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2018年4月17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胰腺癌的可怕,不是可怕在它是个癌症,而是它的行为偷偷摸摸,给人玩阴的。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疾病上说的就是胰腺癌。它的发病有四个可怕之处。

  1. 发病隐匿:胰腺癌的发病非常隐匿,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有任何症状,极少有人前期症状,但是症状都非常轻微。比如经常上腹部“不适”,既不是疼,也不是胀,更不是痛。就是说不上的不舒服,又难以描述。平常吃一些消炎药、胃药、清热解毒药、凉茶等,又能得到缓解。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把早期胰腺癌当“胃病”医治了,最后导致大发作时候,检查出来已经是晚期。

  2. 恶性程度高:就算是早期胰腺癌,5年生存率也仅有1%-3%,就算能早期治疗,死亡率也非常高。而一般情况下被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普遍会在1年内死亡。很难根除。而且研究了十数年,仍然没有攻克治疗胰腺癌的药物,一些药物还只是在试验阶段,都没有能投入市场使用。

  3. 手术创伤大:无论是前期发病、还是癌症后期,如果还有机会手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只是癌组织减少一部分。但是手术的范围非常大。胃、胰腺、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周围淋巴等都需要切除,手术后身体千仓百孔,许多病人提前是因为手术后的并发症而死亡的。

  4. 治疗费用高:好几十万进去还是轻的,说不好还会人财两空。纵是苹果巨头乔布斯,再有钱也只是熬了七八年,最后也走了。

胰腺癌都有些什么症状? 胰腺癌有什么病因?★生命宝贵,不要等到病重了才懂得珍惜!建议早期体检!★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个赞吧!

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提到胰腺癌,很多人都是浑身打哆嗦,不由自主地感觉害怕。不仅是我们,就连很多医生面对胰腺癌也是束手无策。胰腺癌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难解习题,也一直是病人、家属和医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胰腺癌为什么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到底是什么?

1、胰腺解剖位置

胰腺恰恰就位于我们两个肾脏的前方,而长度就像一把尺子,大约10-12厘米。胰腺的前面是胃,左边是脾脏,右边是肝脏及十二指肠,后方则是肾脏、脊椎,以及通过腹腔后方的大血管。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个细长的三角椎体,可以再细分成头部、体部及尾部三个部分。

2、胰腺功能

从上面的胰腺来看,胰脏在身体当中的生理功能,可以大致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大部分:

●外分泌:其一,由胰腺负责分泌消化酵和胰液,协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其二,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会经由胰管输送,而胰管会跟总胆管内的胆汁会合进入十二指肠,从而共同发挥消化作用。也就是说光有胆汁,没有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参与消化,很多食物是消化不了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时候我们吃瘦肉时,很多瘦肉嚼不碎,我们肯定是直接吞下去。此时如果没了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我们的瘦肉渣子就会被原原本本的拉出来。

●内分泌:胰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担负着体内调控血糖的重大责任。

综上所述,胰腺毗邻器官、血管众多,距离近,以及胰腺有着强大的生理功能,这正体现了胰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器官。其实这也是胰腺癌被称之为“癌中之王”的原因之一。

胰腺癌的症状

鉴于上面的讲述,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胰腺癌会有什么症状了?其实也就是说胰腺上的肿瘤生长位置不同,它们的主要症状也是不同的。

1、黄疸

当肿瘤位于胰脏头部时,因为位置靠近总胆管跟胰管的交接处,当肿瘤持续长大,就会像堵塞水管一样,把总胆管的开口压扁或堵住,这时候,经由肝脏制造的胆汁便无法顺利排出,慢慢的往上郁积,就会造成黄疸的现象。除了造成黄疸之外,原本位于肠道内的细菌,也可能沿着总胆管一路往上跑,造成胆管发炎、胆囊炎、或是进入胰管,进而造成胰腺炎 。而胰体癌、胰尾癌因为远离胆总管,所以很少发生黄疸。

2、疼痛

当胰腺癌持续长大,可能影响到胰岛的正常功能,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进而造成糖尿病的发生。位置部分疼痛由于胰腺的正后方有许多神经丛,如果肿瘤侵犯的程度超出了胰腺,影响到神经丛,患者便可能开始出现上腹部以及后背疼痛的症状。而且患者的疼痛有个特色,在向前弯腰的时候会比较舒缓,所以常会看到患者蜷缩着身体。胰腺癌到了晚期是非常疼痛的,很多止痛药都起不了什么作用,病人几乎是活活痛死的。

3、体重减轻和消化不良

当肿瘤变大时,可能压迫十二指肠,造成食物无法通过,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患者也可能会伴随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的症状,加上胰液的分泌量减少,输送不顺,病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都会受到影响。

胰腺癌为什么被称为“癌中之王”?

外科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治疗的第一选择,但能不能手术,还需要进行薄层CT进行三维重建,诊断是肿瘤侵犯大血管。其实很多患者确诊后,只有20%的病人可以拥有手术的机会,剩下的80%患者都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能手术?

第一,肿瘤容易侵犯到重要血管:腹腔动脉和上肠系膜动脉。如上图所示,腹腔动脉一共有三个分支:

1、左胃动脉:供应胃部血流

2、脾动脉:供应脾脏血流

3、总肝动脉:供应肝脏血流

然而,这三条血管当中,肝总动脉是无法被牺牲的,因为一旦将总肝动脉切断,整个肝脏都得不到动脉血液供应,将会立即坏死,病人也活不了。所以,当肿瘤侵犯到腹腔动脉时,手术医师不可能把腹腔动脉跟肿瘤一并切除,病人就无法手术治疗。

而上肠系膜动脉则是负责小肠所有的动脉血液供应,相同的,一旦将上肠系膜动脉切断,小肠也会全部坏死,病人完全丧失消化吸收功能。当肿瘤侵犯了上肠系膜动脉,手术医师也不可能把上肠系膜血管和肿瘤一并切除,导致无法手术。

因为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肿瘤会无声无息的慢慢变大,当肿瘤往后方延伸时,能够手术的空间非常有限,加上诊断时常常肿瘤已经延伸到胰腺以外,侵犯到上述的血管,导致无法手术切除。就算病人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常常还是不甚理想。

在手术时,肿瘤可能已经贴着腹主动脉或血管生长,即使手术的医师技术再怎么高明,也不可能把腹主动脉以及重要血管全部切除,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手术之后胰腺癌局部复发的比率相当高。

第二,病人的营养状况极差,由于食物在十二指肠中的运送可能受到肿瘤阻碍,加上肿瘤位于胰腺时,容易堵塞胆汁及胰液等消化液的输送管路,因此不论是进食的量,或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会导致病人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因而影响到后续的治疗。

此外,因为胰腺的静脉血大量的往肝脏流去,加上早期没有症状,诊断时常已是晚期,造成有些患者在诊断时,或是在开始治疗之后没有多久,很快就发生肝脏转移的问题。

第三,胰头癌的根治手术极难。胰头十二指肠切除需要切除部分胃部、空肠、十二指肠以及胰头,切除之后,还需要做三处吻合,保证人体的生命维持。可以说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虽然嘴说容易,但是就是仅仅这样一个手术,便可以代表一个医院的普外科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比起胃癌、肺癌,甚至是肝癌,胰腺癌确实较少被人提及,但出现的少,却在医学界名声响亮,胰腺癌有“癌中之王”或“万癌之王”之称。

我们医院曾经有一位老职工,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胰腺炎住过两次院,也就在前面又因为急性胰腺炎住过1次院,平时由于工作任务重,经常熬夜加班,吃饭休息一直不规律,有时候没赶上饭点,还喜欢买一些烧烤来吃。

就在去年,我院组织的一次体检中,医生建议有胰腺炎病史建议做一个胰腺癌的筛查,结果真发现在他的胰腺有一个0.7cm的不明物,最后经过穿刺活检,被确诊为胰腺癌。由于发现得早,在我院做了规范的手术治疗,化疗后,目前术后恢复得还是非常好的。

但目前我遇到的幸运的人只是他一个,有很多患者,基本上确诊后不到半年就走了。

胰腺癌有癌中之“王”的说法,绝不是有人说说而已

第一,胰腺在我们平时的正常体检中,基本上查不到,很难发现胰腺部位有癌变,必须去医院做专门的胰腺癌筛查检查,才有可能发现。

大家可以看我们人体胰腺的位置(如下图),非常隐匿。

可见胰腺是一个狭长的腺体位于腹上区,是人体腹膜后位器官,位置非常深,被胃和横截层所遮盖。一般的B超检查基本上探查不到早期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早期胰腺癌最为有效的检查手段是做PET-CT,但其费用高昂,在常规体检工作或者对于一般的人基本上都做起。

第二,提到癌症可不可怕,肯定要涉及到它的五年生存率,像我们说肺癌、胃癌,哪怕是晚期,也至少有10%—20%的五年生存率,但胰腺癌不一样,一旦到了晚期,甚至还不足5%。因为胰腺癌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确诊后自然病程就是只需要3-6个月。所以,大家平时如果突然听说某个人前两个月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没了,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得了胰腺癌。

第三,早期胰腺癌不仅症状不明显,而且还很隐匿,有症状也是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这往往让很多人以为只是简单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

第四,病因不明,也是胰腺癌的恐怖之处,大家不仅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癌变的,还不知道它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癌变的,而且临床上发现胰腺癌还有家族聚集性,家里有发生胰腺癌病史的人,其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会提高很多。

所以,关于胰腺癌的治疗,肯定是预防大于疗效。

那么,哪些人容易容易得胰腺癌?
  1. 40岁以上长期有不明原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腰背痛的,但同时做胃肠镜镜已经排除胃胆道以及肠道疾病的;
  2. 长期患有慢性胰腺炎的,尤其是反复发作的;
  3. 患有2型糖尿病,10年以上病史的;
  4. 老年了,才开始得糖尿病的;
  5. 肥胖还长期吸烟喝酒的;
  6. 有胰腺癌、遗传性胰腺炎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家族史的

胰腺癌的防治,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重点排查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出现急性腹痛,还伴有以下特征时

  1. 之前就有胆囊或胆管结石病史;
  2. 患有高甘油三脂血症;
  3. 以前就发生过急性胰腺炎;
  4. 暴饮暴食或者夜宵后出现上腹痛;
  5. 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

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小崔医生坚持做大家看得懂的医学科普,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并不是说说而已,据统计,确诊胰腺癌后生存期超过一年的患者不足1/10,而生存期超过五年的患者不足1%。下面我讲一讲胰腺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哪些表现有助于胰腺癌的发现,以及如何预防胰腺癌的发生。

我们科室就是专门治疗做胰腺癌的科室,每年都会收治数十例胰腺癌患者。据我们统计,就算做完手术以后,生存率超过两年的患者也并不是很多。这其中我很有印象的一位胰腺癌患者,他是一位中年男性,家境非常殷实。但是平时应酬比较多,经常吸烟、饮酒,最终因为全身黄染来医院就诊,却发现了胰腺癌,请这边顶级的专家做的手术,但是是效果也一般。

胰腺癌是什么病,导致胰腺癌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 胰腺癌是临床上比常见的胰腺肿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的诊断和治很困难,死亡率很高。
  • 首先,吸烟是引发胰腺癌的主要原因,统计分析显示,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来说,其胰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1.5倍。不仅如此,烟龄越长、吸烟数量越多的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就越高。如果每天吸烟在一包以上,那么患胰腺癌的风险可能高出2-4倍。此外,研究人员用含有烟草的水来喂养动物,最后也证实会引起动物出现胰腺癌。
  • 病从口入这句老话说的很有道理,许多疾病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胰腺癌也不例外。研究已经证实,胰腺癌的发生与日常饮食结构关系比较密切,平时经常吃肉的人就容易发生胰腺癌,此外,对于经常吃高脂肪的食物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高脂食物会导致胰腺导管细胞加快分化,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
  • 而糖尿病患者也是比较容易患胰腺癌的。这个无需过多解释,因为胰腺分泌的几种激素都是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因此,糖尿病的患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胰腺的分泌功能,有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发声胰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4倍,而且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 此外,胰腺自身的病变也会诱发胰腺癌的发生,如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伴有胰腺钙化的患者致癌的风险高。慢性胰腺癌患者常常合并有糖尿病,而前面已经讲过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发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双重作用下更加增加了胰腺癌的发生率。
  • 人体的胆管与胰管医管是共同开口于肠道的,而近些年有学者认为人体内胆汁中可能还有一定的致癌因素,当胆汁经过胰管逆行流入胰腺内时,就会对胰腺产生刺激作用,此外,胰腺对致癌物质比较敏感,发生癌变的几率会增高。这也是有据可循的,接触较多胆汁的胰腺头部部位更容易发生癌变,而且,胰腺癌多起源于胰腺导管内。
哪些表有助于胰腺癌的发现

(1)腹部疼痛

  • 首先,腹部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都会表现出上腹部的疼痛症状。但比较遗憾的是,如果出现了这种腹痛的话,80%以上的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胰腺癌发病中早期腹痛一般很轻,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腹痛会逐渐加重成为持续性腹痛。
  • 胰腺癌所表现出的腹痛症状并不完全一样,这与肿瘤生长的部位有关。如果肿瘤生长在胰头部位的话,可出现右上腹部的疼痛,而且会出现保障不适感,如果胰腺长在体尾部的话,疼痛可能会出现左侧放散。如果胰腺癌患者出现了腰背部的疼痛,那么就提示患者病情较晚,预后会很差。
  • 当肿瘤在增长过程中压迫到患者的胰管,会导致胰管发生堵塞进而出现扩张以及管内压力升高表现,引发上腹部持续性的胀痛,严重的话还会引发胰腺炎,造成严重后果。胰腺癌患者出现的腹痛常常在饭后的1-2个小时内出现加重,因此患者会出现,害怕饮食的情况,进而减少因为吃饭而带来的疼痛加重表现。
  • 很少患者早期就表现出剧烈的腹痛,除非早期就合并有胰管堵塞以及胰腺炎。此外,胰腺癌患者出现的腹痛常有一个特征性的表现,那就是在躺着的时候会加重,这样一来,患者在夜间睡觉时就会出现疼痛加重,进而使患者迫不得已坐起来或者向前弯着腰以减轻腹部的疼痛。因此胰腺癌患者常常会影响睡眠,也会引起患者的精神改变。

(2)黄疸

  • 此外,全身皮肤黄染也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表现。尤其是当肿瘤生长在胰腺头部的位置时,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发生皮肤的黄染,这是因为胆汁在经过流出道排入肠道的过程中,当胰腺头部的肿瘤比较大时,就会压迫或者侵入胆管导致胆管的流出道受阻,胆汁就不能顺利排放到肠道内,胆汁内的一些色素物质就会被吸收,进而传遍到身体各处,表现出皮肤黄染的症状。
  • 胰腺癌所导致的皮肤黄染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少数患者可能呈波动性,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加重的。这种波动性的皮肤黄染是由于胰管以及胆管出口周围炎症可出现一定的消退,以及肿瘤侵入到胆管内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坏死。进而使胆管出现复流的表现,这时胆汁可以流出的话,黄疸就会减轻,因此就会表现出波动性。此外胰腺炎患者在疾病晚期时也可能出现肝脏的转移,也会导致皮肤黄染的加重。

(3)消化道症状

  • 胰腺癌患者消化道常表现的症状就是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其次还可能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腹泻、便秘等症状。但是胰腺癌患者所出现的腹泻比较有特就是脂肪泻。这是因为疾病所导致的脂肪不耐受以及消化不良而导致的。
  • 患者出现不思饮食的表现是因为胰腺的肿瘤压迫或堵塞胆汁的流出道以及胰液的流出道所造成的。这个时候人体所产生的胆汁以及胰液不能顺利的进入到肠腔内消化食物。此外,当胰腺癌患者出现慢性胰腺炎时也会出现胰腺的分泌障碍,进而出现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的食欲。
  • 而当患者病情加重后,胰腺的肿瘤会向肠腔内以及胃腔内侵袭,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肠道的梗阻性呕吐,此外,由于胰腺癌患者出会出现食欲不振患者很少进会出现便秘的症状。而少部分胰腺癌患者也会因为消化液分泌障碍出现腹泻,这主要是因为对高脂食物不能耐受以及消化所引起的,胰腺癌患者也会引发消化道的出血,由于位置较高常常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这是因为肿瘤组织侵犯到肠管引起的。

(4)全身症状

  • 胰腺癌患者也会出现消瘦、乏力的表现。但是有区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特点是,胰腺癌引起的消瘦、乏力表现常常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要知道在胃肠道的这些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是导致患者体重下降最明显的因素。短期内即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消瘦。这样的话患者也会伴有乏力的表现。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胰腺癌患者出现食欲不振、饮食减少以及饭后也会出现腹痛加重的情况,因此患者就会出现不想进食而消瘦的情况。
胰腺癌预后很差,因此我们要做好胰腺癌的预防措施
  • 首先,我们要改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果您平时有长期饮酒的习惯,那么我劝你要早日戒酒。虽然饮酒并不确定会引起胰腺癌,但是饮酒会增加胰腺炎的发生率,而胰腺炎的发病是导致胰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戒酒或少量饮酒可以减少胰腺炎的发生以减少胰腺癌的发生率。
  • 此外,我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低脂、高膳食纤维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有学者发现经常进食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可以一定程度预防胰腺癌。如经常吃水果或喝果汁等,这可能与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有关。维生素虽不能直接减少胰腺癌的发生,但可以增加钙离子的摄入进而减少胰腺癌的发生。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这种保护作用更加明显。而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胰腺癌的发生。
  • 吃饭我已经讲吸烟是导致胰腺癌发生重要原因。尤其是烟龄较长以及吸烟量较多人群,发生胰腺癌的几率较高。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劝诫大家吸烟,尤其要对青少起到示范作用,因为现在很多青少年学会了抽烟。我曾见过很多初中生都熟练拿起香烟,吞吐云雾。此外,长期饮用富含咖啡因的咖啡也是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的,因此尽量减少,
  • 对于哪些从事金属、煤炭以及石棉加工业的工人来说,长期接触这类物质也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因此我建议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这类物质的接触时间。此外,要增强体质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而对于那些从事放射性行业工人来说,更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因为接触放射物质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
针对胰腺癌疾病,小崔医生做出以下总结与建议

胰腺癌的发生率也是逐年增加的,但是胰腺癌的死亡率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明显降低,这足以见得胰腺癌的严重性。因此胰腺癌重在预防而不在治疗。日常生活中很多原因都可能增加胰腺癌的发病率,如长期吸烟以及进食高脂食物等。此外,糖尿病以及慢性胰腺疾病也会一定程度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胰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以及消瘦等表现,而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的疼痛感。此外,预防胰腺癌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如戒烟、戒酒、减少高脂食物以及增加富含维生素。此外,如果从事一些矿产、石棉加工行业时,也要尽量减少这类物质的接触,增加防护措施,以减少胰腺癌的发生。

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胰腺癌近几年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上升,被国际医学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壁垒”,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病人生存期短,死亡率很高。胰腺癌发生率在我国排第10位,但其死亡率排第6位。艺人沈殿霞、男高音帕瓦罗蒂等名人都是因患胰腺癌而去世。为什么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呢?

1.早期难以发现 胰腺癌位置较深,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有症状也是没有特异性的,比如食纳差、恶心、腹泻、中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等,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相似。其可怕之处就在于其发现困难,如果不是刻意做相关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很难在早期发现,甚至普通的腹部CT都可能发现不了问题所在,很多人是出现黄疸以后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候基本已是晚期了。

2.手术切除率低 胰腺癌的转移和扩散主要通过局部浸润和淋巴道转移,在早期即可直接浸润到邻近的门静脉、肠系膜动脉、腹腔动脉、肝动脉及下腔静脉、脾动静脉等,因而手术切除率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对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低于15%,绝大多数病人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3.治疗效果差 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比较多样,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但总体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差,胰腺癌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迄今为止,还没有研制出一种比较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

4.生存期短 胰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1%。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胰腺癌病人,他的生存期可能不到半年,而即便切除手术治疗后病人中位生存期也不到20个月,术后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10%,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提高一定的生存率,但效果并不理想。胰腺癌手术后容易复发转移,其复发时间多被认为在三年内。所以总体生存期比较短。

胰腺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虽然发生率不及肺癌、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但死亡率极高,所以对于高危人群需要加强体检,提高早期诊断率。胰腺癌高危人群包括: 1.>40岁的中老年男性,有长期抽烟酗酒史;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3.严重超重、肥胖及高脂血症人群;4.有慢性胰腺炎的人;5.有胆石症的人,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6.突发糖尿病及不典型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说胰腺癌是“癌症之首”?

胰腺癌为何被称为“癌王”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在医学有这么多检查手段,为什么胰腺癌就不能早期及时被发现?

专家表示,大多数胰腺癌都是中晚期才被发现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胰腺的解剖位置所决定——胰腺位于腹部左上方,前面有胃、周围有肠子等器官掩盖;再是早期症状不会很明显,没什么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还有就是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可查。

胰腺癌症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消化不良、厌食、消瘦,二是左上腹隐痛或腰背部疼痛,三是黄疸,病人出现角膜及皮肤的发黄。这些症状都是没有特异性的,其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都有,所以很容易跟胆囊炎、肝炎等相混淆。

专家提醒,当出现上述这些情况,且年龄比较大,就要警惕有没有可能是胰腺癌。

而检查方面可分三步走,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胆石症,早期可作腹部的超声检查再加上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如CA19-9等);如果发现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或者B超检查有异常,就要进一步做MR或CT检查,或作超声内镜检查;当难鉴别的时候,可做一些PET-CT或者腹腔镜的检查。通常,经过这些检查,大部分的早期胰腺癌都可以发现。

此外,对于以上提高的高危人群,建议至少半年要体检一次,抽血、作B超或者CT检查,至少一年要两次。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运动、管住嘴、迈开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