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得了骨关节炎,大夫说要做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在什么时候做最好?

老年人患“罗圈腿”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膝关节,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轻度到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绝大多数老人家都选择默默忍受,他们有的并不知道可以手术治疗,有的害怕手术,有的无法承担高昂的手术费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时间点或者说是时机,国内跟国外的医生选择是不一样的,国外的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度比较高,治疗方法有统一标准,老百姓接受起来也容易,他们一般不会相信所谓的“秘方”,偏方之类的没有得到证明的方法。医生一旦确定需要手术,他们就会配合做好接受手术的准备。

我们国内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的所谓特殊疗法满街是,还有对于手术治疗的抗拒,排挤,无限夸大手术和麻醉的副作用和危险性,网络上,电视上,收音机上,街头巷尾各种小广告,导致老百姓被混淆视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对正规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抱着怀疑的态度,所以出现“找熟人”的现象,就是怕不熟悉的医生会坑自己,这在国外是极少的。

罗圈腿是因为骨性关节炎引起的,也有的年轻或者小时候就患有“罗圈腿”(如图2),中老年后更容易出现骨性关节炎,而骨关节炎有反过来加重罗圈腿,如此恶性循环。

我建议,如果医生已经建议手术,表示有手术的指征,晚做不如早做,既然要手术,何必让老人家承受更长时间的痛苦呢?老人家身体素质会逐渐下降,特别膝关节疼痛导致她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下降,更容易让体质下降,以后手术风险增加。另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可以逐渐增加,越严重,想达到同样的效果,手术难度越大,手术时间也越长,风险也增加了。

还有技术连锁反应的问题,一个环节,会影响其他关节的力线,导致其他骨关节和脊柱容易出现其他问题,少活动会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心血管风险增加,等等!

膝关节的置换术,现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髁置换术”,一种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单髁置换术相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属于微创的,手术时间更短,效果更好,恢复非常快,甚至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走路。当然,“单髁置换术”只能适应于单个间室磨损的病人,也就是需要做关节置换的病人中的不那么严重的一部分人。我的既然要手术了,宜早不宜晚也是这个意思,让患者有机会选择比较微创的方法。减少花费,痛苦,缩短恢复时间。等待,只会让病情更严重,复杂。

我的意思也很明白了吧?听医生,配合医生就可以了,医生会帮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因为患者和家属是不懂医学的,了解太多,反而容易混乱,最终的决策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医学上的问题了交给医生,你自己不要去烦恼关于医学的事情,徒增烦恼而已!

家人得了骨关节炎,大夫说要做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在什么时候做最好?

我是@骨科徐医生,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率和致残率也在逐渐升高。许多患者因为不重视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骨关节炎从症状较轻的早期,逐渐发展为病情严重的晚期。

进入骨关节炎晚期,很多医生都会推荐他们做人工关节置换术。现在关节置换手术已较为成熟,但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因人而异

其一、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保守治疗,即改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以延缓病变进程。

其二、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出现一系列关节问题时,比如严重的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等,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此时,就应该进行手术了。

其三、患者在需要进行手术的时候,也不要刻意拖着。因为随着身体的衰老,耐受性只会越来越差,反而错过手术最佳时机,徒增手术风险。

关于人工关节,很多人也很关心使用寿命问题,我在这里顺便予以解答。

人工关节使用寿命,重在患者自身保养

1、关节假体因素

关节假体因素如假体的材料、工艺水平等,都是影响人工关节寿命的重要因素。

例如,第一代人工关节使用的大多为聚乙烯材料,那时人工关节最多使用15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第四代的陶瓷材料,理论上可以使用50~60年。

当然,人工关节并非越新越好。患者不应该盲目地选择贵的、新的人工关节,最关键要适合自己的病情。

2、手术效果因素

医生手术技术的娴熟程度、医疗设备等,也是影响关节寿命的重要因素。建议大家最好选择在各项设备齐全的医院进行该项手术。

3、患者自身因素

有的患者体重较重、运动量过大等,自然会导致关节磨损,影响假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患者若想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应该避免重体力活和高强度运动。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术后也要注意康复锻炼和关节保养。如果有异常状况,应该及时复查。

家人得了骨关节炎,大夫说要做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在什么时候做最好?

骨关节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有研究表明,45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30%,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越来越高,到了60岁以上可高达75%。中国的骨关节炎患者超过5000万,以膝关节炎居多。骨关节炎的发病率、致残率高,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很多人觉得关节痛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不积极治疗,但结果往往是病情愈加严重。骨关节炎主要是软骨出问题了。如果任由其发展,一步步由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展到关节活动受限,直至关节被破坏。此时,骨头与骨头之间失去了“缓冲”而直接摩擦,结果不可逆转。

因此,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均是以解除关节疼痛与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一般对于较严重的中晚期股骨头坏死与骨关节炎,医生往往会建议行关节置换手术以解除病痛恢复关节功能,但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对病人身体耐受能力有要求,并且有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很多病人对关节置换手术心有畏惧,这不难理解。

以髋关节为例。

当今,髋关节的股骨头坏死与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疾患,这两种疾病都表现为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重者则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髋关节或膝关节已有相当时间的疼痛且已妨碍正常行走,甚至出现跛行,或者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关节活动受限,有时上下楼梯或从椅子上站起都会疼痛或疼痛加剧时,患者最好到骨科医院进行诊治,并询问是否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通常情况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最佳手术时机与年龄、季节、疾病时期有关,包括:

1、适宜年龄:早期要求年龄大于65岁,随材料学的发展、手术技巧的提高、使用寿命的增加,建议年龄大于60岁手术较好;

2、手术季节:建议夏天、冬天手术,因有空调、暖气,此季节进入手术室后温度相对恒定,不易造成感冒、发烧,避免引起关节感染;

3、疾病时期:与年龄相关,因人而异,如疾病已影响正常生活,需根据病情提早手术,随翻修技术提高,关节置换逐渐年轻化。

对于年轻的髋关节疾患者来说,何时做关节置换手术是合适的呢?个人认为,年龄固然是参考要素,但更为关键的是髋关节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是一个主观因素,因为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需求不一样,所以决定手术的时机也不一样。

比如说在患病前,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就是干家务,每天走的总路程可能也就是几千步左右,虽然检查资料证据显示髋关节已经破坏严重,但对于日常生活并没有产生太多影响,也没有出去运动和旅游的需求,这时就完全可以延缓手术时间。

如果患者是一个喜爱运动或者旅游的人,患病之前的活动量很大,在患有髋关节疾患后明显阻碍了外出运动和旅游,即使髋关节破坏不重,在预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前提下也应该尽快实施手术,这样能够维持平时的生活需求。

所以,除了医生的诊断之外,患者自己的评估也是一个决定是否手术的因素。如果为了保守治疗而付出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失去完全可以用来享受生活的时光,那才是让人后悔且得不偿失的事情,这种事情临床还是碰到很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