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很多中老年患者因为头痛、头晕就诊,CT检查后往往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

这个结果让他们很是疑惑:腔隙性脑梗死是不是就是脑中风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很快就要瘫痪了?

腔隙性脑梗死到底是不是脑梗死?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其实就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只不过它是一种很微小的脑梗死病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约占所有脑梗死发病的20%。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多是一些细小的脑动脉的终末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这些细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性脑梗死。

2、脑梗死

而脑梗死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大中型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或者血栓堵塞出现血流中断,使得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可表现为半身不遂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腔隙性脑梗死有什么危害?

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及脑干部位是很多神经纤维束走行的重要通路,是实现大脑与躯体神经联系的桥梁。如果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在这些通路上,就会造成某些神经传导的阻断,产生运动、感觉或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根据受累部位及范围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些可表现为一侧面部和上下肢体的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行走不稳;有些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反应迟钝等症状;有些患者则无任何不适,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腔隙性脑梗死很容易复发,虽然少量的梗死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但是如果腔梗反复发作,小的腔梗累积到一定数量和程度时,就可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血管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类帕金森综合征等。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方面的负担。

因此,腔隙性脑梗死虽小,其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却可以很严重。虽然单一的腔隙病灶很少造成偏瘫、昏迷那样严重的后果,但由于弥漫性的脑小动脉变性已经形成,可以继续出现新的梗死灶,形成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甚至造成大面积的脑梗死,出现半身不遂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之:

腔隙性脑梗死可能并不表现出特殊的症状,但它与脑梗塞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有着类似的病变基础,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因此不能忽视,应进一步检查及重视。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临床上,张大夫每天接触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些患者中很多人都做过头颅CT。他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发现了腔隙性脑梗塞。于是很多人就很害怕,心里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怎么得了脑梗塞了?我应该怎么治疗呢?”。于是,也会有很多人会找到我问:“张大夫,我有腔隙性脑梗塞,这是不是很严重,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张大夫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腔隙性脑梗塞是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动脉闭塞引起相应区域的缺血缺氧性坏死灶。通俗的讲,就是特别小的脑梗塞灶,因为太小可能都没有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也比较轻微。

至于大众平时常说的脑梗塞,那多是大中型动脉被堵塞,导致血流中断的情况。因为大中型血管供应的血液区域较大,所以,血管堵塞后一般引起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利,更有甚者引起死亡。

其实,一般说来,腔隙性脑梗塞比普通脑梗塞在症状上轻很多,治疗上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血压。因为腔隙性脑梗塞最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导致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也是高血压。血压控制平稳,对于控制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最重要,除此之外就是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危险因素,比如说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等。当然,高危的一些患者还要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那就要就医决定了。

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很多患者因感到头昏、头痛、颜面或手臂麻木、记忆力下降等不适,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腔隙性脑梗死”,于是很担心的问医生,自己是否中风了?

实际上,大家不用过于恐慌,大多数的中老年患者可能都存在“腔隙性脑梗死”,这只是一个影像学表现,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脑梗死或中风。

在“卒中预防指南”中明确指出,这种影像学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脑白质病变、血管间隙增大、脑微出血、无症状脑梗死。

什么是脑白质病变?这与年龄增长有关,少量的脑白质病变是正常的,是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

血管间隙增大,临床意义不大,往往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脑微出血”,少量的脑微出血,不必惊慌,如果量较多,就要寻找原因,高血压没控制好?还是微小动脉瘤等其它原因。

“无症状脑梗死”,大多是一些陈旧的梗死灶,只是发作时症状很轻或无症状,被忽视了。但CT一旦发现是明确的梗死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大脑的细小动脉血管闭塞,形成缺血性微梗死。因为堵塞的血管很小,梗死的脑组织很少,因此临床症状轻微,可能表现为一过性的肢体乏力、感觉异常等不适,因此,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腔梗”。

得了腔梗,平时要注意什么呢?

腔梗虽然没有脑梗死那么严重,但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可能继续造成微小血管病变,导致其他微小血管再次闭塞,很容易复发。如果不予以积极干预,30%的患者会在4年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的基本的治疗。要求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

2.坚持服药,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血糖、血脂。

3.如有以下症状,一定尽快就诊。一侧眼睑下垂、嘴角歪斜;吐词不清;一侧手臂抬举无力等。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就是脑梗死,之所以叫做腔隙性脑梗死,其实是从梗死的体积上来说,通常腔隙性脑梗死的定义是最大直径小于1.5cm的梗死。是由脑内动脉的细小分支堵塞造成的。

二、脑梗死的常见分型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常见分型中的一个类型。国际上包括我国通用的脑梗死分型,通常把脑梗死分为以下几种: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2.心源性栓塞;

3.腔隙性脑梗死;

4.其他原因的脑梗死;

5.原因不明的脑梗死。

三、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尽管堵塞的是细小的动脉,但其实绝大部分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是一样的,可以因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造成小动脉的变性或微动脉瘤形成,也可能是由心脏或颈动脉斑块脱落的微栓塞引起。

四、腔隙性脑梗死有哪些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是皮层下及基底节区。临床常说的有5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根据梗死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分别叫做:纯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纯感觉性卒中和感觉运动混合性卒中。

五、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吗?

大约有1/4的脑梗死是腔隙性脑梗死。

从威胁生命这个角度来说,腔隙性脑梗死一般不会威胁生命。

但是,通过上面的腔隙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来看,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不大,但也会影响我们的肢体功能。

而且,有过腔隙性脑梗死后,再发梗死的风险高,而且,再发的梗死不一定是腔隙性脑梗死,就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生命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了腔隙性脑梗死,就是给大家敲了个“警钟”,提醒我们要开始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了,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六、有过腔隙性脑梗死,怎样预防再发脑梗死呢?

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一样,也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三高”,留意心脏健康。只要没有不适合服用的情况,一般要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

具体做法可以参考我的问答:脑梗死的二次复发应该怎样进行预防?

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腔隙性脑梗也是脑梗!大部分腔隙性脑梗都没有症状,大多数都是临床别的原因做头颅CT或核磁时发现的。

简单理解腔隙性脑梗就是小血管堵塞。但这也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随着年龄增加,好多人都可能出现腔隙性脑梗,但危险性相对低、大多不留后遗症。形成原因可能与血栓形成、斑块脱落、血管痉挛、栓子脱落等有关系。

可能的症状

虽然大部分腔隙性脑梗没有症状,但部分可能会有短暂的意识障碍、語言障碍、头晕、站立不稳、口齿不清,重的会有短暂不可程度的晕厥等。

如何治疗及预后

腔隙性脑梗塞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监控血压、他汀治疗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一般来说腔隙性脑梗死没有不良预后,无需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哪些人更容易腔隙性脑梗

560-70岁接近50%的人有腔梗,70-75岁约50-70%做有腔梗,80岁以上绝大多数是多发性腔梗,即已多次发生过有短暂或根本没有症状的小至几毫米的梗塞。近年来这个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尤其40岁左右,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所以,年龄是腔隙性脑梗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方式不健康

三高及吸烟,不健康饮食,久坐不运动,生活压力大,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朋友,患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会增加。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腔隙性脑梗的唯一办法

戒烟限酒,运动锻炼,健康饮食,减盐减油减糖,规律作息,开开心心。

腔隙性脑梗虽然较轻,但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腔隙性脑梗塞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它跟脑梗塞一样吗?

(医患家特约回答: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张医生)

腔隙性脑梗塞,又称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情况下发生于年龄超过60岁,本身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会出现腔隙性脑梗塞,甚至多次反复出现。患者临床表现轻微或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仅仅在体检或者因其他疾病就诊而被发现,该病发病隐匿,致残率也相对比较低。一般情况下腔隙性脑梗塞危害相对不大,因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生活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频繁发作或者伴随的基础疾病,如果控制不佳,对人体危害较大。我们常说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等,需积极治疗,控制好基础疾病,减少腔隙性脑梗塞反复发作的可能。

腔隙性脑梗塞与我们常说的脑梗塞,两者有区别又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两者都是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缺血所致,但两者病灶大小不一,累及血管大小不一,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发作年龄段也略有差别。腔隙性脑梗塞,顾名思义,病灶比较小,累及的血管往往是小动脉小血管,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发作一般在老年人群中;而脑梗塞,病灶一般较大,多由大中动脉出现病变所致,病人往往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偏瘫、失语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不论是腔隙性脑梗塞还是脑梗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且患者往往伴随多种基础疾病,因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平时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能最大程度减缓疾病复发或者发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