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多发息肉是什么意思?

息肉,是一个形态学名词,泛指一切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肠道息肉有多种多样,从肉眼上来看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确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预后和处理也截然不同。从形态学上可分为有蒂与广基两种;在数目上又有单发与多发两类。

腺瘤是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腺瘤在细分为三类:

1、管状腺瘤,这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腺瘤大小不一,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一般腺体越大,癌变的几率越大。

2、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这是一种癌变倾向极大的腺瘤,一般癌变几率为40%,故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病率仅为管状腺瘤的1/10。绒毛状腺瘤本身很少多发性,但绒毛状腺瘤与管状腺瘤同时存在,从而成为多发性腺瘤。

3、混合型腺瘤,又称管状绒毛状腺瘤,组织学上兼具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的特征,恶变率也就居于两者之间。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主要以腹痛及便血入院的,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结肠多发息肉,分布较分散,部分是带蒂的,一部分是广基的,大的直径>1CM,考虑内镜下切除困难,经讨论选择腹腔镜下探查-经腹作局部切除。术中探查直肠及结肠所见息肉如内镜描述一致,予行局部肿瘤切除。

当时主任多了个心眼,所见大肠息肉还未大到引起肠梗阻,如未堵塞肠腔一般不会引起腹痛,因此不排除小肠病变,随即探查小肠。果不其然,小肠有多段发生轻微套叠,并且每个套叠的位置远端都发现肠腔内有一个肿瘤,这才豁然开朗,引起腹痛的征结找到了,手术很顺利,术后患者很快就康复出院了。术后病检示小肠、大肠多发管状绒毛状腺瘤。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以多见长的,非“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莫属,其以“腺瘤数目多”为一大特点,一般在100个以上,可多达5000个以上,可想而知内镜下的场面是何等壮观。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若有相关问题,请关注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结肠多发息肉是什么意思?

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临床上,息肉可分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比较明显。

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肉类食品,少吃植物纤维的发生息肉的概率高。

2.年龄:年龄越大发生息肉的概率越高,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男性多于女性。

3.遗传因素:某些多发信息肉与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4.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腺瘤性息肉与病毒感染有关。

部分病人可有便血、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且多为鲜红色。如果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多量的黏液或粘液性血便,还有里急后重感,便秘大便次数增多。

诊断有结肠息肉的朋友建议做肠内镜检查并做病理切片,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如何做手术治疗。

结肠多发息肉是什么意思?

结肠息肉顾名思义就是结肠部位出现了息肉,也就是说患者的肠子出现了问题,患上这种疾病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患上结肠息肉的症状,下面就介绍一下。结肠息肉是什么症状?六大症状需要警惕。

   1.便血

   结肠息肉患者会出现间断性便血或者是大便表面带血,血液的颜色大多为鲜红色,如果出现了继发炎症感染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血便,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甚至是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如果息肉的位置靠近肛者可能会有息肉脱出肛门之外。

   2.大便习惯改变

   大便习惯改变主要是大便次数和大便时间的改变,或者是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或者是腹泻,如果出现了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这很可能是结肠息肉的表现。

   3.大便性状异常

   对于正常人来说大便的性状应该是圆形的,而结肠息肉患者的大便由于受到息肉的挤压可能会出现大便变细,或者是大便呈现出扁形,有的时候甚至是会带着血液。

   4.腹痛

   这种情况在结肠息肉患者中比较少见,一般来说会出现在结肠熊汝比较严重的患者身上,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5.脱垂

   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6.肠道刺激症状

   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