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慢性胃炎发作期,容易出现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状,饮食上、生活上都要比较注意。
前一阵子我收治了一位蜂蛰伤的病人,她也有慢性胃炎,但出现了急性发作的胃痛症状。
这个病人在被蜂蛰伤前几天,就已经有上腹部胀痛症状,当时做胃镜检查是浅表性胃窦炎,医生给开了几天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病人吃药后症状很快就好转了。
但天公不作美,胃痛刚好没多久,病人就去地里干活,还被几只“地雷蜂”蜇了头部、手臂、背部,当时痛得厉害,伴大汗淋漓,精神恍惚,好在被同村的人带回卫生院进行治疗。
卫生院用上了脱敏和利尿排毒的药物,病人精神状态才慢慢好转,随即便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
突发腹痛,卫生院处理不了,于是呼叫我院120车去接回。
病人到我这里报道后,我大概摸了一下肚子,腹肌软的,上腹部轻微压痛,病人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暂时排除严重脏器问题!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病人几天前有胃病发作的情况。
于是我联想到了“应激反应”这个医学名词。
我们身体有本能的应激反应,比如被针扎到会缩手、眼睛会闭上躲避飞来的东西、紧张时小便多、惊吓过度大便失禁等,都属于应激。
病人被蜂蛰伤后由于蜂毒过敏、局部疼痛等刺激,进一步诱发原来的胃病发作,导致胃肠绞痛。
后来用了护胃药、解痉药,病人疼痛很快缓解,住院2天出院。
慢性胃炎治疗,不仅在于治,还在于防1)休息做前提:我本人也有胃病,平时上夜班休息不好,第二天也会出现腹胀,饱饱睡一觉,症状不治而愈。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精神状态好,消化能力自然提升。
2)饮食做保证:食物对胃肠道来说,也属于一种外来的刺激(应激),吃好了,胃没毛病;吃到不好的食物,比如油腻、热辣、冷饮等刺激,都会诱发胃胀痛症状,应激改变胃粘膜保护屏障,胃组织受到胃酸腐蚀,腹痛、胃溃疡等也会随之而来;此外饮酒、暴饮暴食也会加重胃的负担。
3)用药做辅助:大多数人做胃镜,都会有慢性胃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症状,有症状的可以吃些促消化、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
4)劳逸结合心情好:好的体魄,需要更多营养物质,大脑会反馈给胃肠道加强消化,摄取更多营养物质。好的消化能力,意味着一副好的胃肠道,不容易得病。
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80%以上的人胃镜报告都是“慢性胃炎”,但是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更应该考虑慢性胃炎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么应该是什么病?怎样调理呢?
先说说慢性胃炎的诊断问题慢性胃炎的定义:慢性胃炎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病理上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定义,慢性胃炎是以活动性炎症和腺上皮病变为特征,病理活检才是诊断慢性胃炎的可靠标准。近些年由于无痛胃镜广泛的开展,大部分就诊的患者都会进行胃镜检查。但是胃镜检查时,常因胃黏膜存在充血、水肿,绝大多数不取病理活检而诊断为“慢性胃炎”,即使病理活检也多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胃镜诊断是一种影像学诊断,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常常没有症状,或者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平行。其实许多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么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20%~40%。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其特点是: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基于症状的诊断,前提是必须排除胃黏膜的器质性病变。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特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胃肠动力障碍主要表现在胃排空延迟,内脏敏感性是指胃对机械或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即胃的感觉迟钝,对疼痛或者饱胀的阈值升高。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主要与脑-肠轴的调节障碍有关。比如一个人的情绪比较敏感,平时在生活中容易动怒,胃肠也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有一些人的内脏比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体就会感觉到不舒服,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现象的时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会在精神上出现焦虑,生活工作懒散,头痛甚至抑郁的现象,生活习惯不再规律等等,随着患者心情和饮食的改变,这种症状如果持续得不到改善,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应该怎样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淡定自如、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对待疾病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恐惧、焦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自己时刻处于一种平和、坦荡、乐观、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平时多出门聊聊天,多与朋友团聚。培养一些个人爱好,如养花养鱼、学习棋琴书画、外出旅游,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这样心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紧张和郁闷的情绪会逐渐消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饮食调理: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流质,半流质食物,比如说小米粥南瓜粥等,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帮助肠胃蠕动的作用。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钙质食物,比如说乳制品,乳类食物以及瘦肉等等,平时应该避免吃油腻食物,辛辣性的食物少吃一些烧烤制品。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和高纤维食物。
3、生活调理: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各项抵抗力,睡觉前尽量不要吃过多的食物给肠胃增加负担,保持充足的睡眠情况,维护正常的生物钟。
小结一下,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两者主要的区别是慢性胃炎是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功能性疾病。如果按照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好时要考虑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饮食和生活调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慢性胃炎是胃肠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俗话说“十人九胃”,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胃肠不适的症状,所以养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一起来看看慢性胃炎怎样调理。
1.吃饭定时定量,平时饮食要规律,饮食切忌无节制,每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有利于消化,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该主动进食;避免暴饮暴食,不易过饥或过饱。
2.吃饭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的次数越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越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3.饮食要多样化食物要细软,避免生冷、油炸、酸辣、硬质等刺激食物。
4.忌过量食用酸辣及过咸食物, 饮食要清淡为主,过量进食酸辣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忌睡前两小时进食,睡前2小时容易使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食管,加重反酸、烧心的症状。
5.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所以要都戒掉。
总之想要养胃很简单,慢性胃炎多是由于不健康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等原因导致胃粘膜受到损伤形成的,所以慢性胃炎的人养胃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出发,改掉不良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加上药物的治疗,你还怕你胃病治不好嘛!
以上就是我解答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可以通过下方留言或私信向我咨询,我会及时回复。
关注小郑大夫,了解更多胃肠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科普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为健康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和诊疗依据,具体诊疗措施还请咨询经治医师意见。
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胃是很容易“受伤”的器官,因为每天都要承受大量的食物。一个注意不到就会引起胃的不适,如打嗝、消化不良、胃酸等等,还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炎或者胃溃疡,最恐怖的还是会增加患上胃癌的概率。
胃癌一般是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引起胃部发生恶变,一般情况胃癌一旦形成,肿瘤就会不受人体控制,出现恶性生长,并侵犯临近的组织和器官,甚至发生远处转移,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麻烦和痛苦。
胃不是“突然”病变的,少做3事,少吃4物,胃会慢慢变好少做3事
1、别不吃早餐
会伤害胃肠,不吃早餐,引起胃炎,由于晚餐和午餐间隔时间比较长,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的腐蚀而形成消化性溃疡,不吃早餐容易导致午餐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加重胃的负担,还可以导致脂肪过剩而发生堆积。做到早餐吃好,午饭吃饱,晚餐要吃少。
2、暴饮暴食
饱一顿饿一顿、暴饮暴食要、工作不定时及超时尽量少做,因为工作不定时或者超时容易打乱正常的三餐习惯,长期可以导致胃受损。
3、不注意温度变化
夜晚睡觉不喜欢盖被子或者天气变化不注意胃部保暖。
少吃4类食物
1、少吃味精、酸辣的食物
饮食味道过重,过于酸辣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引起胃黏膜受损。所以饮食要清淡。
2、少吃油腻食物,少吃过烫的食物,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3、少抽烟喝酒,少喝浓茶脓咖啡,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雪糕及少喝冷饮。
4、少吃霉变食物、少吃咸菜咸鱼咸蛋腊肉及烟熏食品。少吃烧烤油煎油炸食品。
常煮一碗水,幽门菌被清除,胃炎没了、胃越来越好平时常吃油腻腻的食物、外卖、还经常吃宵夜,就会导致胃受伤,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的黏膜,威胁自己的健康,常煮一碗水喝,修复受损的胃黏膜,清理幽门螺旋杆菌。这种水说的就是仰味灵茶,养胃健脾、除菌修复胃黏膜,因为里面含有砂仁、芡实、猴头菇、丁香、山楂、山药6种护胃食物。
幽门螺旋杆菌超标的的人,每天午饭后可以饮用一些仰味灵茶,它里面的猴头菇能够修理好被伤害的胃黏膜;丁香能够清理掉粘膜处的幽门螺杆菌,芡实、砂仁养胃健脾、增加肠胃蠕动,山楂、山药健脾开胃、帮助消化避免胃产生病变。
另外养胃还需要:饮食有节制,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清淡饮食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
饭菜要熟,进食宜慢,切记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宜吃暖胃的食物或者喝暖胃的汤。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还可以提高抵抗力。
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及良好的心态,做到待人和善、心胸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少喝酒。
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说起来胃病,有一句话叫做“三分治,七分养”。大部分的胃病都是生活习惯不健康,平时不注意养胃,最终日积月累导致了胃病的发生。
慢性胃炎会随着年龄逐渐恶化,所以必须及早发现尽快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要无视生活中胃发出的信号:胃疼,嗳气,反酸等。
治疗胃病是一个持久战,因为胃非常的脆弱,一旦受到疾病损伤以后恢复较慢,我们主要从药物和生活日常两个方面去治疗。
常见的3种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1. 上腹痛,表现为胀痛,隐痛,疼痛容易像后背放射,有时会误认为心口疼。
2. 嗳气
3. 消化不良,感觉胃胀。
4. 便秘或者腹泻
慢性糜烂性病变
1.可能会有舌炎,贫血消瘦,腹泻
2.多发胃出血,胃穿孔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伴有肠上皮化生
2. 发病缓慢,癌变风险大
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和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大概有60%-80%的胃病患者检查出身体内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常常会因为饮食而感染,没有洗干净的瓜果,或者饭前没有认真洗手都会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会和食物里的尿酸结合,生成氨,和胃黏膜接触后,发生酸碱反应,损伤胃黏膜,久而久之,胃粘膜受损,胃炎发作。
要想彻底解决胃部疾病,一定要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并且消灭掉,否则难以从根本治愈胃病。
解决了幽门螺旋杆菌之后,再配合药物治疗。
1. 抗酸药或抑酸药
抗酸药主是碱性物质,能通过中和胃酸,来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刺激和侵蚀,从而缓解疼痛。
抑酸药直接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缓解对胃黏膜的伤害,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是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2.胃粘膜保护剂
胃粘膜损伤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在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液对胃粘膜的刺激,还可以促进胃粘膜的再生和修复。
3.增强胃动力药物
患了慢性胃炎,消化功能往往较弱,大量食物滞留在胃里。促胃动力药可以增强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并能及时排往十二指肠,还可以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
日常生活治疗1. 良好的心情。
当心情不好时,从中医的角度讲,心情不好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犯胃就会导致胃部的疾病。有的人一生气就会觉得胃不舒服,或者心情不好时,不愿吃饭,没有胃口,长期下去对胃损伤是非常大的。
2. 充足的睡眠
熬夜会导致营养素不充足,损伤黏膜组织。其次熬夜时消耗能量,很多人会感到饥饿,于是又在深夜吃宵夜,增加肠胃负担。
3. 饮食
饮食对于胃病患者要尤为注意,首先要保证每天三餐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饭一定要吃。晚饭不要吃太饱,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养胃的3个穴位平时胃不舒服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平时没事也可按摩一下,有利于胃部健康。
1、中脘穴
此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是治疗胃病的常用穴之一,有健脾化湿,理气和胃的功效。
2.内关穴
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此穴位是止呕的要穴,对胃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足三里
位于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处,治疗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总结疾病无小事,胃病要治疗和养护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早日告别胃病困扰。
在医院检查出患有慢性胃炎,我最近一段时间也吃了不少药了,但总是容易复发,请问胃炎怎么调理呢?
1、烟酒糖茶全得戒;2、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吃;3、不宜过饱;4、细嚼慢咽;5、饮食必须规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