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会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有多少人我个人不太清楚,但是恰好我就是其中一个,不管是不是有利益诱惑,我个人至今坚持收藏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纯粹的兴趣爱好。在最初刚开始收藏的时候还是有点为追求利益的因素,但是随着收藏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收藏了解的越来越多了以后,就开始纯粹为兴趣爱好而收藏。现在我个人对于收藏的理解就是“收到手里藏起来”,而不再是最初的“收到手里藏起来等升值”。
“全民收藏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进入各种收藏领域,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全民收藏”的时代,这话不一定准确,但是也说明了一些现实情况。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普通人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更多以前未曾了解的世界,包括收藏行业也是如此。各种鉴宝节目的推出,各种天价拍卖的新闻,通过网络的推送,让更多人熟知。以前不知道一些已经退市停止流通使用的老钱币竟然也能值钱,以往只能用来贴信封寄信的邮票竟然也有价比黄金的,就像小时候用来缝制鸡毛毽子的铜钱有的居然能换房换车了。
于是,都开始了有意识的把以前的当做破烂的老物件翻出来,然后当宝贝一样存放,毕竟不值钱也就算了,万一值钱了那岂不是更好。反正现在下乡收老物件的商人很多,到时候拿出来给让人看看不就好了,而且因为网络上的对下乡收货商人套路的普及,也都自认为不会那么容易上当了。而更多的人被各种电话销售,以及投资理财的捆绑销售等模式,或自愿或非自愿的加入到投资收藏中来。
看看现在国内有多少商业银行和地方邮局的营业厅,以及收藏品公司和礼品公司在销售钱币、邮票等收藏品或纪念品装帧册子,又有多少无资质的小型拍卖行和挂靠在正规拍卖行的小公司,就知道现在的收藏品行业有多火爆了。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这类疯狂投资收藏品的普通人,其实大都不懂收藏和收藏品的,只是听信了收藏品销售员的忽悠,以为买了搁家里就能升值赚钱了,而且能赚大钱。虽然这里些人购买的也基本上都是些纪念品或礼品,能算上收藏品的也都没有多少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甚至搁家里存放数年后拿到收藏市场上,市场价格还没有他们当初买入的价格高,卖了也许都会赔上不少钱。
收藏品市场表面上的火爆掩盖了实际部分收藏种类的市场日益低迷的情况,比如近些年的邮市,是一天不如一天。而在收藏市场上,真正懂收藏、纯粹玩收藏的人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多,更多的都是冲着收藏品的利益而去投资收藏的,包括很多懂收藏的玩家。
收藏的最终目的是为利益?还是为爱好?一般来说,现在人们收藏的目的,不外乎是投资赚钱和兴趣爱好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中为了投资赚钱的目的而收藏的人群应该占了很大比例,起码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投资型和爱好型都兼顾的人群中,恐怕也是以更偏向投资的比例更多一些的,纯粹兴趣爱好而收藏,不管市场价格有多高,都不会动心,更不会出售自己手里的收藏品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如果放下收藏品的利益的话,还会有多少人去收藏,这个不好说,但是个人觉得肯定不会很多,特别是在新一代年轻人群中。曾经在二零一五年左右的时候,当时在京城一家收藏品公司工作,就是那种电销收藏品过时了以后兴起的店销收藏品模式,当时工作是在展厅接待客户并寻机推销收藏品,很多到店的客户都是六零后、五零后的老人在收藏,八零后、七零后的收藏人群也有,但不多,九零后的压根就没见过。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收藏人都喜欢在网上交流和交易了,但是个人在网络上好像也没碰到过零零后的收藏人,不管是投资型还是爱好型的收藏人,九零后这几年倒是在网络上遇到过一些,因为网络的特殊性,是否真的是九零后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真的不会有太多人纯粹为兴趣爱好而收藏的,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社会里,个人觉得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远远比精神世界的富裕更为重要。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虽然是“全民收藏”时代,各种收藏人群越来越多,但是不得不说应该大部分人还是冲着收藏品中的利益而选择加入收藏行业的。
最后,我个人是纯粹的爱好型收藏。我个人最初开始收藏的时候,还是主要抱着收藏赚钱的想法的,那还是二零一零年左右,刚开始接触收藏和收藏品,因为那时候的工作就是电话销售收藏品,对收藏品其实啥也不懂,在行内听说了很多收藏暴富的例子,相信很多普通人刚开始收藏的时候也都听说不少这样的传说,所以也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不过大都是些被商人炒作的看起来精致精美的普通收藏品,收藏价值和市场价格都不高。
后来,随着收藏的物件越来越多,自己也慢慢了解了一些市场行业的内幕,以及对一些收藏品的逐渐深入了解,开始的对靠收藏品投资赚钱的想法越来越淡了,转而开始只收藏自己喜欢的收藏品,比如人民币和邮票类等。不在乎其市场价值和升值空间,也不一定非得是极为稀有罕见的品种,没有什么特别关注的题材,只是喜欢逛邮币卡市场或古玩市场等线下收藏市场,碰到自己喜欢的钱币或邮票,刚好经济情况也允许,就入手收藏,选择品种的原因和收藏价值以及市场价格或升值空间的高低没有关系,只凭自己是否喜欢。我个人现在的想法就是:只有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才是对自己而言最好的,收藏品的选择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很多,只不过现在颠倒了,收藏本身就是喜欢,但当下不少人为了利益而收藏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不可否认,有部分人是为了利益而去收藏,但是大多数的收藏者,因为喜爱和情怀去收藏。人们称收藏的人为玩家,收藏的物件为古玩,人和物都有玩,说明收藏的真谛就是一个玩字,大多数玩家都不是以收藏为职业的,他们有固定的职业,收藏只是他们工作之外的业余爱好,有空时拿出来把玩或去淘藏品,淘到喜欢的藏品会让他们很兴奋,对于利益看得不是最重。还有就是以收藏为职业的人,他们要靠藏品产生的利益养家,也可为玩家提供藏品的流动,也是蔵品市场所需求的。所以即便没有利益,也会有人去收藏,因为大多数的玩家都不是因为利益去收藏的。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收藏爱好只是利益收藏的面具罢了,因为其有突高的价值人们才会争先恐后。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收藏和利益驱使是不同的概念,有区别,有相辅相成。收藏除了爱好,长点知识,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完全对立起来的说法,过于武断。好像不是利益驱使,许多人不会去收藏,完全是利益驱使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哪些富翁,有钱人,他们为什么有喜欢收藏,你能说他们是利益驱使吗?他们有的是钱,他们也喜欢收藏。喜欢收藏的人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还有人贬低民间藏家为国宝邦,说民间都是赝品,仿品。这些评论好观点,不仅对中国的艺术品缺乏了解,而且侮辱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说起来博大精深,艺术品众多。但一说到民间收藏,马上翻脸不认东西,实际上哪些人对古玩艺术品一点都不了解,但喜欢指手画脚,闭着眼睛瞎说。这些人被国宝邦叫做残破帮。喜欢真真假假的瓷片,到头来一场空,什么也没有。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如果没有利益的诱惑,还有多少人会纯爱好去收藏?”要精准回答这个问题可不容易,因为毕竟人心不古、众望难猜,硬要揣测,则乐观估计会有当下总人数的百分之一,中等估计会余下千分之一,冷酷估计约有万分之一的人会因为纯爱好而去收藏。
但无论如何,百分之一也罢,千分之一也好,万分之一也好,只要是真心实意全凭个人纯粹的爱好能够不受利益的诱惑而留下来的人,就都有机会成为鉴藏界的一方霸主,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不被金钱诱惑、蛊惑与迷惑之人,才能最终荣登金钱与财富的金顶,才能享受到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荣耀!
那些眼睛里只有钱、脑子里唯有钱、嘴巴里只剩钱的人,永远只能做金钱的奴隶,而永远成为不了金钱的主人,急功近利者永远都会鼠目寸光,趋利避害者只会蝇营狗苟,追名逐利者难免会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夜郎自大,唯有无私者无畏、无欲者刚强、无求者博收。
天道酬勤,天道酬苦,天道酬缺,唯至真、至纯、至傻之人方能得至善、至美、至福之善果!
上几件“没有利益诱惑,纯粹爱好之收藏品”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唐钧神级臻品内外茄皮紫加天青釉兔毫纹笔掭。
北宋钧窑鼎盛期神级臻品内外玫瑰紫釉白色凸起和平坦式蚯蚓走泥纹笔掭。
北宋钧窑鼎盛期神级臻品玫瑰红釉海棠花式葵口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