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医生没有火眼金睛,不可能看一眼就能确诊后疾病,相反,检查才是医生最可靠的眼睛。看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病,不是自信,而是太自负,很容易会出现医疗差错。
案例一:
当年轮转心内科时遇到的一个病例,30岁男性,突发胸骨后疼痛3小时,住院后立即查心电图提示心电图6➕2改变,提示典型的心脏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史没有特殊,当时大家都觉得是心肌梗死,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心里也打鼓,后面鬼使神差的就做了个胸部CT,结果却是重症肺炎,病人无论是症状、心电图检查,都支持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但却是重症肺炎,幸好没有耽误病人的治疗。
案例二:
曾在急诊遇到一个腰痛的病人,其实是腰、腹部都剧烈疼痛,只是病人觉得腰部更痛,所以忽略了腹部疼痛,病人自诉既往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病史,最近反复来看过,2周前也做过彩超检查确实是双肾及右侧输尿管结石,以前来患者都是打点止痛药,急诊滴点消炎药就好了,这次也是要求这样处理,但这次疼痛明显更剧烈,肚皮硬的像木板,当时就怀疑患者是胃肠穿孔,就建议病人做腹平片,病人及家属死活不愿意,后面好说歹说,给病人止痛后,还是给他做了腹部平片,结果是胃肠穿孔,过后想想,真是危险,如果不做,不但耽误病人的治疗,如果误诊导致病人死亡,可是医生都没得做了。
医生做相应的检查,一般有以下考虑:1、确诊疾病:很多疾病会有一些特有的症状、体征,可能会有很大的可能反映出是什么疾病,但有一些疾病是需要相应的检查来确诊的,如急性心肌梗死。还有骨折,很多明显的骨折,可能连小孩都知道,但还是要排片,因为医生还要知道骨折的类型之类。
2、排除其他一些高危的疾病,防止误诊。如果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医生是需要负责任的。
3、复查对比:一些疾病经过治疗,是需要复查相应的检查,前后对比,了解治疗效果、疾病的进展情况。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为什么有的病医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还要给病人做那么多检查?
1 误诊率很高。确实有很多疾病,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表情。再加上询问病史、以及体格检查,基本上就能猜个大概。但是这也是基于常见病发病概率的猜测,误诊率其实也是非常高的。
比如发烧的病人,最常见的都是感冒引起,但是也有人是肺炎或者其它疾病。不做胸片等检查根本就无法发现。
再拿头痛来说,有人是血压高引起,也有人是紧张、没休息好,脑出血的早期也同样只有头痛症状。没有脑部CT的情况下,你无法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没事。
再举个腹痛的例子,胃肠炎的患者是最多的。但是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的早期,症状可以都非常类似,难以区分。
有数据说,门诊病人的误诊率可高达30-40%,这还是在做了各种检查的基础上。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可靠。但是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做检查,误诊的几率超过50%以上一点都不稀奇。
有一些疾病首次误诊了还可以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就诊来纠正,因为病情变化是需要观察的。但是也有一些疾病首次误诊了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要命,这些疾病一定要通过检查排除才能够放心。
2 留作证据。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脑外伤的病人,症状不严重,首次就诊做头部CT检查,显示正常。结果几个小时以后头痛呕吐加重,复查CT显示为脑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迟发性脑出血。
如果首诊医生没有做第一次CT检查,会不会被认为漏诊,耽误了患者病情呢?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的今天,医方对诊疗过程被要求提供举证责任,如果不能举证,则会败诉。检查越来越多,也是当今社会环境下被迫的无奈之举。
3 检查方法越多越先进,其实医生越难做。有人老觉得现在的医生离开检查设备就什么都不会了,其实正好搞反了。这样当医生反而更容易,我说是A病,其它人永远没办法证明我是错的,这样“误诊”反而不存在了。但是这样对病人真的好吗?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一起聊生活,聊健康。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临床上也给很多患者造成困扰,这个也导致目前医患关系复杂化的一大原因。
我是消化科医生,仅从消化科医生的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消化科最常见的就是食管、胃肠道、肝胆胰腺的问题。常见的:食管炎、食管糜烂、溃疡、癌症癌、胃炎、胃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肠炎、肠息肉、胃肠道癌症等,说简单就那么常见的十几种病。当然如果把少见消化道疾病:比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结核病等算进去也算是有上百种的。
但每天门诊90%的病人都是哪十几种常见的疾病其中一种或者两种。
比如一个病人跟你说我昨天喝完啤酒后今天胃非常痛,这种由喝酒导致的突发胃痛不要说我们医生,就是一般普通人也知道这九层以上是急性胃炎了,专业一点应该是急性糜烂性胃炎。这时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分析:
一种情况是劝患者不要喝酒,开点治疗急性胃炎的药回去吃,一般九成的人治疗两三天就可以把受损的胃黏膜给治疗好,但十个人里面可能有一个人治疗不好,为什么?
有可能他有更严重的胃病,比如本来就有胃糜烂,喝酒后变成胃溃疡。本来就有胃溃疡,喝酒后变成更严重的胃溃疡,甚至多发胃溃疡。这样的人治疗两三天是好不了的。所以这种情况吃药两三天如果没有好最好就要做一下胃镜全面评估一下胃里面的情况,如果真有溃疡那就要继续加药吃了。
那另外一种情况是你喝酒完第二天一来看病的时候就做个胃镜检查全面评估一下胃内的情况,评估一下胃炎、胃糜烂的情况,如果有溃疡的话也会及时发现,直接开治疗溃疡的药,也体现出早诊断、早治疗、也会更注意保养,好转的也更快。如果做胃镜没发现有问题、当患者还是肚子痛,那就不能用胃炎来解释了,还要进一步检查,对于有医保且对自己身体比较在意的人也会接受第二张方案,但唯一的缺点是要多出钱。
当然如果每个人都检查也不现实,因为90%的人都可能是急性胃炎,如果所有人都检查肯定会过度检查过度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患者要多出很多钱。
但对于医生来说,多做检查对疾病确诊全面综合评估以及预防漏诊、误诊肯定是有好处的。也是对病人负责,但要多花患者很多时间和大量的钱财,哎!
还是上面的例子:同样是喝酒导致上腹痛,可以说大部分是急性胃炎导致的腹痛,但有些人可能是喝酒诱发了急性胆囊炎导致的疼痛,还有人是喝酒诱发了急性胰腺炎导致的上腹痛,甚至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早期也是表现为上腹痛,有些不典型的下壁心梗的一开始也表现为上腹痛。这几种病早期治疗方案是完全不一样的。后面几种病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后面会明显加重。
所以临床上有些不典型的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导致的腹痛都是当做慢性胃炎治疗了十几天没有好转进一步检查才被发现。
如果一个病拖了10几天才被确诊这时候有些患者就会开始发飙了,甚至就出现医闹了要赔钱,围堵医院。振振有词说我又不缺钱为什么不给我全面检查。
所以一个上腹痛的人来看病的人,对于医生来说做一下心电图、上腹部CT 或者彩超、胃镜、血生化淀粉酶等可以基本做到不漏诊、不误诊。
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检查肯定会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现实也不会这样全面检查,要不然早就被患者揍了,其实临床上肯定不是所有医生都会做这么多检查的,一般医生会先判断一下,比如左上腹痛可能考虑是胃的可能性大,做一下胃镜评估一下,右上腹痛可能要考虑胆囊炎、胆囊结石,做一下胆囊彩超评估一下,不会一整套全部都查,但目前住院的患者医生还是会给患者做比较全面的检查,因为如果住院了再把患者的病给漏掉就说不过去了。
当然很多人会说多开检查会增加医生的收入,这个在我们老一代医生可能有这种情况,现在这种情况早就被国家杜绝了,至少我工作这10年从来就没听说过多检查有多赚钱的情况,至少我从来没收过这方面的钱。现在所有医保费用全部联网,医保监督局可以上网查这些东西,如果乱开检查会被医保检查扣医院的钱。
其实如果经济条件不差的话还是建议全面检查,这样也是对自己负责,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如果经济条件差的可以跟医生商量一下先开点药经验性的治疗一下,如果好转就不用检查,如果没好转再来检查,大概就是这样。
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
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心内科喵医生”观点:
1、的确,一些常见病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询问病情,身体的简单检查,就可以判断。
2、的确,如果病人是医生的亲人朋友,极有可能医生直接用药治疗了。不会做检查。
3、但是,医生和病人关系,不仅仅是疾病和治疗的关系,同时也是2个陌生人相互接触的关系。
4、同时,“人”非常复杂,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状态!
5、同时,目前医学水平技术有限,如果出现“意外,漏诊和误诊”,医生的责任重大!
6、同时,诊断疾病需要“证据支持”。
7、所以,即使医生一眼可以看出,也还会给病人做检查。
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这个问题,似乎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小部分人的内心想法。实际上,如果把自己代入到医生的角色,即如果那个看病的医生是你,就会明白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其实,并不是说,医生一眼就看出了什么病,而是医生怀疑,或高度怀疑是什么病。不仅高度怀疑是什么病,还高度怀疑这个病目前处于什么程度,可能需要什么样的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甚至性价比。但是,请注意,这一切都是主观的怀疑和猜测。尽管经验越多看的越多,怀疑猜测正确的概率越高,但都不是100%,甚至很多连51%都不到。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客观的证据来支持。
所以,医生会根据自己怀疑疾病的方向,做针对性的检查,以达到更高的确定性。毕竟,后期不管是吃药还是手术,都是有风险的。
此外,
检查不仅仅是确定【得了什么病】,更多的还要确定【这个病到了什么程度】,是【什么分期或分型】,这样才能既确定疾病诊断,又确定下一步治疗。疾病是非常复杂的,绝大多数疾病会根据治疗的不同,被认为分成不同的期或不同的型。所以,检查不仅仅是为了确定得了什么病,也为了让医生知道患者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的期,或什么样的型。这样才知道下一步正确的适合的治疗方式。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骨折。
是的,腿都折成几段了,都耷拉了,不检查也知道腿骨折了。为什么还要检查一大堆呢?是不是医院就为了钱呢?
并不是。
不检查多个关节的X光片,甚至CT,就不一定能确定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以及每一个骨折细节的情况。就不能精确的判断后期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手术是用钢板还是髓内钉等等。而不检查血管彩超甚至血管造影,很多严重情况下就无法精准判断血管是否受损。而不检查心肺功能,就不知道患者是不是能否承受的了后期的麻醉手术。。。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到今天,是无数血的教训教会了医生们,不要自大的觉得自己主观判断永远是对的,而应该按照医疗规程做详细检查,以确保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和尽可能正确的治疗。
当然,那些打着医生名号,实际是骗子的人们,自然不懂这些,也不会做一系列检查,直接就100%告诉你得了什么病。但是,他们并不是在给患者省钱,往往是因为他们要把患者的钱留着骗来买他们的神药呢。。。
更多有趣有用的医学科普知识,请关注骨科医生路遥!为何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了,却还要求病人做检查?
我是小影大夫。临床上确实有一些疾病,通过主诊大夫的问诊及触诊能初步诊断出来,但是没有多少疾病,医生是看你一眼就能看出来。全身各个部位的疾病,没有多少个是看一眼就能诊断,长在皮肤表面的疾病或许可以,但是如果内脏器官出问题了,那就不是看一眼的问题了。
为什么以前没有仪器检查也能治病?很多朋友会说,为什么以前没有仪器做检查的时候,大夫同样能治病呢?在医学没那么进步的古代,大夫通过望闻问切的技术去诊断病情,去用药。
但是有多少个能证明诊断是对的呢?以前的治病救人讲究的是经验,试着用药。但是究竟是不是某个病,只能靠猜,只能靠用药后的效果来评价。
以前人们的寿命没有这么长,就连人是因为什么去世的都不知道。
为什么现在看病要做检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现在讲究的是循证医学,病情的每一步诊断都需要依据,而不是靠猜,讲究的是证据。有证据,才能按照指南来诊断和治疗。
就像警察办案一样,觉得他是凶手,但是证据在哪里呢。很想抓他,但是没有证据也没有办法。在医疗中也一样,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要走程序,第一个就是要看医生有没有按照规范来做,用这个药治疗的目的是什么,诊断这个病的依据是什么,其他疾病如何排除,每一条都要拿出来看。如果医生说,我看了一眼,觉得是这个病,那么医生就完蛋了。因为在医疗的诊治中,没有哪一条是看一眼就能诊断的。
这个证据从哪里来?可以通过视触叩听,也可以通过做检查,有检查的支持。目前医学的诊治,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医生在诊断一个疾病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方面,要考虑到为什么诊断这个疾病,依据是什么?并且要跟其他的什么疾病相鉴别。很多疾病在初步的问诊上都一样,很容易让医生思维固定,但是实际上是不一样的病。
比如很简单的咳嗽,咳嗽很多肺部疾病都可以呀,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等。呼吸科医生接诊的大多数是咳嗽的人,不能每个人都当感冒治疗。万一是肺癌呢?岂不是耽误了治疗,而肺癌能通过一眼看出来吗?医生并没有千里眼的功能,能透视。
医生做检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诊断某种疾病,二是为了排除某种疾病。很多疾病在症状上都是一样的,医生通过询问了病史之后,心中会有一些诊断在脑子里,但是究竟是哪个呢?需要一个个的排除。
比如说头痛头晕就诊,很多人都有头痛,那么医生会问,有没有天旋地转的晕,有没有呕吐,有没有受过伤(被打或者撞过哪里,要排除外伤出血),痛了有多久等等,在询问这些的时候,医生心里会逐渐的有诊断,但是是不是这个诊断呢?是脑出血,还是脑肿瘤,这些不是医生能通过问或者看出来的,做个CT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说胸痛,胸痛的疾病有很多呀,其中最危险的是主动脉夹层、心肌梗塞、肺动脉栓塞,这三大疾病随时会死亡。医生会做一些检查去排除,比如做心电图看看有没有心肌梗塞,做主动脉CTA是不是夹层,就是一个个的排除诊断。没有办法,因为这些都是最危险的情况,不做检查,都看不出来。
当然,我们作为老百姓,都不想多出钱,多做检查,多折腾。如果医生在初诊的过程中,证据足够能诊断一个疾病的,基本上不会再进一步检查,这一过程也是需要医生的经验。在不耽误病情进展的情况下也可以做经验性的治疗。只有在证据不足,或者想要排除某一个类似疾病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的做检查。
我是小影大夫,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请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