月,英国斯塔夫斯市10岁小女孩萝拉??布克斯顿将名字和家庭位址写在了一个小标签上,系在一只氢气球上放飞。氢气球飞越了140英裏,落到了一户居民家裏,难以置信的是,这家也有一个叫做萝拉??布克斯顿的女儿,且正好10岁!
三、严重的错误
居住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多裏斯和谢拉姐妹俩都希望到对方家中拜访,给对方一个惊喜。於是她们告别家人,开著汽车从各自家中出发,沿第25公路朝对方家中行驶,然而,就在路中间的某个路段,这对姐妹俩的车子突然碰到一起,姐妹俩同时丧命。
四、被诅咒的跑车
美国电影明星詹姆斯??迪恩1955年驾驶自己的名牌跑车兜风时死於车祸。他那辆被撞毁的跑车後来被拖到了一个修理厂裏,在拆卸过程中,用千斤顶支撑的车突然坠地,砸断了一名修理工的腿。该车发动机後来被卖给了一名医生,他将发动机安装在了自己的赛车上,这名医生後来开著赛车比赛时死於车祸,另一名购买了迪恩报废汽车方向轴的赛车手,也死於车祸。迪恩汽车的外壳被人用来展览,然而展厅却突发火灾。还有一次,它从展台上跌落,砸碎了一游客的臀骨。
五、自杀一跃
当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家庭妇女维拉??捷马克发现她的丈夫对她不忠後,她想到了自杀,她从三楼跳了下去,正好落在了一名刚刚从公寓底下走过的男人身上,冲撞力砸死了这名男人,而维拉只受了点轻伤。这个男人正是她已变心的丈夫!
六、“死神”也度假
1946年,美国纽约《阿尔顿晚讯报》的讣告编辑威斯特度假的一周中,《阿尔顿晚讯报》竟破天荒地没有接到一例讣闻广告!而平时,该报每周接到的讣闻广告绝不少於10条!
七、死亡之桥
195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比辛格在走过家附近的一座桥时,被一辆汽车压死;两年後,他的儿子希拉姆走过同一座桥时,又被一辆卡车压死;6年後,比辛格14岁的孙子戴卫??威斯勒在桥上玩耍时,一辆小汽车高速驶过,将威斯勒压成了肉饼。
八、重逢的手镯
英国的芭芭拉??赫顿一次意外地将她的古董手镯冲下了卫生间的下水道。不久後的一天,当她来到一个珠宝店想重新购买一只手镯时,一名男子带著她丢失的那只手镯进入珠宝店,要求店老板估一下价。据这名男子称,他是清理工,在清理下水道时发现了手镯。
九、致命的试验
1995年8月,英国埃塞克斯市的利莎??波特与母亲一起走过埃塞克斯莫茨线铁路的*道口,利莎的父亲11年前正是在该铁道口被一辆路过的火车轧死,因此利莎的母亲拒绝穿过这条铁路。利莎认为要消除母亲的恐惧心理,自己就应该先穿过铁路,於是她向铁路走去,然而就在此时,一辆列车突然开过,将利莎撞死。
十、飘来的电话号码
1990年,澳大利亚男子托得在球场中观看足球赛决赛时,一名激动的观众将一本邮局印刷的电话号码黄簿撕成碎纸,并将碎纸漫天撒向空中。一张碎片飘到了托得的膝盖上,他捡起来一看,发现这张碎纸上写著他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