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谢邀请。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其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想保护眼睛,最主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平稳。

原因如下: 在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不仅仅对大血管有影响,对微血管(介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管腔直径<200μm的毛细血管)也有较大损害。其典型改变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 眼睛里的视网膜,结构精细,布满这样的微小血管。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可分为6个过程:①期:微血管瘤、小出血点;②期:出现硬性渗出;③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④期:新血管生成,玻璃体积血;⑤期:纤维血管增值、玻璃体机化;⑥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①-③期为早期视网膜病变,⑤-⑥期为增值性视网膜病变,即终末期,常常伴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等)及神经病变(手脚麻木、痛温觉缺失)。

其次,要注意适当用眼,不要长时间用眼。看书、玩手机、看电视要适度,光线要柔和。能每天定时做眼保健操就更好了,刺激穴位,加强局部血运。

慢性疾病不可怕,早期预防,未来很长。 与医生做朋友,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更多健康科普,请关注曾医生。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每年的失明患者中有12%是糖尿病引起的。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眼睛里的微小血管,造成晶体肿胀、视力衰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脂肪、液体和血液渗漏,造成永久性失明。

虽说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眼部并发症的基础,但除此之外,糖友们还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保护我们的眼睛。今天,“问上医”就为您一一详解。

1. 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糖已经对血管产生了损伤,如果血压再升高,无疑是雪上加霜。糖友们应该努力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血压超过130/80毫米汞柱的糖友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地平类、普利类降压药进行降压治疗。

2. 熟知糖尿病眼部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没有任何不适,很多糖友都是等到血管破裂出血或视网膜脱离了才就诊。因此,糖友们要牢牢记住糖尿病眼病的症状,一旦发现不适要立即就医。

  • 视野模糊,眼花;
  • 看一些标志或者阅读的时候很吃力;
  • 看东西有重影;
  • 有眼睛受伤了;
  • 眼睛发红,而且一直不褪;
  • 眼部有压力感;
  • 眼睛有光斑或漂浮物;
  • 直线看起来是弯的;
  • 不能像以往一样看得清角落里的东西。

“问上医”建议:2型糖友发病5年后,每年至少检查1次眼底,如果发现眼部有以上任何不适,请及时就医。

3. 出门佩戴太阳镜

太阳镜不仅仅是时尚,它们还能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在高海拔地区或是午后阳光强烈的时候,戴太阳镜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多吃富含类黄酮和Ω-3脂肪酸的食物

类黄酮是一类植物色素的总称,它通常藏身于蔬菜、水果、茶叶及红葡萄之中。富含类黄酮的食物不仅可以保护视力,还能将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降低30%。

除富含类黄酮的食物外,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对眼睛健康也大有好处。

5. 戒烟

吸烟会大大增加糖尿病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几率:

  • 吸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素作为一种升糖激素,会使患者血糖不受控制;
  • 吸烟可以使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增加,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加重心血管及微血管病变;
  • 吸烟还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损害及削弱胃粘膜的屏障功能;
  • 吸烟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速度,并可加重白内障、末梢神经炎、脉管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情。

因此,戒烟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危害眼睛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糖尿病眼病是其中危害性相当大的一种,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落,严重的可致失明。

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可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血糖控制越差,年龄越大,发病几率越高。该病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而且早期的预防花费远低于后期的治疗费用。

糖尿病出现七种症状提醒眼病变,请尽快就诊:

糖尿病眼病早期阶段可以毫无症状,患者自己很难在早期发现。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又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情进展可能加速。除了眼底病变,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屈光异常、眼肌麻痹等眼部疾患,因此,出现下列7种症状应尽快就诊。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特别是夜间视力下降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6看东西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三、糖尿病眼病早期可能无症状,得定期查眼底

视力的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部位有关。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表现为视力逐渐减退或有闪光感,这是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常伴有视网膜水肿引起光散射所致。视力突然丧失,往往意味着眼底出血的发生。

异常的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在晶状体内,就会降低其透明度、混浊不清,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血糖的波动可能使晶状体肿胀变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而形成近视;反之,长期高血糖的患者,血糖突然降低则会出现远视。

所以要定期查眼底,以预防糖尿病眠底病变,什么时候查眼底?

  • 其实,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应立即检查眼底,并保证每年检查一次

  • 患病五年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则应增加频率,每半年检查一次

  • 一旦眼前有黑色漂浮物、蝌蚪、蜘蛛网似病变,应马上就诊。

四、防糖尿病眼病,这5点太重要: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者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现在有些血糖控制不佳者,仅二、三年就开始出现眼底问题。而血糖控制良好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只有不到10%可能出现眼底病变,差别非常巨大。控制好血糖对延迟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2.控制血压

曾有研究,将糖尿病者分为两组,一组是合并高血压者,一组是正常血压者,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合并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血压正常组高34%。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对糖尿病眼底病变延迟出现尤为重要。所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有更严格的血压控制标准。

3.控制血脂

血脂对预防糖尿病眼病也很重要,胆固醇(主要是坏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时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引起血管病变。所以糖尿病者同时又伴有高脂血症者,更容易出现眼底病变。

4.定期眼科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起,血糖控制好,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血糖控制不佳者,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眼部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5.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俗话说,糖尿病者有六字箴言:管住嘴,迈开腿!糖尿病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适当锻炼;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视疲劳,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五、糖尿尿病防治眼病吃什么好?

糖尿病眼病是一种常见现象,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以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常常有人咨询:糖尿病眼病患者吃什么比较好?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食疗控制和缓解,糖尿病眼病变也不例外,糖尿病同伴的专家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眼病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1)合理控制总热量:如果是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太少,不易被病人耐受,同时,机体因缺少糖而利用脂肪代谢供给热能,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3)减少脂肪摄入: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肥胖病人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由于碳水化合物限量,热能来源不足,可相应提高脂肪摄入量。

(4)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糖尿病饮食中的蛋白质供应要充足,摄入量要与正常人相当或稍高。有合并症时,应按医生的指导决定蛋白质的摄入量。

(5)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感染、并发其它疾病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要多补充些。特别是要注意维生素B1的供应。一般谷类食品中含维生素B1较高,由于糖尿病饮食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往往造成维生素B1来源的不足,容易出现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2可以改变缓解 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C可以预防微血管病变,这些维生素都应当适当补充。饮食中钠盐不宜过多,高钠易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锌的供给不足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饮食中锌最好的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

(6)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

更多请关注 微信 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你好。

我国目前的糖尿病人数在不断的上升中,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糖尿病除了常规的“三多一少”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并发症。

其中,糖尿病眼病,也是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后果,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血管破裂。

如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其次,高血糖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均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由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患糖尿病后,会加重和加快其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和速度,从而发生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因此,白内障的发生概率更大,这类患者一般也是需要手术治疗。

糖尿病还容易引起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缺血性视突病变、视物模糊等眼科问题。

糖尿病病友如何保护视力?

我认为,糖尿病眼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应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定期眼科进行检查,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尽早发现眼部病变。

2、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这点尤为重要。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往往直接关联并发症的发生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3、中西药联合疗法,必要时结合手术治疗。

4、适当的运动,心态平衡等。

5、足够的重视,切莫等到失明了才后悔莫及!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而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在30-54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眼病的患病率约60%,是非糖尿病人群的5倍。

因此对于糖尿病朋友来说保护视力不仅要注意减少用眼时间,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眼部感染性疾病等,还要经常进行眼部全面筛查,来排除各种可能与血糖相关的各种并发症情况。包括眼睛的屈光检查。

很多人对糖尿病可能导致的视力丧失充满了恐惧,因此要经常对眼科进行检查,来全面了解自己的眼底病变情况,有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速度,所以应尽可能的平稳血糖,防止病变的出现和进展。每3个月应该进行一次检查。

血压的控制目标为<140/80mmhg以下,如果有尿蛋白,则应控制在130/75mmhg以下。当有微量白蛋白出现的时候,可能眼睛的视网膜病变也会进一步发展。

吸烟可导致眼底微血管的痉挛,导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的出现、视力受损。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

对于眼底检查发现已经有新生血管或微血管瘤出现时,建议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来保护残存视力,防止视网膜剥脱导致失明的出现。

白内障的患者在视力低于0.3的时候可考虑进行晶状体置换术,以改善视力。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眼睛?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糖尿病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保护眼睛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

(1)控制血糖达标

这是延缓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措施,包括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越高,发生眼底病变的概率越高,5~10年者患病率为50.0%~56.7%超过10年者患病率增至69.0%~90.0%。因此,控制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甚至<6.5%,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控制血压

血压应降至≤140/90mmHg,有肾病或脑血管疾病者要≤130/80mmHg。

(3)控制血脂

没有冠心病者的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 有冠心病者<1.8 mmol/L。

(4)定期检查眼底情况

建议病程超过5年以上,尤其是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查一次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立即医院检查。如果有问题积极治疗。

(5)改善微循环治疗

早期合理应用改善微循环治疗,如胰激肽原酶、羟苯磺酸钙等。眼底病变多和肾病同时发生,有眼底病变者或肾病者,预防性应用药物改善微循环。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基础上,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高生活治疗,防止失明。☞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