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全球新增下降50%、美丽国新增下降61%。迎来曙光?

最近,纽约时报作出“新冠肺炎正在神秘撤退”的报道,称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新增病例下降了1/3。

特地查阅了一下新增确诊趋势图,美国新增病例在过去3个月的时间里,7月初到9月8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新增病例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到9月8日达到峰值,新增数据34万例;但从9月8日以来的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增病例呈现下降趋势,单日新增突破20万的天数屈指可数,到10月11日新增病例只有2.1万。

另外,从全球数据来看,从9月8日起,新增确诊也呈现递减的趋势,比如9月8日新增76万、9月15日新增55万、9月22日新增50.9万、9月29日新增43.8万、10月6日新增43万、10月11日新增29.8万。

从美国和全球新增确诊数据来看,新冠确实有“撤退”的迹象,那么能否就此说明新冠正在就此消失呢?神秘撤退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首先,短期确诊数据下降不代表新冠在撤退,峰谷交替出现是正常的

新冠自2019年年底爆发以来,从新增确诊趋势图来看,"神秘的2个月循环"是存在的,即激增的状况通常会维持两个月,之后又伴随两个月的衰退期。

举个例子讲,全球范围来看,2020年2-4月期间,确诊数据持续攀升;在此之后又呈现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到6月底,但从6月底到8月底,数据再次攀升,这就是所谓的“2个月循环”。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我们可以看一下下图美国的趋势图:

从该趋势图可以明显地看出,从爆发以来,经过了5个波峰,除了第4个波峰在疫苗的介入下不太明显以外,其他4个波峰都非常醒目。

虽然目前没有人能真正给出“2个月循环”的原因是什么,但有专家推测可能与季节性交替、人类的社交行为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某些特定的毒株特别容易感染一些特定的人群,而结合人类的社交频率,两个月的时间为一个传播周期,等到易感人群感染之后,这种毒株就开始慢慢的衰退。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种变异毒株,感染另外一部分易感人群,如此循环。

“2个月循环”真实存在,9月初到现在数据确有下降,但下降趋势仅存在了1个多月,这恰恰符合峰谷各两个月的规律。

也就是说目前数据短期内下降并不意味着新冠真正在撤退,两个月以后的数据才能说明问题,说不定还会卷土重来,因此还要做好防范措施,一味的保持乐观是不负责任的。

第二,此次撤退与疫苗接种有很大的关系

疫苗能有效阻隔传播,这一点从上图美国第4个波峰表现不明显也可见一斑。

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近期确诊数据下降最多的是非洲地区,一周减少近50%。在过去,疫苗在非洲接种的最为缓慢,而前一段时间,随着全球疫苗开始充裕,非洲加大了疫苗的接种速度,确诊数量在疫苗的介入下就减少了。

如今,很多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因此疫苗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是打了疫苗就一劳永逸了吗?千万不要盲目乐观,已经有多项数据说明疫苗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接种6个月之后,有效性将降低50%。

所以结论很明显,非洲近段时间提速了疫苗接种,这个时期是防护性最好的时期,在非洲的带动下全球确诊数据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防护效力会有所下降,因此短期确诊数据下降不要盲目乐观。

第三,即便撤退也不会消失,个人防护依然很重要

之前有科学杂志对全球100多位免疫学、病毒学专家进行了采访,当被问及新冠会不会真正消失时,90%的专家都表示不会。

在未来,即便新冠真正撤退了,大概率上也会变成一种流感病毒与人类长期并存,就像之前流行的H1N1那样,无法彻底消除,但传播力和致死力将大大降低。

写在最后:

综上来说,鉴于新冠存在峰谷,短期内数据的下降并不代表新冠在撤退,很有可能与疫苗的介入和传播周期有关系,等到此轮衰退期结束之后,说不定又会像前几次那样迎来新一轮的上升期。

再者,新冠不同于2000年初的“非典”,新冠的传播范围更广、感染人数更多,已经属于全球流行性疫情,未来即便新冠撤退,可能也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与人类长期并存。所以防护措施必不可少,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不能给新冠反扑的机会。

言而总之,确诊数据下降是周期性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新冠正在结束或正在走向终结,大家万不可麻痹大意。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美国的媒体,啥时候有个准头呢?

报道的数据,不否认它的真实性,但只拿好的、部分的数据作为新冠撤退的论断,何止是盲目乐观,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的语言,太天真了!

首先,我们弄清楚一个概念,叫新增下降,意味着每天仍是不断新增,只不过增加没那么多了。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是全球疫情管控所带来的的疫情拐点吗?

国外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但国外疫情仍在蔓延,且无法像我国一样进行强有力的防护,所以,很难快速遏制的。

出现病例增长下降,有一个原因,类似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如果各国对疫情管控束手无策,疫情感染病例是在不断增长的,但随着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周边未感染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少,同时,有疫苗注射和感染痊愈的人有了抗体,每天被感染的数量自然就下降了,最终被感染的人数会处于一个最大的峰值,不会再有太大的浮动。

所以,但这不代表新冠撤退,因为已确诊的病例巨大的数字明摆着呢,没有全部清0,怎么好意思说新冠在撤退呢?纯属无稽之谈。

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最近,纽约时报作出“新冠肺炎正在神秘撤退”的报道,称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新增病例下降了1/3。

从数据来看的确是出现了有感染者数字降低的趋势,从逻辑上看,应该也是由于新冠肺炎疫苗打了不少了,另外有一些人轻微的得了这个病以后逐步的好转了,也产生了免疫力。第三,更多的人小心翼翼有了防范的意识,这样也减少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

综合几方面的原因共同发挥作用,那么从感染的数量的角度来说,就已经逐步逐步的开始下降了。

我觉得从数据和逻辑几方面来看都还是符合实际的,再加上目前像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人员往来还没有完全畅通,很多国家之间的国门还没有完全放开,这种情况下人员往来还是有阻隔的。所以通过这些方面的因素,新冠肺炎感染的数量逐步降低是有可能的。作者为高级#经济师##策划#。#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

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最近,《纽约时报》刊发一个独家报道,标题令人振奋——《新冠,正在撤退》。

该报道称,过去1个多月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下降61%,全球单日新增人数也下降超过50%。

专家也不清楚染疫人数为何开始下降,但确实观察到,疫情会有”神秘的2个月循环”,升温2个月后接着衰退2个月,这不代表疫情就此终结。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称,自9月1日起,美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据世界实时统计数据Worldometer网站,9月1日美国约新增19万人确诊,10月4日新增染疫人数已降至7.3万人,下降幅度达61%。

最令人鼓舞的消息是,严重的新冠患者也在减少。美国死亡人数、新冠重症、住院数也呈下降趋势,自9月21日高峰以来,死亡人数下降超过达70%;自9月1日以来,住院数下降约25%。

自今年9月1日以来,美国的7日平均新增病例数量显著下降了35%。

从全球角度来看也是同样趋势,自8月底以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也大幅下降。自8月底以来,全球范围内的7日平均病例数也显著下降了30%以上。

据Worldometer统计,若自8月19日疫情高峰起算,当时单日新增人数达74.6万人,10月4日单日新增人数已降至34.5万人,下降幅度超过53%。

上周,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博士写道:“这是数月来所观察到的特别良好的情况。”

这个“神秘的2个月循环”,从新冠疫情2019年底爆发以来,一直如此。流行病学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出现了多种猜测。

许多人猜测,这可能和季节性或是社交距离政策有关。

不过,2个月周期在各个季节都发生过,甚至在人们没有严格遵守社交距离政策的时候也出现过。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病毒的生物性和人类的社交行为的共同功劳。

例如,不同的变异株有其特别容易传染特定族群,当这些脆弱族群都已经感染过后,病毒自然就消退了。

而人类行为也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旦病例数开始上升,人们会变得更加小心,各种严格的措施也开始实施,然后病例数得到控制,逐渐越过顶峰然后慢慢减少。

不过明尼苏达大学流行病学家欧斯特荷姆认为,保持社交距离其实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他的依据是,目前数百万美国儿童已经返校上课,近期的确诊人数却仍持续下降。

那么,疫情消退是否和疫苗有关呢?

似乎也无法确定,因为,美国12岁以下儿童还不能打疫苗,最近儿童的确诊数也在下降。

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过去2年来,2个月周期仍持续出现。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数来看,2020年2月至4月,确诊数攀升,之后持续下降至6月底,接着又开始上升至8月底,最近又开始下降。

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也很明显。新的变种或者新的一轮传播导致病例激增,持续时间从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不等,然后消退。

这代表全球新冠疫情即将终结?《纽约时报》认为,2个月周期恐怕不是铁律,因为仍有许多例外和变因,例如英国过去2个月的确诊数就上上下下,呈跷跷板式,而不是一直下降。

此外,即将进入冬季,室内活动增加也可能导致疫情进一步上升。

但这种不确定性也许暗示着,人们的未来会变得很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民众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

许多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也不会很快消失,它将循环往复多年。但疫苗可以将新冠转变为一种可控制的疾病,致使其与流感或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

纽约时报在最后写道:无论今秋人们会迎来什么,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最严重的阶段已经过去。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库宁(Eugene Koonin)认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Delta毒株是新冠疫情发展的高峰,很可能成为该病毒的最后一个变种。

库宁在出席新西伯利亚科尔佐沃科学城举行的生物技术论坛OpenBio时称,Delta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要流行的毒株,无疑是一个稳定的毒株。

至于这种毒株是否会被另一种毒株取代,或是最后一种毒株?库宁解释说,在众多人群接种疫苗的情况下,病毒很难突破已形成的免疫防御——在保持很高的能力与受体产生联系的同时“逃避”抗体。因此,这种几率不是很高。

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根据数据显示新冠新增数量在减少。新冠发生已经有两年时间了,相信很多国家都积累了很多防疫的经验,再加上疫苗的接种还是对新冠有一定的效果的。不过呢不会神秘撤退,还是会一直持续。

美国的新冠数据一直都比较诡异,之前的数据有时候一天新增十几二十万,第二天就只新增三五万,然后隔几天又新增二十几万。

现在没有关注过美国的新增数量,估计是稳定在每天几万的新增数,不然在头条上没有看到美国夸张的新增数了。

虽然其他国家没有采用中国这么严的防疫措施,但是也学到了中国居家隔离14天的这种方法,这样对新冠疫情的减少还是很有帮助的。再加上疫苗供给的增多,更多的人打上了疫苗,可以更好的防护疫情。随着对新冠的不断了解,人们都熟悉了它的规律,更加游刃有余的来对待。

不过要想神秘消失是不太可能的,除非美国拿出特效药出来,当然他拿出特效药出来了,就证明新冠就是美国的产物。相信美国如果真有新冠特效药也不会现在拿出来,所以疫情还将持续跟我们共存,直到真正的特效药研制出来。

纽约时报有报道新冠在神秘撤退,这是盲目乐观还是确有其事?如何理解?

我认为是盲目乐观了。数据的真实性都有待考究?新冠疫情常态化后,多个国家已经放弃“积极应对”,或者说不能像我们国家那样有效防控,不管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去积极有效的防治。大部分国家开始把新冠当成流感来救治,慢慢的我们国家也会在全民免疫的基础上逐步放开。现在多个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都开始加强第三针疫苗了。所以全民还是跟着国家政策走,积极有效的科学防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